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伯逸冷着脸说道。
为什么说除了他以外呢?
因为能处置神策军头目的人,只有高洋而已,这个权力当然不能放到军法里面,不然高洋会很有想法的。
细柳营的事情,还不够明显么?
“喏!”
众将都是拱手行礼领命,在这个关键时刻,谁也不会拿自家的前途开玩笑。
“杨素!”
“在!”
“你依旧为行军长史,众将士有军功或是受罚,都要一一记录在册!”
“喏!”
高伯逸依然是在重用杨素,其中原因,不足与外人道也。
不过这厮也确实争气,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神策军上下没有一个不服气的。
“其余的人都散了吧。此次行军大半走水路,沿途也有水次仓。刚刚秋收,估计水次仓里面都堆满了军粮。一路轻车简从,箱车什么的一律不准携带。”
高伯逸的第一道军令,就是放弃辎重,不由得让众将有些吃惊。
就算是古代冷兵器战争,也是在打后勤和打装备,不带辎重,神策军等于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啊!
其实这正是高伯逸想做的事情。
他就是想故意露个破绽,万一有些人不开眼路上打算伏击神策军这个可能性基本为0,但也不能排除,那么,就正好告诉那些人,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
等众将都散去之后,高伯逸将杨素叫到没人的地方,压低声音道:“上次大清洗,说不定还有些漏网之鱼。
此番行军在外,这些人如果要行动,很容易露出破绽。你都盯着一点,还是那句话,在军法的条款范围内,宁可杀错,也不可放过一个。”
这真是做大事的人呐!
杨素恭敬说道:“主公请放心,在下必定时刻不会懈怠。”
“去吧,我让竹竿贴身保护你。”
“那主公你怎么办?”杨素有些担忧的问道,要知道,这一次娄昭君也在行军的队伍里面。她身边也是有一些亲信保护的。
“我跟皇帝在一起,难道军中谁还打得过康虎儿?”
高伯逸不屑说道。
高洋如此敏感的人物,这次自然是跟他越近越好。一来,降低对方对自己的戒心,二来,这也是一种开诚布公。
不然一旦你不在他视野中,高洋就会想,你会不会是联合了什么人,到时候跟我来一出兵变呢?
大军里人这么多,你是跑哪里去了,是不是安排刺客谋害我呢?
那样就坏菜了。
不一会,高洋的马车来了,这位皇帝躺在里面昏昏沉沉的,像一条还没晒干的咸鱼。
“爱卿自行其是,朕信得过你。”
高洋软绵绵的对着高伯逸说了一句,便靠在宽大的马车里假寐。
看样子是宿醉未醒。
高伯逸盖上马车的幕帘,心中五味杂陈,很多话不知道要怎么说,只能永远的埋在心中。
高洋的身体真的不行了啊,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没太多人看出来,只是因为他比较善于掩饰。
但纸包不住火,恐怕也是有鉴于此,所以高洋才会这么着急的要去泰山封禅吧?毕竟,身体不行了,就要好好的想想身后事怎么样。
“朕亲政时日尚短,跟爱卿都没有好好说过话,来,坐到朕对面吧。”
御书房里,宇邕走上前去,拉着胖乎乎的长孙兕,让其坐到对面的软垫上。
这让平日里八面玲珑的长孙兕受宠若惊。
两人对坐之后,宇邕轻咳一声,试探性的问道:“爱卿,你愿不愿意替朕走一趟陈国?”
陈国?
长孙兕一愣。
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妇孺,自然是知道,自从荆襄丢失以后,北周与南陈就基本不接壤了。如果要去,需要绕很远的路到广州,再去建康!
当然,理论上是可以,实际上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恐怕还是悄悄潜入齐国,然后从两淮之地入境南陈。
没有别的选择了。
“微臣可否问问,两国现在并不接壤,那么微臣到了建康,要怎么跟对方说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表达谢意?”
长孙兕的意思很明白,手头没有筹码,你说个鸡儿啊!
难道学北极熊穿越大半个地球来到南极,然后敲企鹅的门,说:我想跟你玩。
结果人家企鹅说:但是我不想跟你玩。
于是北极熊又穿越大半个地球回去了。
“并未有什么事,只是想让爱卿去那边说一下,两国永结盟好,今后若是陈国有难,我大周绝不袖手旁观。”
宇邕侃侃而谈道,那说法,像是去长安郊外散个步,而不是跨越北齐国境千里去出使陈国。
长孙兕有些惊讶的看了宇邕几秒,心中暗暗怀疑这位年轻的皇帝是不是想整死自己。
按说也没必要啊?
难道是对方人生阅历有限,不知道去朋友家里上门要带礼物的道理?
一时间长孙兕陷入两难之中,最后他才硬着头皮说道:“国与国之间,诚意很是重要。微臣空口白牙说那些东西,只怕对方并不会相信。
陛下以为如何?”
长孙兕是涵养好,没有骂街,不然就要直接告老还乡,或者学窦毅的,将官服脱下来扔地上发飙。
“朕当然不会让爱卿空着手去。陈霸先虎狼之辈,又是背信弃义篡位,岂会相信空口无凭的保证?
不过他儿子陈昌和他侄子陈顼现在都在长安。不如先让陈顼跟爱卿一起去建康。陈霸先看到侄子回来了,应该会相信我们的诚意了,对吧。”
宇邕微笑着说道。
长孙兕长出一口气,这一趟辛苦是辛苦了点,好歹不算是皇帝故意在整他。
“如此也好,那让微臣回家安顿下家小,明日就启程吧。”
第648章 又拉又打(中)
“陛下智勇兼备,思虑周全,只是太心急了点。陈国这种鱼腩,理他作甚?”
挺着大肚走在长安的主干道上,长孙兕长叹一声。做臣子的就是这样,能跟君主讨价还价的,那都是权臣。很显然,他并不处于这个行列。
此番出使南陈,绝对是苦差事中的苦差事!
首先,正常渠道那是没有的,各地的驿馆也是用不上的,只能混进关中前往洛阳的商队里面,还不能被人发现。风餐露宿什么的,都只是洒洒水,能不能平安到达南陈都是两说。
其次,此番在北齐的路程很长很长,不能完全潜伏在去的商队里面,那样绝对会被人发现。因为这些从关中来的商队,都是北齐官府的重点盘查对象。
需要到时候换个可以用来隐藏的商队,甚至是货船。
最后,这次带着个人质,也就是陈霸先的侄子陈顼,也是个麻烦事。这厮万一路上不听话跑路了怎么办?就算不跑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总之就是太难了。
长孙兕觉得,自己这辈子其实也就这样了。现在的皇帝宇邕锐意进取,喜欢提拔新人作为亲信,像他这样的老臣子,说实话机会并不太多。
朝中臣里杨坚最受宠,而且年纪比自己小得多,完全可以把自己熬死,往这方面发展根本机会不大。
至于武将这块,比自己能打的一茬一茬,数都数不过来,你要怎么弄?三四十岁的跟人家二十岁的同场竞技?
人生如白驹过隙,跑到现在不容易,却又更难前进一步。
自己不出意外熬到退休,混个刺史,死在任上,再弄个开府仪同三司之类的,就可以了。
但是即使是这样,人生也还有希望!
所谓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尤其是三子鹅王,最是了得,将来定然会出将入相的。
每天随便上个班,下班回家指导几个儿子读书学武,这不是很好么?去个什么鬼南陈,能捞到什么好处?
唉声叹气的回到家,来到府邸的后院,就看到七八岁的鹅王,拿着一张软趴趴的弓在射箭靶,一副乐此不疲的样子。
射完三箭以后,小家伙似乎注意到自己的父亲已经回家,将弓随手扔在地上,兴奋的跑过来说道:“爹,您今日下值还真是很早啊!是陛下有公干让你去么?”
嗯?
如果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这样问自己,那不算稀奇。但自己这个三儿子才七岁多不到八岁,就能从自己早回家推断出有公干。
这就很不简单了!
一时间长孙兕有点想试探下儿子到底几斤几两。
“嗯,是这样的。那你倒是猜猜看,为父到底是接了个什么样的差事?”
胖乎乎的长孙兕眯着眼睛问道。
“父亲为官勤勉,从不会早退。今日还未过午时就回来,定然是辞官或是接了差事。”
“父亲穿着官服,现在还未脱下,面上虽有郁色,却并未愁苦,显然不是辞官不做。”
“那么既然这个差事需要早些回家,定然是要安顿好家中事务,所以孩儿猜测应该是要出远门。”
“出远门一般是到外地赴任或者带兵出征。父亲一直想当刺史,外放为刺史的话,此刻早已喜笑颜开。
而带兵出征,并非父亲强项。”
“既然又不是出征,又不是到外地赴任,父亲又是京官,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父亲要出使他国。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是去齐国,父亲反而稳若泰山,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怕,这次去,是去南边的陈国。父亲担心途经齐国的时候,被对方截杀嫁祸!父亲,孩儿猜得可对?”
长孙兕看儿子说得头头是道,吓了一大跳!
若不是从小看着这孩子长大的,他真是怀疑自己儿子是妖怪变的。
他从头到脚好好的打量了一下,瘦了,高了,嗯,还帅了,不过依然是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为什么今日感觉像是被人换脑了呢?
“父亲怎么了?孩儿说错了么?”
鹅王疑惑不解的问道。
“呃,并没有,父亲确实是要出使陈国。这一去估计大半年,没办法督促你读书习武,一切就靠你自己了。”
“父亲,儿子读书习武,一直都是按自己的意思来,何曾被您督促过?”
这话问得长孙兕一时间有些语塞!
虽然这是事实,他这个儿子确实从小就很有主见,但这么说出来打脸,自己也太没面子了吧?
长孙兕家风宽松,平日里并不以严父姿态出现,若不是儿子长孙晟争气,估计早就养成浪子了。
“哼,待我从陈国回来,定然会考校你的课业。还有,不要整日就看那些阴谋诡计的书,那不是你这个年纪应该看的!
你现在应该多识字,读论语,懂吗?”
“父亲,您要是说这样的话,那是肯定没办法从陈国回来,这种话是不能说的。像什么这一趟回来请你喝酒,打完这一仗就回老家成亲之类的话,都不能说。”
七岁多的长孙晟很认真的说道。
你他喵的从哪里学到的歪理啊!
一听儿子说自己回不来了,长孙兕就肝火直往上升,随即又感觉有些颓丧。
算了,这儿子打了也没用,现在打已经晚了,应该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打的。
长孙兕失望的叹了口气,转身便走。他不是叹儿子不争气,而是叹息自己已经老了,居然连七岁的儿子都压不住了,做人可真是够失败的。
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衣袖被人拉住,儿子长孙晟眼巴巴的望着自己。
“你现在练这软弓就行了,那些三石大弓不是你这样的人能用的。”
长孙兕没好气的说道。昨天儿子说练的弓太软,不够劲不过瘾,要用三石大弓。
“弓乃身外之物,儿子要那玩意作甚。都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父亲此番去陈国,陛下可没说不能带家小吧?
儿子才七岁,带着也不显眼,不如,父亲带着儿子一起如何?”
呃,要跟着一起去?
“这事我不能答应你。要知道,此番出行极度危险,弄不好就会成为齐国的阶下囚,甚至客死他乡。我死也就罢了,怎能拖着你一起死?”
长孙兕正色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年少,一步落后则步步落后。如今天下并不太平,随时都可能死,要是担心这些,不如早些回家务农好了。”
长孙晟淡然说道,虽然年少,但气势逼人!
第649章 又拉又打(下)
晚饭后,长孙兕将儿子长孙晟叫到书房里。
经过一下午的软磨硬泡,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这次,带着对方一起去南陈看看,只当是增长见识。
怎么说呢,就算是敌国,也很少有拿七岁孩童下手的人,自己虽然危险,但长孙晟却未必是一定会死。
但这么小就让儿子好好见识一下,却是很有必要的。如今天下并不太平,就算待在长安,其实也是处于一种虚幻的平安中,自己这辈子已然无望,然而长孙晟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
他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锁在长安这个狭小的笼子里。
“我把事情的经过跟你说说吧,免得你两眼一抹黑,被蒙在鼓里。”
儿子才七岁,却不能当寻常小孩看待。长孙兕将此番皇帝宇邕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要派自己去,手里的筹码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一路上可能会有什么风险都说了。
“那个陈霸先,是不是只有一个儿子陈昌,在长安?陛下是不是永远都不会放了他?”
长孙晟没有问老爹路上会如何,而是问了一个毫无关系的问题。
“确实如此。如果放了陈昌,那么陈霸先将会再无顾忌。”
“我听我师父说,他伏击过陈霸先一次,那次对方受了很重的箭伤。陈霸先年纪也很大了,会不会他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
长孙晟问了老爹一个让他冷汗直冒的问题。
陈霸先不死,陈昌是香饽饽,不怕南陈不上钩,此番出使,就会相当顺利,至少是到了陈国以后会顺利。
然而,如果陈霸先要死了,那么此番护送的陈顼,就是一道催命符!而本来火热无比的陈昌,顿时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棋子。
陈霸先如果不久以后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