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不可思议的山海 >

第320部分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320部分

小说: 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均?好像有点印象哦咕咕叽叽

    咕子仔细回忆了一会,想起来了,叔均就是曾经和族长长以及麻麻载一起吃饭的,那个他们十分尊敬的人啊!

    咕子顿时猛吸了一口冷气。

    连麻麻载都尊敬的人哎!他的伯父不是更令人尊敬吗!

    焦子告诉咕子,麻麻载说这个人能种很多很多很多的谷!

    咕咕不解,询问能有多少?

    焦焦用小翅膀画了好几个大圈!

    有这么这么这么多!

    咕咕吃惊了,开心极了!这样的话,那不是有好多的粮食可以吃呢!

    咕咕和焦焦在叽叽叽叽的交谈了一会后,两只小黄鸡跑到门口处,用一种崇敬的目光遥远的盯着姬弃,后者感觉到目光,转头看过去,却看到了两只小鸡在盯着自己猛看。

    姬弃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十分不解。

    难道自己的胡子里面有米粒吗?

    而咕子正在和焦子商量,应该给这个小鸡饲料供应商取什么外号比较好。

    决定了,就叫“姬稷叽”吧!

    ————

    当然,妘载这里也有点好玩的事情,过去,和土炕一起出现在陕北的重要特征往往是窑洞,但是有人知道窑洞是从谁手中发展来的吗?

    是的,就是姬弃也就是这位“后稷”的儿子“不窑”所发明的。

    不窑是后稷的儿子,在夏朝前期担任农师,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后来他晚年时,在太康失国时期离开了夏朝,带着周部落,前往甘肃的庆阳地区居住,那里是甘肃省的最东部,是陕甘宁三省交汇的地方,史书上说他“自窜于戎、狄之间”。

    所以,妘载发明土炕,而姬弃恰好过来商谈关于粮食的事情,这对于妘载来说,也确实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了。

    ————

    到了晚上,小雪已停,但天气的温度已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洛南地区还好,如果是台塬地区,那么昼夜温差就会加大很多。

    咕咕正在土炕前面,火焰把咕咕的半个身子照耀的一片光明。

    土炕得到了推广,大家都凑到妘载的屋子附近,雄陶正在吹嘘,说这个东西其实和灶台并没有区别,在他手上三两下就可以复制出来,回头工地上,每个工棚都可以用上这个玩意了。

    而点燃土炕的咕咕,被每个首领所爱戴,很快,就有人雕刻了木牌子,上面画着咕咕的样子。

    这个冬天,由两只小黄鸡来带给世人温暖。

    咕咕则是听说了,似乎,麻麻载叫自己是灶王咕?

    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咕咕可以看到,每个工棚前面都挂上了咕咕的木牌,有些还会挂上焦焦和咕咕的两种木牌,这让焦子也很开心,走路的时候都是挺着将军肚子在走的。

    外面又开始下起小雪花了,但是这个寒冬,有土炕,有馒头,人们是笑着过的,看到麦子的眼神也都直了,妘载在这个时期也找到了一点过年的感觉,只是可惜,早知道就把罔两老先生找来,把那些牲口带来,再杀点猪肉,犒劳大家了。

    随后,为了有一种仪式感,也是部落民众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就像是用火焰灼烧龟甲,然后向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一样,大家在自己的工棚区垒好了灶台和土坑之后,便会请两只小黄鸡为他们去“开火”。

    咕咕挺着胸脯,焦焦挺着肚子,两只小黄鸡大摇大摆的进入一间大土舍,人们围在边上,咕咕和焦焦,叽叽叽叽的说了些什么,随后焦焦就开始在原地拿一根树枝洒水,摇摇摆摆,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姬弃看出来了,顿时哈哈大笑!

    “神北行!”

    没错,焦焦所跳的古怪舞蹈,以及拿树枝洒水的举动,正是他小侄子叔均当年为帝放勋祈福时,所唱诵的“神北行”。

    这首歌谣是属于祭祀类的歌谣,是希望“赤水女子献”不要再给中原施加大旱的苦难,而现在咕咕和焦焦所展现的“仪式”,貌似仅仅是希望土坑“不失火”而已

    “赤水女子献,她可不是什么事情都去庇护的啊!”

    焦焦庄重的跳完了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鸡屁股,把鸡毛弄顺,然后咕咕开始,伸出小翅膀,一个猛撞冲进了柴堆,随后,热烈的光明就亮了起来,咕咕“叽”的叫了一声,此时,这个“开火”仪式也就算完成了。

    “这两个小东西,还有自己的想法呢!”

    大家都很惊讶,毕竟焦子展现出了跳舞的天赋,而咕咕展现出了装神弄鬼的天赋

    妘载想着,这两个小家伙,如果哪天离家出走跑到埃及去,一定能活的很滋润吧

    伟大的咕咕啊,庇护大家来到新的一年!

    在这个冬天,有两位光明使者在行动。

    咕咕顶着炭灰,焦焦拿着树枝,两只小黄鸡,在土舍的工棚区来回奔走,摇摇晃晃的,给每家每户送去温暖和光明!

 第六百三十七章 妘载的奇观推销

    中原地区也在准备岁首的祭祀,连带着四帝都没有了太大的动静,毕竟到了这个时候,除了祭祀先祖之外就是要准备来年的春耕,仗要打,反要造,但是耕地不能丢。

    尤其是有了各项增产粮食技术的当下时代,你两个节气不种地,看似是你赢了三十天,事实上是你输了一整年。

    不在关键的时候种植粮食,收成就会因为天时的变化而有所下降,老天总共给你三次机会,别人三次机会都抓住了,而你是被机会抛弃了。

    淮水地区的“淮地互保”政策,也让缙云氏不得不暂时把这里丢掉,因为忙着春耕,其他片区不可能给淮南片区空投人力物力,而一年的空白期,足以让那些部落成立“独立团”,到处搞事情不说,还帮着那些流窜的“黄帝”们,到处传播缙云氏的谣言

    听说有人到处说他死了。

    当饕餮听闻到这话的时候,气的都吃不下饭,当场就把碗给摔烂了。

    当然,年底冲业绩的,不仅仅是中原人,东夷人,百越人,四帝造反派以及共工氏军阀头子老天爷也在冲业绩,一会下雪一会下雨一会下冰雹一会又刮大风,三天换了四个气候,对于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那是怨声载道,而对于施工队的人们来说

    今天又是坐在土炕上吹牛皮的一天啊。

    有土炕的人生,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想想没有暖气供应和有暖气供应的小区那能一样么?

    “气候已经开始反常了,连恒定了好多天的温度都开始波动了,很多时候,北方和西方的部落因为没有粮食,气候的变动让牲口死去,所以掠夺战争也会在这个时期过后爆发。”

    大家坐在工作间里面,大土舍内,地形沙盘放置在中央,妘载的计算是十几天之后,大概气候变动会来到一个新的恒定阶段,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对来年的工作做一些准备了,正好趁着这几天天气不对劲,赶快把祭祀的事情弄了。

    姬弃在这几天也把水利设施的一些情况摸透了,听妘载说,洛南地区治理完毕可以开辟成牧场,他很高兴,但是更想要把这里变成耕田,却被妘载制止了。

    妘载对他道:“弃大人啊,不同的土地有不同土地的用法,放牧的土地适合放牧,耕作的土地适合耕作,这不是想要如何开辟就可以开辟的,土地的性质不同,地理的环境不同,纬度的高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以及年平均能得到的日照,决定了生长在土地上的作物不同。”

    “应该放牧的地方,就让它放牧,能创造的收益是很高的,强行开辟成耕地,只会事倍功半,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利益。”

    妘载在沙盘上给姬弃指了几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泾水和洛水中间的这片地区,这片地区,在战国时代,是泽卤之地,后来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给秦国开凿了一条水渠,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国渠了,引泾水注入洛水,灌溉了四万余顷良田,于是关中为沃野

    这片地方,这个时代虽然比战国时代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只是少了两千年的盐碱积累而已。

    郑国渠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似乎百年之后就已经不太好使了,但是问题不在于此,因为后来很多大朝代都对它进行过重新疏通,并且在这片地方继续加开水渠。

    汉代在此开白公渠,唐代又开三白渠,宋代开丰利渠,元代开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包括新中国的泾惠渠,这条水渠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郑国渠的遗址。

    “渭南地区的水神和很多部落反对洛南的施工,就是因为怕我们施工的时候,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圈地圈水,只会导致洪水的暴发,以及部分地区的恶化,同时带来的还有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譬如有些人乱改河道,不顾地势疏导”

    妘载向姬弃诉说这些事情,大倒苦水,说自己在这的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挠啊!

    他们天天在渭南游行,让我每天吃饭都少吃了一口。

    “我少吃一口饭不要紧,但是每个人都少吃一口,就会导致工地的进度拖慢,工地的进度拖慢,就不能及时治水,不能及时治水,就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粮食,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粮食,就会让这片地方的地质灾害越得不到控制”

    “所以我不是为了这一口饭而告状,我是为了全中原地区的人民幸福在告状!”

    妘载总结了一句话!

    总有刁神想害我!

    姬弃被说的半晕,但还是很严肃的记了下来,并且答应了妘载,要上奏于帝,惩治那些在渭南搞反施工游行的“刁神”。

    而对于妘载所说这块地方,姬弃也显得非常有兴趣,他甚至思考了一下,觉得如果妘载这个“奇观”建设,真的能达到妘载所说的情况,那么周部落可以第一时间前去开垦土地,然后使劲搞一搞粮食生产。

    周部落在这个时期还是很擅长粮食种植的,后来荒废了这门手艺,改成半游牧,是因为不窑在夏朝丢官,带着部落人民前往戎狄区居住,众所周知,戎狄是不讲武德的,最擅长的功夫就是回手掏,你要种地就会被他来骗来偷袭,所以你要战胜他们,只能和他们一样不讲武德

    “那么,这一片需要修很多水渠如果没有用怎么办?”

    姬弃虽然已经看出来,妘载的提议十分正确,但他还是小心谨慎的问了“没用咋办”,就是想得到一个最后的保障措施,即使这个措施用不到。

    妘载听完之后,表示,你的担心我完全明白,抢奇观确实是这样的,要耗费大量的生产力,导致经济和士兵等级落后,还怕拍了个没用的奇观

    但是!

    奇观兴邦赢大锤啊!

    老秦人可以让建造者给奇观添加生产力的哦,中国特性哦。

    兄弟我这个奇观,不仅不会消耗你的生产力,而且还会增加你的粮食储蓄、快乐度、生产力、人口增长、土地扩张这么好的一个奇观,你确定不敲吗?

 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给他两耳光

    姬弃最后还是被妘载的小模型以及骚话给征服了,面对粮食的渴望,让中原第一次有了圈地的野心,当姬弃的报告被送回中原的时候,帝放勋果断的盖了章给批准了。

    圈,圈大块的!

    天上掉馅饼,不捡是沙比。

    一些大臣对帝放勋如此轻信一个包工头的话表示很不满,表示包工头只是想要搞事情和赚钱,但是帝放勋驳斥了他们,并且是义正言辞!

    一个远客,一个奉献主义的远客,在中原大地上徘徊!他不辞辛劳来到北方,不求回报和名声,隐姓埋名帮助部落人民治理洛南,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奉献主义精神?

    这就是高贵的国际主义战士啊!

    “你看看你们这些人,啥也不懂,年年闹水灾,到头来还不是让共工和崇伯去治理,都说共工性格狂妄,崇伯性格偏激,但让你们自己上,你们又不会!”

    那些大臣被喷的满脸口水,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帝没好气的呛他们,大祭祀的时候,别一个个找不自在,不挨我喷两下是不是出门找不到北了?

    自己不专业还不允许人家专业,我去碰瓷考察的时候,你们还在家煮鱼吃呢。

    “过去,中原不争夺尺寸的土地,是因为我们还有治理民众等更要紧的事情,我曾经询问过秩宗,那宗、脍、胥敖、从枝等小国,它们屡屡挑衅中原,掠夺人民,造成破坏,我曾经讨伐他们时,内心屡屡不安,秩宗和我说不必与蓬艾之间的小邦相计较,我之所以不安,正是因为我具有圣德,视天下如一”

    “他是在说我的好话,但是我却知道,我还达不到神农的境界,而如今,有一位视天下如一人的来了,他建设水利,不是为了为自己得到好处,是为了”

    帝放勋说到一半不说了。

    跑题了。

    这尼玛的,怎么自己也开始给那个小包工头刷声望了?

    看着一脸懵逼的众多臣子,帝放勋重新整理组织了一下语言:

    “啊总之,人家是俱有高贵德行而来的,而我们拿去土地,那片土地是没有主人的,恶劣的土地无主愿意获得,我们拿来可以变成肥美的土地,过去不想要拿土地,是因为不屑于去和那些蓬艾之间的小部落争夺”

    帝放勋的意思很明确,我不想上分不过是我不想打罢了,没时间玩游戏而已,只要我想那不是有手就行?

    我匹配到的,不管哪个段位都是乱杀你懂吗!

    再说了,人家这个工程,我看就很靠谱好吧!比共工的那些圈地工程靠谱多了,哪个再多逼逼的,回头让你开挖掘机去填渤海。

    帝放勋批准了这个大工程项目之后,就要谈一谈对四帝的事情了,缙云氏因为一堆黄帝的出现而闹得鸡飞狗跳,暂且不管他们,中原决定对某个帝族进行一次定点核打击了

    让我随机挑选一位幸运大帝。

    “梼杌!”

    高阳氏的老家在开封,妘载他们一路从商丘跑到郑州,路上找到了句龙老人和小天师,其中就经过了高阳氏的老家地盘。

    但是因为首领梼杌表示要恢复先祖荣光的缘故,一部分人回迁到颛顼帝的都城帝丘,也就是濮阳,那地方就在开封的挺北面了

    所以现在高阳氏分成两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