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171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171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彾啊,你真的不能再堕落下去,没有下次,你真的不能再心软了。”

    北朝求生实录

 府兵制的前世今生(上)

    本书背景南北朝末期,而这个时期,最离不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府兵制。 :a

    该制度起源于西魏,改革于北周,完善于隋,进化却最终消亡于中晚唐。

    可以说是在几百年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府兵制呢?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汉族从周至两汉三国传统的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高欢所在的东魏,此时也是实行此种制度的,虽然不叫府兵就是了。那时候东魏的鲜卑人都住在晋阳而非邺城,晋阳城池高大,地理险要,扼守着黄河以北通往邺城的道路。所以东魏也好,北齐也好,直到灭亡,实行的都是“兵农分离”的政策。

    这里的兵,说的是中央军,北齐特指鲜卑人的“宿卫军”百保鲜卑和汉人的“勇士军”,而非是说的州郡镇军这个后面再说。

    北魏孝武帝元修奔逃关中后,爆发东西两魏连连大战,地广人稀的宇文泰渐渐感觉独木难支,特别东西两魏洛阳邙山之战后,六万精锐付之一炬。

    没兵了,怎么办?扩军

    为了补充和扩大队伍,宇文泰在大统九年公元543年以后几年不断收编关陇豪右的乡兵部曲,选任当州豪望为乡帅。大统十六年前,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府兵组织系统。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设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保持军队训练强度,同时又最大限度不违农时。

    但是这里有一点要格外强调,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半奴隶制

    此时的府兵,是大老爷府兵,根本不耕田的,耕田的都是他的家人和仆人,此时的府兵,乃是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不会明白后来几次的府兵制改革。

    经过变革,宇文泰总算是渡过了生存危机,并且在后来的蜀地战役,荆襄战役中攻城略地。

    那么,西魏究竟有没有因此翻过身来呢?实际上并没有。而且府兵制特有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

    此时的府兵制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是府兵出征,自带狗粮,自负盈亏,很多府兵不但不能赚钱,反而会亏本很多府兵后来不得不到田里自己耕种土地,导致有些府兵士气不高。

    第二个是府兵所在军户的数量有限,死一个少一个,再多的鲜血也会被榨干。汉族豪强的乡兵部曲人数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后来宇文护所在时期,北周几次与北齐交战,虽然战略上胜过一筹,但在具体战斗层面,常常被北齐精锐具体说就是百保鲜卑以点破面,一处崩塌,全局溃烂。

    在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的北齐北周邙山之战中,占尽优势的北周功亏一篑,因为洛阳地区的部队被高长恭击溃,导致全线溃败。要知道,此番北周动员了将近二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对洛阳可谓是志在必得。

    此番北周府兵的表现,可以总结为:打菜鸡绰绰有余,打精锐稍显不足。

    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继位后,确切的说是政变弄死宇文护以后,对府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一,是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当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们的家庭在三年内也可以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原来为地方豪强大族所控制的农民,现在直接为朝廷所掌握。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意义极为重大。

    其二,“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侍官,天子之近臣。改军士为侍官,用以加强军队和皇帝的亲近关系,用以改变过去府兵专属于某一军队统帅的传统,使其直接隶属于君主。这样一来,军队分权的倾向有所改变,皇帝对全国军事劲旅的掌握更为紧密。

    总体说来,就是彻底废弃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国制度,建立隶属于皇帝的“军官团”。

    其三,实行半宿卫制度,府兵一半时间留长安军营训练,一半时间去驻地宿卫。

    这三项改革意义极为重大。

    府兵成立之初,军人不负担其他赋税徭役,家属随军聚居。宇文邕看到,府兵因多为六镇鲜卑和关陇豪右的部曲,没有农耕习惯,府兵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兵”和“农”是分离的。

    周武帝宇文邕改革后,大量均田制度下的农户充当府兵,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这些新加入府兵行列的府兵,虽已编入军籍,但家属却没有集中到军坊中,仍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因此,按府兵所在地区而划分的军府便应运而生。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唐代

    作战或执勤时军士入营执行任务;无作战或执勤任务时,则分住于本乡,组成乡团,由车府所属的团主管理。从此,府兵平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农闲进行军事训练,战时执行作战任务,基本上完成了由兵农分离至兵农合一的转变。

    也就是说,一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时,府兵制才实现真正的兵农合一。

    经此改革后,北周武力暴涨,军事动员能力大大超过北齐,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至于隋唐的府兵如何,州郡镇军又是什么东西,下篇再说。

    北朝求生实录

 第323章 鲜衣怒马

    高彾午睡醒来,发现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心情也变得惆怅起来。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那天也是在下雨,她依偎在自己夫君高伯逸的怀里,听到这首诗,就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回到自家宅院以后,她总感觉身边好像缺了点什么。

    “殿下,女医官已经来了。”

    健硕女仆压低声音问道。

    “让她进来吧,你们守在门外,不要让人靠近。”

    不知为何,健硕女仆感受到高彾今日似乎有些威严和霸道。连忙退出了屋子。

    “唉”

    高彾轻叹一声,绝美的面容上带着一丝愁绪,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胖胖的女医官走了进来,慈眉善目的模样,她躬身行礼道:“殿下,需要我把脉诊断么?”

    高彾轻轻点头,伸出手腕。

    女医官扣住她的脉,面无表情,半天也没说一句话。

    “是否,我已经有孕在身?”

    高彾压低声音问道,那种关切根本压抑不住。

    没想到女医官摇了摇头道:“殿下身体是怎么不适我还在犹疑,但绝无可能有孕在身。殿下是什么情况,您自己应该是最清楚了。

    医者父母心,在下不才,却也不会讨殿下欢心而说谎,更别说在下已经为殿下诊治多年,不会弄错的。”

    听到这话,高彾白玉一样的胳膊垂到腿上,无力的挥了挥手,示意女医官退下。

    “果然,当年是我错怪了元韶么?”

    高彾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从抗拒到真香,从下决心再也不同床,到心照不宣的每日夜里甚至白天巫山云雨,这半个月的时间对于高彾来说,就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她好像又回到了少女时代。

    虽然脸上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但内心早已放弃了抵抗,甚至乐此不疲。

    就像是老式的木板房着火了一样,怎么都停不下来。

    夫妻之间不应该就是这样的么,我又没做错什么?

    高彾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看法没什么问题,丝毫不记得当初是如何抗拒。

    要是能生个孩子就完美了

    这句话如同魔怔一样,在脑中不断盘旋。

    我要孩子啊我好想要孩子啊我为什么还没怀上啊

    内心像是被毒蛇撕咬,让她气急败坏,让她失去了往日的从容与优雅。

    但是依然没有一点办法。如果真的可以生,她何故到现在都没生下一子半女呢?当年嫁给元韶的时候就知道,那时候她才十几岁。

    正在这时,高伯逸收了竹伞走进屋子。高彾一看到他,眼中的惊喜一闪而过,随即身体不自然的扭动了一下,缓缓走上前去帮他把伞放墙边上。

    “今日不是要上朝吗?怎么到我这来了。”

    高彾淡然的问道,斜眼偷看高伯逸的表情。

    “想你了嘛,下了朝就来了。”

    高伯逸突然将高彾拦腰抱起,直接往卧房走去。

    “陛下说什么都没注意听,一直在想你。夫人,我们现在就就寝吧。”

    他在高彾耳边用低沉短促的声音说道。

    “不要算了,下,下不为例。”

    高彾轻轻呢喃,闭上眼睛,紧紧搂着高伯逸的脖子不放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了此起彼伏的虫儿叫声,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两人抱在一起说着闲话。

    “明日,我麾下的神策军将在邺城郊外演武,你也一起来吧。”

    高伯逸在高彾耳边轻声说道。

    “我一介女流,去这种场合,真的合适吗?”

    高彾一愣,没想到高伯逸居然跟她说这个。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没听说谁的夫人参加这种场合的。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高伯逸的夫人,也该威风威风吧。我说你可以,你就可以。

    你明日穿胡服,干练低调一点,别说话,跟在我身边就行。”

    “会不会太招摇了?”

    高彾一向喜欢鲜衣怒马,但参与这种演习,跟穿一件华丽的衣服完全是两回事。男权社会,男权不容女人挑战。为什么武则天那么多人反对啊,是什么原因还需要多说么?

    这就好比说有的奴仆比某些低级官员吃得还好,但主人决不允许奴仆跟自己一张桌子吃饭,却可以跟低级官员折节下交,同在一张桌子吃饭喝酒是一个道理。

    “我就是要让全邺城的人知道,你是我高伯逸的女人,不需要遮掩,也不用不好意思。

    我们不是形式上的结婚,我们的婚姻是完整的,健康的。我宠着你,也允许你放肆一点,也会让其他人知道这些,这就够了。”

    高伯逸霸气的说道,让高彾心中一颤,浑身一股暖流流过。

    “阿郎,我有件事要跟你说,就是”

    高彾刚想说话,就被高伯逸打断道:“别说了,抓紧时间,赶紧生个孩子出来。没孩子家中安稳不了的。

    马上我就要住军营一段时间,现在抓紧时间造小人吧。”

    话都说这个份上,高彾心中的腹稿也没用了。她满怀侥幸的想,万一怀上了呢?万一呢?

    第二天,天平寺外的“长乐馆”,也就是蹴鞠城附近,人头攒动,旌旗猎猎,场面极为壮观。

    留守邺城的宿卫军一部,联合邺城的“城兵”,编成两万人的队伍,由段韶领军。

    所有士兵右臂上绑着红色布带,队伍持红色旗帜,是为“红军”。

    还有另外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是高伯逸麾下的神策军,由上下左右四军各两千人,外加中军五千组成,共五个方阵,一万三千人。

    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搬空了邺城的府库,才统一了军服,皮甲,横刀,盾牌,长矛等制式兵器。

    所有士兵右臂上绑着蓝色布带,队伍持蓝色旗帜,是为“蓝军”。

    此次为操演,因此所有士兵都不配马匹,只有校尉以上的才能骑马。

    他们都在长乐馆外等候,只有被“点到”的军队,才能进入长乐馆,到足球场上进行操演。

    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没有谁会让他们互相PK对打。

    主要是看队伍的精神面貌。

    “夫人,你看这军旅队伍,比起你的鲜衣怒马如何?”

    高伯逸骑着马和高彾并排,略有些得意的问道。

    后者微微点头,却感觉今日的操演并不简单。

    北朝求生实录

 第324章 阳谋阴用

    坐镇弘农城的独孤信,最近经常收到截然相反的消息。 :a

    一边是麾下柱国大将军杨忠送来的信,要求增兵北中城,并以此为缺口,在洛阳西北凿开一个大窟窿。

    这个窟窿大到北齐那边无论如何都堵不住的地步。

    他说据斥候侦查,洛阳城兵力空虚,毕竟王峻虽然擅长打防守战,但也变不出兵来吧?

    另外一边则是在玉璧城的韦孝宽送来的信,告诫独孤信,高伯逸的谣言诡计,已经在长安产生作用。现在长安城的政局有些混乱。

    如果他要进兵,不要太指望会有援兵,一切全部得靠他自己才行。

    经过上次荆襄战役的惨败,现在没人敢把韦孝宽的话当耳旁风。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啊

    “大都督,外面有个人想见你,个子很高,像个竹竿一样。虎口老茧很厚,像是个用剑的高手。

    说是你认识的故人的奴仆。”

    身边的亲卫在独孤信耳边低声说道。

    这家伙是高伯逸身边的贴身护卫吧?

    独孤信面色古怪,因为他听杨忠说起过这个人,说高伯逸身边有个死士,是个用剑的高手,身材瘦高如竹竿,绰号也是竹竿。

    单独见面,此人不容小觑。

    “带他进来。”

    独孤信悄悄把剑放在身边的软垫上,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你是何人,我不认识你啊?”

    见到来人,果然跟亲卫描述得一样,估计是高伯逸的贴身护卫无疑了。

    只见这高个子一言不发,眼睛瞟了独孤信身边的亲卫一眼,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都退下吧。”

    独孤信挥挥手,他感觉高伯逸应该不会那么下作,派人暗杀他吧?

    没理由啊,如果真这么做,让独孤罗跟杨忠一起回长安这算什么事啊。

    “柱国大人,这是我们高都督的信。”

    对方将一个封了护打算借这次战争,削弱几个柱国的实力。具体来讲,就是赵贵、独孤信、李弼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