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綦连猛的可怕之处,就是为这支骑兵准备了一个预设的战场。
附近可以藏兵,又是平原,适合骑兵作战的场地,也就是卷城旧址这一处地方而已。
双方的马队正面撞上了!
韩擒虎力大无穷,当年曾经抓到一只老虎,所以才改成了这个名字。他不经意错开了敌军正面的冲击,马槊横过来一扫,一股怪兽般的力道,直接将斜对面的敌军扫落马下!
重甲确实不好砍,但是也意味着骑手灵活性不足,在马上重心高,容易坠马!
韩擒虎故技重施,利用马槊杆柔韧的力道,通过反复横扫蓄力,每一次挥出,都能将对方重甲骑手打落马下。
这个时候,想着杀人什么的就是做梦!
这些装具骑兵,箭矢如果角度不正,都无法破甲。就算射中,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入肉不会很深,战后回去治治伤就行了。
韩擒虎想着的就是为后面的步兵军阵争取时间,敌人越是混乱,他的目标就越是更进一步。
正当他杀得酣畅淋漓的时候,忽然胯下一松,战马被人斜刺里一刀砍断了马腿,直接跪在地上哀嚎。
趁着惯性,他直接滚落马下,火把也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已经没人注意到他了!
装具的颜色很好认,在火把下闪着寒光的便是。自己带着的轻骑都是黑漆漆的不反光。
韩擒虎大致上看了下,冲击的骑兵大致上十不存一,不过也为后面的步兵精锐争取了一点时间。
他看到那些重铠的骑兵已经冲进周军的军阵,砍杀一阵再拉出来,然后第二波继续冲击。
没有马匹,韩擒虎也不愿意当逃兵,事实上也逃不远。他身上的铠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砍开了裂缝,身上似乎也受了点皮外擦伤,整个人状态还行。
我还能战!
韩擒虎狠狠的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
他双手握紧长槊,朝着前方混战的军阵冲了过去。他已经远远看到苏椿那边的旗帜还没有倒下,这大概也是大军支撑到现在还未溃散的原因吧。
“众将士!韩擒虎在此!随我杀敌!”
近乎本能的,韩擒虎举起长槊冲向敌人。长槊主要是以尖头的利刃刺击为主,辅助以带着韧性的复合杆横扫,砍杀并非它的主要作战方式。
所以他也以扫倒敌人为主。
如果是一般人,估计要不就吓坏了,要不就因为气力有限被敌军所淹没了。
但韩擒虎是不一样的。在周军将领中,比他会指挥的人不少,但是,比他气力还大的人,或者有一拼的人,就是已经战死沙场的杨忠!
将为兵之胆!
有了韩擒虎的突入,周军的那些精锐府兵立刻就拧成一股绳,开始反向冲击那些已经失去速度的骑兵,并开始反杀!
当然,把敌军打落马下是容易的,但弄死一个敌人却是要花费许多功夫,这就是为什么装具在各国都如此宝贵,轻易不使用的原因。
防护性真的很变态!
对于这个时代的兵器而言,破甲十分不易。
半个时辰之后,两军已经放弃马匹,开始捉对厮杀。韩擒虎和苏椿早已汇合,那五千精兵,现在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但除了跟着自己的这一股外,似乎都战死或者被打散了!
“韩将军,这样不行!带着人且战且退吧!
齐军不可能孤军深入,现在埋伏在此已经是冒险,不可能深夜冒险对我们进行追击。
先带着残部到堵阳,再向宛城汇报情况吧!”
苏椿扯着嗓子对韩擒虎大喊道。
其实别看韩擒虎杀得起劲,实际上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扛着旗子就往敌阵外面冲,且战且走,队伍里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个时辰的厮杀,遍地狼藉。齐军的装具骑兵此番折损不少,多半都是因为周军那个猛将狂突猛进造成的。
火光照耀下的綦连猛面色肃然,随即不动声色的舒了口气,对副将吩咐道:“派人清点一下战场,装具都要带回去,死伤的马匹就算了,穷寇莫追,下令任何人不得追击周军,违令者斩!”
副将觉得很奇怪,因为綦连猛一向都是信奉“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一直都是乘勇追穷寇的狠角色。
现在敌方明明都已经弹尽粮绝,等着被抓了,为什么不派今夜还未出战的预备队去追击呢?
看到他半天没动,綦连猛摸了摸长须,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只是一条小鱼而已,由他去吧。”
第519章 危如累卵
韩擒虎的莽撞,加上綦连猛的老辣狡猾,再加上齐军兵力和兵种皆占优,导致了周军在叶县初战不利。
不仅丢了重镇叶县昆阳在昆水以北,而叶县则是被昆水三面包围,两城隔着一条昆水,而且大军折损半数以上,还丢掉了所有辎重。
趁着夜色,周军残部退到离战场并不远的堵阳,紧闭城门不出,打算死守堵阳今河南方城县。
堵阳是叶县到宛城的必经之路这不假,但是宛城可谓是南阳的中心,条条大道通罗马的道理,古今无二。
如果齐军要攻占宛城,并不需要调动綦连猛的大军。段韶可以带着大军西进,先拿下棘阳县,这座城池并不高大的县城,然后北上直取宛城!
这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周折。
因此极具军事天赋和战场嗅觉的宇宪,就十分担忧齐军会两路并进,一路打叶县,一路打棘阳,让自己首尾不能相顾。
然而宇宪虽然很有军事天赋,在政治上的敏感性,却远不如他兄长宇邕!
段韶一路跟着高欢披荆斩棘,可以说打老了仗的人,宇宪能看到的事情,难道段韶看不到?
齐军为什么没有按照宇宪的套路走,为什么没有两路大军齐刷刷的扫荡周军,自然是有军事上,或者政治上的考虑。
一方面,周军独孤信部还在邓州,这支生力军作为宛城的“犄角”,还没有入场,这就好比还未出鞘的剑,还有未射出的弩箭一般。
段韶很是忌惮,因为这是个不可控要素。
另外一方面,如果收拾了周军,但王琳等人却不屈服,高洋很有可能会让自己镇守南阳!毕竟南阳有五十万户口,两百多万人口!这块肥肉,周国是不会放弃的,甚至王琳等人也十分愿意染指这块地盘。
需要一个够分量的人来驻守。
作为打下这块地盘的名将宿将,段韶当仁不让的是驻守此地的第一人!
然而,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优差,但对于段韶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苦差事!段韶的目标是朝堂,至少也要待在鲜卑大本营的晋阳,跑宛城蹲着算什么样?
所以收拾王琳和侯瑱,击败周军,这些任务对于高洋来说或许有先有后,但对于段韶来说,却是一体两面的。
这锅菜还不到火候,段韶不介意让宇宪多活两天,反正拿下叶县,南阳的周军已经飞不出手掌心了。
一天以后,韩擒虎战败,周军丢掉叶县,退守堵阳的消息,传到了樊城的独孤信那里。
“贤婿,如你所说,叶县真的丢了,段韶只怕会取宛城了!”
此刻独孤信那张脸微微有些颤抖。
败得太彻底了点,这一战周军几乎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王琳作为荆襄的地头蛇,比宇宪的情报更加灵通。
毕竟,周军经略南阳也没几年,之前都是缩在关中的!
在民间的信誉远不如义薄云天,一个唾沫一个钉的王琳。
可以预见,此番战败,宇宪的兵力只够守住宛城周边。周军在南阳和北义阳郡的精兵加起来不下三万人,但却被分割在宛城,申州城,樊城等三个地方,无法形成合力。
这等于是一个人的脖子被套上绳索,慢慢被人拉紧。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最后的结果就是慢慢被段韶绞杀,动弹不得,最后憋屈的战败还搞不清楚原因在哪里!
后世很多人认为攻略一个区域,只要把十万兵马派过去,一路点“A”就行,实际上古代打仗的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
南北朝时,除了洛阳,邺城,晋阳等有城墙的超级大城外,一般意义上的城池,都是很小的,规模按周长来计算。
那些防御性质的城池,周长不过三四公里。也就是说,一面城墙也就不到一千米而已。
这还不是那种临时修筑的所谓“小城”。
好比说南阳地区,就有县城三十多座,一个县里面往往还不止一座城,乡里自保而建的城寨也时而有之。
这样的城池能够容纳多少士兵?
段韶麾下五六万精兵,难道会让数万大军缩在比阳城里不动?
比阳城本来就不大,就算他不出兵也不会如此布置啊!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周军。
因此多路进攻,分进合击,才是古代战争的常态。不存在双方一大堆人见面就扑上去的情况,至少头脑冷静,没有开挂的将领不会这么做。
“岳父大人,之前我一直有个猜测,现在已经确定了。”
高伯逸淡然一笑,赵隐已经给他兜了底,段韶现在看上去老神在在的,实际上已经慌得一比了吧!
不过这些猜测不能跟独孤信说,说了戏就唱不下去了。
“什么事情?贤婿啊,我们不要回援宛城吗?”
说实话,不明就里的独孤信此刻真的很慌,后悔没有跟宇宪合兵一处。
“岳父大人,王琳没有妥协以前,段韶是不会拿下宛城的。
不过他大概会催促一下高归彦,让高归彦搞一搞军事摩擦什么的。”
军事摩擦?
独孤信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面露困惑。
见状高伯逸解释道:“高归彦可能会派人扮作水贼,打劫荆襄的渔民。
然后再借着追击水贼的由头,派大军深入到襄阳周边地区,一步步试探。”
高伯逸把日本人当年在柳条湖玩的那一套搬出来,吓得独孤信一身冷汗。
果然,在敌对与和平之间,还有第三种状态。
不过看高伯逸很有自信,应该已经是准备好了。
“贤婿,你就别吊老夫胃口了,直接说,我们这手里两万人怎么个玩法吧!”
两万人不少,但对付段韶还有些力有未逮。独孤信就是心里没底,才一路都听高伯逸的安排。
“小婿这就去安排,高归彦想搞事,我们怎么能按照他的步伐来走呢,岳父大人就放心好了!”
高伯逸的想法很简单,让候瑱故意给高归彦卖一个破绽。
要是之前会很让人怀疑,但是段韶在叶县大胜周军的消息传开以后,候瑱的所谓“变化”,应该也符合高归彦的心理预期才是。
所有的筹码都已经压上,时机也已经成熟,能不能力挽狂澜,就看这一波了!
第520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娘的,段韶这混蛋是把我当猴耍呢”
在申州城不远处扎营的高归彦气得要炸肺
高归彦刚才见到了段韶的传令兵,对方带来了“上级”的命令,让他“配合”侯瑱攻打申州,歼灭周军窦毅所部。
如果侯瑱不听命令这个基本上可以确定,那么,段韶就让高归彦以此为借口,侵占随县,步步紧逼。
说白了,就是想办法把侯瑱给灭了
这厮早不命令,晚不命令,偏偏要在綦连猛夺取了叶县以后再命令,摆明了是来摘桃子的过淮河的决定明明是高归彦自己做主的,现在搞得好像是听命行事一般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段韶在南阳北线打了胜仗,截断了南阳通往周国国内的陆上通道,高归彦只好找来了赵隐,商量对策。
很明显,赵隐是高家的死忠,而且平日里对段韶并不怎么亲近,又是德高望重。找他商量事情很靠谱。
帅帐里,看着老神在在的赵隐,高归彦浑身都有点不自在。
他在高氏宗亲里辈分很高,自然也是眼高于顶,像是高长恭这样的小辈,一直都是不放在眼里的。
然而对于赵隐这个人,高归彦是又敬又怕。
赵隐这个人就像是他的名字一样,深藏不露,但是偶露峥嵘的时候,却能让人感觉到他那庞大的能量。
王思政何许人也?当年为了对宇文泰表忠心,差点当着无数朝臣的面自尽以表忠诚。这样一个人,居然被赵隐劝服投降。
虽然当时是绝境,但让王思政放下戒备,心甘情愿的走出城池,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足以见得赵隐长袖善舞。
不引人注目只不过是平日里低调而已。
正是见识过赵隐的厉害,高归彦才会很服这个人。
“段孝先算计我,赵公台,你可有良策啊。”
高归彦放下了身段恳求道。他殷切的看着赵隐,只见对方那张老农一样朴实的脸色带着自若的笑容,心中稍定。
“先礼后兵,上之上也。老夫去随县走一遭便是了,高将军修书一封,令侯瑱协助攻打申州即可。老夫会尽力劝服侯瑱的。他若是不同意,再动刀兵不迟。
若是侯瑱同意,咱们按兵不动,等他们跟周军交战之时,南下突袭随县。
顺便让郢州的水军配合我们攻侯瑱背后,若是能打下安陆郡更好,打不下来,也能牵制侯瑱的兵力。
如此万全之策,高将军觉得如何?”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赵隐出的主意,简直就像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考虑到了。
高归彦大喜道:“先生如同当年曹公之荀彧,胸中韬略足以抵挡百万雄兵。此番有先生在,何愁侯瑱不平啊。”
赵隐淡然一笑,微微抬手行礼,非常谦卑。
很快,高归彦就写好了一封绵里藏针的信,交给赵隐。里面大致上说如果侯瑱愿意投靠自己的话,那么将来高官厚禄少不了他的。而且自己作为宗室大员,会庇护着侯瑱。
如果不投靠,后果自负。
根本没有花费太多心思去拉拢。
为什么呢,因为齐军已经过了淮河,抱着什么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你再掩藏就显得太虚伪了。
赵隐带着书信走了,随后,高归彦找来了亲兵,让他带着自己的信物去郢州今武汉去找侯平,让侯平带着大军攻打安陆郡。
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