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256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256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隐有什么政绩先不说,此人游说人的本事那可是一等一的。

    当年王思政颖川鏖战,弹尽粮绝被困城内,宁死不降。

    赵隐孤身入城,第二天就和王思政两人同时出城,西魏军之后也随之投降。

    王思政不是一般人,当时在西魏可以说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为了证明自己忠心,当初差点自尽。

    这样的人居然被赵隐说动了!

    此番高洋派他来游说王琳,可以说是找对了人。

    段韶亦是没有反对,觉得此举甚为妥当。

    只是,赵隐来没什么,这个人确实是个会办事的。

    但高归彦那厮就不太好相与了,而且跟自己有“结构上”的仇怨。

    段韶心中百转千回,表面不动声色将赵隐引进府衙大堂。

    所谓的“结构上”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比如说高伯逸恨不恨段韶呢?

    情感上说是不恨的,甚至还很欣赏。

    段韶可能也是这样的想法,毕竟年轻一辈能将他逼到此等境地的人就高伯逸一人。

    但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那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边,这就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就算欣赏,将来杀起对方也会不手软。

    进大堂以后,唐邕看着赵隐,那张憔悴的脸有点抽搐,又很快控制了情绪,淡然的给赵隐行礼,跟之前段韶的亲热劲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也是“结构性矛盾”,与人品无关。

    唐邕是站在段妃这边的,而好巧不巧的是,赵隐是太子高殷的启蒙老师!看着这娃长大的,很喜欢高殷的温尔雅。

    以前段妃没生高隆基,自然无所谓,唐邕也犯不着跟赵隐顶。

    但现在段妃已经生了皇子,而且摆明了高洋有换太子的想法,唐邕有什么可以跟赵隐“相为谋”的?

    而且难以启齿的是段妃确实是唐邕的初恋情人,张晏之的谗言是真实的,两人是因为高洋的介入才鸡飞蛋打的。所以唐邕帮段韶,其实也有自己的所谓“情怀”在里面。

    不可与外人道也。

    赵隐双手将圣旨递给了唐邕,微微一笑,拱手就走,面子很足。

    不过心里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赵隐走后,段韶凑过来压低声音道:“陛下是怕王琳害你,切勿多想。”

    这话只是在安慰唐邕,段韶自己都不信。

    要是高洋真的完全信任自己,岂会派高归彦过来分兵权啊?

    淮河那边的高长恭多听话一孩子,要干嘛干嘛,稳稳当当的,本来那些人就是诱饵。

    既然是诱饵那就好好当诱饵,若是高归彦这厮搞什么飞机,那到时候局面不好收拾啊!

    段韶在心中暗骂高洋昏庸!

    只不过,高洋是不是昏庸呢?

    这真不太好说。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皇帝盯着的是皇位,而不是战场。失了高伯逸这块大砝码,权力的天平严重失衡,高洋已经开始猜忌段韶掌权究竟是福是祸了!

    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段韶感觉此战回去以后,真要跟太后好好谈谈了。

    有时候段韶也是无奈。

    很多他不想做的事情,因为身份已经定死,他不可能像是高伯逸前世一样,老板不给面子,就直接辞职不干了!

    “孝先啊,不必为在下担忧,我这就去一趟邺城。”

 想不到吧秦叔宝祖祖辈辈都是北齐铁杆

    后世人对各种隋唐演义下了很多功夫,秦琼的父亲在兴唐传中名叫秦彝。是南陈太宰秦旭之子,镇守武昌马鸣关,手中一条虎头錾金枪,秦家瓦面金装锏天下闻名。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秦琼家不仅不是武将世家,反而祖祖辈辈都是士。

    后世出土的秦琼父亲的墓志铭,让人大跌眼镜。

    1995年,在济南市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发现一座石室墓葬。

    在墓室清理中,济南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发现了秦爱墓志铭。从秦爱墓志铭中可知,秦爱字季养,齐郡历城人。

    他的儿子秦琼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以骁勇闻名,多立战功,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诛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秦爱墓志铭最大的历史意义,是其纠正了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中有关秦琼家世的误传。

    还不仅于此。

    从墓志铭中可以看出,秦琼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三代均系魏、齐两朝职官吏,而旧唐书、新唐书均漏载,此可以补正史之缺佚。

    作者君查到秦季养秦爱,秦琼之父之祖父名秦孝达,北魏广年县令;其父秦方太,北齐广宁王记室。

    南北朝时,最高统治者都是依靠士族支持其统治,以门第的高低选取各级官员。

    “王府记室”是王府的僚友,在北齐当时是五品官。

    开府仪同三司“录事参军”是六品官。秦季养弱冠时初出仕即任此职,他的祖父又曾是县令。

    三代任官可考,当属于士族中的中等而偏上的家族,是诗书门第。北周武帝灭齐以后,季养乃告归乡里。

    当然,这只是史料记载。

    作者君想问一个问题,揭示史料背后的秘密。

    秦爱弱冠年纪就能五品官没什么实权,就好比现在北美某国十三四岁的娃就跑去当州长一样离谱。

    为何秦方太能在北齐王爷手下当书记官,他儿子又能在另一个王爷手下当书记官呢?这里就要说说所谓“开府”是什么意思了。

    开府是开幕府的简称,也就是某位大佬可以自行招募随员,朝廷给官,但是不给俸禄,也没有任何职权。

    这个官,只在幕府里有权,说白了就是不带长的参谋,混口饭吃而已。

    本书中的张晏之,秦方太,都是这类人物,就连大神赵隐也干过这种事。

    但是,大佬选择幕僚是随便选择的么?

    特别是那种王爷一类的人,都不喜欢用外人,毕竟外人太不可靠了,而幕僚接触到的秘辛又太多,怎么办呢?

    子子孙孙都依附于王爷的士家族就出现了。秦方太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家就是这样的家庭。如果北齐不灭亡,秦琼一生下来就会学,然后成年以后到北齐某个王爷那里当个写字的书,仅此而已。

    秦琼家不仅不是北周的人,而且还是北齐高氏皇族的死忠和铁杆,北齐灭亡了都不肯出来北周做官的那种死硬派,有气节得很。

    至于我为什么现在要发这个资料,那就不剧透了。

 第500章 晚来了一步

    “襄阳雄城,果然是名不虚传。”赵隐站在襄阳城的西门渡口,微微有些愣神。

    他抬头看着高大的城楼,那张一直微笑的脸庞也渐渐变得肃然起来。

    诸葛亮隆中对有云: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现在巴蜀和秦地都在周国手中,听说一支周军已经占据了邓县!看起来像是防备王琳北上,实际上却是在演双簧!

    邓县在哪呢?离襄阳不过百里,就在北面偏西一点。

    这只军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能是从汉中沿着水路而来的援兵!

    如果没有王琳的默许甚至帮助,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王琳军长于水战,拦住不善水战的周军易如反掌。

    汉中水路沿着汉江到丹江口,再途径襄阳,上岸后去汉江北面的邓县,这条路快得很。

    没有王琳的接应,对方能如此从容么?

    怎么可能!没有哪个主将敢这么冒险的。

    他赵隐眼睛还没瞎呢!

    在这种情况下劝说王琳归顺?

    那岂不是跟天方夜谭一样。

    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道理,他赵隐长吃了这么多年饭会不知道么?

    现在是王琳漫天要价的时候,而不是反过来。

    然而高洋觉得能搞定,赵隐自然也得往这里跑一趟。

    这是做臣子的责任与悲哀。再说,他此番来这里还有一件要紧事。

    现在王琳的位置特别像楚汉之争后期,韩信被封为齐王以后的态势。

    王琳投靠齐国,则齐国胜。

    王琳投靠周国,则周国胜。

    所以段韶在南阳一直没有动手,而是守住比阳不动周国叫淮州,这就叫引而不发,随时都能缩回去回去就是驻扎在今日的驻马店市。

    不要说别人傻,世上有多少傻子呢?

    段韶不傻,王琳亦是不傻。

    心情复杂的被引进城内,赵隐忽然发现天空开始飘雪,鹅毛大雪!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等会见到唐邕,不需要听他说什么,刀斧手上去直接将其砍成肉泥便是!”

    府衙的书房里,高伯逸跟王琳正在密谋。

    此刻高伯逸脸上阴沉得可怕,让王琳都有几分畏惧。

    “贤弟,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我还未跟齐国撕破脸。

    这么明火执仗的杀一个宰辅人物,有点不好吧。”

    王琳颇有些犹豫,如果只是软禁他绝无二话,但直接就上去砍,董卓当年也没这么狂啊!

    “大哥,亲兄弟明算账。

    我把家眷都放在你这里了,和我相关的几万人,我的亲眷都赌在这一波了。

    大哥不要说是背叛我,就是稍微迟疑片刻,都会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杀了唐邕,断了大哥麾下某些人骑墙的念头,免得他们到时候有些不该有的想法,大哥觉得如何?”

    高伯逸这话绵里藏针,让王琳陷入了深思之中。

    正在这时,亲兵在门口,报告说齐国使者已经到了府衙门口!

    “他有没有自报家门?”

    王琳沉声问道。

    “大帅,来人自称叫赵隐。”

    是他?

    高伯逸连忙抬手拦住王琳,低声道:“将刀斧手都撤去吧。”

    王琳松了口气,这事他正觉得难办,结果唐邕没来,他也不必做选择了。

    高伯逸躲到屏风后面,王琳端坐于书案前,吩咐亲兵将赵隐带进来。

    “赵先生,久仰大名了。”

    王琳可能不关心北齐的宰相是谁,但对于说降王思政的牛人,一定不会没打听其事迹。

    他这话可是发自真心。

    “子珩王琳表字兄啊,陛下让我来劝你,说可以把两淮之地让给你和你麾下兵卒。只要他在位一天,就保你平安无事。

    你觉得如何?”

    不如何!

    王琳看朴实如老农的赵隐,似乎根本没有劝说自己的意思,完全就是在照搬高洋的召令,也是大感奇怪。

    “赵先生不打算劝劝我?”

    王琳疑惑问道。

    买卖你来我往正常,但你总不能不问价格就直接买吧?你这态度不像是来做买卖的啊!

    “邓县的周军已经说明一切。老夫说得再多,无异于缘木求鱼。

    这么多兵马对峙,岂是老夫这张嘴就能决定的?”

    赵隐慢悠悠的说道,弄得王琳好不尴尬。

    独孤信可恨的很,你在邓县悄悄当乌龟不就好了,居然还打出自己的旗帜!

    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在这里一样!

    当然,王琳不可能指着独孤信鼻子骂,因为那里是周国领土,人家爱怎么玩都可以。

    “外面鹅毛大雪,先生今夜住一晚,明日再回去可好?”

    王琳没有过多解释,他也不是个善于欺骗他人的人。

    两人虽然没有谈拢,但是气氛都很好,毕竟,他杀赵隐,扣押赵隐,都是异常无聊的事。

    赵隐也没有故意说一些刺激王琳的话,比如说将军命在旦夕之类的,这劝降真是异常佛系。

    “好说,多谢款待。那请带在下去歇息吧,这天寒地冻的,我这把老骨头还真有些够呛。”

    赵隐居然就真不问了,面色淡然。

    “来人,带赵先生去上房歇息,不得怠慢!”

    王琳自然是让亲兵好生招待赵隐。

    等赵隐离开后,高伯逸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贤弟,赵隐什么都没说,这是何意?

    你之前不是说高洋一定会派人来笼络我,拿两淮之地作为交换襄阳的筹码吗?”

    王琳疑惑不解的问道。高伯逸的推测很合理,不合理的是赵隐实在是太安静了。

    此人喜怒不形于色,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赵隐此人深藏不露,他大概是知道我在这里,或者说他已经猜到我在这里了。

    今夜我去见见他再说。”

    高伯逸肯定的说道。

    两人见面?这会不会有什么不妥?

    王琳沉吟不语。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

    目前局势如此诡谲,他不得不小心为上。

    和高伯逸一样,他的身家性命,何尝不是全压在上面了呢?

    入夜,赵隐在厢房里没有睡觉,而是要来了房四宝,开始在纸上写字。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个黄口小儿居然能写出这种句子,不是看透了世情,就是妖孽转世。”

    他又在纸上写着“进退两难”四个字,听到有人敲门,连忙将纸放到油灯上点燃,片刻便化为灰烬。

    “进来吧,门没锁。”

 第501章 秘辛

    “赵大人,小子这番有礼了。”

    赵隐看着眼前带着疲惫憔悴的青年跟自己行礼,微微一笑道:“你跟陛下的事情,我知道。你还是齐国的襄阳王,禁军大都督。这是陛下亲口跟我说的。

    他认为我不会说出去,实际上我也确实守口如瓶了。

    还有一些你认为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我也知道。

    比如说,皇后李祖娥的幼子高潜,其实并不是皇帝血脉而是你高伯逸的儿子!”

    此话如同惊雷,让高伯逸下意识的就握紧了腰间的配剑。

    随即又松弛下来。

    高伯逸面色平静的看着对方,想听听这位“无所不知”的赵大人怎么说。

    很明显,赵隐在此处说这件事,并不是为了要挟他。不然某人一冲动暴起杀人,赵隐这臣的身体可抵挡不住。

    “赵公既然已经知道了,为何还要来襄阳?就不怕小子杀人灭口么?”高伯逸一脸苦笑问道。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