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24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24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称为“学名”。当时规定,举凡有学名者,在应考、出仕时需用学名,所以学名又称之为“官名”,因而,有许多人以学名为正名。

    四、族名。古人还有在家族的内部使用的族名。这种族名大多是在结婚时命定,但意义独立,不必与其他名相应,也有的家族,子女在名字上的字上来序辈,如此,与名相应的字,实际上起了族名的作用。

    五、表字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一般是师长所起。

    本书主角高伯逸还没有表字,是因为还没有发生给他起表字的剧情。

    好了,说这么多,拿本书中主要角色四郎举例:

    高肃是本名

    高孝瓘是族名,他的兄弟几个都是叫高孝X(个别例外)

    作者本人也是有族名的,名字三个字中间带一个“良”字,家中辈分一样的人,族名中都有一个“良”字(现在已经不怎么叫)。

    而长恭是表字

    古代也有拿表字和名字互换的情况(还比较多),比如说高长恭,韦孝宽(本名韦叔裕后来自己改用表字当名)。

    北朝求生实录

 第50章 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

    高伯逸一直相信,如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但如果钱也不能解决要怎么办呢?

    其实用一下权也是挺好的。

    再次来到天平寺,在便宜师父真玉的引荐下,高伯逸见到了天平寺的住持那连提黎耶舍。

    浓密的头发,山羊一样长须,几乎要将下巴上方全部盖住,高伯逸是头一次见到毛发这么浓密的人。

    更别说是和尚了!

    他面部有着明显印度人的特征,一看就知道不是来自中原。皮肤黄中带红,高伯逸分析对方应该是从高原地区来到中原的。

    这样一看,那连提黎耶舍应该是去过很多地方,游历过很多国家的老油条了。

    真玉给高伯逸使了个眼色,然后不动声色的退出禅房。

    要是塞几个甚至几十个和尚进寺庙,那是问题不大的,真玉自己就能说了算。

    但是一旦涉及到钱,就不行了。

    那连提黎耶舍虽然不管钱,但他的话管用啊!这就好比是后世的会计一样,会计是管钱,但话不顶用(除非违法)。但公司的头头就不一样了,他们不管钱,但是话管用。

    “这位高施主,你是有什么事情要跟贫僧说呢?”

    那连提黎耶舍双手合十问道。

    他的汉语说得很地道,跟邺城本地话几乎听不出来区别。

    不由得让高伯逸叹为观止。

    “大师请先看看这个。”

    高伯逸将腰间的白云剑递给那连提黎耶舍。

    “嗯,我见过,这是高洋的佩剑。”

    那连提黎耶舍淡淡的说道,语气并无恭敬,但也不带鄙视,就是平铺直叙的说了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之人的名字。

    “我想在天平寺附近建一个蹴鞠城,专门供人玩蹴鞠和参加蹴鞠比赛用。”高伯逸客气说道。

    “阿弥陀佛,这件事施主请自便。既然你得到了高洋的首肯,山野之地,随意取之便是。”

    那连提黎耶舍微笑着说道,一副慈眉善目的表情。

    鸡儿的,这厮打太极,不好对付啊!

    高伯逸心中暗骂。

    那连提黎耶舍会不知道高伯逸在打什么主意么?那怎么可能!

    他可是游历了几十个国家的得道高僧,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知道见了多少,怎么会连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道理都不懂呢。

    除了钱,眼前这位少年还能为了什么呢?

    这年头,谁不知道寺庙有钱啊!只是寺庙不是猪,而是大象!钱就摆在那里,能不能弄到,各凭本事。

    比如说李渊起兵的时候,就有少林寺提供了不少钱财。问题是李渊是拿着“刀”找少林寺要的,而高伯逸没有刀,他有的只是虎皮和智商。

    “高僧,请听在下一言。”

    “施主请讲。”

    “蹴鞠,实际上是在导人向善的。”

    高伯逸笑眯眯的说道。

    多亏那连提黎耶舍涵养好,不然一口老血直接喷高伯逸脸上。

    骚年,你这是当贫僧没见过蹴鞠么?我不仅见过,而且技术还很好呢!

    蹴鞠跟导人向善有个球的关系啊!

    “施主的高论,贫僧洗耳恭听。”

    那连提黎耶舍游历各国,见过不少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热血骚年。但是像高伯逸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还真是没见过。

    那连提黎耶舍打算先听听高伯逸的歪理邪说,然后再给他打一个SB的标签。

    “以球止戈,不知道大师知不知道这个说法。人们参与蹴鞠,发泄心中的戾气,在球场上争输赢,就不会真刀真枪的杀人放火了,大师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嗯,貌似有点道理,只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跟我天平寺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那连提黎耶舍微微点头,笑而不语。

    “修建了蹴鞠城,这里就会变得热闹,庙里面的香火也会变多,大师觉得如何?”

    “施主才思敏捷。”

    那连提黎耶舍依然是微笑点头,只是说了一句话。

    “天平寺可以组建一支蹴鞠球队,然后在蹴鞠城里和其他队伍打比赛切磋,收取门票,岂不美哉?”

    “若是这样,我寺倒是可以支援一下施主。”

    那连提黎耶舍终于松口了。

    “若是有人租借蹴鞠城玩乐,也可以收香火钱,惠而不费。得来的香火钱来供奉佛祖,岂不两全其美?”

    高伯逸继续蛊惑道。

    “施主真是乐善好施啊。如此我天平寺更要多出一份力了。”

    “还可以发行慈悲蹴鞠券,预测蹴鞠球队输赢。卖券得来的香火钱,用来在天平寺门前开设粥铺,赈济灾民贫民,岂不是让天平寺大名传遍齐国,甚至远播海外?”

    高伯逸抛出终极大招,他就不信那连提黎耶舍不上钩。

    果然,那连提黎耶舍微微皱眉,开口询问道:“那施主可有所求?”

    “有,寺庙不得干涉我运作球场,只能坐而收香火钱。”

    这是高伯逸的底线。

    “善,想来施主对蹴鞠是懂的,贫僧自然不会干扰施主运作蹴鞠城。”

    “香火钱我要拿两成来养蹴鞠球员。”

    高伯逸提出第二个条件。

    “善,合情合理。”那连提黎耶舍痛快的答应了下来,这点相当出乎高伯逸的预料。

    “我做的事情,天平寺不得过问。”高伯逸抬起手中未出鞘的宝剑的说道。

    “可,我们对这些也无甚兴趣。”那连提黎耶舍想了想就答应下来。

    寺庙说是出世,不问人间俗世,但在人家地盘上开店,能不拜码头么?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那连提黎耶舍可以不给高伯逸面子,但不能不给高洋面子。他可以表面上不称呼“陛下”,但在心里,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叫一声陛下。

    也有很多桀骜不驯的寺庙,认为自己甚吊的,连皇帝都可以不鸟。

    然后就把自己作死了。比如说北周灭佛,那动静不是一般的大。

    “你与真玉相熟,建蹴鞠城的事情,你与真玉商量便是,我已经允了。”

    那连提黎耶舍继续微笑表情。

    他没办法不同意,天平寺上下这么多张嘴,光靠念佛可吃不饱肚子,人活着总得吃喝拉撒不是?

    高伯逸提出的东西很诱人,那连提黎耶舍看到的是一个个金元宝,听到的是一枚枚铜板碰撞产生的美妙音符。

    虽然他知道这会扰乱佛门清净,虽然他嘴上说不要,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从了。

    北朝求生实录

 第51章 玉璧巨擎的忧郁

    “高伯逸,虚岁十七,尚未及冠,侍中高德政外室所生,其舅父为邺城驿舍长,勇不可当,已赴郢州从军……高伯逸与独孤永业相善?”

    “此人到底有什么古怪,让陈霸先之侄陈伞家海坑忠鸲拦掠酪嫡馔凡蚶堑淖⒁猓俊

    摇曳的烛火映照出一双正直而机敏的眼睛。

    他是韦孝宽,军职大都督,西魏冉冉升起的新一代军神,现正屯兵玉璧(今遗址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虎视眈眈的盯着北齐。

    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能挥师东进,沿着当年高欢攻打玉璧的道路反推回去。只不过,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因为贺若敦在邺城的任务失败了,失去了第一手情报的来源。而北齐和南梁签订了停战协议,梁国内部休战的声音很是强烈,毕竟,侯景当年带来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因此西魏失去火中取栗的机会。

    各方面渠道的信息汇总到韦孝宽这里,在遗憾之余,有一个名字从那些杂乱的信息中脱颖而出。

    高伯逸!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只因为他是高德政的私生子,引起了韦孝宽的注意,随后随着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个人身上的疑点也越来越多。

    “与高澄之子高肃相交甚密?一个门阀的弃子,是因为什么让高肃另眼相待?高肃……高家很低调的一个人啊,以后要多注意下。”

    合上卷宗,韦孝宽揉了揉酸胀的双眼,近期本来已经准备好的出征,因为贺若敦在邺城的败退而取消了。

    打仗打的是什么?

    第一个后勤,第二个军队的战斗力,第三个就是情报。

    第三个的重要性甚至还在前两个之上。

    看军队实力,韦孝宽感觉自己这边跟高洋的宿卫军不相上下。因此打的就是后勤和情报。

    齐国这两年都是丰收年,高洋又筑“常平五铢钱”,齐国国内市场秩序大为改观,后勤能提供的辎重可能还在西魏之上。

    韦孝宽不是单纯的军人,他对民生经济那一套也多有涉猎,自然知道筑钱这种事情,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有强健体魄的作用,不可小视。

    虽然不知道原理如何,但筑钱就能当钱用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中国古代一直在重复恶性通货紧缩,贵族家有埋铜钱的恶习更是加剧了这一现状,一直到南宋才有效缓解了铜贵物贱的格局)

    高洋铸常平五铢钱,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胜仗。

    那就只能打情报战了!

    而邺城密谍的据点被毁,给了韦孝宽沉重一击!邺城郊外唯一剩下的那个据点,已经进入潜伏,近几年不会再启用了。

    想来想去,韦孝宽觉得这次重大失利,不能用运气不佳来概括,这里面一定有深层次原因。

    他刚刚带兵攻克梁国的江陵返回玉璧,老实说究竟发生了什么,还不是特别清楚,毕竟没有一直掌控。

    “大都督,事情已经查实了。”

    正当韦孝宽沉思不语的时候,他账下的贺若敦进来复命了。

    “箭头,田鸡,老鼠三人的亲眷,已经连夜逃出乡里不知所踪……是属下疏忽了,请都督责罚!”

    很显然,他们以为“光荣就义”的那三人,实际上是当了叛徒。

    “行了我知道了,随他们去吧。”韦孝宽摆摆手示意并不在乎在三个叛徒结局如何,毕竟,那三人只是执行者,所知的事情实在是有限得很。

    “齐国的事情你先放一下,带兵南下梁国掠地吧。”

    这次贺若敦的表现让韦孝宽不满。他觉得,这位账下大将,打仗也许是把好手,用间也还行,但当密谍头目,还差了些灵动和果决。既然有人被捕,不管是什么原因,就应该第一时间转移。

    是贺若敦大意轻敌了。这两年齐国虽然强大,但情报战线上,独孤永业一直都被他韦孝宽耍得团团转,也让贺若敦膨胀了。

    “独孤永业么……我倒是想到个合适的人了。”脑中灵光闪现,韦孝宽知道怎么对付独孤永业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韦孝宽知道自己是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对北齐的风土人情其实不算很了解,又没机会实地考察,得到的情报,往往分析不出深层次的东西来。

    但有一个人绝对可靠,而且,对齐国的风物很了解!如果这个人愿意出马的话,肯定能有所斩获!

    更何况那人还是自己政治上的盟友。

    做人做事,就是要大气,要想着怎么样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如果同僚比自己合适,那就应该大方的推荐合适的人,别人会领你的情,你的上级也会领你的情。

    有了人情在,以后再办事就方便了。

    当然,如果是敌人,包括政敌,这么做就是自寻死路了。韦孝宽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犯错。

    “都是同宗,不知道事情会不会很有趣呢。”

    韦孝宽那张国字脸露出神秘的微笑,铺开大纸,奋笔疾书起来。

    “臣破梁国江陵返回镇守玉璧后,深感鸿鹄首领责任之重,举步维艰,不堪重负。账下贺若敦,才智不足以独掌鸿鹄。八柱国(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熟悉齐国风物,宜为鸿鹄魁首,臣在此推荐……”

    落款是韦孝宽,收信人是西魏皇帝魏恭帝元廓,但实际上这是给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看的,根本不会送到元廓案头。

    宇文泰此时没有篡位,但他篡位只是时间的问题。长安大路边随便找个人问下就知道,元廓只是个傀儡而已。

    将信件装到竹筒里封好。他想了想,又给所推荐的独孤信写了一封信。政治上的斗争波谲云诡,你是好意,但对方若是不能领会,搞不好会以为你带着深深的恶意。

    在信中,韦孝宽讲述了自己掌控的某个密谍组织在邺城被重挫,需要有能力,有担当,得宇文泰信任的人接手。他自己则需要把精力花在镇守玉璧的军务上。皇帝的命令很可能不久就会下来,到时候我会派人跟你交接云云。

    反复看了几遍,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