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合啊,这事你不会怪朕吧,朕真的是无心之失。”
高洋这番话连消带打,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并暗暗的摆了段韶一道。
我之所以会杀你父,是因为段韶进谗言,所以有仇报仇的话,先找段韶去。
“陛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微臣的父亲既然已经死了,无论微臣怎么做,人死不能复生。”
高伯逸语气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来。
高洋微微点头,其实高伯逸肯单枪匹马的在第一时间进宫,就已经表明了态度,此事可以商量着解决。
正如对方说的那样,人已经死了,再怎么折腾也不会活过来,还不如想想在其他方面可以要什么补偿。
“微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自然不会跟陛下讨价还价。只不过有些人见不得微臣好,使出毒计来,微臣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
一来,此事只怕是个开始,后面一定还会有人不断离间微臣跟陛下的关系。微臣继续留在邺城,恐怕已经不合时宜。
二来,那件事,正好现在是个契机,微臣觉得可以行动了,请陛下发布海捕文书,在齐国境内通缉微臣!
并向周国送去国书,要求周国逮捕微臣,并押送微臣回齐国,齐国愿意割让平阳城以南的土地作为谢礼。”
高伯逸再次将手中装着虎符的木盒子递到高洋手里。
父亲被杀,叛逃,取信于北周,搅乱那边的政局…高洋想了想,竟然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唉,九合,委屈你了。”
高洋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看起来伤心极了。至于其中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那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微臣之前已经做好了铺垫,本来打算在军改完成之后和陛下演一番苦肉计。现在……苦肉计大概是不需要演了。”
听到这话,高洋沉默片刻,微微点了点头。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高德政不该死也死了,怎么在对方的死上面做文章,然后将利益最大化,才是现在应该考虑的。
“你这一去,不亚于朕的十万兵马入关中,你有何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来。”
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高洋自然是明白的。高伯逸这样体贴的臣子,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他又岂会让对方白白折在关中。
“陛下,微臣离开之后,邺城军权失衡,段韶势必一家独大。不若调段韶和他麾下禁军去晋阳,暂停军改。”
有来无往非礼也,段韶能做初一,他高伯逸就敢做十五。现在不进谗言,更待何时!
这本是应有之义,高洋微微点头道:“朕准了,那邺城的防卫怎么办?”
“下五军的改革可以先进行,调斛律光入邺城,和段韶互换。斛律光根基在晋阳,又不是太后姻亲,入邺城以后,他很难一家独大。
微臣麾下的神策军,陛下亲自统领,让他们自行操练戍守即可。”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谁来都无解。
高洋深感高伯逸虽然年幼,但权谋布局真是一绝。
斛律光跟娄太后的关系,还稍微隔了那么一层,换句话说,他们对皇权更加敬畏。
“还有呢?”高洋继续追问道。
“九合你宁可舍去禁军大都督的职务,去周国冒险,忠心可鉴日月,朕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高伯逸想了想,又加了一句:“长广王有不臣之心,又有太后护着。微臣不在,陛下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所以陛下万万不可纵虎归山。
特别是长广王或者太后提出让他去晋阳,千万不能答应。”
这一条提醒了高洋,这位神经质的皇帝来回踱步,最终点点头道:“你走犹如朕失一臂膀,你的提醒朕记在心里了。”
已经埋了好几个钉子,高伯逸觉得可以了,再多说的话,高洋又会多想。但他又想起李祖娥已经怀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废后的话,那就大不妙了。
“陛下若是要废后废太子也可,但绝不能立段妃为后,不能立段妃之子为太子,否则将来尾大不掉,遗祸无穷呐!”
高伯逸跪在地上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高洋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番我被段韶这样算计,又怎么会立他妹妹为后?此事无须你提醒,朕也会注意的。”
呵呵,你现在答应得好好的,将来可就未必了。
高伯逸在心中冷笑道。
但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就算高洋现在承诺得好好,将来也未必会照办。
“陛下,这把佩剑是您当年送给微臣的,现在微臣将它寄存在陛下这里。待到微臣归来之后,陛下再将此剑赐给微臣吧。”
高伯逸解下腰间的白云剑,双手递给高洋。两人想起当初赐剑的场景,忍不住一阵阵唏嘘感慨。
“九合啊…唉!你要走,朕真是痛彻心扉啊!”
高洋深深叹了口气,他觉得此番高伯逸去关中是个好机会,又害怕对方会一去不回。
“陛下,微臣去了。记得一定要通缉微臣,并逼迫周国交人,此举万万不能省掉。”
一而再再而三的三拜九叩,高伯逸决然转身出了金凤台,来到邺城的大街上。
他有些恍惚,一夜之间,在邺城所拥有的一切,那些功名利禄全都成为了泡影。
高伯逸只觉得双眼酸涩,有种委屈得想哭的刺痛感。
但是他又别无选择,哪怕高洋杀了他爹,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还能怎么样?
高德政的死,已经成为他与高洋之间的一根刺。只有自己暂时失去权力,以退为进,才能打消对方的顾虑。
顺便反将段韶一军。
这也是高伯逸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高洋的精神病渐渐加重,身边人错手被杀的几率增加不少,他本来就有暂离邺城的打算。
只是现在自己的一切都没有安顿好,就要强行离开了。
第394章 伯逸夜遁逃
“主公,情况怎么样?”
高伯逸一出金凤台,就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杨素。
“暂时没事,不过恐怕我等要离开邺城了。”
诶?是我等而不是我么?
杨素注意到高伯逸的措辞,不过他忍住没问。
“对了,你对长安熟悉么?”高伯逸不经意的问了一句。
杨素想都不想就答道:“熟那自然是熟的,毕竟在下从小就在长安长大。我家离大将军杨忠家不远。对了主公,问这个做什么呢?”
“因为我们今夜就要奔逃去长安,你和我,外加剑术出众的竹竿,我们三人同去。”
宛若惊雷在耳边炸响,杨素难以置信的看着高伯逸问道:“主公是打算叛齐归周?您可是禁军大将啊,说是位极人臣也不为过了,难道真就放弃手中的一切?”
杨素觉得高伯逸太任性了,不就是爹被杀了么,男人忍辱负重又不是什么稀奇事。将来找到机会,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不就完了么?
“此番去关中是反间,具体的我们路上边走边说。”
高伯逸开始一五一十跟杨素分析了一下高德政是如何死的,为什么会死,段韶在里面发挥了什么作用,以及高洋的神经病已然加重。
听得杨素一阵阵唏嘘感慨。
“这么说来,主公此番表面上看是替齐国反间,但实际上则是避祸的无奈之举。甚至将来齐国若是时运不济,不排除将反间变为真投靠,对么?”
杨素不愧是隋唐各种演义里面大boss级别的人物,脑袋转得就是快。高伯逸去关中其实是两手准备,如果历史没有大变,高洋还有几年的命,那么到时候就回来。
如果高洋提前死了,那就想办法把北齐的家眷接到关中。
回到自己家中,高伯逸把手下都找来,在院子里集合。
“灰鼠,你和狗子两人,护送我娘崔氏和杨先生杨敷去齐州,至于崔莺,她愿意跟着去就去,不愿意就算了。杨先生腿脚不便,你们路上多担待点。
齐州从上到下都是我们的人,那边绝对安全。”
“主公,那你……”灰鼠似乎有话要说,又欲言又止。
“你跟沐檀说,让她千万别改嫁,等我回来。”
“喏!”灰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抱拳行礼。
“府里的奴仆们,都遣散了吧。府库里的财货卖了买些粮食,赈济郊外的灾民。福伯,这事办完了,您老也回杨府吧。”
福伯笑眯眯的点头道:“阿郎放心去便是,这里有老奴呢。”
众人都退下了,只剩下高伯逸,杨素和竹竿三人。高伯逸沉声对竹竿道:“你和我一起入关中,咱们好好见识下关中的人物风貌,如何?”
不如何,在家咸鱼不好么?
竹竿疑惑不解道:“主公为何要去关中?”
“这个你就不要多问了,我自有主张。”
“在下这条小命是主公救的,去关中自然是义不容辞。”竹竿激动的抱拳道。
“去吧,准备一下,今夜我们就出发。”
所有人都离开了,高伯逸看着空空荡荡的院子,一股浓浓的悲凉涌上心头。
昨天他还是北齐的禁军大将,还是襄阳王,位高权重,前途不可限量。结果今天就要“叛逃”,失去所有的一切。
他真就那么大度,一点都不在意?
怎么可能!
娄昭君,段韶,甚至是高洋,这些大山压在肩头,他还能怎么样?
继续留在邺城,只能不断落入敌人的一步步算计之中。
“今日之耻,他日我定当十倍百倍奉还!”
高伯逸紧紧握拳,随即又无力的松开。现在无论怎么发誓,也无法掩盖自己被段韶阴了一把,不得不提前出绝招的事实。
置之死地而后生说起来简单,但很多人置之死地后,就真的死了。
而且他还有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办,那便是去跟高彾解释。
一个人独自来到高彾养胎的府邸,就看到这位渤海长公主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十分焦急的样子。
“阿郎,你千万不要做傻事,陛下不会无故杀你父亲的,这里面定然有什么误会,我现在就入宫找太后……”
高彾看到高伯逸冷静的表情,说着说着就没下文了。她察觉到极大的不对劲。
“彾儿,我要走了。”
“你要去哪里?你为什么要走啊?能带上我吗?”高彾急切问道。
“我要去的地方…是长安,你恐怕去不了。”
高洋杀了高伯逸老爹高德政,他没有兵变,而是选择叛逃,也算是客气了,高彾很能理解,毕竟,当初元修逃到关中的时候,她可是记忆深刻。
“你跟陛下的矛盾,真的无法回转了吗?”高彾一脸哀怨问道。
“是陛下让我去关中的,这点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说,消息一旦泄露就会害死我。”
“啊!”
高彾吓得连忙捂住嘴,难以置信道:“这到底怎么回事?”
“一言难尽,也许此番会死在关中也未可知。我们的孩子…只好拜托你了。”
高伯逸语气低沉,屋子里弥漫着浓厚的悲伤。
“你能不能不要去,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呢?我去跟陛下说好不好?”
高彾扑到高伯逸怀里,拼命捶打着他的后背。
呵呵,留在邺城,只会害了我的性命啊。而远去关中,看上去危险,实则稳如泰山。
高伯逸对着高彾摇摇头道:“没用的,不要白费力气了,没有死在关中的话,我一定会回来的。”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多说也是毫无意义。高彾含泪点头,依依不舍的送高伯逸出府,看着他的背影远去,感觉心都被掏空了。
……
深夜,邺南城西门大开,高伯逸带着杨素和竹竿出了城门,对着面前的高长恭拱手告辞。
“兄长,陛下让我深夜放你出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长恭自然知道高洋杀了高德政,所以才会对事态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迷惑不解。实在是有太多的疑问,以至于不知道从何说起。
“保重,为兄去了。我走之后,肯定很多人嘲笑我是懦夫小人,不必跟他们争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有缘再见了!”
高伯逸双腿加紧马鞍,和杨素和竹竿消失在夜色之中。
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95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秋,高洋因听信平原王段韶的告密,怀疑高德政在暗中帮助邺城内的元氏,于是在高德政家中将其杀害。
一同被杀的还有高德政长子高伯坚和媳妇孙氏,仅嫡孙高王臣幸免于难。
此事发生之后,邺城汉人世家普遍惶惶不可终日。要知道,高德政可以算是高洋有从龙之功的密友,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连高德政都能被杀,还有谁敢说自己在高洋身边没有生命危险?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高德政这两年没有参与要务是不争的事实,待到风波平息后,一切又会恢复如常。
然而,就在高德政被杀当日,高伯逸孤身入宫与高洋密谈,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到了深夜,高伯逸就带着两名手下逃出邺城,已经不知所踪!
他把仆人全都遣散,亲信和妾氏也都送走,摆明了不会回来了!
此举不亚于是一场政坛大地震!
几天后,高洋怒不可歇,下旨全国通缉高伯逸,海捕文书几乎贴满了每个县城的告示栏,并且直接说死活不论,悬赏丰厚。
活捉高伯逸者,封郡公,赏百万钱。
手刃高伯逸者,封县公,赏五十万钱。
……
平原王府的大堂内,高洋身边的太监正在宣旨,段韶和他的几个儿子恭敬跪在地上,心中七上八下的。
由不得段韶心虚。
原本只是进谗,谁能想到高洋会杀了高德政啊!谁能想到高伯逸居然叛逃了啊!这下唐邕可把他害惨了。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的当初的预计。甚至从阴谋论的角度说,自己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以高洋的聪明才智,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中了自己的借刀杀人之计呢?
以高洋的脾气,绝对会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