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两人的力量差得太多了。
忽然,高伯逸横切过来,耍了个刀花,直冲高长恭拿刀的手腕而来!
这时候,帅哥王爷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丢刀缩手,第二个冲过去用另外一只手顶开对方拿刀的手腕。
没有第三种办法了。
由于第二种太凶险了,这是比试又不是搏斗,高长恭直接选了第一个,丢刀缩手,然后快步后撤。
“大哥刀法见涨啊,小弟输的心服口服。”
高长恭抱拳拱手道。
他其实还是有点不服气的,因为高伯逸耍诈先动。
不过怎么说呢,兵不厌诈,这比斗又没有规则,谁说不能先发制人的?
战场上人家会跟你讲规矩吗?
高伯逸将高长恭的横刀捡起来,却没有还给他,而是微微点头笑道:“既然你输了,就陪我去襄阳城里坐坐吧,谁让你打不过我呢?
都出来吧,将齐军大将高长恭给我拿下!”
高伯逸大喊一声,从城楼签押房里冲出来七八个穿着胯裆铠,全副武装的府兵,将高长恭团团围住。
没甲,没刀,还能做什么?
高长恭也不反抗,任由着对方将自己捆得严严实实的。
“大哥,你真是够卑鄙的。”
高长恭一脸苦笑道。
“还行吧,不绑你,很快大战开始,刀剑无眼,你就要没命了。
有我在,段孝先必然大败。到时候兵败如山倒,也许你十年后可以力挽狂澜,但现在你还需要打磨,岂能白白把命丢在这里?”
高伯逸在高长恭耳边柔声道:“去襄阳,好好读读兵书,静下心来。
你看你这次被窦毅弄得难堪不难堪?后面的战役你不要参与了,战争结束后,我派亲信嫡系送你回邺城。”
听出来高伯逸是好意,高长恭苦着脸说:“那大哥就更不应该绑我了啊,大丈夫马革裹尸还,不是快意人生么?”
“屁!你死了,段韶会把所有责任推你身上,快意个屁!遗臭万年还差不多。
活着才有人生,死了有个鬼的人生!来人啊,将高长恭装进马车里,我们直接去襄阳!”
听到高伯逸的话,高长恭面若死灰。
他知道对方是好意,不仅是保住他的命,而且是保住他的名声,把卑鄙无耻的名头自己揽下来了。
假如此战齐军惨败,回去以后一定有人说,高长恭公私不分,去见一个叛徒被擒。如果没有这样,此战一定不会输。
而高长恭的名声就变成了:能打仗,但是做人太直爽,没心机。
这对他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暗赞。
想明白这些以后,他心里似乎也不那么难受了。
只是感觉有些憋屈。
难道自己一定就会输么?他倒是没怀疑高伯逸会叛变,因为高洋当初亲自放高伯逸回去,自然不会是善心大发,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大哥,你等会是不是要派兵突袭我大营?”
高长恭沮丧的问道。那张俊脸看上去跟受气的小媳妇差不多。
“没呢,齐军不过淮河,周军绝不会打过去。你没看出来段韶这是在拿你当诱饵么?
只要周军一过淮河,他在淮州的精锐就会朝发夕至,立刻扑过来。”
“我是说我出来的时候留了一封信,如果回不来就是出了事,不必找我了。”
高长恭略有些后悔的说道,早知道今夜不来了。他一听到襄阳两个字,就知道王琳的立场已经改变,现在已经是北齐军的敌人了。
而有襄阳要冲在手,申州城的周军再不济也可以退到襄阳,根本就不害怕齐军的围城。
除非自己带着大军渡河。
然而一旦渡河围城的话,实际上也是断了自己大军的退路,这里的淮河真是相当碍事。
再说王琳都变心了,侯瑱会如何?一时间高长恭遍体生寒,心已经跌落到谷底。
“放心吧,齐国亡不了的,到时候自然有人回去收拾局面。”
听到这话,高长恭骇然的看着火光下高伯逸,他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
某个人并非是已经叛国,而是他想借着周军的刀去杀掉某些人!
高长恭一向是自信满满,这次却是头一遭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年轻了。
第498章 高归彦的野望
天亮之后,淮河大营的齐军将校发现主将高长恭失踪,还留下一封书信,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跟随高长恭一起出征,担任录事参军的秦方太,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高将军深夜应该是去见一个人。这个人跟高将军的关系非同一般,此刻又不在齐国,据在下分析,此人只可能是齐国前襄阳王,禁军大都督高伯逸。”
说完,高长恭麾下副将偏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高伯逸这厮就跟不死小强一般,都叛逃了还能这么作啊!
不过他跟高长恭据说确实是拜把子的兄弟。
义兄坑起义弟来,果然是下手狠辣啊!
“放心,我们兵力雄厚,只要守好淮河防线,大营可保无忧!
我现在修书一封发往邺城,你们派人速速送去。
那高伯逸就算再怎么奸诈狡猾,总不会害了他义弟性命才是,你们无需担忧。
此外,你们也通知下段大都督,让他派得力人物来这里坐镇。”
秦方太个子不高,此刻的话语却能让军心浮动的几个将校迅速平静下来。
不愧是高澄家世代担任幕僚的厉害人物。
在这个危急时刻,众将都想起皮景和的好来,丝毫不记得当初他们也曾私下里嘲笑对方无能。
皮景和当初修建了淮河十八城,是为了屯兵,并方便全线渡河进攻北义阳郡的。
不过后来他调走,段韶又严令不得渡河,再加上周军兵力不足,不可能渡河反击齐军,所以这条防线到昨天为止。都只是皮景和打仗胆小如鼠的力证和笑话而已。
然而今天齐军内部群龙无首之时,那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城池,就起到了拱卫大营的作用。
保护了齐军的软肋不被击破。
不然现在若是周军派一万精兵破大营,只怕齐军要惨败收场!
皮景和不愧是当世名将啊,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而来的。
其实现在聚集南阳地区的齐军和周军将领,没一个是省油的灯,根本不存在一上来就全军压上,然后直接打打杀杀的那种状况!
双方都是在经过无数次明争暗斗和谋略应用之后,才会狠狠动手,一决雌雄。
不出手则已,大军压上就是杀招!
秦方太稳定了军营的局势后,没有等来段韶派出的将领,反而是在当天就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拿着高洋的圣旨,接管了大军。
高归彦!北齐宗室中为数不多还能带着大军行军打仗的人物,比大熊猫还稀有。
现在这个年代,精通战阵的高涣被高洋逼死,高长恭、高延宗等下一辈的子弟还没有成长起来,只能算是优秀的好苗。
原本扛鼎的高岳也因为功高震主被高洋除掉。
高家宗室能领兵的大将,不过高睿和高归彦而已。
其中高睿被高洋布置在幽州防备突厥,高归彦则是长期驻扎在晋阳。
以高归彦的名望和圣旨召令,自然接手大营无碍。
一到大营,高归彦就解除了秦方太录事参军的职务,将其打发去做最基本的书工作。
并将高长恭麾下那一千装具骑兵打散到自己带来的禁军中,重新整编。
其实就是吞并。
又将大营中数万镇军的都督替换,安插上了自己人。
不出几天时间,至少是表面上,军营里已经没有反对他的声音了,各军主将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
估计段韶此时就算下令给高归彦,恐怕都指挥不动这支大军了。
高归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强势的抢夺兵权,会让段韶暴怒么?
其实他的小算盘打得很精,自己跟段韶闹得越凶,高洋就算表面上再生气,心里也会暗自窃喜。
试想如果自己本家的亲戚,跟小妾同时兼老母本家的亲戚打成一片,这在平常人家或许是件好事。
但若是在帝王之家,那就是大大不妙了!
特别是还有同胞兄弟的情况下。
对于本家人来说,家里哪个堂兄当皇帝都行。对于母亲娘家来说,哪个儿子当皇帝都行。
对他们的权势不会有任何影响。
如果这两家联合起来废掉一个皇帝,再立他的亲弟弟,有人拦得住么?
所以高归彦已经摸透了高洋的想法,他小闹一下,不仅不会有事,说不定会更加受重用。
再说了,他高归彦对于段韶一直把持兵权,早就看不下去了!
这次高洋的暗示,就是自己要稍微盯着段韶一点,跟宇邕派宇宪随独孤信出征是一个道理。
这种权力制衡,只有坐到那个位置的人,才能深刻理解。
襄阳对岸是樊城,樊城以北百余里就是邓州,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邓县。
邓县位于南阳郡西南部,挨着襄阳。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一直都是南阳郡与襄阳郡交界的位置,人员来往密集,经济繁荣,三国时就是块肥肉。
邓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较大河流有湍河、刁河、赵河和严陵河,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
河流之间,自然分割成扇形冲积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一句话,这里可是南阳最大的粮产地之一。
南北朝时,北魏孝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考虑,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迁至穰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
下辖8郡41县达37年,穰随之成为北魏南阳盆地内的政治、经济、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
但这一切随着战乱而毁去。
原因也好说。
邓县地理位置再好,那也是针对国家统一的情况而言。
一旦荆州分裂,襄阳必为重镇,它的防御作用无可替代。
至于邓县么,无险可守,若是作为郡治那岂不是要坏菜?
而此时此刻,独孤信和鱼俱罗等人,已经率领两万周军精锐人马,驻扎于此!
这次随同而来的,除了蜀地的府兵外,还有战力较强的镇军,也被征发,宇邕也算是下了老本了。
“柱国大人,高先生派人从襄阳而来送信。”
独孤信正在担忧外孙高承广会不会水土不服而生病,亲兵就禀告襄阳有人来了。
“带路吧。”
独孤信见到来人,发现居然是穿着厚厚皮袄的杨素。
“柱国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我家主公自有安排,一切依计行事!”
杨素恭敬而客套的说道。
第499章 赵大神
淮州城就是三国时南阳东部的比阳城里,唐邕已经打点好一切,准备出发去襄阳了。
所谓恩威并施,第一封信是漫天要价,吓吓王琳。现在这次去是落地还钱,然后听听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做买卖跟劝降如出一辙,有时候道理是差不多的。
投降也是一种卖,就看是卖什么了。
“道和啊,我这心里总是有点不安。万一王琳不讲信用,一刀把你结果了,然后直接反了怎么办?”
段韶担忧的问道。
“无妨的,只要王琳脑袋没进水的话,断不会做这样自掘坟墓的事情。
王琳一向以信义立足,他若是无故斩来使,还是齐国重臣。
且不说陛下饶不了他,就说他手下那些兄弟,会不会生出寒意都是个问题。
放心,此去看似危险,实则稳如泰山。”
看到唐邕如此信心满满,段韶总觉得要出事。
就像当年侯景在战场上戏耍过他时的那种不好的感觉。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匆匆忙忙的来到大堂门口,然后拱手禀告道:“大都督!邺都来了天使,就在门外。”
诶?
自己手下一向都是对那些宫里的太监极为不屑,何曾用过“天使”这个正式词汇?
段韶跟唐邕招呼了一声,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不过他没看到什么车驾,也没有什么随员,就一位中年大叔站在自己面前,穿着厚厚的皮袄,干练,却也整洁低调。
“段大都督,在下赵隐,替陛下传话。”
那人对着段韶深深一拜道,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哎呀,彦深赵隐表字兄啊!你我相识多年,这是做什么!用得着这样一板一眼的嘛,难道我还认不出你么?”
段韶亲热的将赵隐扶住,如见老友。
事实上,两人确实相识多年,还在高欢霸府的时候,段韶就跟此人共事过。
但赵隐一向淡泊名利,跟朝廷重臣都刻意保持了距离。平日里又笑脸相迎,喜怒不形于色。
不常说话,但只要一说出口,皇帝准会听!
无论是高欢也好,高澄也好,高洋也好,都是一样。
只看赵隐没被高洋打过训斥过,而才华横溢的杨愔却经常被高洋羞辱,就知道这位赵隐赵彦深有多厉害了。
他跟段韶确实只能算是“相处愉快的熟人”。
此刻对方来传旨,段韶哪里敢在他面前摆谱啊!
“礼不可废!”
赵隐像模像样的行了一礼,然后将圣旨交到半跪在地上的段韶说道:“
军务之琐事杂务你可自行决断,战阵出兵要与高归彦商议。
今命赵隐为行军长史,记录军功,协调你二人,不得互相倾轧。
另,唐邕即刻起快马返回邺城,不得有误!
任何人不得阻挠,否则以谋反论处。”
这圣旨语气够严厉的!
“陛下骂的凶而已,实则是担忧王琳害唐道和性命。
所以让在下去襄阳走一遭。”
说这话的时候,赵隐的锋芒就跟他的名字一样,隐没在和煦的微笑之下。
段韶微微点头,高洋可谓是知人善任,帝王之姿。
赵隐有什么政绩先不说,此人游说人的本事那可是一等一的。
当年王思政颖川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