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不可思议的山海 >

第86部分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86部分

小说: 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其他的小部族们,各个山野都领走了一部分,这些小部族将分散在各个山野的中央区域,在烧山开荒完毕之后,他们就会搬迁到新的家园,成为各个大山野的“中转站”。

    而甘盘氏,首先和赤方氏一起,抵达了南丘。

    穆至首先见到的,不是南丘高大的土墙,因为他们是从东南方向过来,而这里,所存在的,是赤方氏那浩大广袤的耕田!

    第二轮的晚稻,已经开始播种,留守部族的老人们,在夕阳光辉的照耀下,躬耕于土壤之间。

    古老且安静的图腾柱矗立在土壤上,水河内,水车轻轻转动,而水井上,辘轳缓缓摇晃。

    桔槔高低起伏,上下摇摆。

    咚咚的声音,井然有序。

    河流的水声,入耳,看不见,但知道那是透明而清澈的。

    在耕地里拱土的小猪,在田垄上追逐的鸡群。

    小推车从鸡群边上,空灵的转着过去。

    吱嘎的声音,狗与羊互相追逐,蝴蝶停留在祖地的青石上,那面高耸的石碑,镌刻着赤方氏曾经的一切过往。

    土圭的边上,是一个土台,上面放着第二个日晷。

    那有羲叔和赤松子写上的一些话。

    赤松子写到:人生堕地,天赐其寿,四万三千八百日!

    羲叔写到:居诸不息,暮去朝来!

    丹朱曾经对这个很感兴趣,表示自己也想写一句话。

    堆满了粮食的谷仓,被牢牢加固;从未见过的扇车,将糠皮一一去除。

    石磨被小小的铁牛拽着动起来,洁白的,从未曾见过的豆浆从中留下,落入瓦罐。

    当穆至他们尝到豆浆的时候,再看这粮食满仓,五谷丰登的山野,这从未曾见过的,仿若开天辟地以来都未曾在记忆中显化过的太平之色,是真正出现了。

    穆至走到族内的一个地方,他看到那座高大的祭祀土台,方正的墙壁上面已经被妘载写上了大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穆至不自觉的向下念诵!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那眼中极大的,滚烫的泪花就这么掉了下来。

    他抱着刚刚族内少女给他的陶罐,里面的豆浆泛起涟漪。

    他开始饮用,大口大口!

    平淡,但却带着一点甘甜,一边喝,一边哭泣!

    “真好喝啊”

    他把陶罐高高举起,面向太阳,一饮而尽!

    古老的传说中,太阳自东海的扶桑树上升起,从汤谷中飞出,它要行走很远,前往遥远的虞渊若木!

    数十年前,大羿未曾射日,那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虞渊昧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但夸父没有追上太阳,可甘盘氏,追到了!见到了!

    自今日起!

    甘盘氏的太阳,从南丘而升!

 第一百七十二章 十字花的绽放

    北斗指戌。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位。

    至今日起,昼夜温度不再接近,但原本该有的秋燥气,却未曾见到出现。

    因为吼天氏来了。

    本来应该在第一次秋收之后就抢种晚稻,南方一年两熟,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其实对于地力消耗的也快,但是同样,地如果荒一段时间不种植,那么恢复的也会快一些。

    野生动物的粪土在开发过的土地上,会很快融入泥壤之中,而缺少了茂盛到令人窒息的植被后,瘴气也会随之消散,变得容易在此地生存。

    今年的晚稻,其实再晚一些,便不用种了。

    但没有人知道,吼天氏会在这里盘踞多久。

    浩瀚的风撕碎了山野间的土地,大江的水开始上涨,这让洵山的大巫有些担心。

    洵山氏的大巫眺望滚滚江水,他来到这里,丹朱的破船早就被拖走放到了没有建设好的津渡中。

    土石被装入兽皮口袋,木制的小推车早就收回,洵山距离天壁山还是比较遥远的,但是吼天氏的力量,依旧波及到了这里。

    整个南部诸野,以三山四野以及南丘,距离吼天氏的风威最近。

    而洵山地区,虽然暴风没有那么猛烈,但是同样的,巨大的气旋横扫过来,所落下的,所横移的,是大片大片的积雨云。

    秋雨下降,天气愈寒。

    但南方的气候,也就只是到秋末为止,再入冬,气温也不会再多下降多少了。

    这和北方,并不相同,所以北人往往错识南人之候。

    在南丘,房屋被加固,粮仓更是固定的死死的,而妘载让人掏了一些浅浅的地窖,因为时间不够而不能挖的太深,在大风来临的时候,至少要把部族几个月的口粮全部装进去,否则,如果粮仓真的没有抗住,飞上了天,那接下来大家就又要饿肚子了。

    防患于未然,鸡蛋并不能总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在这真正吼天氏的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古老的风神,黄帝时期所对付的风伯,有没有这么大的法力呢?”

    妘载发问,大家躲在一座很大的石屋内,在这个时候,木制的房子给不了大家安全感。

    老族长不免感慨:“中原的风,可没有南方这么厉害,叫吼天氏,实至名归啊!结果我们到头来,还是要跑到石房子里,到洞窟里,又回到了燧人氏的时代啊”

    妘载把一根杂草丢到闪烁着微弱火苗的火坑里。

    “飓风过岗,伏草唯存。这是天的威严,即使是神也要退避,更不必说我们了,而我们可以依托山川大地来保护自己,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妘榆问道:“巫,你都能知道吼天氏什么时候来,那它什么时候才会走呢?”

    妘载道:“等他发完了脾气就会走了,大概一旬左右。”

    一般来说,从东海附近刮来的台风,持续的时间在五天以上,多的能到半个月,而如果是从南海过来的,则持续时间要短很多。

    但妘载也不能肯定所有,因为这里是山海,这里的四方天地,真的能用地球的地理来判断吗?

    或许东海之外,是更广阔无垠的地方,也或许是有着大陆?海山?

    或许南海之外,也不会有菲律宾群岛。

    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吼天氏在不断侵入内地之后,受到群山万岳的阻拦,一定会风力变小,逐渐消失,这都是普遍真理。

    只要这个东西存在,那么它就一定有一种可以被发现的“规律”。

    “过了这十几天,看看气候,如果不错的话,晚稻还是要种,田都已经打理出来了,不种可惜了。再退一步,不种稻,还可以种些芸薹、菽、还有菁华,尤其是菁华,这个东西基本上三季都能种植,长得也快,光是大半年,我们都收割了三批了”

    妘载想到这点,同时告诉妘榆他们,没事的时候出去多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油菜花。

    小青菜和油菜花,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什么菜苔,油菜花,油白菜,小青菜,还有欧洲油菜哦最后这个家伙暂时一边玩去。

    所以,既然菁华氏有种小青菜,妘载觉得可以在这里搜寻搜寻,说不定就能找到油菜花,油白菜什么的。

    北方的油白菜,在古老的岁月中,叫做“崧菜”。而北方的大白菜,在陕西附近种植的比较多,但是不知道为毛线,到了战国时期齐国喜欢搞这个而且相比南方的,也要胖一点。

    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有发现完好的白菜籽。

    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南方的白菜是北方引进所以妘载觉得,其实也不一定能找到原生品种,当然要是有类似的,也可以啊反正吃啥不是吃啊亲戚舅舅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头菜,也称扁萝卜,也就是芜青,这玩意其实在周代就有大规模种植了,中国也有本地户口,不过那时候叫做“葑”,又称“蔓菁”,地位还不低,毕竟是上了《诗经》的。

    妘载制定了找菜计划,山海时代,虽然驯养的谷物已经有不少种,但是为了大家的肚子,以及提高整个南方诸部的生活质量,当然也是为了防止什么涝灾旱灾,粮食是必须要有的。

    这种农作物,自然是越多越好。

    只有农业水准提高了,才能大搞手工业,纺织业,说不定有朝一日,南方的粮食,因为饱满香甜,在北方说不定要卖的很贵呢!

    “五谷养人,而十字花科的东西,更是几乎涵盖了许多原始的菜种啊,连萝卜都是这个科的”

    人就是活在十字花科上的生命啊!

    关于萝卜,周代称为“莱菔”,也就是青白萝卜了,这种萝卜是野萝卜的子孙,在上古时代的野萝卜,因为一口咬下去能出水,多汁而被很多部落的人挖回去种植,经过十几代的培育,逐渐变得比原来要“高大”起来。

    找菜计划是吼天氏离开之后的第一步,同步进行的当然有晚稻种植,南方的好处就在于气候,在这个时代,天气还是比较温暖的,肯定是看不见雪的。

    ————

    两天之后,洵山在大江边上,修建津渡的工程,停止了施工。

 第一百七十三章 友谊的小船复活了

    狂风,暴雨,惊雷。

    山里的水汇聚成溪,带着泥土,有多个地方爆发了山洪。

    这一次,不再是妘载设计好的了,而是真正的,大量的浊流滚入各方的河流,溪水之中,深谷与低洼地开始蓄水,很快,这里就出现了鱼和一些野兽。

    有山在这一次的飓风袭击中,因为土壤的松动与山体的不牢固,而坍塌了。

    瓦釜放在炭火上,里面的水咕嘟嘟的冒着热气。

    丹朱借着一点光明,在这里捣鼓新的器具。

    三个石轮子,用的是丹朱自己的木车技术,丹朱从没想过,自己好不容易复制出来的“轩辕”没有用在战事与运输上,反而被用来耕地了。

    三个石碾子,一根木棍串串烧,架子一起,麻绳一扭,砘子就弄好了。

    这东西啊,压地用的。

    还有一个什么“耠子”,这个名字不是丹朱起的,而是妘载在看到丹朱把自己的犁具擅自“更改拆解”,然后研究出来的时候,脱口而出的。

    这让丹朱老大不快,更是大受打击!

    犁具只是翻一侧土,而这个玩意能翻两侧,丹朱本来以为自己随手之间就改进了一件很牛皮的农具,结果没想到,这个也被人做出来了?

    不不不,就是妘载自己做的吧!

    丹朱果然不负所望,从妘载手中要到了这个东西的“木板”,在看过之后,丹朱心中那股郁闷之气顿时一扫而空!

    咱还是充满了创造力的!这不,妘载还没拿设计图来,咱们就先发明出来了!

    那叫个什么好呢?

    叫“丹朱犁”吧!牛皮的人总是用自己的名字来为发明命名!

    “诶,这个改进的一点水平都没有,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图呢?”

    丹朱在自己的小房间收到了大羿从妘载手里拿来,并且送到这里的新木板。

    除了这三个石轮子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架很奇怪的“机器”。

    妘梁三个小伙伴被从大石屋里扫地出门,被妘载一记威力85的火焰踢踹到了丹朱这里。

    “即使是刮大风下大雨,学习还是要学的!这可是大事情!”

    妘载是这么嘱咐的。

    但是妘梁表示,人手实在是不足,要不再多放点人来学木工,做个培训班什么的,不然就凭三个人,丹朱又在搞发明创造,而且还有柴桑山和各个部族的小推车订单,这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妘载觉得十分有道理,正好妘磐路过,就被抓过去了。

    而丹朱正在和三个小伙伴,一个造谣的,在测试这个器具,这东西叫做“耧车”!

    这个东西,是古代人民最高的农业智慧的结晶之一,耧车不仅能够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提高了播种的效率,更能保证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

    只需要一头牛,你就会爱上这个工具!原始发明人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赵过”。

    而耧车的消亡,代替它的大家伙,是“拖拉机”。

    这个东西,虽然和后面很多木制机械相比,极其简陋,但是在农业上,却堪称“世之瑰宝”。

    “这个应该没有问题,我检查了很多遍,可惜外面正在刮大风,爆发山洪,不然直接去田里试一试”

    为了不再出现和上次扇车一样的尴尬情况,所以丹朱这次检查的特别仔细,哪怕没有轮轴的地方,那犁具的装载处都要连续看三四遍。

    当然,丹朱还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想法。

    “上次我不是弄坏了石磨吗,那个,你们的巫送给我一个手摇的小石磨,然后我一边走一边磨啊,我就突然响起来,能不能在拉犁的时候,或者坐牛板车的时候,让轮子滚起来,然后又能磨糠皮,豆浆呢?”

    丹朱这个想法,还没有和妘载说,但是如果妘载知道了,必然要眼睛都吓得掉在地上。

    上次妘载告诉了丹朱几个基本机械,他自己捣鼓,发现了齿轮的传动方式,于是在轮子的交错转动中,萌生了这个想法。

    这种东西真的有,叫做“行军磨”,又称“磨车”,行十里能磨麦一斛,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而还有另外一种类似的,一边舂米一边跑路的,叫做舂车,这个玩意出现的时间更早,是五代十国时期。想象一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头子们,一边跑路一边舂米,一边骂人一边吃饭,一点也不浪费时间,似乎也有点滑稽

    谁说舂米就要站在固定的地方?今天劳资就要一边跑路,一边把这米给舂了!

    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啊!(战术后仰)就像是现在,你吼天氏刮风归刮风,下雨归下雨,我不出去就是了,又不耽误我搞发明创造,有本事你就把我家给掀天上去。

    而丹朱这木工大师的名头,并不是白来的。

    而妘梁他们则是纷纷表示!

    “阿红真是太棒了!”

    而如果妘载知道了,估计会十分感慨,这怕不是过几年,手工磨坊就要有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