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313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313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纸农们的粮食产出,除了交税给国家外,大半也要归崔家。

    崔偃昨日已经给这边打了招呼,今日高伯逸和崔莺到造纸作坊的时候,那边的纸农已经排好队在等候了。

    “侯叔,作坊里能做竹纸么?”

    崔莺问这里为首的一个老头道。

    这位侯叔可不简单,他乃是侯景的族人,造纸的技艺,就是他当初跟着侯景到了江南以后,从那边学来的。至于他是怎么流落到崔仲家里当管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竹纸便宜,只是不好卖,不如麻纸坚硬,也不如麻纸白,就是取材容易。竹子漫山遍野都是,不需要自己栽种。麻要占自己的田,这点不好。”

    侯叔虽然是侯景的族人,但确实是个老实人,他说得不无道理。根据北魏流传下来的均田制,农田和桑田是分开授予的。

    不能种桑树的田,要种上白麻或者黄麻,简称“麻田”。麻田和桑田都是一种类型,与农田相区分。

    麻纸的原料要自己种,竹纸的原料是野外到处是,所以竹纸的经济优势是麻纸无法替代的。

    “这种纸不需要用来写字,只要量多量大就行。产量是第一位的,这点能保证么?”

    听到高伯逸的话,侯叔微微点头道:“这点我觉得问题不大,不过北方做竹纸的少,我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侯叔都这么说了,高伯逸也明白此事确实着急不得,吩咐完了侯叔以后,他叮嘱崔莺道:“今天你弄一批以前的麻纸到昨日那个宅子里,我去找一些工匠来,将纸甲做个样品出来。”

    竹纸虽然没有,但是这个造纸作坊里面却又数量不少的麻纸。做纸甲到底用什么纸,高伯逸心里也没底。他只知道唐代宋代的纸甲,都是用竹纸做的。

    至于是因为性能更好,还是因为价格更低,也不会有人跟他去说,只能自己去摸索了。

    “阿郎,你今晚不来吗?”

    崔莺眼巴巴的看着高伯逸问道,像个想要棒棒糖的小女孩,嘟着嘴看着楚楚可怜。

    本来想拒绝的,一想到现在是个脆弱而敏感的时刻,崔氏这边也确实需要崔莺去联络感情,高伯逸将对方拉到没人的地方,狠狠的亲吻了一番,最后才低声说道:“晚上我要去找一个人,如果回来得早的话就过来看你。

    等纸甲造出来了,就带你回府。现在我娘不在,我也不在,你一个人在府里也难受得很,不是么?”

    “好的。阿郎,那我等你来啊。”

    女人之间难免倾轧,高伯逸是希望崔莺把造纸工坊经营起来,进了府也不会跟高彾闹得不可开交。

    渤海长公主啊,脾气虽然不好,但总还是识大体的。知道崔莺有大用,自然不会为难她。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623章 不可描述

    同一件事,有的人是先知先觉,提前谋划应对,甚至参与其中呼风唤雨。

    有的人却是后知后觉,事情都已经结束了,都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从露在外面的一点点蛛丝马迹,来判断是不是有大事发生。

    还有一种人,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了,只是依旧在云里雾里。他们在事件中随波逐流,投机或者作壁上观。偶尔能分得一杯羹,但多半都是徒劳无功,只能看着那些提前准备的人大肆捞取好处而无能为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长恭就是这样的人。

    回邺城之后,他就被高洋提拔为“城门校尉”,然后负责镇守邺南城的北门崇明门!这个位置非常关键,向来都是宗室子弟担任。

    不过,崇明门的守卫虽然很关键,但城门校尉这个官职却不是。此举显示出高洋超人一等的权术手腕,高伯逸看得明明白白,唯独政治智商不高的高长恭蒙在鼓里。

    城门校尉起源于汉代,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异常要害。

    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但是,城门校尉风光只在东汉、魏、西晋。

    永嘉之乱后,东晋、南朝不置城门校尉。但北魏却依旧保留此官位。

    几乎完全沿袭北魏制度的北齐,卫尉寺所属机构有城门寺,里面置城门校尉二人,仅掌宫殿城门及仓库管钥等,职权远低于两汉城门校尉。

    高洋将掌管宫门的职位安置在外城城门,并且是由嫡系宗室领兵,却又不给他名正言顺的官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高洋这一手实在太骚,让人无力吐槽。

    果然啊,对于大哥的儿子,哪怕是庶子,高洋也是又用又防的。在利用他们借力打力的同时,亦是不给任何掌握实权的机会。

    给你兵,可以,但是我不把你放到关键职位上,你那点兵马也起不到什么卵用。

    放关键职位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只给你临时职务,出了事,就好比擦屁股的纸一样,随手就扔掉。

    此刻高长恭坐在城头的签押房里读兵书,却见他的长史秦方太走了进来,在耳边低声说道:“安阳王来了,就在城头下面。”

    高伯逸?

    高长恭将兵书放下,跟着秦方太下了城头。

    他有太多的问题想问对方。

    太子高殷怎么就被人毒死了,难道真的是歹人假扮段孝言?

    高洋难道真打算废后,立段妃为后,立高隆基为太子?

    难道幕后黑手真是段氏?娄太后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为什么高伯逸此时会被委以重任?他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情?

    此时高长恭脑子里一团乱麻。他真的很想知道,邺城这一次的风暴,为何就那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他就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只看到了一点点结果。

    心事重重的来到城门前,高长恭看到不远处有一辆宽敞的犊车,款式略微有些招摇,一看就知道坐在里面的人非富即贵。

    果然,位置不一样,做事的风格也不一样了。想高伯逸以前做事是多么的低调啊,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高伯逸也是个喜欢闷声发大财的人。只是现在他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你就算装孙子,难道你的敌人就会当做看不见你么?

    不存在的,过分的低调,只会让可能的盟友望而却步,不利于树立旗帜,团结大多数人。局势已然明朗,耍阴谋也不再有什么意义。

    太子的归属,直接决定了以后的政局,这一回合,谁也输不起,包括高洋在内。

    高长恭钻进犊车里,却见到里面居然摆得下一张小桌案,上面还放着油灯和茶点。

    “如今陛下让你守着崇明门,此乃要害之地,丝毫不得大意。

    这一步你若是走得好,未来有大把实现抱负的机会。若是走的不好,那么”

    高伯逸冷冷的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吓得高长恭一颤。

    “兄长是说此番邺城的局面还没有稳定下来?”

    高长恭压低声音问道。

    这种事情,傻子也能看出来,只是,局面具体是怎么样,却不是一般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的了。

    黑暗又混沌,就是此刻邺城所面临的局面。

    “我什么也没说,更不会替你选择。贤弟你要好自为之啊!”

    高伯逸重重的拍了拍高长恭的手,有些诛心之言,概括的讲就是“不可描述”,高长恭太耿直,很多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尤其不能跟他这样的人说。

    好自为之么

    高长恭似乎有点明白高伯逸想说却没有明说,也说不得的话了。

    这除了站队,还能是什么呢?高长恭耿直不代表他连这个都看不出来。

    对于高伯逸来说,他能走的路只有跟着高洋,跟着汉人世家,确切的说是赵郡李氏一条道走到黑。

    但高长恭的路却要宽得多,甚至可以说他随便怎么走,短期内都不会有什么危险,除非造反!

    高演即位,定然会笼络高长恭,因为对方是高氏皇族,尤其是嫡系一脉新生代的能带兵之人。

    段氏上位,同样也会拉拢高长恭,原因同上。

    只是,短期看好,并不代表着长期也看好,政治就是这么微妙。

    从长期来看,高长恭领兵,对于未来在位的年轻皇帝威胁极大!尤其是上一辈的人,比如高洋,高演,高湛等人都不在了以后,谁能压得住高长恭?

    不说多的,历史上北周齐王宇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高长恭自己也是死在这上面。

    从长期看,嫡系有篡位的资本,威望高的人,更是会获得各方拥护。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624章 试探

    “此番来找你,是想找你借几个打造兵器的老师傅。当初你我刚认识的时候,我就见识到你府上有一批这样的工匠,还打造出了犀利的短弩。

    可否借几个人给我用一下?

    对了,你手下的秦方太,心思太多,并不是很适合你。但是人才难得,我想让他进渤海长公主府里做事,你觉得如何?”

    高伯逸这次来就是找高长恭要人的。很早以前他就注意到高澄府里人才济济,像是杨愔他们也是出自高澄手下,这些人当然可以跟着高洋自谋生路。

    但府上其他人,比如侍卫,工匠,门客等等,门路就不是很好了。高伯逸觉得找高长恭要几个人来做事,一点问题都没有。

    毕竟,他现在已经是安阳王,北齐数得上号的异姓王,用权势熏天来形容也不为过。这点面子,高长恭还是会给的。

    果然,高长恭点点头道:“工匠好说,本来在府里就没有什么地位。至于秦方太么,我也觉得他主意太多,和我想法常常相悖,以后就跟着兄长吧,这样如何?”

    他对这些事情向来都是不甚关注,注意力从来都在战场上。

    “此次回来,太子就暴死,只感觉多事之秋已经来临,我辈身处邺城漩涡,当真是进退两难。”

    高长恭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与从前追风少年的做派大不一样。这两年时间不长,发生的事情倒是挺多的,一时间他也成长了不少。

    虽然是那种被动的成长,被现实逼迫的成长。

    很多事情,高长恭平日里只是不说而已。

    太子之死,长山王高演嫌疑最大,段氏说不定只是操刀之人。作为高澄的后裔,高长恭的立场还真的很尴尬。

    高演即位还是高洋的儿子即位,对自己来说都没有损失,或者说无关紧要。到底要怎么选择?最好选的往往就是最难选的,君不见后世那些漂亮妹子挑男友都挑花了眼?

    也正因为这样,他既不可能被高洋完全信任,又不会被某些蠢蠢欲动的势力视为心腹。夹在中间,以高长恭如今的与阅历与城府来说,真是太难了。

    “你觉得难,是因为你把自己当做是高家的子弟,而没有将自己视为国家的臣子。

    作为臣子,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难道你忘了臣子的本分么?”

    高伯逸一句话,让高长恭如梦方醒。

    自高欢时代开始,高家皇族就有个很严重的通病,那就是心中“只有家,没有国”。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北齐灭亡。

    或者说这不是北齐的通病,而是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朝代,都是如此。

    皇室成员如果没当官,心里想着家族自然是无碍。但如果身居高位,想着的却是家中的地位而不是国家的发展,那就很有问题了。

    现在的皇帝是高洋,高长恭应该想的,难道不是怎么为国出力么?

    高洋退位之后无论是不是死了,应该即位的,自然是高洋的儿子,高长恭应该效忠的,也自然是新君主,这又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呢?

    正因为高欢以来到现在,高家不讲究父传子、家天下,兄终弟及似乎也被人接受,这刚理伦常,才会变得混乱不堪,以至于国家动荡。

    高长恭现在会感慨,会迷茫,其实就是高家无关紧要之人,对于谁当皇帝的态度,也是随意跟迷茫的。

    这也是高洋宁可绝对信任高伯逸这个“外人”,也不肯相信自己兄弟侄子的最深层次原因。只有那种新君上位就会掉脑袋甚至死全家的人,才会拼了命的去阻止新君上位。

    毫无疑问,高伯逸就是这样的人,所以高洋愿意将禁军兵权交给他。至于高伯逸有什么野心,将来会不会留下祸患,这已经不是高洋能控制的了。

    只要高洋不死,那么高伯逸就会被死死的按在禁军大将的位置上动弹不得。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一代人就想着将来千秋万代,那是不现实的。

    “义兄教训得是,长恭谨受教了。”

    高长恭拱手说道。

    “这里不是闲聊的地方,你现在已经是兰陵王了,忠于国事乃是你的本分,何去何从,你自己把握吧。”

    两人匆匆告辞离去,心情却截然不同。

    高长恭是长舒一口气,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

    而高伯逸则是感慨,将来自己若是走出那一步,或许跟高长恭兵戎相见已然不可避免。

    这一夜,高伯逸并没有去找崔莺,并不是他不想享受对方那年轻美妙的身姿,而是有件事情,他想知道答案。

    “你是不是有心事?”

    躺着床上,高彾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当然知道高伯逸昨夜去了哪里,只是无力阻止罢了。皇室出身的女人,最明白那些事情。

    像高伯逸这样的男人现在睡世家女,与生理需求无关,与爱情更无关。

    他睡的不是女人,而是庞大的世家网络!枕边人是美是丑,是老或是年轻亦没有关系,反正睡的都是人脉关系!

    高彾于情于理都不会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陛下可能不久于世,你要有心理准备。”

    高伯逸幽幽的说了一句,高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