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什么平均,你别给我整南方人的口癖啊,我听不懂!我和你平均一下是不是我也就年轻了一百多岁?
南祝融神色扭曲:
“总之你小子可谓要风得风,要火得火,为什么你不找个女的?”
“是你觉得你活得太久了,所以凡俗之女死的太快么?”
南祝融说到这里,顿时一拍脑袋:“啊!原来是这样!对,阿载是个炼气士,寿命悠长,但是娥皇不是,那这样,我把她收为徒弟,让她成神不就行了”
“所以你和他一样,都看不上凡俗的女人。”
长琴:“老伯祖,你这说的就不对了,神女我也看不上的。”
南祝融:“你有病吧。”
长琴则是悠悠一叹,表示自古多情空余恨,长得帅不是他的错,是窃取了天地阴阳之造化,机会是公平的,女人们向他这里靠,可他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弱水三千一瓢不取,这不是他不好女色,而是没有遇到让他心动的那个人。
“老伯祖,你这个思想就不对,你知道,择偶的时候,有三个境界么?”
“请讲。”
“这第一重境界,是看皮囊,譬如老人看女子好生养,年轻人看女子长得好看,这就是第一重境界。”
“这第二重境界,是看心灵,正所谓心灵美丽的人,做什么都美丽,一颦一笑,别有韵味。”
“而这第三重境界”
太子长琴缓缓道:“是看思想,阿载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那就是‘志同道合’,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完美的走在一起,我也正缺少这样的一个人啊!”
“首先,这是一段纯纯的友谊,然后从纯纯的友谊发展成纯纯的爱情”
“犹如黄帝与之嫫母,大家都知道嫫母长得丑,但是黄帝依旧娶她,而女节和丽娱二女不敢对她有半点亵渎,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她们还停留在第二层,而嫫母已经在第三层了!”
正所谓远赴人间惊鸿宴,鬼刀一开看不见,旁人的助攻只能是助攻,要人家自己有单杀的意愿才行啊。
南祝融顿时大吃一惊!
好小子,你就是当代妇女之友,男人之光?
说得真好,那么,哪里能购买到你出的书呢?
“我听明白了,就是把女人当兄弟处呗,处完了再上了她。”
太子长琴:“惭愧惭愧,其实这都是我阿父当年的一些牙慧罢了”
祝融氏重黎当年可是山海一枝花,能奏风乐于山川,无数神女抛媚眼,那可不是盖得。
南祝融:“这么说,还是需要两个人有相同的志向,这样才会越走越近阿载擅长天文地理,上次中原那小子来学习的时候,听说帝女的成绩很不好,这样不行”
南祝融和长琴对视一眼,南祝融表示,不如请炼气士们给帝女进行一次补习?
当然是不收费的那种。
长琴表示你这个想法非常的好。
真好,若干年后,大禹治水没有了,文命治水也没有了,变成了娥皇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就牛皮大发了。
“如果要谈论天文地理之事,还是要请乔松老师来啊!”
“为什么呢?”
“因为上一次,有一个叫做竖亥的神人”
竖亥上次吊打五个炼气士加羲叔,后来在地理学上被妘载摆平,不过赤松子他们也因此吸取了很多地理经验,不说吊打文命,起码吊打娥皇没有问题。
“我觉得你这个小子很有想法,对,让男孩和女孩先有共通的志向,这样就有了共通的话语,有了共通的话语就能够促进彼此的了解,有了彼此的了解就可以不告而娶,有了不告而娶就可以木已成舟,有了木已成舟”
再见了大尧今晚你女儿就要去远航!
滴,渡船卡。
“老伯祖”
“嗯?还有什么指教?”
“不您是不是又把巫姑的事情给忘了?”
盐水诸部现在还眼巴巴等着您搬救兵回去呢,您这倒好,闲的没事干在这里给妘载说起媒亲来了,再给您说下去,是不是要开个蒙面的相亲大会?
您再等两天,盐水神女怕是已经被廪君给插标卖首了。
上路都零杠八了,您还搁这打野呢。
不过听说了相亲大会之后,南祝融顿时眼睛又是一亮!
还是你小子厉害啊!
然后谈论到盐水诸部的事情,南祝融眉头一皱,哼了一声:“这有什么,让他们迁移不就好了!他们之前是舍不得那鱼盐丰满之地,但现在和敷浅原一比,那破地方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不过你说的也是,我要是再不回去,恐怕巫姑就要被杀掉了,我这就带着巫盼老先生回去做个宣传,给你们添点人口。”
几天过去,临走之前,南祝融千叮咛万嘱咐,表示长琴你是个把妹大师,这炎黄两家成亲的事情就全靠你了,等到我回来一定要看到你把你的著作。
这不仅仅是造福炎黄的事情啊,而且还是造福全天下男性的福音!测试服的圣经!
虽然老伯祖已经老了,但是炎帝一脉还有许许多多的子孙!
男人把不到妹,山海的人口怎么能兴旺,炎黄怎么能开始大融合!
第五百三十七章 我荐你为天子如何
而在南祝融找完长琴商量后的第二天,重华被妘载带着,去了南方的重点区域,也就是手工业街,雄陶的陶瓷厂就在这里。
当然,第一个映入眼中的,是那柄巨钺!
以斧钺当天之怒!
重华看到这柄大钺,久久未语,妘载向他介绍,这柄大钺象征着南方的仁义,斧钺与斧柄分开代表南方人民不是好战之族,那四个大环,则是仁义道德!
重华感觉到了什么,于是询可道:“南方附近,是有大敌?”
妘载心中顿时一动,暗道你这个可题可得好。
“不错,确实是有大敌,在敷浅原南部,有血祭之部出现,他们以敷浅原为目标”
妘载把血祭之部的事情大致说了,并且谈到这些人貌似在掠夺和灭亡其他的部族,这顿时让重华十分震怒,当场表示中原完全支持南方的引蛇行动,务必要大祭颛顼帝,将这些开历史倒车的血祭部落,彻底打碎在山海人民的铁拳之下!
妘载也是十分高兴!
阿舜,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到时候就劳烦你挂在旗杆上了!
而紧跟着,当冶铜和铁水的一幕幕景色出现在重华的眼中的时候,钢铁永恒四个字便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嗡!
重华拿起一柄铜锤,敲打一个匕首,匕首发出清脆的嗡鸣,这是一柄成型的铁器。
“这就是铁器!”
重华感觉到有什么玩意在呼唤他,那是时代在召唤,是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铁器,他挥舞了两下,小心翼翼,再摸着匕首的锋锐之处,重华激动的无以复加。
真正能提高生产力量的东西之一,就在于铁器!
这里到处都是裸着上身的工匠,有木匠,石匠,骨匠,铜匠,铁匠当然,手工业街的人正在迅速融入大开厂的时代,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已经选择了某个厂,并且作为大厂中的常驻匠师。
重华来到了陶瓷厂,看到了正在训练一批新学徒的雄陶!
雄陶看到了重华,大吃一惊,连忙欣喜的迎接上去,故人相见当真是分外眼红,重华拿起了瓷器,这相比于原始陶器的精美物件,让世人重新定义了陶匠这个职业。
“原来陶器的变化,是琉璃和瓷器,我把陶器的技术,推行到薄如蛋壳,然而这种技艺却成了一种无用的东西,反而拖累了陶器的发展”
重华此时做了自我检讨,而妘载一听这不行,立刻道:“不不不,陶器的工艺发展到薄如蛋壳的程度,这正是为瓷器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啊!”
重华:“阿载何以教我?”
妘载则是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立刻道:“你的蛋壳陶,就是评定一个陶器匠人手艺高低的最好标准啊,我建议,以后可以搞一些技能大赛,不仅是我们南方搞,中原也可以搞,每年评优评劣,优的人,可以赐予谷、油、牲口,像是我们这里,还可以把器械、铁器、陶瓷、醋和酱油、酒水之类的东西作为奖励。”
雄陶一听也目光大亮:“这好,这好啊!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对于技艺的钻研也更为深入!”
重华同样觉得是这个道理!
看看阿载说的多好,不愧是我粉的人!迅速的记录下来!这都是知识重点!
大家在陶瓷厂观看了烧制的工序,而雄陶则是给重华弄了一个好东西。
“好兄弟,我知道你眼神有点不太好,特意给你搞了一个好玩意,以前我跟随义均学习的时候,就发现过所谓的光学,后来我们发现”
雄陶给重华的特别玩意,就是眼镜。
不过这个眼镜,其实很有意思。
世上最早的眼镜,是一位叫做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不过光学玻璃,或者说构成类似作用的东西,却在很早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零星的记录。
义均最开始烧玻璃的时候,烧出来,打磨好的,也就是妘载最早看的那块能聚焦的光学琉璃,就是最粗劣的类似眼镜的玩意了。
东汉时期有一个最早的眼镜实物,它的主人是光武帝刘秀的九儿子,广陵王刘荆,那个东西叫做“嵌水晶金圈”,眼镜片是水晶打磨的,不过与其说是眼镜,倒不如说是戴在眼睛上的放大镜
雄陶这里当然不可能用粗糙的琉璃制作眼镜,所以他用的是义均的理念和手法,然后用水晶打磨的,依旧是传统工艺。
于是,妘载就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这三皇五帝的时代,有人戴上了单片眼镜
“诶,是清楚了一些”
重华一只眼戴着那个水晶片,感觉看东西确实是清楚了很多,不过似乎还需要继续细化一点,因为他看着看着有点眼疼。
雄陶表示有作用就行,接下来就帮他好好打磨一下这个玩意,也算是用自己的手艺给自己的老兄弟做点贡献,现在你成了中原的特派使者了,老兄弟没啥玩意送你,就送你个这东西吧。
当然成品肯定是双片的,单片眼镜属实是带资本家,这是辱舜了。
接下来的几天,基本上一直持续到南祝融离开,重华这里都在和雄陶看磨制镜片的手艺,等到南祝融离开的那天,重华也终于戴上了这山海间的第一幅眼镜。
阿载,阿陶,我得眼中失去了光芒,满是黑暗。
妘载的答案是戴个眼镜,或者开灯。
在戴上眼镜之后,重华眼中,那原本稍有模糊的天地,瞬间就清晰明朗起来了!
你这个像素就很奈斯懂吧!
“传说嫫母造铜镜,如今有敷浅原造眼镜,此乃普世惠民之宝啊!”
拥有了眼镜,彻底看清了世界的重华大师,彻底快乐的成为了一个孩子,从陶瓷厂到车厂,从武器厂到民用器械厂以及爆炸厂,南方的工厂制度,让重华看到了新的一个行业模式的崛起。
而这里结束之后,还有油坊,磨坊,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很多东西没有去仔细了解,重华感觉自己已经把半辈子的惊叹都用在了南方,全新的事物无一不在冲击着他那过去的思维模式,于是,他突然对妘载提出了一个可题。
“阿载,若我荐你为天子之选,你看如何”
第五百三十八章 你和我客气你X呢
在古老的历史中,尧舜禹三王都是圣贤的代名词,即使到了春秋战国,儒家言必谈三王之德,墨家行必效三王之义,而即使是崇尚“法今王”的法家,也只能把攻击目标放置在三王的权利交替上,放大这里的黑点来进行谈论。
但是,三王虽然代表着道德和公义,可这三个家伙都有一个可怕的负面被动
其中,尤其是舜的被动最为厉害
所以妘载听到了重华这个提议,虽然没有当场吓死,但也小心翼翼的询问了一句,大致就是拐弯抹角的问了一下,你现在的地位貌似不低,连当“天子”这种事情都可以乱说?
于是重华便微笑,表示这算什么,阿载你太小看我了,其实我一直都很低调,不是一般人我还不和他说。
重华表示他已经是天子候补了。
天子,其实在这个时代,也不算一个正式的称谓,很多人认为天子一词是在周朝使用,不过周朝前期使用的是“天王”的称呼,天子这个称呼最早有可观看的实物记录甲骨,是在商,算是一个不是特别正式的尊称,商代的小辛天子(商章王)就曾经在祭祀甲骨上写过自己天子如何如何
当然,这个时期的“天子”,其实是“大宗”的称呼,那么什么叫做大宗呢,也就是商朝的嫡庶制度,正妻所生的是嫡长子,这就是大宗,大宗的一脉长子相承,这一脉就是天子,而小宗的,就是诸侯。
这时候的诸侯?没有“王”的称呼?最高是“公”。
而商朝正儿八经的老大称呼是“王”,先祖死了上天位列鬼班则尊为“帝”?这个时候就和三皇五帝时期不同了。
名称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三皇时期,有作为的英雄首领称呼为“皇”?意思是“光明灿烂”。
五帝时期,甚至早在太昊之后?有作为的首领就被称呼为“帝”?帝在这个时期的意思是“超出本部落范围影响力的首领”,即“王天下之号”。
尧自称过“予”,这个称呼的意思,和后来皇帝们的“朕”是差不多的?算是一个时代领袖独特的自我称谓。
夏代的时候?领导人承接了“予”的自称,然后把最高首领的“帝”改成了“后”。
所以夏王都是“夏后启”、“夏后开”,乃至于篡国的“后羿”之类
商朝的自我称呼是王,周朝灭商,西周前期自我称谓是“天王”?意思是受命于天而称王。
直至东周前期,《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这时候周王室还能称一声天王
所以说“皇”、“帝、”、“天帝”、“共主”、“后”、“天王”、“王”、“天子”?这些其实都是外形相似而意思相同的词语,至少在战国之前都是一样的。
直至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