不可思议的山海-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妘载混久了,一些劳动力,生产力的词也能随口蹦出来,并且说久了就不觉得违和了,现在义均随口就说着这些词汇,如果有人不懂了,义均还会鄙视一下对方。
连专业词汇都听不懂?你没救了,退铺吧,这铁匠铺已经无你容身之地!
妘载也好奇义均弄出了什么东西,于是就前去观看,义均咧嘴一笑,并不神秘的一转身。
铁匠铺的小伙伴们推出了一辆小车,小车上面站着一个小人。
“阿红只知齿轮之运,不知齿轮之用矣!”
义均此时眉飞色舞:“我已将黄帝之技,风后之工,重现世间!”
指南车!
指南车的运作行为不依靠磁力,黄帝时究竟怎么制造的已经不知道,而在妘载弄出齿轮,并且在丹朱的不断修正下,终于这个大桃子被义均捡到了。
靠着两轮之间的差动,义均终于复制出了这个玩意,妘载是看的目瞪口呆,因为他确实没想过,传说中的玩意,能真正出现在眼前。
虽然中国古代有很多人物复原过指南车,譬如周朝时,越裳氏来进贡,回去的时候找不到家了,周公就当场给他们打造了一台指南车,不过周公是数学大家,计算出指南车模型不算太过让人诧异,此事之后,东汉前期的张衡,后期在东汉至三国时期的马钧,都再一次复原了指南车,并且更加精巧,南齐时代,祖冲之也完成过这个“成就”
但是复原的人虽然多,记录也很多,可实物却一个也没有。
恭喜你完成了成就“黄帝的手艺,指南技术”。
而看到妘载的震惊神情,义均哈哈大笑!
这才哪到哪啊!
诶,这个大逼就装的很舒服!装逼不是本事,要装的让你都无从抬杠,这才是大本事!
当然,光靠指南车,肯定还不足以镇压阿红!
义均有一个梦想,正准备借着这一年的时间来实现它!
义均早就听说阿红不仅是个懂王,还是个杠精,故而他决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其他知识,以自己高达二百五十八的化学以及物理智慧,用碾压的方式将阿红狠狠踩在脚底!
这个比试,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天下百工之首,终究还是叫“义”的!
“义均,我有一个好方子,你要听吗?”
妘载忽然开口,并且说了三个材料,义均听完之后,大为惊讶:“这三个放一起真能爆炸?”
第四百五十章 洪州之部
在告诉义均,做实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之后,义均就准备出门去寻找这三种神奇材料,然后把它们合成成为神奇小黑粉,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爆炸。
想到以后,如果火药真的出来,虽然黑火药的战斗力属于爆炸物中的最低档次,而且最开始被那帮子炼丹达人发明的时候,爆炉的威力连人都炸不死,顶多是把人胡子和脸烧烂,但是不论怎么说,这古老的黑火药也是一切火药的鼻祖。
只有它出现,世人才会明白,真理原来就是派大星。
义均立刻就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告诉世人,人生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炸药和化学。
当然,临走前,义均总算是想起来一个重要的事情。
“话说,说到现在,你还没说,南方联盟叫什么名字呢总不会和那阳帝山一样,就叫敷浅原之国吧?”
那这名字可太肤浅了
妘载道:“名字啊,为了纪念当初抗水而迁移的事情,所以部族联盟也用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就叫‘洪州’。”
“当然,我还建议了一个别名。”
“叫昌南。”
后世人对古中国火药发展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火药是用来当烟花使的,当然那是宋代前期的操作,事实上火药这个玩意的制作材料,以及材料性质,在西汉时期就发现了,至于发现的人,当然还是我们的刘安同志。
淮南王这个人,除了造反,其他什么都会。
淮南王炼丹就是什么玩意都瞎几把炼,最后给他炼出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东西,他那口炼丹锅里,前一天刚炼出豆腐,后一天就把硫磺和硝石丢进去了。
老铁,麻婆豆腐都吃过,爆炸豆腐吃过吗,这个劲大,绝对上头!
而他的同道也秉持着瞎几把炼的精神,炼出了氧化汞等一系列奇奇怪怪的化学产物总之,炼出来的这些东西,吃了确实是能成仙的,就看你怎么理解“成仙”这二字了。
到了唐代,火药被运用在对外战争之中,不过因为不可控性,常常用来当做爆破和纵火的工具,而北宋的时期,成立了火药作坊,所谓“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内装有带刺铁片的火药包)三千支,皮火炮两万支。”
《武经总要》之中更是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以及多种火药武器,是世间最早的热兵器制作流程记录;南宋时期发明了突火枪,而到了明代的时候
壬辰倭乱之中,日本带了四十门火炮攻了朝鲜,明军去支援的时候则带了一千门。
并且明军的火炮,还是魔改版本的大炮,解决了炸膛问题的那种升级成了强装药火炮。
所以,自古以来的传统,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
妘载甚至能够想象,当以后需要开山的时候,大禹长大担任司空,如果火药在开山上有了成果,中原人
抛弃你手中的铜镐吧,拿起这神奇小黑粉!
大人,这个东西好用啊!
在义均离开之后,铁匠铺照常运作,几个小伙伴挑起大梁,而很快,前来学习的部族也抵达,铁匠铺的小地方,一下子就人口多了起来,导致周围支撑起了很多的毛皮棚子
虽然看起来像是贫民窟一样,但是这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就是如此,而且人们生活的很有活力,并没有太多人觉得这些小木头和毛皮支撑起来的小家有多简陋。
更不必说,到处都能看到的石板和篝火,一时之间,这里甚至人声鼎沸起来,俨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整个南方最大的武器出产地
整个南丘,当初开拓的地区只能容纳三千人居住,铁匠铺不是耕地,所以也在南丘的丘野范围内。
妘载在安顿好诸人,并且让他们开拓好居住地,以及新的地沟排水系统之后,就准备着手制定十年计划了,不过在妘载离开之后,应龙转悠着,来到了这里。
当然,陪同他来的,还有北门成。
至于其他几个炼气士,赤松子回去说是要参与十年计划的制定,据梁三人则是继续探讨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天理,他们觉得这个论点可以说上很久。
应龙这里,虽然说是担任了大首领,但他暂时并不知道该去哪里,如果回山洞居住,又显得和其他人不能融入到一起去。
“虽然执掌了教化,但是长老祖地又不是我该待的地方”
应龙在铁匠铺里转悠,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显得无所事事,看到那些冶铜的地方,又不免感慨,想起当年打铁的蚩尤,那又是自己逝去的青春
“必须要在南方做出一点贡献,这样别人才能认可你这个大首领,要从部族中来,到部族中去”
北门成给他出主意:“你不想去磨坊工作,又馋酒水,但是偷窃当然不符合你的古老身份。”
应龙对于北门成的龙屁,极为欣赏,严重同意。
“所以,你不妨利用你雨师的本领吧。”
应龙和北门成商量着,觉得应龙可以去大气象台上班,正好那里也方便调控风雨,而应龙在思考之后,了解到那个最近很出名的大奇观,于是神色欣然。
有了工作地点,有了工作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办了,酒水而已,不过就相当于工资罢了,我堂堂一个南方联盟的大首领,从女娲氏时期就一直在征战,一直到黄帝之后才休息,如今醒来了,又担任了重要岗位,难道我私下里,连一点小小的爱好都没有了么?
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有个事情我问你,那个乔松,是不是赤松子?”
应龙如此问了,虽然他早就知道乔松是赤松子,但也可能是赤松子的弟弟赤柳子,就像是者行孙,行者孙主要原因是应龙很久没见过他了,当年赤松子来应聘的时候,应龙见过一次,没有答应,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他现在是妘载的老师?老先生心思挺多,而且我发现,南方这个地方聚集的人物,似乎有些太多了吧?”
应龙问了北门成一句,而北门成道:“岁月是在变化的。”
“嗯总之,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再说吧。”
第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个十年计划
巫师的小屋之中,生活条件上去了,妘载也早就不住皮棚了。
卷铺盖就能滚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石屋套天下第一。
十年计划的制定,标志着南方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跨越时代,原本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才能完成的时代跃迁,在避免了历史陷阱的情况下,就如同上了没有收费站的高速公路一样,一路狂奔,于是石器时代的影子,现在已经逐渐在淡化了。
众所周知,尧舜禹的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到了大禹执政的中期,才算是迈入了青铜时代,虽然远在几百年前,蚩尤和黄帝已经炼出了铜器乃至铁斧头,但是这只是属于地区性的进化,就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时,有巢氏属于中石器时代一样,地区性质的时代变迁,不足以应用到天下的时代当中。
不过对于南方来说,青铜时代的光明才刚刚展开,沧海之上却又升起了一轮太阳,标志着地区性质的“铁器时代”的到来。
当铜器被泛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时,才能宣称进入了这个时代。
南方的生产力在提升,人口则是提升缓慢,而最让妘载感到放心的,则是这个时代的风气。
从穷苦奋斗年代过来的人们,不论是什么时代的,都是一样的质朴,互相帮助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互相为亲可以得到更坚实的后盾,而现在南方最需要的,是应对大灾难的考验。
正如妘载之前所考虑的事情一样,虽然南方现在不缺粮食,但是对于大洪水,也还是只能躲避,上次放弃了洵山地区的巨大原野,虽然进一步整合了生产力,但是也失去了很多可以耕作和畜牧的上好土地。
水患,大风,山崩,地龙这些天地的活动,对于众生来说就是大灾难,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做救援和支撑,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建设的一切,都会成为梦幻泡影。
所以,妘载对于应龙的那种提议,是十分赞同的。
现在厉害的人物都是外来的人,我们南方也要有自己的厉害人物。
赤松子和妘载坐在一起,作为老师他理所当然厚着脸皮要参加这个十年计划的制定,这只是一个大致方针,具体的实施措施,当然要各部首领和长老祖地一起来拍板。
“粮食始终是最重要的,等到大气象台落成,大家就可以着手准备建设大防洪城,这两个巨大的建筑,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水流的导向,我们请来了成鸠氏之国的人,在给蜀地提供都江堰的建议之后,我们自己这里也有巨大水患要解决。”
“那么,大防洪城的建设速度,必须要比大气象台快。”
妘载对赤松子道:“这是我的第一个提议,依旧是修筑奇观。不修不行,只有尽快把这个大建筑修好,从大江上涨的水流,才能安全的被大防洪城泄流,我计划在后面增补水渠与水车,真正把整个敷浅原以北的地方,变成不亚于都广之野的肥沃土地!”
对于粮食最重要的,永远是水利,如今,应龙来作为大首领,它身为黄帝时代的雨师,加上诸多炼气士都推崇备至的人,能够有效调节南方的风雨气候,山海经中说,是因为应龙来到南方,所以南方才频繁下雨,这也可以看做是应龙对于地区性质的气候有一定的掌控力。
至少肯定是比炼气士们掌握的范围要广的多了。
“第一个计划,今年年底,大气象台必须落成,大防洪城开始建设,随后粮食会大量的运向北方”
妘载是必须未雨绸缪,和这个大防洪城一起存在的,同样也有蓄洪区与分洪区,只不过规划比起原来要有大变动,因为按照时间,一次更大的洪水就要来了!
大禹治水导通九河,一十三年不入家门,与泥泞为伴,如今文命已经十五岁了,还有一年,按照原本走向,他就要接过父亲的重担,成为治水的司空,不过如今,似乎司空是共工在重新担任,而距离共工原本流放的时期,也开始推迟推后了。
在古历史记述中,四罪的流放,就是舜向尧建议的,建议之后一年,崇伯病死,两年共工造反,欢兜被流放,已经膨胀起来的三苗则是和中原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争。
不过如今,三苗没有成功东进,损兵折将,几乎元气损失殆尽而离开,至少没有十年是恢复不过来的,而共工和欢兜依旧在中原,崇伯倒是被流放,然而没有去羽山,而是来了南方
历史早已面目全非,神话亦是一样。
但唯独这场席卷天地的大洪水,不会因为人为的操作,而改变它的到来时间!
所以,这个巨大的奇观,本来并不着急,但是现在不得不提到最前面。
只有扛过这次大洪水,才可以畅谈后面许多年的发展。
“老师,我之前在田野中耕地的时候,闲暇之余,曾经计算过这段时间的降雨以及气候情况,我认为,今年过去之后,不出四年,必然有一场更大的洪水。”
“比起上一次席卷大河大江的洪水,还要巨大!”
妘载道:“天地正在逐渐变得暖和起来,植物也比过去更加旺盛的生长,整个世间都是一副郁郁苍苍的模样,这本来该是好事”
“但是天象的变动,也会导致大水的频繁发生,从遥远的西极,乃至于东方的沧海,都会活跃起来,到时候天神们或许应该焦头烂额了”
“大防洪城,三年之内必须建好并且运作,前三年的粮食产量,必须达到”
妘载把粮食的生产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按照前三年疯狂生产,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