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上杀人不是为了杀人,抓人也不是为了抓人,这背后都有显而易见的利益。
独孤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像有些明白高伯逸的思路了。
回邺城以后,高伯逸的政敌是段韶还有唐邕那帮人。高归彦属于北齐宗室大佬,属于可以拉拢利用的人。
至少,高归彦是绝对不可能跟段韶穿一条裤子的。
只要有这点就足够了。放走高归彦百利无一害。
“贤婿,回邺城以后,你有何打算。”
独孤信微叹一声问道,现在前途如何,还真是难说得很。赢了又如何呢,周军是宇文邕的,又不是他独孤信的,能完全掌控的本部人马不过三千人而已。
只有这些人是愿意跟着自己一起造反的
“岳父大人,我估计宇文邕收拾其他三位柱国,已经是箭在弦上。听说李弼已经旧疾缠身,搞不好就会撒手人寰。
他下葬的那天,就会是宇文邕政变的那一天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万万不能犹豫。”
看高伯逸说得严肃,独孤信缓缓点头,自己这位神奇的女婿,当真是摸透了宇文邕的脾气。
“柱国大人小道上有人来了只怕不下四五千人”
传令兵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在独孤信耳边悄悄的说道。
此处伏击的地点有三处,这里是中间一处,屯兵四千人,其他两处,各屯兵三千,参与伏击的大军的只有一万人。
不为别的,只是这里地形狭窄,根本无法展开两万人。
老鱼带着一万人守在邓州,防止段韶偷袭。
由于深受前世墨菲定律的毒害,高伯逸劝住了想要一举拿下齐军淮河大营的独孤信,让自家兴奋起来的岳父大人好好冷静一下,步步为营,哪怕少歼灭点敌军都是可以的。
“放他们过去,等看到帅旗以后,再发信号。”
高伯逸沉声说道。
等传令兵走后,独孤信不解问道:“你如何会断定高归彦有帅旗?”
旗帜在战场上丢失,其实十分常见。
“如果没有帅旗,高归彦根本无法集中残部,恐怕此刻已经死在渡口。他能到这里来,说明高归彦和他手下的几个大将偏将应该没什么事。”
言之有理
此刻独孤信也开始佩服高伯逸起来,对方见微知著,目光敏锐,真是个厉害人物。
垂头丧气的齐军经过了自己面前的道路,因为隔着一条沟渠,阻断了气味。此刻高归彦麾下的败军之将们,谁也没察觉出有什么不对劲。
正当高归彦和手下众将打算经过前面的山丘时,三朵烟花从路边射向天空
“砰”“砰”“砰”
烟火?
已经吓成惊弓之鸟的高归彦一愣,这玩意他当然知道是什么。邺城有个专门的造作坊,生产烟花的,直接为军中提供发信号用的烟花
这东西为什么伏击自己的军队会有?思虑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路两旁的密林里,无数箭矢射向他们
“不好有埋伏众将士,有敌无我,冲过山丘,我们就能逃出升天”
高归彦再一次超常发挥,下了一道拯救很多人性命的军令。
此时此刻跟伏兵PK?那是脑子进水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好不好
他们现在连辎重都没有,怎么跟敌军交战?
直接撒丫子跑路就行了,谁运气好,谁跑得快,谁就能活命,很公平的。
绝境中,疲惫不堪的齐军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
不就是跑路嘛,有什么难度,直接跑就是了
齐军上下,从统帅高归彦到普通士卒,都是一边跑一边丢弃盔甲,亡命逐突,很多人就连手里的兵器都丢掉了,只为自己能跑得快一点。
在高伯逸和独孤信瞠目结舌的表情之下,齐军跑过了伏击区,留下了一地尸体,其实事后清点战场,他们这一段也不过是死了几百人而已
当然,这年代没有青霉素,破伤风来了也要人命,多少负伤的齐军能活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但确实有很多人顺利的逃之夭夭了
“高归彦此人不能小看啊,他在绝境中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独孤信喃喃自语的说道。
他原本以为对方会朝着水沟扑过来,结果对方并没有做这样傻逼的事情,而是放弃了一切抵抗,扔下了一切负重,只要跑路就行了。
这几乎是唯一的生路
一个人在没有思考时间的情况下,趁着大军士气还在,阵型还没有溃散的时候下达这样的正确命令,高归彦打了这么多仗,只要头脑不发昏,确实是个厉害角色
“走完过场了,我们收拾残局吧。”
其实这次伏击场地的布置,是有残缺的。因为高伯逸想放高归彦一马,所以对方才能跑掉。
不然他往山丘上安排一千精兵,高归彦能跑哪里去?拿着拳头跟穿盔甲,拿盾牌的精锐士卒厮杀?
“众将听令,打扫战场,齐军尸体就地掩埋在山丘下,兵器和盔甲带走”
下令完毕之后,独孤信一脸佩服的看着高伯逸,沉声问道:“我们现在是回邓州还是去齐军淮河大营?”
“去大营吧,齐军的辎重,不要白不要。可惜对岸的粮草估计已经被窦毅烧掉了。”
看着高伯逸满脸惋惜,独孤信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道:“齐军主力若是还有粮草,是不会轻易回邺城的,你我之前都已经商量好,为何此刻你还要反悔呢?”
高伯逸只是叹气,对独孤信的疑惑避而不答。
北朝求生实录
第526章 战略反击(上)
“四郎,我们把大军撤回对岸吧”
齐军淮河大营里,高长恭正在读兵书,没想到在河对岸的秦方太,直接过河来找他
“怎么了?你不守河对岸粮仓,来这里做什么?”
高长恭不悦的训斥道。
“四郎,卑职已经以四郎的名义,将大部分粮草转运光城郡今河南省光山县,除非周军孤军深入,才能烧毁粮仓。
四郎,如果我没有料错,此番高大帅已经败了,我们放弃这里的大营,固守对岸,还能维持防线”
卧了个槽,你想害死我啊,假传军令?
高长恭的脸都气红了。
对岸的粮仓,你他喵的下令搬运到相邻的郡?光城郡挨着北义阳郡
“秦方太你的狗胆怎么能如此的大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罪行”
“四郎,我一个人死,好过我们这一堆人死,你现在不撤退,很快就撤不走了。
最新的战报在这里”
秦方太大大方方的将一张带血的纸递给高长恭,上面写着攻占随县的段畅,力战不降。但城门被人打开,现在已经被侯瑱俘虏。
守军突围的寥寥无几,几乎全军覆没。
“四郎,信是段畅的亲兵送来的。
此人还说在路上看到了很多齐军尸体。四郎,等你想走的时候,已经晚了”
秦方太跪了下来,苦苦的规劝
古代打仗,受限于交通与联络的限制,当主帅或者主将做出决定之后,往往一天乃至几天后才能显示出效果。
这时候就很考验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力。
如果敌人都打来了,才知道要准备防御,干脆洗洗睡吧,还当什么主帅啊。
此时此刻,很明显秦方太就比高长恭想得要远。
“如果我撤了,那高大帅是不是很危险?”
高长恭沉声问道。
这个时候离开,放弃营地,回到对岸,确实可以把残余的齐军带回邺城。
可是也会被高洋军法问责。
因为主将高归彦失踪或者死亡,你这个旗下的大将居然活着回来了不去搜寻,这明显是要吃板子的行为。
秦方太作为参谋,才智和品德都不缺,唯独缺了大局观。
“高大帅很可能被围攻了。留在这里或者不留,都没有什么影响。”
果然,秦方太是高长恭的幕僚,自然不会考虑高归彦的死活。要知道,高归彦跟高欢不是一脉,秦方太一家是跟着高澄混的,怎么可能给高归彦面子
而为高澄儿子高长恭出谋划策,则是人臣的本分。
“那我就更不能走了我要守在这里,直到有高大帅的消息。”
高长恭的倔脾气又上来了,对着秦方太说道:“帮我披甲,我要去巡视大军。”
战败的消息肯定会零零星星的传来,这个时候稳定军心非常必要。而主将雄赳赳气昂昂的出现在军营里四处游荡,就是稳定军心的不二法门。
兵法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正在这时,传令兵急急忙忙的冲进来,大声叫道:“高将军,高大帅在天河口被王琳军和周军伏击,大败。现在正带着人突围,请高将军赶紧去增援了,迟了,高大帅恐怕凶多吉少
送来口讯的人刚刚死在了大营里,全身是血,好惨啊”
晴天霹雳
秦方太果然料中了
高长恭吓得有点抖,随即冷静下来,对秦方太道:“我要点兵,你去把我那一千装具骑兵都凑齐。我要去救援高大帅。”
高长恭还没动,胳膊就被秦方太拉住。
“刚才我劝四郎撤退,是因为我也没料到高大帅会败这么快。现在不行了,请四郎点齐兵马,以镇军固守营地,以那一千装具骑兵为预备,死守淮河大营”
“败军会陆陆续续到这里的,四郎守住浮桥,让高大帅带着残部退到对岸,然后我们再找机会过河,退到光城郡,如此就算是收兵了。
卑职之前将粮仓搬迁到光城,高大帅估计也会退到光城,四郎此时不能轻动。
装具骑兵一旦被伏击,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四郎要三思啊”
穿装具要时间,你穿着装具走不远,不穿的话被突袭没办法,所以率骑兵营救高归彦根本就不是什么好点子。
倒是守在营地里,用装具骑兵以逸待劳,打退各路神仙,才是正确的展开方式。
不得不说,秦方太的话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
“你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
高长恭有一种预感,自己被那个蠢女人放回来,似乎就是一种宿命,这个宿命让他在此战中挑起大梁,在此战中成为中流砥柱。
在此战中,跟高伯逸兵戎相见
“那好,你去安排镇军的防卫,我去召集那一千装具骑兵,我们分头行动。
此番齐军能不能回邺城,就看我们这下能不能建功了”
高长恭激动的拉着秦方太的手说道。
不过对方却没有他那么乐观。很简单的道理,敌人已经收拾了高归彦和段畅,那么自然也能腾出手来拔掉齐军的淮河大营。
估计申州城里的周军,已经在淮河对岸四处寻找齐军的粮仓所在了。
秦方太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暗暗庆幸。
没了这批粮草,齐国的光州恐怕最后都要沦陷,到时候高洋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
现在齐军淮河大营的位置便于进攻,却不利于固守。高长恭当机立断,带着大军退到伏龙城,这座窦毅当初修筑的小城附近。
然后以这座城为根基,在城外三面有一面是靠着淮河布置木栅格,将大营安置在了此地。
此城背靠三座浮桥,方便渡河。此外两岸之间本来就建立了渡口,有不少船只可以方便运兵。
可以说是一处撤退的绝佳桥头堡
听从高伯逸建议出击的窦毅,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如果攻击齐军在对岸的营寨,自己手里不过四千府兵,好像不太够用。主要是弄不清虚实,被反杀那就郁闷了。
而寻找粮仓的位置,又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
窦毅判断是齐军有所防备,将粮仓后置了,拉长了补给线。
这么做有利有弊。
好处就是可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粮仓。
坏处就是拉长了补给线,敌军断粮道的可能性更大了。
很难说哪种最有利,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么做。
“窦将军,我们要不回去的时候击破齐军淮河大营,至少去试探下虚实,怎么样?”
副将看到窦毅面色不好,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北朝求生实录
第527章 战略反击(下)
“咦?齐军已经有了准备啊”
窦毅带着四千府兵,悄悄的接近齐军淮河大营,然后惊讶的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收拾得很仓促,但是重要的辎重全都带走了,可以说是匆忙而不慌乱。
“窦将军,齐军没有走远,在淮河边上呢。”
斥候骑着快马过来,对窦毅禀告道,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
淮河岸边?这是在做什么?
窦毅对于齐军的古怪举动,颇有些疑惑不解。
既然已经知道战败,那么逃到河对岸,才算是逃出生天,在淮河这一侧修建营寨,并没有什么卵用。
说白了,韩信的背水阵,知道不,背水一战的来历。现在齐军做的事情,就在背水下寨,准备背水一战了。
如果不知道战败了,那么像之前那样守在淮河大营里,才是最好的选择,朝哪里出击都方便。
齐军的这位大将,到底是在想什么?为将水平不够,也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吧?
窦毅半天都沉吟不语,很久之后才问道:“齐军在做什么。”
“回禀将军,齐军在修筑营寨他们是围绕着我们修建后废弃的伏龙城修筑的”
土墙外面修木寨,乃是从大秦古罗马那边传来的修城方式,知道的人不算少,毕竟这种技能很实用。
但这样的人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绝非无能之辈。窦毅对此非常确定。
如果让对方把城修好了,只怕会很扎手。
不行,一定要趁现在敌军立足未闻,将其灭掉,断掉齐军的退路。
这样北齐南线的兵马,就已经全部陷在这里了。被吃掉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好比一个美女被锁在密室里,里面还有一大堆流氓。门出不去,那么最后惨遭XX是无可避免的。
“传我军令,目标伏龙城齐军,今日一定要破城,将齐军赶下淮河”
齐军大营里可能还会有许多人,说不定大大多于四千,甚至几万都有可能,窦毅带着四千人去,很可能只是送死而已。
但是打仗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简单计算双方兵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