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好像有料啊!
高伯逸意外的看着宋钦道,对方咬咬牙道:“段氏之子,极有可能并非陛下亲生。赵彦深心怀不轨,秘而不报,在下虽亲眼所见,说出来却无人相信。”
第591章 左右为难
宋钦道告诉高伯逸的“秘辛”,其实对方早就从赵彦深那里听过了。只不过,现在不是让这件事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而且李祖娥幼子高潜是自己的儿子,高伯逸还打算留着段妃的事情搅浑水!一旦他和李祖娥的丑事被人知道,就会立刻让人把段妃和唐邕的丑事也揭发出来!
这样自己就能顺利摆脱灭顶之灾了!
“此事赵彦深已告知我,宋公没事就回去吧,天色不早了。”
高伯逸淡然说道。
宋钦道一愣,下颚的美须颤抖了一下,随即面色大变道:“大都督救命,无论是段妃被立为后,还是长山王被立为太子,陛下若是哪天不在了,他们定然会对我等秋后算账。
到时候全家老小共赴黄泉,好不凄凉。大都督岂能见死不救?”
不去求杨愔,反而来求自己,宋钦道这个人很有意思啊!
“宋公,坐吧。”
高伯逸指了指身边的桌案道。
两人跪坐在软垫上,高伯逸有些疑惑的问道:“既然宋公知道局势危险,为何求佛求到在下这里?”
“杨愔麾下党羽众多,然后并无一人可以领兵,岂可挡住晋阳那些虎狼?”
宋钦道并不回答高伯逸的问题,而是反问了对方一个问题。
见高伯逸沉默不语,他又继续说道:“陛下需要高都督领邺城之军,平衡晋阳势力。然而都督若是不自知,那也是枉然。
都督名义上统帅禁军还不足够,必须要用自己人!”
宋钦道果然是说了一些别人都不敢说,连高伯逸自己都不敢公开承认的话。
就算高洋把邺城的所有军队都交给你,那也是不足够的,必须要你自己能够完全控制这些军队,不会等别的将领一来,他们就跟对方跑了!
说直白一点,就是拥兵自重!
“陛下有什么打算在下不知道,但邺城的祸事,或许就在眼前了。一旦太子被确定,今后的格局就会被定下来,高都督将来如何自处?”
宋钦道问的这个问题,高伯逸实在是不想回答他,因为这也正是自己最担心的问题,但是他又不能明说。
“我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啊!唉!”
高伯逸长叹一声,其实这也是高洋对自己的考验,怀里的白玉镇纸,已经说明了一切。
高洋希望自己能发挥镇纸的作用,镇压邺城的“妖风邪气”!
但镇纸是不会变成玉玺的!
“宋公请回吧,你若有意自保,明日辞官赋闲在家,待我官复原职之后,再聘你为幕僚如何?”
高伯逸诚恳的说道,主要是现在宋钦道这个人实在是太扎眼了,等太子高殷被毒杀风波结束后,再将其收入自己的幕僚团队吧。
不然就只能找人把这家伙做掉了。
宋钦道此人聪明绝顶,应该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也是豁出去了。
将宋钦道送走之后,张晏之不动声色的凑过来对高伯逸说道:“主公这是人心所向啊,宋钦道来自河北世家,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之孙、尚书郎宋纪之子,广平列人今河北省肥乡县人。
他出自书香门第,自幼就饱读诗书,采斐然,极为聪慧。此人私下来投,说明主公已经进入河北世家中人的视线里,将来大有可为啊。”
看到张晏之如此兴奋,高伯逸缓缓摇头道:“世家最是市侩无情。我若是倒在当下,他们绝对会见死不救。一切等挺过目前的危机再说吧。”
高伯逸没有张晏之那么乐观,或许在这一世他是没有见过世家怎么见利忘义,但历史书上却是明明白白的写着呢。
“这份战报,你们怎么看?”
朝会上,高洋将传令兵送来的战报,直接丢到大殿下面,却是无人敢上来捡!
其实战报的内容也很简单,周国新晋柱国宇宪,带着五万大军,陈兵汾水边的平阳城附近,意图不轨!
晋阳地区兵力不足,恐怕难以抵挡北周进攻,所以请皇帝陛下派一禁军大将率领禁军北上晋阳,抵御外敌。
说得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但这份战报里面有个明显的谬误,那便是:北周刚刚丢了南阳,元气大伤,他们如何敢在晋阳的前哨大城平阳城附近搞事情?
这明显是不合逻辑。
要知道,两国的分界线,可不是靠充话费决定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拉锯战以后,双方在该地区的实力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洋得到高伯逸的消息,宇宪之前被独孤信软禁,双方互换俘虏家眷才得以脱身,北周整军都来不及,如何会攻打平阳?他人在不在平阳的北周大军之中都不知道呢!
所以综合所有信息来看,晋阳的鲜卑军户势力,在谎报军情!而且是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军国大事不可不察,然而朕更担心诸事不密,走露风声让周国知晓!今日退朝吧,朕会单独召唤你们询问的。”
高洋气得浑身发抖,甩了甩衣袖转身就进入了内殿。
站在武将行列的斛律光,面色复杂,低着头匆匆离去。
回到邺城的府邸之中,斛律光立刻就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然后从袖口里拿出两封信来,左看不是右看也不是,最后一声长叹,将两封信都放在桌案上。
第一封信,是晋阳鲜卑军户大佬贺拔仁写来的。
贺拔仁,又名贺拔焉过儿,字天惠,东魏、北齐军方大佬。他出自敕勒贺拔氏,六镇核心圈的人物,当年随着高欢东征西讨,战功卓著。
他在信中建议斛律光带着邺城禁军北上晋阳,请在朝中务必力促此事!并提出跟斛律光结为儿女亲家。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贺拔仁没说,斛律光之前也并不明白,但今天的战报来了,他就稍微闻到了点味道。
而另一封信,则是自己的弟弟斛律羡写来的,他说他自己依然在镇守幽州,但他的同僚,高家宗室高睿,则是带着五万修长城的民夫,正在从幽州返回邺城的路上,请斛律光万万不要轻举妄动。
很显然,斛律羡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才会写这封信的。高洋为什么要把斛律光留在邺城禁军系统里,而不是打发到晋阳鲜卑军户那边,恐怕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第592章 朕想御驾亲征可否(上)
晋阳那帮人到底想干什么?
斛律光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随即又放下心来。
没错,晋阳的鲜卑势力确实是尾大不掉,自成体系。与其说是被高洋节制,倒不如说是跟娄昭君是深度合作的关系。
当然,斛律家有点点例外,那就是他们,确切的说是斛律光老爹斛律金,一直在两边骑墙!
最明显的例子是,斛律金当官,半年时间在晋阳,半年时间在邺城,美其名曰不适应邺城温暖的气候,夏天回晋阳纳凉!
所以他被称起了个绰号叫“候鸟”!
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谁也不知道,斛律金甚至连自己的儿子斛律光和斛律羡都没有说过所谓的“真正原因”!
斛律光以自己有限的政治智慧,感觉自己老爹一直是在骑墙!在传统的晋阳鲜卑势力与高家皇族之间当骑墙派!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会被晋阳那边当做是“外人”,又会被高洋这边认为是“自己人”!毕竟,高洋总是需要调动晋阳的兵马,而斛律家就会成为一个良好的纽带。
这样无形中就多了不少机会!
弯弯绕绕的根本不是自己的风格,然而斛律光却无法无视弟弟的信,还有老爹骑墙的做派。
“贺拔仁到底想做什么?或者这只是警告一下陛下?”
斛律光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将两封信都放到烛台上烧掉,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我不是说没事不要敲门么?”
站在书房门后面,斛律光不悦的斥责道,并未打开门。
“主公,陛下派人来传主公去御书房,十万火急!”
听得出来,这名家中的护卫声音非常焦急。
“知道了,你去通传一下,就说我随后就到。”
自己才下朝会回家没多久,高洋就派人来传唤自己,果然是有大事要发生?
斛律光联想到斛律羡信中所说的事情,高睿带着五万民夫回邺城,那伴随的大军有多少呢?
北齐的军事部署,主要有四大块,其中精兵三块,鱼腩一块。
最精锐的莫过于邺城禁军和晋阳鲜卑军户势力,这是两大精兵集团,还有一块是幽州军团,专门防备突厥的!虽是边军,但长期跟突厥和胡人交手,实战经验丰富。
剩下的那块鱼腩部署在淮北,主要成员都是汉人,以镇军为主,战斗力很差,能守不能攻。
现在高睿回邺城了,难道是带着幽州军团一起回来?
斛律光满心疑惑,他打开门,此时已经晚霞阵阵,把天空染成橘红色,看起来颇为壮美。
“来人,备马,我要去皇宫!”
斛律光骑上马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心中忐忑不安。
毕竟,高洋这位皇帝,可是宰了不少大佬,真不缺自己一个。
内务司的签押房里,张大眼被叫到密室,向高伯逸汇报监视那位神秘人的情况。
“这么说来,那人每日入夜都会回到大报恩寺,对吧?”
高伯逸手里把玩着高洋送他的白玉镇纸,心中啧啧感慨。
皇帝用的,果然是好东西。这么大一块白色透着光晕,却没有一丝杂质,拿在手里十分温润,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上好货色。
张大眼贪婪的看了高伯逸手里的白玉镇纸一眼,随即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一本正经的说道:“小的卑职派人在邺南城四处盯哨,此人联络了许多邺城的勋贵,像是高归彦啊,可朱浑天和啊等人,似乎都是武将一类的人物。”
可朱浑天和,乃是可朱浑天元的弟弟,辽东人。托哥哥的福,尚东平长公主,赐爵宜安乡男,成为邺城勋贵圈子的一员。
可朱浑姓的起源是鲜卑姓氏,唐书地理志记载:夏州北渡乌水,经长泽白城,120里至可朱浑水源,乃是以生活的水源作为姓氏的。
这点倒是跟綦连猛有点像,对方是以祁连山为姓氏。
可朱浑为代北姓,原为辽东部落,归北魏后居于桑乾,又徙戍怀朔,最后参加六镇起义。
但不同的是,他因为部族关系,属于“幽州派”,而非“晋阳派”!
还是那句,胡人和胡人,每个个体都不同,汉人和汉人,每个个体亦是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背景,生来就有固有的立场,而且将来很难改变。
所以可朱浑天和虽然是鲜卑人,段韶也是鲜卑人,但他们都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出身和个人经历已经把他们能走的路限制死了。
“此人四处串联,似乎是在游说勋贵势力,他大概是很想给高洋压力。但这对高演来说,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反而他不得不去背这个锅。”
高伯逸托起下巴,说着张大眼完全听不懂的话。这位曾经的青皮头目,从高伯逸直呼高演姓名就知道,眼前这位爷,大概在心里也没把高洋这位皇帝放在眼里。
如果不是狂到没边了,就是他已经“成竹在胸”。至于具体是什么,张大眼不敢去想,也不想知道刚才高伯逸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他就只是个莫得感情的眼线而已!
“把这个人盯好了,也快要收网了吧。不然真要等图穷匕首见的时候,局势就已然无法收拾了!”
张大眼走后,高伯逸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他从张晏之交给他的资料里面,分别找到了几张纸。
高演,高湛,高归彦,可朱浑天和,张耀一个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名字映入眼帘,幕后黑手究竟想做什么,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这张网,在力捧高演上位!但是黑手的目的是不是真的要捧高演当太子呢?
呵呵,那可就未必了。
高洋是会吃人的恶狼,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吉娃娃,现在捧得越狠,将来高洋的反弹就会愈发猛烈!
“还真是有意思呢!”
高伯逸嘿嘿冷笑,这位幕后黑手,还真是个妙人啊,这阴谋阳谋无缝切换,让自己都感觉高山仰止!
邺南城的御书房里,高洋坐在龙椅上,把玩着他手里那把镶嵌着宝石的精巧匕首,盯着垂手而立,面无表情的斛律光,笑着问道:“周国大举寇边,朕想御驾亲征,卿认为如何?”
北齐高氏皇族与晋阳鲜卑间的数次“斗法”
高欢虽然在河北信都起兵,但真正发家,麾下的核心势力,都是来自晋阳鲜卑军户。这其中就包括斛律氏、贺拔氏、尔朱氏、薛孤氏、厍狄氏、莫多娄氏等等。
这些鲜卑部族聚居于晋阳,麾下私军随随便便都能拉出几千人的精锐,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军事力量。
高欢在位的时候,是用的河北汉人世家的邬堡势力,来平衡晋阳鲜卑的势力。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赵郡李、太原王、博陵崔、渤海高等大世家纷纷入场,作为高欢大军的辅助。
这些汉人世家明面上或为臣武将,背地里则是当地的土皇帝,垄断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命脉,轻轻松松就能拉起汉人武装。最终,形成了晋阳与邺城两个中心,姑且可以将晋阳看作是东魏的军事中心,而邺城则是东魏的经济中心。
高欢虽然靠着娄昭君起家,但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娄昭君虽然很有影响力,但尚且无法影响国策。
东魏基本盘稳定后,高欢开始考虑高澄接班的问题不是篡位。一方面让高澄大力整顿吏治,一面亲自安抚旧臣。
说白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罢了。
然而,当高欢死后,那些晋阳鲜卑军户就没办法压制了。为什么呢?因为高澄的政府班子在邺城,里面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出自高欢府邸的年轻官员。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