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240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240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以后给我一个小院落,让我们母子三人好好生活吧。

    好吗?算是我求你?”

    “你真的不愿意进我高家的门吗?”

    高伯逸哽咽问道。

    “罢了,以前是为杨坚守节,结果我的节操被你给毁了。现在我真不想跟你那些妻妾们争什么,可以吗?”

    “那我怎么办?我不能没有你啊!”

    看到高伯落泪,独孤伽罗无力轻笑道:“又不是不让你来看我。你是我男人啊,现在我又不否认这一点。难道我现在还跑的掉?我爹都屈服了啊,我一个弱女子拦得住你么?”

    高伯逸瞬间狂喜!猛亲独孤伽罗娇嫩的脸蛋。

    “昨晚梦见一阵阵狂风,将金碧辉煌的城池卷上了天,落到地上满地金砖。

    结果这孩子就要出来了。

    我这个当娘的,真担心他跟你一样不安分。”

    这又是个奇怪的梦,姐妹两人的梦,天差地别,简直不可思议。

    两天后,长孙兕带着鹅王长孙晟前来道喜。趁着没人,鹅王把高伯逸拉到一边,疑惑的问道:“师父,上次你让我帮忙换衣服那个姐姐,跟你生了个孩子么?”

    看这孩子早熟的,高伯逸黑着脸道:“是啊。”

    “嗯,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美人计啊!

    突厥迟早是我们周国的大敌,将来我出使突厥,学师父一样,勾搭突厥的贵女,这就是美人计吧?

    师父,这个计谋要怎么用在突厥身上?”

 第473章 基建狂魔

    窦毅不顾怀孕几个月的妻子,领兵出征,强化北义阳郡的防御。

    到了地方以后,窦大将军观察了一下北义阳郡四面漏风的地形,得到了一个结论。

    这是上次襄阳战役的时候,高伯逸能够拿下但是故意不拿下的据点!就是用来钓鱼的!

    至于是钓谁,当时高伯逸可能没想好,也可能有养寇自重的心思。

    别的不说,北义阳郡南面的随县今随州,侯瑱的三万镇南军虎视眈眈的盯着北义阳郡,随时可能北上!

    那为什么不北上呢?

    因为侯瑱等人并非是真心投靠高洋当臣子,而是处于一种暂时依附,可以作为藩篱,拱卫北齐南方边境领土的核心郢州今武汉武昌区。

    如果北周打郢州,侯瑱就会自动反击。但是侯瑱会不会无聊到主动攻击北义阳郡呢?

    答案是不会!

    因为打仗就要死人,损耗实力。得到的领土是高洋的,死的人是自己的,这生意做得么?

    所以说北义阳郡看似危如累卵,实际上则是达到了一个恐怖平衡。

    也就是说,襄阳的王琳也好,随县的侯瑱也好,都是在发展自己,和北齐是一种不听调,也不听宣的状态。

    只不过北周打北齐,他们会阻塞北周南下的通道,北周军队要是从他们的占领区通过,那他们就会出兵反击。

    否则就会在一边看着坐山观虎斗。

    想明白这些之后,窦大将军居然还利用闲暇时间给妻子襄阳公主写了封情意绵绵的信,似乎也不怎么慌张了。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以前认为北义阳郡不稳,现在看来,只要防住北齐军主力,身边这些心怀鬼胎的人,都不会动弹。

    甚至还会暗助!

    心中大定的窦毅,开始疯狂的征发徭役,今年的,明年的,后年的,几乎是军民齐上阵,在北义阳郡靠近齐国边界的地方筑小城!

    连续建设了华阳,伏龙,平齐,旭日等十六座小城!

    勉强形成了一条密不透风的防线,各小城之间互为犄角,便于互相支援和预警,每座城设烽火台,日常驻镇军两百人,最多可容纳兵卒三千!

    由于窦毅罔顾民生,利用秋收后的农闲全民徭役,北义阳郡地方官员的弹劾信件入雪片般飞往中枢,但都被宇邕留中不发,根本就不拿到朝廷里讨论。

    并再次为窦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的大佬之证,显然是对窦毅积极防御布局的举措感到满意。

    北义阳郡被淮河一分为二,南面是北齐,北面是北周走向不完全是正向,有曲折,这些小城池就建在离淮河不远的地方,选址独特,配合淮河防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洋命北齐名将皮景和率晋阳禁军一部及镇军若干共万余人为先锋军,南下前往北义阳郡打探北周边境虚实。

    皮景和来到淮河边上,看到老窦的防线,直接上书高洋,称北义阳郡防守严密,若是不能调动襄阳和随县的军队,那么非重兵不可破之。

    皮景和在信中详细跟高洋“讲道理”,北义阳郡地区的淮河很特别,冬日最冷的时候也基本不会结冰!

    这是向当地人打听多次得到的确定结论。

    因此指望严冬渡河攻城,也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皮景和建议让侯瑱与王琳配合攻打北义阳郡,那两面窦毅基本不设防,只要那两位不听调也不听宣的家伙肯稍微配合,取北义阳郡跟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信送出去以后,用兵老辣的皮景和,照抄窦毅的“作业”,沿着淮河修筑了十多座小城,数量还在北周之上。

    北齐人力资源丰富,今年又是丰收年,为了配合皮景和的军事行动,杨愔下政令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受淮河水灾的边民用劳力换吃食,轻松在严冬之前完成了筑城工作。

    可以说此时北齐对北周的经济优势被完全发挥了出来。

    北齐名将皮景和,此番战阵应对极为妥当,可以说是打了一套漂亮的北齐军政组合拳,无愧于名将称号。

    不是说打得赢才叫名将,有些人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能打,何时不能打,不能打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当窦毅得知淮河对岸的举动后,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向独孤信和高伯逸写了求援信,让他们加紧落实增兵南阳的行动。务必带府兵主力南下南阳,策应北义阳郡!

    互为犄角让北义阳郡不会成为死地!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看到皮景和的举动,窦毅压力山大,知道这次遇见大神了。

    如果皮景和一直在北义阳郡,那么高伯逸的计划将会被打乱,也许他就真的会侍奉宇邕,直到这个皇帝死去再做打算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的是,十天后北齐边境就得到了中枢传来的圣旨,高洋在圣旨中痛斥皮景和消极避战,在前线不知所谓的筑城,白白耗费民力和财力。

    即刻起解除其兵权,回邺城述职,等候发落。

    先锋军新任将领,由北齐宗室,年轻小将高长恭担任。

    等踌躇满志的高长恭到任后,饱读兵书的这位大帅哥王爷立刻就明白了前任皮景和的困境。

    一向都涵养极好的他,私下里痛骂高洋急功近利,胡乱指挥,苛待功臣!对于此战的前景极为忧虑。

    而且他还阳奉阴违的继续筑城。

    看到十几天高长恭都不动弹,高洋派遣一千装具骑兵精锐,供其野战驱使,强调务必要试探北周军虚实!

    不得已,高长恭只得趁着夜色,浮桥渡河,企图一战而下伏龙小城,作为桥头堡打入对岸作为楔子。

    哪知道伏龙城一被攻击,立刻燃起狼烟烽火,片刻后窦毅就带着四千府兵主力赶到,与北齐军激战。

    镇军守城,府兵野战,有战线也有机动兵力,还有淮河作为第一道屏障。

    高长恭首次出战就遇到了狠角色。

    想襄阳公主何许人也,不把他窦毅武双全,满腹韬略的事情调查清楚,会不顾女儿家脸面主动邀约见面吗?

    没人是傻子的。

    如果窦毅的本事只有邀名卖直,梗得动不动就罢官,不听他的就不玩了,襄阳公主又怎么会那么快就投怀送抱?

    由于猝不及防,北齐军大败,狂奔浮桥退回南岸,死伤甚重。

    就连浮桥也被窦毅派人烧毁。

    这厮就像是乌龟一样,你过来他就伸出头咬你一口,退回去就不玩了,绝不冒进。

    恨得在河对岸埋伏了一千精骑的高长恭牙痒痒又无可奈何。

 第474章 远方的信使

    “你是说,段妃生了个儿子,叫高隆基?”

    密谍传来的消息,几个月以前,段妃就顺利产下一子。

    但这几个月都没有起名字!

    也不知道高洋是怎么想的。

    然而近期,高洋为了庆祝这个儿子降生,大赦天下,释放囚犯,然后还在金凤台里大摆筵席,并公布群臣,给段妃之子起了个颇有霸气的名字。

    至少比李祖娥那个叫高潜的名字要霸气多了。

    不得不说,高洋此举像是他昏迷了几个月,醒来后突然发现段妃生了个儿子一样。

    反射弧实在是长得让人无话可说。

    现在在邺城的官员当中有流言,皇帝高洋极有可能废后,废太子高殷,然后立高隆基为新太子!

    当然,如果他这么做了,他就会彻底失去以赵郡李氏为代表的河北世家的支持。

    不过现在齐国国力暴涨,不缺粮不缺钱,说不定高洋觉得没世家的捧场也无所谓,飘了呢?

    当年的高澄不就是太浪了,然后飘一飘就飘没了么?他同父同母的弟弟高洋飘一下又有什么稀奇呢?

    高洋并未在公共场合说过要废后,不过全邺城的人都知道高洋现在已经跟皇后李祖娥貌合神离了。皇后命运如何,太子命运如何,还有高隆基这个霸气的名字,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

    “高隆基么?这名字要怎么说呢?”

    自家书房里,高伯逸看着杨素送来的消息,只能用无力吐槽来形容。

    “罢了,废后是不可能的。

    高洋坐得稳江山,多亏了北方世家的财力,与晋阳鲜卑的武力,少哪一个都玩不转。

    老太婆娄昭君,已经给高洋很大压力了,他再把自己北方世家的腿砍掉,以后岂不是要当个傀儡之君?”

    高伯逸不屑说道。

    其实杨素也很担心,他已经跟李沐檀的堂妹定亲了,等高伯逸王者归来回邺城以后就立即完婚。

    利益捆绑之下,想法自然会不一样。

    “主公,高洋不是渤海长公主高彾,他喜怒无常,性格多变,而且翻脸比翻书还快。

    指望他不废后,那还不如指望猫不偷腥。”

    杨素忧心忡忡的说道。

    “无事,我不回邺城,他一定不敢废后。他一旦废后,我就有可能投靠周国。就算废后,那也绝对是等我回邺城以后。

    可是那时候我还会给他机会么?”

    看高伯逸自信满满,杨素微微点头放下心来。

    毕竟自家主公真不是普通人啊。

    正在这时,竹竿在门外轻声说道:“主公,外面有个不认识的人找,自称辛道宪。”

    辛道宪?

    哪根葱啊?

    高伯逸到了北周,自然也会研究朝廷有哪些臣武将,高伯逸连韩擒虎和他老爹都找到了,从未听过有个叫辛道宪的啊!

    这厮绝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

    “把人带进来吧,杨素你去屏风后面歇着。”

    高伯逸还是老规矩,让杨素旁听学习。

    进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粗布麻衣一副人装扮,风尘仆仆的似乎还很寒酸。

    “在下辛道宪,从勋州玉壁来,路过汾州的时候,那边胡人盗匪多,为了不引人注目,所以打扮也比较寒酸,见谅了!”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看他说话有条不紊,一看就是幕僚人一类的人物。

    不要小看这个时代的幕僚,武双全的张晏之,曾经就是高岳的幕僚。

    “辛先生前来所为何事?”高伯逸好奇问道,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对方。

    “为我家主公送信而来。

    当年我家主公与独孤大人相交甚笃,本来这封信是不会送到从齐国而来的高都督手中的。

    但是我家主公想到高都督已经是独孤大人的女婿,而且有些话高都督更能理解,所以我家主公就冒昧的给大人写了封信,让我送过来。”

    瞧这话说得多客气啊,高伯逸接过信,对着辛道宪拱手道:“先生远道而来,要不要在舍下歇两日再走?”

    辛道宪当了数十年长史的人,几乎都要成精的货色,如何会不知道这点事情。

    他客套了几句,随即拱手告辞。

    前世在有些地方的农村,高伯逸经常听到主人极力挽留客人,有时候甚至激动到如同生离死别一般。

    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一种不伤情面的礼貌与客套。人家越是求你住下,你越是要客气的离开,这才能“宾主尽欢”。

    如果傻乎乎真的逗留几日,人家表面上不说,背后还不知道会如何编排你不懂规矩呢。

    高伯逸此时对这个陌生人的态度如出一辙。

    又不认识,热情个鸡儿啊!下次见面再套近乎不迟。

    拆开信看落款,居然是韦孝宽写的!

    韦孝宽当初作为自己在密谍战场上的对手,几度交锋。后来将密谍的事情交给张晏之以后,韦孝宽与张晏之也是在邺城斗法了几次,互有输赢,总体说来还是韦孝宽输得多。

    因为北齐国力在增强,民众的日子也好过了,再像以前那样忽悠齐国人奔逃关中,随便分田地这样的话语,已经没人当回事了,没有这样的民众基础,占据客场的韦孝宽谍战自然会吃亏。

    “这厮奸诈得跟鬼一样,他找我有什么事?难道是搞什么审核?”

    高伯逸不太明白韦孝宽这厮到底什么想法。

    信里面还附了一张南阳地区的简易地图,上面标注了几个要点。

    高伯逸开始看信,越看就越是心惊!

    因为韦孝宽在信中“指点”他高伯逸应该以什么思路来进行南阳防御作战,该方案,比自己的方案更为稳妥,只是消耗的时间比较长。

    毕竟,韦孝宽并不知道自己有几个秘密杀手锏!

    唇亡齿寒,韦孝宽看出来了北齐南面那几个藩镇,这次都会对高伯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当初荆襄战役,高伯逸在那边说一不二,信誉卓著。

    主要敌人,还是北齐中央派来的主力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