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267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267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只是来协调高将军跟段孝先之间的关系,现在段孝先并未找高将军的麻烦,一切可以由高将军自行定夺。

    老夫无权,也不该干涉。”

    赵隐岂会被高归彦欺之以方?打太极打得炉火纯青,根本就不上套。

    不过这也是高归彦想要的结果

    “如此,那请赵公在大营里自便,末将近日将会南下随县,赵公多多保重。”

    见赵隐这么说高归彦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你不找我茬,我自然当你是名副其实的监军。

    赵隐拜谢离开之后,高归彦兴奋得来回走动,他身上穿着的胯裆铠互相摩擦,发出一阵阵金石之音,仿佛胜利的前奏曲。

    “报高将军,有段将军的紧急军情”

    帅帐外有传令兵通报,高归彦让亲兵带传令兵进来,沉声问道:“什么军情?”

    “段将军已经攻陷了随县,掳获了侯瑱的所有家眷,还有停泊在河边的战船。

    段将军请示下一步要如何行动。”

    好

    一股豪气从脚底板开始,直冲头顶

    高归彦兴奋得不能自控

    家眷被拿下,战船被拿下,出征在外的侯瑱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来人啊,取我的帅旗来,点兵升帐。今日,我便要与那侯瑱决战”

    段畅的镇军虽然攻陷了随县,但是并未与侯瑱军主力交战,对方应该在极速回援当中,肯定不攻下随县绝不罢休

    段畅很可能敌不过对方,但是没关系,自己手中这一万实打实的禁军投入其中,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北朝求生实录

 第523章 血战天河口(上)

    段畅占领了随县,顺便就派人驾驶侯瑱留下的战船,沿着荆襄的水路到淮河,然后将船只停靠岸边,留给高归彦随意使用。

    正是因为这样,高归彦才会认为侯瑱此番是吃了自己的血亏,现在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

    “来人啊,全军登船”

    高归彦此番舍去了骑兵,甚至连那五百装具骑兵都留在了大营,因为骑兵上了战船就没有用了。

    骑马也没有船只跑得快。荆襄地区不比南阳,这里水更多,骑兵的作用更小。

    一万禁军登上了侯瑱的战船,高归彦也上了所谓的“旗舰”,一艘三层楼高的大楼船光这艘船就能运兵数百人

    他不由得感慨南方与北方,打仗的规矩确实是不一样的,或者叫差别实在太大

    “段畅怎么说的呢?这一趟我们怎么走?”

    高归彦问身边的行军向导。

    这个人身材矮小,水性惊人,堪称是浪里白条。他是荆襄本地人,熟知地理,被高归彦聘用,招入幕府。这次攻打随县,就是此人带着段畅,确保了大军没有走弯路。

    这一趟也是让高归彦明白了一个道理。

    高伯逸未必很厉害,但是此人在荆襄吃得开,确实有过人之处。自己和段韶到了荆襄和南阳,都感觉有些水土不服。

    “大帅,这一路上都没什么要注意的,唯独天河口,这个要害之地要注意一下。”

    天河口,北义阳郡到随县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名古来有之,有考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字居然一直沿用到了现代,可谓是经历沧海桑田不变色。

    它毗邻汉江,很早就已经建立集镇。荆襄地区的运输线路,有一条“主干道”主要通过汉江水运,南到丹江口,从天河口中转运输,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

    这地方也是侯瑱重兵把守的要地,只不过被段畅给平了。

    天河口位于汉江中上游的天河出口交汇处,水深浪小,利于停泊,自古以来就有天河口码头。

    这向导可真是找对了人。

    “天河口现在已经在我军的控制之下,无妨的。”

    沿着汉江,实际上还有一条陆上通道可以到随县,不过这条路是小路,并不能维持补给线,逃难还差不多。

    “慢点走,无妨的。”高归彦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他十分担心侯瑱会在天河口这里找茬。

    但是对方的战船已经全部被俘获,他还能翻出什么浪来呢?如果不是段畅跟自己汇报了这个消息,他会发了疯水路前往随县?

    不存在的

    正在这时,一艘轻舟顺流而下迎面而来,上面站着的人穿着齐军军服,一副斥候打扮,衣衫残破。

    用竹竿把人捞上来以后,高归彦就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高将军,侯瑱主力正在进攻随县,与段将军激战,战况十分激烈卑职冒死突围,希望高将军率野战精锐击破侯瑱军”

    斥候将段畅的求援信递给老神在在的高归彦。

    心终于落地了

    他听说侯瑱正在猛攻随县之后,不仅不慌张,反而高兴得想要引吭高歌

    什么东西最可怕?是毒蛇猛兽吗?

    不对,其实最可怕的东西叫未知,或者叫不可控

    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就是因为他们力求将这些不可控因素降低到最小

    现在知道侯瑱出现在随县,那么可以确定,天河口是安全的,侯瑱的战船确实是已经被自己全部俘获。

    “传令下去,全军加速,迅速通过天河口”

    高归彦一声令下,船队的速度加快,队形开始变得有些散乱。

    随县县城高大,算是荆襄地区排的上号的大城了。不过北齐军的大将段畅,此刻却恨不得城墙能像大树那样生长。

    再长高几丈就完美了

    说是让侯平来增援,为什么侯平的精锐水军还没有来啊

    自己麾下的兵力虽然足够,但是都是不堪战的镇军,随时都有可能崩溃,如果他们知道补给断绝,根本就没有援兵的话。

    如果不是知道侯平已经断了侯瑱的退路,占领了安陆郡,那么就算是个傻子,此刻也不会出兵随县。

    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敌军似乎没有受到哪怕一点点的牵制,攻城时生龙活虎的,让人不敢相信。

    一刀将爬上城楼的侯瑱军“先登”攻城时拿命换军功的死士,极为凶悍砍翻在地,段畅在心中把高归彦骂了个半死。

    对方没安好心自然是真的,因为自己出自鲜卑段部。

    但是没办法啊,你能决定自己爹妈是谁么?他又不是段部的嫡系,能进禁军已经是十分难得了。进不了“上二军”,那是因为自己并不是段韶的“自己人”。

    鲜卑段部那么多人,大家都姓段,要是每个都身居高位,恐怕把齐国所有的官都拿出来,都不够人分的。

    侯瑱军终于退却了。

    段畅累得几乎是前胸贴后背早就听说荆襄边境的镇军不堪战,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战力太娘的水了。

    段畅虽然年轻,但却能认清自己,能冷静的分析战场局势,不会骄傲自满。从现状的情况看,局势远比表现出来的要凶险得多

    原因很简单,因为侯平这个人,很可能已经背叛了齐国,或者说是故意要坑害高归彦。段畅觉得如果侯平是真的在助力,现在侯瑱军早就崩溃了,岂能生龙活虎的攻城?

    侯瑱军如此不要命的攻城,他难道不怕被高归彦一棍子把部队打散了?

    他如此有恃无恐,那说明已经有别的部队,去对付高归彦麾下的禁军。那支军队人数不会少,而且还得有情报支持,还需要有强力的水军

    难道是王琳?难道两人已经联手了?

    段畅觉得自己已经猜出来事实的全部了一时间只觉得背脊发寒,这背后是不是有一只黑手在穿针引线呢?

    不然何以王琳和侯瑱早不联合晚不联合,偏偏这时候联合?

    段畅心中有个不好的预感,也许高归彦真的到不了随县了。

    天河口的渡头,高伯逸亲自指挥独孤信配属给他的亲卫,打扫停泊船只的栈桥,搬运齐军的尸体,破损的东西一律拆除。

    独孤信不动声色走到他身边,疑惑的问道:“王琳真的会如约派出精锐水军么?高归彦麾下的齐军可是非常能打的,不可小视啊。”

    “如果王琳此时都不拼命,我觉得他可以现在就买一口棺材自己躺进去了,岳父大人尽管放心便是了。”

    北朝求生实录

 第524章 血战天河口(中)

    天河口这一段的汉江,水流非常平缓,便于战船在此地布防。段畅是从晋阳来的武将,不习水战,并不知道水战和陆战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自三国时期以来,各种水战战术的运用都已经趋于成熟,主要有几种形式。

    第一种,也是用得最多,见得最多的,乃是“接舷战”。

    交战双方用钩锁拉住对方战船的船舷,然后短兵相接,夺权对方的战船。所以往往水军的大船都是采用了楼船的形式,因为居高临下可以放箭,双方士兵在争夺与反争夺中,能大量杀伤敌军。

    一艘楼船最多的时候可以运载数百乃至千余兵马,可谓是在水上移动的步兵方阵。

    第二种是采石矶大破金国水军时,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是决定水战走向的胜负手。

    所以从上面简略说的东西就可以看出,一个将领懂水战,另一个不懂,两人哪怕其他学识,性格,人品都一样,手下的水军一模一样,真正打起来,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段韶和王琳指挥同样的水军作战,前者会被后者吊着打水战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不是会骑马射箭就能搞定的。

    此时此刻,高归彦在天河口的汉江面上,发现自己的“水军”,被一支庞大而雄壮的水军拦住了去路

    对方有一艘硕大的楼船,比自己的座舰还要大,看起来极为可怖。

    却又没有在江水中搁浅

    这说明对方的船型十分精妙

    高归彦虽然不懂水战,但是好歹还是有些眼力劲的。

    他今天才得到侯瑱的战船,士卒完全没有操练,能驾驶船只在江面上航行,保持松散的队形,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可以说是超常发挥。

    现在要跟对方水战,用一句怼人的话说,就叫“凭你也配么?”

    “快,船只向左岸靠拢,那边有渡口,全军下船,到了岸上,就是我们的战场了。”

    高归彦头脑非常冷静,而且还没打就怂了。

    他这一次的“转进”,让自己最终成功活着回到了邺城,如果高归彦这时候想装X,几乎可以肯定,他麾下的一万禁军绝对会全军覆没

    北人会游泳的人并不算多,更别说现在大家一个个都是穿着皮甲,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掉水里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沉到最下面

    高归彦的旗舰一马当先的靠岸,其余的船只依次首尾相连,不同的船只挤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

    船上不比地上,高归彦从前的经验毫无用处,他上岸之后,发现对方那支水军靠拢过来。

    像是一群母狮子在捕猎,将羊群赶到一起,然后进行围猎

    “轰”“轰”“轰”

    大船开始撞击自己的小船

    很明显,对方并不想因为风向改变,使用火攻而阴沟翻船。他们十分稳健的利用船只的惯性,将自己这边的船只分割包围。

    那些邺城的禁军多数晕船,被撞一下之后,别说拿起兵器打仗了,他们能站稳了不倒下都要偷笑,一个个都晕晕乎乎朝着渡口栈桥的方向跑去。

    连与对手交战的勇气都没有。

    明知必输,还有其他生路,换做是你,你不跑么?留在船上过年?

    “把我的帅旗立起来,收拢士卒”

    哪怕莫名其妙战败了,高归彦依然在冷静的下令。

    副将将写着“高”字的帅旗立了起来,很快,那些惊慌失措的禁军士卒,看到了帅旗就慢慢的聚拢过来

    敌军似乎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船上的人根本就不下船,也不射箭,只是使用船只本身的器械,破坏高归彦所部的战船,将上面的人撞到汉江之中

    一个时辰后,高归彦收拢了四五千精锐,辎重全部丢失,幸亏装具和马匹全部都留在了大营,不然这次真是哭都没眼泪

    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这样输得莫名其妙又在情理之中,高归彦恨恨的跺了跺脚,对副将大喊道:“传我军令,陆路返回淮河大营,然后全军渡河返回齐国边境,守住粮仓和小城”

    从出征到现在,一路上都昏头,出了许多臭棋的高归彦,总算是下达了一条达到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那种水准的军令

    这条军令包含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宿将,对未知战场局势的准确预估,对自身实力和敌军实力的精确判断。

    还有壮士断腕的强大决心和完善的退路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他就能将所有军队都带回齐国,也算是对高洋有个交代了。

    然而,世间最怕的东西,一个是“如果”,另一个就是“万一”。

    从天河口到齐军淮河大营的必经小路两旁,埋伏着穿着黑色军服的周军。路前方是一座山丘,两旁是河沟,河沟再过去就是满是密林的斜坡。

    哪怕周军密密麻麻的潜藏在树林里,只要他们不冒头,就绝不会被发现。这也是此路线不常有人走的原因之一。

    因为当年荆襄蛮荒,靠水吃水的匪盗,常常在这些地方设立据点,传递消息,销赃,打劫路人。久而久之就被汉江这条黄金水道替代了。

    北朝求生实录

 第525章 血战天河口(下)

    “贤婿,为何不在天河口的渡口设伏?”

    蹲在一片灌木丛后面,独孤信疑惑的问高伯逸。这个问题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

    两军夹击,王琳封锁水路,自己封锁渡口,高归彦还跑得掉?他是神仙吧

    那样打一仗,这一万齐国禁军,一个人也跑不掉,全都得乖乖在天河口渡口交代了独孤信就是有这个眼光和把握。

    换一头猪去指挥,也能把对方全歼啊,为何要在这里设伏呢?

    “岳父大人,如果在渡口岸边设伏,别说是高归彦,就说白起复生,也要乖乖束手就擒

    但是杀了高归彦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好处啊,为什么不放他回去呢。”

    高伯逸理直气壮的反问道。

    战场上杀人不是为了杀人,抓人也不是为了抓人,这背后都有显而易见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