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洋摆摆手,似乎根本不想听高伯逸说什么,表示他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好吧,看来你已经成竹在胸了。
高伯逸微微点头没说话。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洋对着灿烂星空伸出手,像是真要摘一颗星辰一般。
他有些失望的看着空空如也的手掌,将其捏成拳头。
“九合,你说朕今日的功业,比起朕的父亲,朕的大兄,如何?”
高洋盯着高伯逸眼睛问道。
“微臣不敢评价,功过千秋自有后人评述。
但陛下的功业,自然是自东魏开国以来第一,这点毋庸置疑。”
高伯逸诚恳的说道。
我和我爹比怎么样?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说儿子不如爹,那不是对方想听的答案,说爹不如儿子,又对先帝不敬。
评价皇帝特别是评价先帝,说好话会被说成阿谀奉承,说坏话就更不好收场,怎么说都不对。
非a即b,只能把皇帝往死里得罪。
“你还是那样四平八稳。
对了,禁军整编之际,朕想去义平陵祭祖。
你带五百亲卫随行吧。”
噢?
高伯逸沉声问道:“那平原王呢?”
“他又不是我高家的人,去跟着凑什么热闹啊。你好歹是我高家的女婿吧?”
从这个角度说,高洋的话倒也没说错。只是段韶手握重兵,这种场合不参加有些说不过去吧?
“那太后呢?”
“那个老太婆啊?她近期身体不适,也不去了。
再说她去做什么啊,让这老太婆在我父亲面前说我坏话么?”
高洋这话让高伯逸无言以对。
他能说什么呢,难道说娄昭君确实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太婆?
儿子可以这样抱怨自己老母,不代表一个外人也可以这样评价。
高伯逸讪笑一声,没接茬。
“朕就是想跟我父亲说说话,等你说的那件事做完以后,朕也可以歇一歇了。”
高洋拍了拍高伯逸的肩膀继续道:“天色不早,回去吧。去准备一下,义平陵虽然离邺城不远,但这一路也有好几十里路。
你务必要安排到万无一失才行。”
高洋咬着“万无一失”四个字,高伯逸的后背都被冷汗打湿了。
“微臣遵旨,此次祭祖,定然安排好一切。”
高伯逸双手拢袖,微微抬手行礼道。
“你的能力,朕是信得过的。”
高洋轻轻挥手,示意高伯逸快滚。
等他离开后,高洋从窗台上跳下来,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深深叹了口气。
“唉!一个一个的,都不把朕放在眼里啊。”
一个疯疯癫癫,又雄才大略的皇帝,居然也会这样叹气,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才会让他这样无奈惋惜。
……
身心疲惫的回到家,高伯逸躺在自家的“温室”就是澡堂中泡澡。
“阿郎,有心事?”
黑暗中听到高彾的声音,高伯逸懒得睁开眼睛,微微点头道:“嗯,陛下过几天要去义平陵祭祖,让我负责沿途护卫。”
“阿郎可是担心路上出事?”
高彾也进到池子里,双手在高伯逸肩膀上揉捏着。黑暗中,肌肤相亲,两人的呼吸都慢慢变得沉重。
“阿郎,太后今天…问我能不能安排一些人到禁军里面,我没有直接答应,说要问下你的意见。”
高彾几乎是挂在高伯逸身上,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这件事你直接拒绝了不太好。明日派人去万寿宫说一声,就说等这次陛下祭祖回来,我再安排。”
听到想要的答案,高彾意乱情迷的在高伯逸耳边呢喃道:“给我个孩子吧。乐安公主能在温室里怀上,我也可以。”
这能一样么?
高伯逸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不过轮不到他细想,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高伯逸把胳膊从高彾怀里抽出来,刚刚穿好衣服,就听到福伯在门外轻声禀告道:
“阿郎,崔家的崔忠拜访,说是有要事。”
崔忠?
这不是名义上的老母崔娘子家的远房亲戚么?
第371章 在线等急
犊车停在当初杨愔送自己的那个小院子跟前,高伯逸心中有几分忐忑。
其实他不是很想跟崔娘子有太多接触,这样对她和高德政都不好。
相安无事不是挺好的么?难道不知道高洋不能容下“一门两父子”么。
不过他知道崔娘子的脾气,只能顺着毛摸,你越是拒绝,对方越是会刁民害朕一样,越想越多,最后误会越来越多。
一进门,高伯逸就看到崔娘子神采奕奕的在院子里散步。
不得不说现在崔娘子的样子,比高伯逸第一次见的时候要精神多了,大概是心气顺了缘故吧。
“孩儿给母亲问安。”
高伯逸礼数很足,对着崔娘子深深一拜。
“好好好!”
崔娘子从上到下看把高伯逸看了一遍,激动的点头道:“前些日子你在外打仗,我就老是梦见你浑身是血,一醒来都是冷汗。
现在你回来了,不会再出征了吧?”
崔娘子一脸关切,看得高伯逸都不好意思了。
“大概…不需要吧。”
高伯逸没敢说马上要护送高洋去义平陵,含糊其辞了一句。
“来,坐。今天娘来找你,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有件大事需要和你商议。”
崔娘子脸上堆着笑,让高伯逸不禁打了个寒颤。
又是大事啊?
最近这大事挺多的呢!
“母亲有话不妨直言。”
高伯逸有种不好的预感,因为崔娘子的举动实在是太反常了。
即使对方再怎么愧疚,自己也不是亲生的儿子啊!
有什么好事,崔娘子不留给自己的嫡子高伯坚,却偏要给自己这个外室生的。
怎么说也太奇怪了。
“伯逸啊,我听说你跟渤海长公主成亲,这子嗣…可还行?”
崔娘子这话问得很适合自己的身份,婆婆问儿子,儿媳妇能不能生孩子,再平常不过。
不过她没有料到高伯逸情况复杂,高彾属于高洋强行安插在身边的老婆,而真正的夫人李沐檀却是不能过门,哪怕生了长子。
“这个…暂时还没有动静。”
高伯逸尴尬的摸了摸头说道。
“没动静那怎么行!”
崔娘子激动的说道,她拉着高伯逸的手,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伯逸啊,娘曾经很对不起你,娘也很想能补偿你。
看看你现在身居高位,没有个贴身的女人照顾怎么行呢?
娘就问你一句,你想不想纳妾呢?”
崔娘子拉着高伯逸的手问道,顽皮的对他眨了眨眼。
哈?纳妾?
高伯逸有些被吓到了。
……
崔娘子和高伯逸都没有料到,院子后门的门缝里,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们。
“这个逆子!气煞我也!”
院门外,轻车简从,只带了一名下仆的高德政狠狠把头上的梁冠扔到地上!
外室生的庶子,勾搭上了自己的正室,看两人相谈甚欢样子,应该在一起很有一段时间了。
怎么办,在线等,急!
此刻高德政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是对自己这个儿子不好,但对方报复他和他发妻崔娘子的手段,也太奇葩和下作了吧?
你恨崔娘子,所以就把她搞上床?那名义上是你母亲啊!
难道你不知道你娘亲跟崔娘子是死对头?
当年为什么没打死这个逆子啊!
高德政悔之不已,给自己戴绿帽的居然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庶子,这让人情何以堪。
“完了,这小子现在翅膀硬了,没办法收拾了!”
高德政将地上的梁冠捡起来戴上,也慢慢冷静了下来。
高伯逸现在已经封王,手握重兵,乃是高洋的亲信,很受重用,一般手段对付这厮,估计不太好使。
再说了,崔娘子一向泼辣,而且清河崔氏树大根深,你随随便便扣一顶“通奸”的帽子。
呵呵,到时候谁脸上难看还不一定呢。
俗话说得好,抓贼拿赃,捉奸成双,要是现在这时候冲进去,只怕不但不能收拾这对狗男女,反而会被倒打一耙。
“哼,狗男女,你们给我等着。”
高德政气呼呼的走了,就像是从来没来过一样。
……
“呃,母亲,现在纳妾,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呐?”
高伯逸不好意思的说道。
谁知崔娘子一点都没生气,反而笑容更盛。
她循循善诱道:“伯逸啊,娶妻娶贤,纳妾纳色,我让你纳的这位,你绝对会满意的。
她是我的侄女,我二哥最小的女儿,也是嫡女,不会辱没你的身份。”
确实不会辱没我的身份,但是让我纳妾清河崔氏,我会害怕啊!
高伯逸一脸苦笑道:“陛下尚且没有染指世家嫡女,反而我这个做臣子的纳妾清河崔氏的嫡女,母亲觉得合适吗?”
确实不合适,简直比皇帝还吊,你说高洋会怎么想呢?
谁知崔娘子摆摆手道:“这点不需要担心,我那侄女名叫崔莺,知书达礼。更重要的是,她是寡妇,刚刚嫁到荥阳郑氏一个月就死了夫君,现在寡居在家。
纳妾一个寡妇,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这个小姑做保,包你顺顺利利的抱得美人归。”
高伯逸觉得崔娘子此刻的样子像极了媒婆!
“母亲,这…是不是有点乱伦啊。”
“乱个屁!你在胡说什么!表妹表姐什么的见得还少么?
郗道茂和王献之的事情没听过么?郗道茂就是王献之表姐呢!”
崔娘子拍了下高伯逸的头说道。
好像……也还行,但为什么感觉这么怪异呢?
高伯逸面露难色,却又不好直接拒绝。
要是拒绝崔娘子的好意,不知道对方又会扯出什么幺蛾子来。
“伯逸啊,你现在身居高位,但却太年轻,容易受人摆布。
利用世家的力量,平衡世家的力量,才是正路啊。
你将来就不怕被赵郡李氏控制了么?
多一条腿走路,又有什么害处呢?
娘是有私心,但也是在为你着想。
更何况,段韶最近也让唐邕来我二哥家说纳妾的事情。
你觉得段韶和唐邕都是没眼光的么?
娘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你爹又是侍中,我见过的风浪起伏不比你少呢。
为什么不借一下清河崔氏的力量呢?”
面对崔娘子的恳切言辞,高伯逸没办法拒绝。
正如当初独孤永业说他跟斛律光在街上争女人大打出手,他们争的是女人么?他们那种地位会缺女人么?
他们不过是在争一口气而已。
段韶想纳妾的寡妇,就算自己不要,也得给对方搅黄了,这才是英雄本色。
“母亲安排个时间先见一面吧。”
“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吧。”
崔娘子大喜道。
第372章 内心毫无波动
“崔莺,容貌艳丽,性格刚烈,丈夫死后不愿改嫁小叔子,被郑氏嫌弃。
在娘家寡居三年,地位尴尬。曾多人上门求亲,崔家都以不合适为由婉拒。
在下分析,大概是崔家攀高枝人家看不上,屈就了自身又不愿掉价。”
张晏之将调查的结果告诉了高伯逸。
娶了高彾之后,张红娘曾经私下抱怨这位渤海长公主表面一本正经,夜里比哪个女人都主动投入。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实实在在的渣女,为人不齿。
高伯逸听说后,便直接把张红娘打发去齐州跟着李沐檀混了。
他真害怕以高彾的脾气,会把张红娘这位胸大无脑的妹子活埋了,以高彾的脾气绝对做得出来这种事。
此刻让“便宜岳父”张晏之去调查崔寡妇的事情,还真是让人有些难堪。
“主公是在担忧什么?崔寡妇的事情只是小事,过几天主公护卫陛下去义平陵才是大事。
如果卑职没猜错的话,陛下应该是想引蛇出洞,故意卖个破绽给高湛高涣等人。”
张晏之当初是高岳的幕僚,不仅目光敏锐,而且颇有大略。他一眼就看出高洋在这个节骨眼搞什么“祭祖”,就是在“钓鱼”。
只有让高湛等人觉得自己有机会了,才能将他们的势力一网打尽。
怎么说呢,高湛他们或许也有察觉事态严峻,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已。
权斗这种事,你死我活,就算胜算不多,那也得拼死一搏。
历史上各种政变,比如玄武门之变一类的,事前双方都是剑拔弩张,要说有一方没准备,谁信啊。
而最终谁胜谁负,还要看布局是否合理,临场发挥是否妥当,并非完全是对比双方实力。
“主公不可大意啊。高涣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若是不按常理出牌,那就不好办了。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张晏之提出了一个让高伯逸感觉恐惧的设想。
“如果我是高湛,就不会等到祭祖的时候路上动手,而是会在出发前一夜直接杀上金凤台!
只要陛下一死,高湛名正言顺就能继位,他何必要在义平陵碰运气呢?
到时候娄太后出面主持大局,段韶是听娄太后的,主公就算再怎么挣扎,也改变不了大局了啊!”
张晏之说完,高伯逸一言不发,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神策军不能进邺城!这是最大的弊端!
如果神策军进了邺城,那等于是让邺城进入戒严状态。那时候高湛和高涣肯定会当乌龟缩着,你总不能戒严一辈子吧?
不过调动个一两百人,脱下军装,安置在田子礼等人所在的“坊”类似于小区内,还是可以试试的。
毕竟高湛在府里蓄养的死士,数量也有限。
只不过,这样布置,会暴露自己在邺城的实力。
这会不会是高洋试探自己的一个局呢?
高伯逸陷入两难之中。
“这几天按兵不动,加强我府邸的戒备即可。我相信高洋已经将一切都布置妥当了。”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