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不可思议的山海 >

第348部分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348部分

小说: 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势,还有我之前告诉商部落,让他们去治理沼泽,修筑水坝,也是一个意思。”

    咕咕爬上一个城墙模型,对着焦焦使劲的晃翅膀,意思是开弓射箭。

    啪啪啪!

    焦焦也很配合的倒下了。

    妘载说完,讲述下一个地势,先把咕咕放在高地,把焦焦放在低的地方。

    “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等待敌人来进攻我;如果敌人先占据了这里,就要撤离,不要去攻打它。”

    妘载说完,把咕咕和焦焦又分别放到沙盘的两边,焦子还举起小翅膀给咕咕打招呼。

    “最后一个,是在远形地势,在这种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譬如曾经,帝和摄政君说过,要攻打宗、脍、胥敖,但是摄政君却不让帝去攻打,并且说他们三个是蓬艾之间的小邦,这就是因为太远的缘故,不值得去攻打,如果去攻打,可能事倍功半。”

    在两只小鸡的生动帮助下,武臣们也完全明白了妘载所讲述的地形,而妘载所说的这些地形,都是来自于《孙子兵法》的地形篇。

    很多人以为孙子只有三十六计,事实上那只是其中的精华而已,孙子兵法之中,除去地形篇外还有九地篇,行军篇,其中涉及到地形地貌的数不胜数。

    “遇到沼泽和盐碱地,要迅速离开,如果和敌人在沼泽地带相遇,那就一定要抢占靠近水草,背靠树林的有利地区”

    “要渡过大河之前,如果判断会遇到敌人,就要远离大河驻扎,防止被水淹,和共工氏作战过的人应该知晓这个办法”

    “如果想要同敌人决战,不要选择在紧挨水边处布兵列阵,除非你姓韩”

 第六百九十四章 不愧是赤松子的徒弟

    “还有这个,这个像是溪谷深峻的绝涧、盆地形成的天井、高山环绕的天牢、地势低洼且泥泞的天陷,草丛深林所构成的天罗,以及两山相向狭窄的天隙这六个地形不可作战。”

    其实也就是逢林、谷莫入那一套。

    “我说完了关于行军的东西,只是一些依托于地形的作战方法,而并没有考虑到人和人之间,以及时间,粮食,季节等问题,但是,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如果都能得到,那么一定就可以百战百胜。”

    “我只是一个粗通地理的巫师,没有各位武臣的本领。”

    妘载这么和大家说着,那些武臣都被妘载这一通麻花屁拍的浑身无比舒坦,各个都表示,哎呀你谦虚了,有了地利不就是占据了三分之一个上风么,四舍五入一下你已经赢了

    你靠着地利打出了三分之一个上风就已经奠定了胜局,因为你那是天兵下凡,而你的敌人那是阴兵过境,不是他打不过你,而是我们经过研究已经决定了,是他不配赢。

    你这样追捧我们,怎么好意思呢,就显得我们格局小了。

    至于咕咕和焦焦,已经离开了沙盘,焦子还拍打咕子的屁股,表示下一次还有这么好玩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演示攻击的那一方。

    妘载这边,把各种地形的问题给大家讲清楚,后面讲述大河的问题,就可以信手拈来,而且大家都可以完全理解,所以基础科普十分重要。

    “上万年,乃至以十万,百万年来计,在那洪荒蒙昧的时代,在那天地都未曾完全开辟之前,大地上一片汪洋,而东方的沧海一直绵延到孟津的山野”

    “大河从高原发流,经过那传颂中的积石山,又经过无数个山隘,道口,河道,草原,台塬最后来到了我们之前去考察过的地方”

    妘载指向沙盘上的龙门地区。

    “大河把这里的山冲出缺口,顺着高大的山体与高耸的台塬,以泄流之势轰鸣而下,因为整个天下的地形,大抵是顺着河流向东,而逐渐变低的,所以,支撑天空的不周山是在西北的方向。”

    “大河到了这里,经过陶唐所在的土地,来到了风后和女娲曾经居住过的风陵渡,洛水和渭水从这里汇入大河,大河在这里遇到一个阻碍,也就是潼地桃林。”

    潼的名字,是妘载之前和文命一起命名下来的,所以在这个世界的时间线之中,潼关大概会作为一个古老的名字而流传下去了,而且源头也不再是人为关隘,而是曾经阻挡黄河的岩石雄关。

    “大河很轻易的冲破了它,继续向前来到了砥柱山。”

    终于把一切归还到砥柱山的位置,妘载叹息道:

    “我和大家讲的很清楚了,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地形既是天成的,但也不一定就是顺应天理的,如果龙门不开辟,大河的水依旧会从高处震落,持续积蓄而溢满喷涌,如果砥柱山不开三门,那么这里也会持续积蓄,就像是五户神所在的五户滩一样,确实是方便了用水,但是这种水,一旦到了涨水的季节,那就会变成洪水。”

    “东方的土地是大河带去的泥沙,我们依靠大河从太古时代走到如今,在它所构筑的土地上延绵生息,大河也是在构筑属于它的土地与河道,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这样做呢?”

    “人依旧是天地的一份子。”

    妘载讲到这里,就暂时停下了说话,用完全且完美的专业知识,震慑住了这里的所有人,通晓治水的人在鼓胀,不通晓也不敢乱说话。

    懂得都懂,外面全是资料,自己查!

    妘载看向台骀,而台骀也点头道:“你说得对,你做的好!做得好啊!”

    “我感觉,你比起过去的所有治水之人都要厉害,我也是那些过去的治水者之一,你不用太在意我,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了。”

    台骀的话出来,诸臣也就都不说话了,但是还是有人弱弱的问道:“但是我还是不相信,再过几年就会发大洪水,上一次大洪水才过去多久啊”

    “什么气候变暖,我都听不懂,反正你的意思是冰雪融化所导致的呗,但是高原的雪总有一天会化解完全的吧,汾河的上游也下雪,但是下雪积了没有几天就化干净了啊。”

    不过那些人说归这样说,却也没有再说出反对妘载担任官职的话来了,因为他们知道,气候变暖这些词汇,就是这个人教给有崇氏的,说不定过两年他就考察出什么来了,那些奇奇怪怪的仪器,有些看着就像是家里用的土罐子而已,居然还能进行天气预报?

    总之,那些古怪的东西,他们这些老臣是看不明白的。

    “啊,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应该询问你啊”

    台骀向着妘载走过去,如此开口说着,他努力的睁大眼睛,紧紧的握住妘载的手,那特别的用力,仿佛把自己过去的一切希望都交托在眼中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天下需要你这样的人,你可不能跑了啊。”

    台骀努力的,希望妘载把治水的事情继续下去,彭祖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办法在说什么了,毕竟妘载的肚子里的货,比他这个炼气士都要多。

    据说赤松子是他的老师?

    那就差不多了,赤松子是去过西荒大地的,说不定这些知识都是赤松子教这个年轻人的!

    彭祖这样想着,顿时就心平气和了起来!哎呀,不是这个年轻人太厉害,是赤松子太厉害,赤松子么,活了八百多年了,厉害不是很正常吗!

    不愧是神农的旧友啊!

    无形之中,在洛水工地里修仙的赤松子,没来由的一阵舒爽。

    无形之逼,最为致命。

    台骀去询问那个盘踞在他心中许多年的疑问,而妘载听完了那个疑问之后,却突然反常的沉默了一会,看着台骀眼中的希冀目光,妘载忽然道:“这一点我也不能明白,请您把您的治水经验,教导给我吧。”

    这句话出来,文命就特别的傻了。

    不对吧,载哥你应该知道的啊!

    台骀则看着妘载,看着好一会,拍了拍妘载的手臂,认真且充满希冀道:“好好!”

 第六百九十五章 你这是河流歧视

    “过去我治理少泽的时候,采用的是封堵的办法,不让少泽的水进入到河道,我又把汾水改道,因为之前的汾水,是和洮也就是涑水河的水道是相连的,水流互相之间交互,融合,枯水涨水的季节不能确定而源头就是因为中条山的存在,当年,那里有一场大地震”

    中条山的大地震导致这座山附近的汾河河道断裂,于是河水四溢,开始和涑水河争夺进入黄河的水道,于是涑水河排泄不通畅,故而晋南就出现了大面积的洪灾。

    汾水:我要进去了!

    涑水河,那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量同样很大流域的地形是南北高,中间低,是一个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半闭流区”。

    后面这四个字,表示了它的特性,尤为重要,也是为什么汾水强入涑水后爆发洪灾的重要原因。

    “我在那次大地的震动中,看到了中条山隆起来了,虽然有人告诉我那是幻觉,但我总觉得,它真的变得高了一些。”

    “所以你说山过去可能是海,我是相信的。”

    “就是这样,我才有这个疑问啊!”

    台骀疑惑的看着远方的山与河流:“大地有让群山和江河变化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于哪里呢?”

    “死物也会颤动吗那汾河的改道,会不会是大地自己在调整呢,那我所做的一切,把汾水进行辛苦的测量与改道之后,是不是在违逆天理呢?”

    “现在我知道,不是在违逆,因为你已经说的清楚,我去截弯取直,挖沙凿山,蓄水拦洪我所做的这一切,会不会引起新的地动呢?”

    妘载向台骀表示,自己并没有经历过这般巨大的河流改道,而命疑惑的也正在此地,因为妘载曾经去到南方的第一年,就把当时的两条河给搬了家。

    北方的河是河,南方的河就不是河了吗?

    怎么,载哥,你这是河流歧视吗?黄河的支流是伟大的支流,长江的支流就该当垫脚石啊!

    不要搞黄河和长江对立嗷!

    命不理解,妘载为什么要向这个老人家请教,即使这位老人家是很久以前的治水者,但是现在的载哥,比起自己的阿父,以及之前的水利包工头共工都要厉害,作为更古老时代的台骀,又有什么能教给妘载的呢?

    但是让命没想到的是,妘载居然把他也叫上了。

    “能治理中原之水的人不是我,而是他,他才是真正可以治理水患的人。”

    妘载对台骀道:“我希望您不仅能教导我,也能教导给他,我终究是要回到南方去的,我在那里还有一些治水的设施没有完成,大江的水患并不比大河弱上多少,我前些年遇到过岷山的人,他们来自嫘祖的故乡,三江的水患困扰着他们,而大江之水就是因为三江之患而引起的。”

    但台骀对妘载道:“你不能跑掉,你也不会跑掉,你确实不能治理中原的水,我希望你能治理天下的水。”

    他再看向那个孩子,妘载对台骀道:“我愿意尊称您为老师,这个年轻人称我为兄长,他的父亲就是崇伯。”

    台骀看着命:“我已经知道,我来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人为你传达命令。”

    命对台骀行礼,但他终究是年轻人,颜色之中还是藏不住一些轻慢,也或许是命故意露出来的,但是还没有等命说什么,妘载就提前对台骀道:

    “年轻的人容易犯下治水中的过错,那就是狂妄,说句不尊敬先贤的话,崇伯过去也是因为刚愎自用,而不听共工的告诫,导致大堤崩毁,而毁灭了更多的耕地与居民住处。”

    “如果当初,崇伯听从共工的告诫,让人民首先疏散,然后再主动掘开大堤,或许造成的破坏,远没有后来的大!”

    听到这里,命低下了头,虽然这个事情是崇伯自己说出来的,但是妘载说出来,命并不感到丢脸,因为自己的阿父也不如妘载,共工的治水手段和阿父不相上下,但也不如载哥,所以妘载评价谁,命都是服气的。

    但是妘载此时,在一个自己不认识的老治水者面前,谈论自己父亲的过错,这便让命心中生出了那么一点点的怨气。

    命从来都把妘载当做自己的导师,然而眼前这个治水的老人有什么本领,可以让自己眼中兄长和师长一样的人物,低下头来请教,甚至拿出过去自己阿父所犯的过错来贬低呢?

    台骀活了很久了,他当然看出命的一些小动作,于是连忙表示,自己还达不到崇伯的那种地步,不能这样说话,但是妘载却坚持这样表示,甚至说的话更重了一些。

    这下不仅是命不理解了,连台骀自己都不理解了。

    如果说是谦逊的话,这未免太过分了些,已经达到了虚伪的地步,然而台骀又感觉不出妘载是说的假话,似乎妘载说的都是真话。

    “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己知道自己的过错,但是坚决不改,这种人也是不可托付未来的。”

    妘载知道,因为在自己介入之后,命的治水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至于他的本领和知识得到了大规模的强化,已经间接的滋生出了骄傲之心。

    原本的历史中,大禹是带着惭愧去接受了舜帝的任命的,但是现在这个历史中并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崇伯名为流放,实为进修,有崇氏亦没有西迁,命在自己灌输的知识中成长,完美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治水者。

    而且妘载也是在检讨自己。

    自己之前,在不久之前,还和命夸下海口,说想要自己被吊起来,除非太阳发生爆炸,但现在看来,太阳或许真应该爆炸一次。

    自己在一些方面,似乎做的太过火了,也不能一直都认为自己所认为的道理是正确的。

    要时刻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过于膨胀,最后只会导致失败。

    妘载在关键时刻,在听过了台骀的那个问题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立刻把命叫过来,一来是真心希望命接过这位老人手中的治水重担,二来则是也把命捶一下,给他和自己一起清醒清醒。

    于是在命的目瞪口呆中,妘载又开始说起自己的不是来。

    这让台骀都吓住了。

    你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