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342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342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伯逸走过去,装模作样的翻看了高昌国商贾给他看的花蕊布。棉花的纤维都没有散开,这国家的纺织技术真是很一般,不过棉花是不错的。

    棉花在中国出现很早,也就是所谓的“亚洲棉”。别把古人当傻子,魏晋时期,富人家里就知道把亚洲棉的棉花填充到枕头和被子里御寒了。

    然而,亚洲棉的棉花纤维很短,不能织布,应用性非常有限,不利于大面积种植。然而高昌国的高昌棉,是从北非传来的非洲棉,棉花纤维更长一些。

    所以它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别的不说,高昌国的人用高昌棉织布,穿着质量不咋地的棉衣,这不仅仅是史书记载,后世更是出土了物和献,详细记载了当地人种棉花用来织布的事情,可以说铁证如山。

    “这个很贵啊,而且我这里存货不多。棉花更便宜一些。”

    高昌国的商贾指着身后的一个袋子说道。

    当地手工艺不发达,能织的布不多,所以贵。但那里农业还是可以的,故而棉花本身很便宜,再说棉花织布这个技术,现在也算是“高科技”,所以么卖得贵是正常的。

    看到高伯逸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高洋站到一旁,冷眼旁观。

    “你这里的棉花,我全要了,棉布要十匹。等会送到城外的客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讫,互不相欠。”

    一看就知道是老手,高昌国的商贾眯着眼睛问道:“客人你不给点定金?”

    “这把剑就是定金,我敢给,你敢要吗?”

    高伯逸将高洋御赐给他的佩剑“白云剑”拍到柜台上,瞪着眼睛问道。

    “哈哈哈哈哈,客人说笑了。那什么时候送?我都给您包好?”

    前倨后恭,这年头,有权力的丘八,果然是无敌的存在。

    “天黑之前吧。”

    淡淡说完一句,高伯逸转身就走,懒得跟高昌国的这位商贾墨迹,实际上他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棉花和纺织业,这是一个划时代发展生产力的东西,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亚于攻灭一国。

    走在路上,高洋手里拿着花蕊布,翻来覆去的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九合,这布,比丝绸还贵,摸着粗糙,一块一块凸起的不甚平滑,估计就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也不舒服。它到底有何用途?”

    作为皇帝,考虑的自然不是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而是天下人身上穿的衣服。高洋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小农经济,手工业经济发展了好几百年,人们也早已不是有什么东西能做衣服就披身上。丝绸,麻布,皮裘,大家身上穿着的无非就那么几种。至于后来用“纸衣”御寒,那都是权宜之计。

    期间不是没出现过别的可以织布的农作物,比如说亚洲棉,但都被实际需求所淘汰,没有推广开来。说白了就是性价比太低了。

    我用十倍于丝绸的钱,弄一块新布料,又不能卖钱,多买几个奴仆种桑麻,岂不美滋滋?

    高昌国的花蕊布,跟北齐本地的丝绸相比,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更别说南陈出口的拳头产品苏州和建康丝绸。

    所以这家店铺门可罗雀,需要靠吆喝来赚眼球,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人多耳杂,我们找个酒肆的隔间说话。”

    高伯逸低声说道。

    找到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家,上了二楼,进了一个用三面屏风隔起来,靠着窗户的“包间”里,高伯逸将花蕊布放到桌案上,摊平了给高洋看。

    “陛下,这种布,是用高昌棉织成的。之所以很粗糙,是因为高昌国织布的技艺很差,而非这种棉不能织布。

    或许它真的比较贵,但这种布,有着丝绸所没有的优势。”

    “什么优势?”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688章 有滋有味的白龙鱼服(下)

    到了晚上,高昌国的商人,按约定送来了高昌棉和花蕊布。高伯逸看了看,棉籽果然是没有去掉!

    棉纺工业中,去掉棉籽,是一个很费劲的事情,在没有机械化以前,大量的手工劳力都花在这上面了。所以高伯逸非常确定,他一定可以弄到棉籽。

    “陛下,将这些棉籽收集起来,一事不烦二主,就在任城周边开垦荒地种植,看明年收成如何。然后将这些棉花收集起来,送到邺城,请中枢的相关衙门看看,有没有好的织布方法。”

    确实如此!

    很稳妥,很有操作性,基本上按部就班的来,看看最后效果如何。高伯逸就是高伯逸,出的点子,都是很上道的那种,不会让君王感觉很为难,不好弄。

    如果这批棉布的质量很好,御寒的效果也很好,那么,种植棉籽,推广棉籽是绝无问题的。相反,就算是不成功,损失也极小,最多算是个无伤大雅的笑话。

    “九合乃是股肱之臣,不像邺城的某些人,眼里只有朕屁股下面的位置!”

    高洋说的是谁呢?除了高演和高湛之外,还能有谁呢?最多加个段家或者晋阳鲜卑那帮人!国家,不是光靠打仗就能混得开的。

    “微臣所做之事,都是分内。”高伯逸拱手说道。

    “罢了,九合,朕乏了,你退下吧。”

    “喏,微臣告退!”

    高伯逸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手里握着那块花蕊布,轻叹一声。

    非洲棉,终究不是后世横行世界的陆地棉啊。

    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棉铃较大,单铃籽棉重5g左右,一般衣分37以上,皮棉产量zhi高,纤维较细长,很适合棉纺。

    而非洲棉呢,原产于非洲南部,是非洲大陆栽培和传播较早的棉种,故称非洲棉,随着丝绸之路传到西域。

    栽培的非洲棉又称草棉为一年生,植株矮小,叶小。

    优点很明显,就是生长期短,抗性好,比较好种。

    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产量低,品质较差。若是在后世能种植陆地棉的地方,当地农民是绝对不会种植非洲棉的。可是现在没得选啊,高昌棉非洲棉总比魏晋时期的那种亚洲棉要强多了,至少能织布!

    棉布,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御寒的能力,也就是能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增加国家的人力资源!人均寿命长了,幸福感自然就来了,没有说谁谁谁死得早还很幸福的,这样利于国家稳定。

    所以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块小小棉布,实际上则是人们“衣食住行”中排到第一位的东西,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师父!”

    长孙晟过来跟高伯逸行了一礼。

    “从这块棉布当中,你看到了什么?”

    高伯逸似笑非笑的问道。

    “突厥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将来有余力,一定要将其剿灭。”

    长孙晟很认真的说道。

    嗯?

    从棉布,到突厥,你这思维很跳跃啊,我都跟不上。

    高伯逸懒得吐槽七岁小儿,他笑着问道:“何以见得?”

    “西域商路,于国大有裨益。而突厥则是随时威胁商路,不灭突厥,将来商路一断,必是国家损失。”

    嗯,说得很有道理,虽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但能说出这样的话,对于一个七岁小儿来说,已经是很惊人了。

    “鹅王啊,你过来,我有些话想问问你。”

    长孙晟自己选择留下来,高伯逸总要问下原因,不能将他养成白眼狼。

    “师父,有话您问。”

    “好。这次,你为何选择留在齐国?不要说那些客套话糊弄我。你会的那些计谋,都是我教给你的。”

    高伯逸板着脸问道。

    “很简单啊,因为徒儿我觉得,有师父在齐国,周国赢不了。什么时候师父不在齐国了,徒儿再走不迟。”

    长孙晟恭敬的给高伯逸行了一礼,姿态非常低,跟在老爹面前时大鸣大放完全不同。

    哈?长孙晟留在这里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么?这怎么可能?

    “徒儿啊,你是不是太看好为师了?”

    “师父,徒儿虽然年幼,但也知道,非常人做非常之事。花蕊布在任城只怕已经出现了很久,说不定在齐国别处也能发现,比如说扬州,就一定会有。

    为何重视高昌棉的人,就只有师父一人而已呢?这就是非常人做非常事。至于师父其他的事情,徒儿就不说了,反正徒儿是非常相信师父的本事的。”

    长孙晟侃侃而谈,让高伯逸不得不信服。

    什么叫见微知著,什么叫洞中窥豹,这就是了。

    “那长孙家在周国,你夹在中间,岂不尴尬?”

    高伯逸好奇问道。

    “师父说笑了,长孙家在元氏当政的时候就在,那时候宇氏在哪里?国又是什么国?这一点,师父只怕是想岔了吧。”

    长孙晟有些迷惑不解的问道,他觉得这种问题,以高伯逸的绝顶聪明,应该不会说出口才对。

    思索了几秒钟,高伯逸这才有些回过味来。

    长孙氏是拓跋氏的分支,北魏时期的皇族远支。宇护逼死拓跋廓之后,长孙氏在道义上,就已经没有了支持北周的理由,剩下的就是利益。

    所以,为什么长孙氏,不能为自己找一条后路呢?万一周国被齐国灭了怎么办?现在看来这个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还是那句话,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多,因为失败的风险还不够大。

    连一个七岁孩子都知道这个道理,一时间,高伯逸都觉得自己有点图样图森破了。

    “那行,你就跟在我身边,多学多看吧。”

    邺城,长广王高湛的府邸书房内,高湛正在跟亲信高元海密谋。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689章 蠢蠢欲动(上)

    高元海的说法,高湛似乎也比较认同,但问题在于,邺城离山东有些距离,而且高洋深居简出,营帐不许闲杂人等靠近,想得到消息,真是难上加难!

    “按你的意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高湛觉得,就算自己再忙乎,似乎,得到最大好处的人,只有高演而已。高演在,就没有自己的机会。那样,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政变,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他现在已经是嫡系的王爷了,再往上,除了皇帝的位置,还有什么能满足他?

    “王爷,你想想啊。就算我们不出手对付高伯逸,他难道就不会收拾我们吗?”

    高元海的问题拷问灵魂,高湛无言以对。

    因为事实就像对方说的那样,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你不动手,对手可不会手软的!等高洋回了邺城,颁布一道圣旨,把他跟高演拿下。

    谁还能说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害怕高洋找不到借口搞你?

    “你容我想想。”

    高湛托起下巴,有些担忧局势的发展,还没下定决心。毕竟,在北齐,高洋有着绝对的权威。如果高洋还活着,那无论自己怎么布置,最后都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然而若是高洋死了,高伯逸瞒着消息,想到邺城以后再借着高洋的名义假传圣旨,那么,就是自己和高演将他们这一帮人一举拿下的绝妙时刻。

    甚至,是唯一低成本解决高伯逸的机会。若是这一样都解决不了,剩下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内战!

    正在这时,一个下仆匆匆忙忙进来,将一个封好了火漆的竹筒交到高湛手中,然后躬身退下。

    “齐州那边最新的消息来了。”

    高湛急吼吼的打开竹筒,就看到了让他震惊的消息。

    高洋下旨,立高潜为太子,高伯逸被封为京畿大都督,太子少保,楚王!原有的神策军大都督、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等等实职虚职不变!

    至于杨愔、崔季舒等朝臣,也是均有封赏。而段韶被封为晋王,调任晋阳,总领并省兵马,负责防御周国。

    从前到后,完全没有他高湛和高演什么事!

    “欺人太甚了!”

    高湛猛的一拍桌案,怒不可遏,气得满脸通红。在烛火照耀下,那样子颇有几分狰狞。

    “你也看看!”

    高湛将纸条递给了高元海。

    这个消息,比官方的消息要提前一点点,价值非常有限,对高湛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多这么一两天,他也来不及布置什么,或者说,对自己的安排影响很小。

    但这件事很影响自己的心情啊!让人恶心得想吐!

    高洋这厮,到底是怎么对待亲兄弟的啊,也太偏心了吧?

    京畿大都督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人比高湛还懂,他就是盯着这个位置去的!至于争皇帝,高湛自认为母亲娄昭君不会让他如意,娄昭君所看重的,一向都是高演。

    甚至,在高澄突然死亡的那个当口,如果不是高洋下手快,那么这个皇帝究竟会不会轮到他来坐,都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因为,那时候,娄昭君很有可能将位置传给高演!

    “陛下有可能已经驾崩了。这是高伯逸在假传圣旨,等回邺城以后,再来收拾残局。等残局收拾完毕之后,再发丧!”

    高元海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就算陛下要册封太子,封赏高伯逸,也没有必要在路上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消息传来,是因为高伯逸做贼心虚,怕陛下驾崩的事情,被人知道,以至于他被护驾不利的名义拿下!”

    这话让高湛吓出一身冷汗来了。

    如果说高洋现在真的已经死了,那么高伯逸假传圣旨,自己给自己封官,倒是可以理解了。近期邺城里流言四起,说高洋已然驾崩空穴未必无因,高洋不会真的驾崩了吧?

    一时间,高湛脸上阴晴不定。

    没风险的事情,真的是好难找啊!越是关键的步伐,越是风险巨大。一旦走错一步,满盘皆输。

    动手,还是不动手,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需要好好的思考。

    “要不,还是找我六哥商量一下?”

    高湛低声问道,他实在是心中没底。又不是自己当皇帝,何必冲那么前面呢?

    再怎么说,拉高演下水,这个是必须的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