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315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315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争太子的位置,段家这么做,倒也是无可厚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在下肠胃有些不适。”

    高伯逸歉意的摆摆手说道,并没有过多解释。

    杨愔摆摆手,仆人将酒菜全部撤了下去,随后便目光灼灼的看着杨素。

    “最近书读得怎么样了?需不需要我为你介绍一些名师?”

    杨愔亲切的问道。

    杨素何许人也,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流。他拱手对杨愔说道:“小子现在在府里读书,有许多地方疑惑不解,改日再来向宰辅请教。

    饭后百步走,小子想出去活动一下,不知道是否方便呢?”

    杨愔矜持点头,随即杨素便直接开溜了。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送到你这里,也算是明珠赠英雄了。”他抚须感慨说道,一语双关,意有所指。

    “当初大人对小子的提携之恩,小子一直都记得呢?”

    “所以你就给我挖坑,这样报答我?”

    杨愔没好气的怼了高伯逸一句。

    呵呵,这话要如何说起呢?

    高伯逸笑而不语,没有接茬。

    “你一向多智,说吧,公廨钱后面肯定有招数,本宰辅就洗耳恭听了。”

    杨愔是老江湖,见惯了妖孽,别的不说,高澄当初就是天资聪慧,绝不在高伯逸之下。

    “当初我提出公廨钱,实际上就是为了节省开支,让更多的钱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军务,河道,赈灾等。确实是有些思虑不周,对一些细小的地方没有考虑清楚。”

    说完,他见杨愔表情平静,继续说道:“其实对于衙门里的官员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利用自身的能力赚取公廨钱。利用朝廷的背景,又属于不法行为。

    所以,为什么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呢?”

    专业人做专业事?

    杨愔一愣,好像有点明白高伯逸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我设置了一个官职,叫捉钱令史。这些人不在朝廷的编制当中,也不领取俸禄。他们的作用,就是负责专门以公廨钱为本经商,赚取利润。

    将利润作为官员们的俸禄发出去以后,剩下的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收入,其余的利润,则是上交国库。

    将所有的公廨钱集中使用,集中发放,派专人监督,以免出现衙门里卷走公廨钱逃跑的恶例。”

    “所以说,以后邺都的大小官员们,不需要过手钱财,每个季度领俸禄就完事了么?”

    “正是如此,我辈不应沾染铜臭,成为庸俗之人。”

    高伯逸言之凿凿的说道。

    他说得不错,只不过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经营公廨钱的捉钱令史由什么人来担任比较好?

    公廨钱数目巨大,如何保证这些钱不亏损呢?

    “渤海长公主乃是陛下长姐,应该为国分忧。不如就让她来担任捉钱令史。此外她资材丰厚,可以以田宅为抵押,若是不能按时发放官员俸禄,则将田宅充公贩卖,得来的钱财用来当做官员俸禄,这样如何?”

    “你倒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呐。”

    杨愔意味深长的看了高伯逸一眼,已经明白对方这个局到底是要怎么玩下去了。

    不过,这对他暂时没有害处就是了。

    “现在邺都正在兴建西城,不若就把新衙门叫做邺都开发银行,如何?”

    在中国,很早的时候白银就被作为货币在使用,形式多样。比如官方的铸造的银锭、民间碎银两也可以做为货币使用。

    我国目前出土的最为古老的白银货币之一,距今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储备更是离不开真金白银。

    此时白银也是被官府大量储存的,只是民间交易使用不多。

    “邺都开发银行么?如此也好。”杨愔微微点头,总算是把公廨钱这个包袱甩出去了。

    其实类似于这种操作,在后世极为常见。比如说社保资金入市,就是这样的操作,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

    而唐朝初年的时候,公廨钱制度被唐太宗颁布,捉钱令史也是应运而生,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

    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诞生了一个了不得的机构!

    以公廨钱为本金,进行放贷和经营,背后的意义,只有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知情人才会后知后觉。

    现在杨愔关心的就是,能按时发钱,官员们就会乖乖干活。

    官员们都各司其职了,那么他这个宰辅就会当得轻松惬意。

    至于其他的,谁在乎呢,他又不是皇帝!这些事情还是让高洋去操心吧。

    “此事我会上书陛下,陈明利害。公廨钱既然是来自陛下的私房钱,经营利润的大头,也自然会归到陛下这里,我想陛下是不会拒绝的。”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628章 新气象

    公廨钱的经营,最大的阻碍,其实不在杨愔这里,而是在高洋那边。高伯逸自然不会无知到认为糊弄了杨愔就万事大吉。

    高洋在历史上是不是暴君两,颇有争议。但是这厮明察秋毫,没人能糊弄他倒是真的。

    第二,写了一晚上策论的高伯逸,顶着黑眼圈来到了邺南城皇宫的御书房。

    高洋再次呈现出“明君”状态,身上没有酒气,眼神深邃,不怒自威。

    但是高伯逸明白,这其实是高洋受到的逼迫太重了,他的精神压力已经处于快要崩溃的边缘。

    一旦这厮缓过劲来,他绝对会变本加厉的浪,到时候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谁也无法预测。

    “陛下,关于公廨钱的事情,微臣有个新想法。”

    高伯逸将策论递了上去。

    高洋微微点头,细细品读,然后意味深长的道:“你倒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呐。”

    这话跟杨愔得一个样。

    “陛下,举贤不避亲,这样的事情,陛下交给外人合适么?长公主管理公廨钱,不是很好么?”

    看高洋的态度,似乎并不怎么介意。原因很简单,因为钱虽然在高伯逸那边,但并没有脱离自己的掌控。

    相反,如果钱在杨愔那边就不好了,国家用钱的地方极多,搞不好这钱就会被挪用了,这真不是玩笑话。

    再渤海长公主是自己的亲姐姐,但是,又有高伯逸在那边牵制,太后想染指这笔钱,也是做不到的。

    这样的安排极好,如果实在是不行,到时候自己一句话就能换其他宗室来担任捉钱令史。

    “我听刘桃枝,你最近在搞什么纸甲?用纸也能做盔甲么?”

    高洋好奇的问道。现在刘桃枝常驻高伯逸家,名为保护也确实是保护实则监视,高伯逸那边有什么动静,他都能第一时间得知。

    最近他就了解到,高伯逸这厮上蹿下跳极为不安分,但所做的事情,却是与谋反半点关系都扯不上的。所以高洋对此也就听之任之了。

    “回陛下,纸甲极为犀利。微臣自掏腰包装备了五百套纸甲于神策军精锐,下个月第一次军中考核,请陛下亲临神策军观摩。”

    高伯逸那个什么考核制度,高洋当初捏着鼻子认可了,答应出一半军饷,剩余的自己去弄。这也是他为什么同意渤海长公主掌管公廨钱的原因之一。

    那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现在付出的一半军饷,全部都让高伯逸去承担了。至于利润赚取困难?呵呵,那要看针对谁来!

    邺城的普通官员们身上是影京查”这一道枷锁的。所以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不敢放高利贷,不敢强买强卖,至少不敢做得太明显。

    但是,渤海长公主高彾是不受京查约束的!

    她当然可以玩强买强卖,她当然可以放高利贷,只要别太过分就行了!到时候出了事情,换一个捉钱令史就行了,又不是什么大碍。

    高洋现在的这种想法,跟晋阳的那些鲜卑勋贵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难道皇帝不放贷,那些民间的商人,那些寺庙的住持就不放贷么?

    民间既然总是会有贷款的需求,何不让自己赚这个钱呢?

    “好,朕十分期待神策军这支虎狼之师,在你麾下会有怎样的惊人表现。朕一直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朕给够了钱,你也要给朕拿得出手的东西才校

    朕会让斛律光派一队精锐参加你的所谓考核,毕竟自家好了不算,要其他人承认才行,对吧?”

    这是应有之意,其实高洋也是想让高伯逸敲打一下喜欢骑墙的斛律家。斛律光的侄子斛律世达就在神策军中,相信这支军队的斤两,斛律光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行了,你退下吧,公廨钱的事情朕允了。名字叫邺都开发银行对吧?有点家子气,不若叫大齐开发银行吧,你觉得呢?”

    高洋似笑非笑的问道。

    这名字太过高调,高伯逸有点受宠若惊,一时间喏喏不敢言。

    “去吧,按朕的意思办就行了。到时候亏了钱,朕就拿你的资产充公!”

    高洋摆摆手示意高伯逸快滚。

    呵呵,官商勾结我还会亏钱?你真以为我是猪么?

    高伯逸拱手行礼道:“微臣定然会不负陛下所停”

    等他离开以后,高洋摊开桌案上的一份奏折,上面写着晋阳各级官吏不法,弄得当地民怨沸腾的事情。

    写奏折的这个人,恳请高洋废除公廨钱,严打晋阳官员贪污渎职。不过从批注看,这份奏折被“留中不发”了。

    “轻轻一点,力拨千斤,真是厉害。”高洋喃喃自语的道。

    晋阳鲜卑军户势力原本是铁板一块的,插针都插不进去。

    结果一个的公廨田和公廨钱,就弄得上下离心,权贵们纷纷巧取豪夺,下面的军户叫苦不迭。

    这一幕似乎和当初六镇的情况差不多,民间的怨气在积聚,就是不明白什么时候会爆发。

    公廨钱制度,对于解决财政问题,确实是一副“妙药”。但也是一种毁誉参半的政策。

    后世大名鼎鼎的贞观之治,其实就在公廨钱制度上反复摇摆!

    还是那句,唐太宗明明知道公廨钱这玩意不好,但事到临头了,还是一句真香!哪怕后来“戒了”,最后也会“旧病复发”,一缺钱就会用公廨钱抵赖,让民间去解决官员的俸禄问题。

    对于晋阳的一切,则是高洋在故意放纵,等到一个合适的时候,就能名正言顺的将那些不法的官员收拾一顿。

    呵呵,如果鲜卑勋贵要造反怎么办?

    豆办!到时候那些人会被高洋揍得像狗一样!

    底层的军户都被坑惨了,一听朝廷是要办这些不法之徒的,到时候不带路就是对得起这些鲜卑勋贵了。

    鲜卑勋贵们的权责一旦没有监督,就会开始疯长,高伯逸算得一点都不错。

    原本哪怕是皇帝,想要逼迫这些人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也是很难的。

    然而一旦有欲望驱使,那就不一样了。

    “狗改不了吃屎!”

    高洋低声骂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在骂那些鲜卑勋贵呢,还是在骂高伯逸。

 第629章 北齐氪金王

    正当邺城里的官僚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利用合法手段赚取公廨钱的时候,一个与他们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消息,从宰辅杨愔那里爆了出来。

    朝廷将会成立一个编制外的机构,专门用来经营公廨钱,并根据公廨钱的盈利情况,适当提高或者减少官员们的俸禄。

    此消息一出,邺城官场震动,大伙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官员经商,那是人做的事情么?

    如果都钻到钱眼里去了,那政务谁来办?比如现在正是梅雨季节刚刚过去不久,洪涝灾害也接踵而至。

    这个时候,哪里要修河堤,哪里要赈灾,哪里有流民要安置,都是需要邺都的官员们来处理的。如果大家都只顾着赚钱,这下不就乱套了么?

    大家在庆幸之余,也十分好奇那个桨大齐开发银斜的机构,到底是谁来执掌,究竟有没有能力去盈利。

    最后又爆出来,是皇帝高洋的姐姐渤海长公主在总览大局,其实背后站着的人,还是皇帝本人!

    以前,大家的俸禄走的是吏部的账,现在,走的是那个什么“大齐开发银斜的账。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实际上,好像某些权力,从朝堂中枢转移到皇室这边来了。

    难怪高洋愿意拿钱出来呢。

    心思灵敏的人秒懂,事情果然不像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然而,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摆了出来。为何晋阳的俸禄制度,是官员们自己玩公廨钱,而邺城却是集中由“大齐开发银斜来办理呢?

    某些人从里面嗅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只是没有什么证据,最后只好当做看不见。

    当然,高伯逸是不会在意公廨钱这些“事”的,在现在这样一个乱世,当官听起来像是很威风,但如果手里没有军队,一切都会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军权,才是最重要的。高伯逸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神策军的建设上。

    他已经闻到了一些不祥的气息,神策军就是他唯一的依靠,没有任何理由马虎大意。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秋收。毫无意外,靠吃饭的时代,这一年是不是丰年,实际上在春耕的时候就已经确定。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历史上北齐虽然被灭国,但遭受的自然灾害却远远少于位于关中的北周,只能这真是饶问题。

    这两个月里,在高伯逸的督促和指导下,高洋派来的那些教头们,采用了极为严苛的手段来训练士卒。

    最开始,将军中将士按个子,臂力,体力等条件分为三六九等,身体条件不同的人配发不同的兵器。

    紧接着,将士兵分为骑兵、步兵、车兵、辎重兵,有的人可能可以胜任多重兵种,将各人能承担的兵种一一记录在册,便于战时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至于神策军各部原来打仗的野路子,一律禁止。

    然后,开始训练擂鼓,鸣金等号令,分辨各种旗帜旗语,制定预案。要求严格号令,有什么号令就做什么动作,要求各部整齐划一。

    此外,万一军队编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