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若是不搞事情的话,那他就不是高洋了!
“微臣遵旨。”
“都说了,我已经不是皇帝了。你去吧,高孝琬跟高澄长得很像,我也不是很喜欢他,你若是能让他吃点苦头,我会很高兴的。”
都这样了,还不忘记报复他那个大哥高澄,这怨念真不是一般的深。
“那微臣告退。”
高伯逸轻轻行了一礼,然后退出了卧房。
高孝琬偷了高伯逸京畿大都督的令牌,然后入宫行刺高洋!这条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邺城的大街小巷!
有人说高伯逸是想篡位,不过这种说法有个硬伤,那就是高伯逸完全没必要跟高孝琬合作!
倒是另外一种说法甚嚣尘上,有理有据,颇有说服力。那就是高孝琬的母亲元仲华,曾经多次被小叔子高洋强暴。
母亲受辱,无疑是在疯狂打儿子的脸。
当然,只是高孝琬的脸被打很疼而已,像是高长恭等人,元仲华又不是他们的生母,所以那种耻辱感并不强烈。
所以看到高洋退位,身边的护卫也少了,想着趁机杀了高洋,倒也是人之常情!
要知道,高孝琬今年也不过是十多岁的少年,正是有血性的时候,头脑发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很正常。
那么高孝琬是怎么得到高伯逸的令牌呢?
这个问题也有小道消息解释,那就是高孝琬曾经去拜访过姑姑高彾,而高彾则是高伯逸的夫人之一。
高伯逸不小心把令牌掉在府里,然后被高孝琬无意中得到。得到了令牌的高孝琬突然心生歹意,要行刺高洋,最后付诸实施。
然而高洋身边的防卫虽然减弱了,但并非完全没有防备。高孝琬又不是刘桃之这样的武艺高手,自然是被抓,没有一点意外。
这么看来,事实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高孝琬出事,不知道高澄的其他几个儿子,会是什么反应呢?
邺南城一处僻静别院的卧房里,高伯逸和一位妙龄女子在床榻前对坐,对方脸上写满了哀怨,面色白皙如纸,显得有些局促。
“你现在权倾邺城,能不能放过我三哥,他是我亲哥哥啊!”
说话女子正是元仲华和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
“其实,杀了高孝琬,对我来说并无好处,问题是,他犯下的罪太大了,对于高家来说,我还是外人。
你是不知道他刺杀的人是谁么?”
乐安公主的脑子一向都是分不清主次轻重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约自己出来求情。别说高伯逸根本不关心高孝琬的死活,就算他根本不想高孝琬出事,这回对方也很难不脱层皮就完好无损的从皇宫里出来。
今日在邺南城皇宫,高洋被刺杀,然后被轻轻揭过。那么明日李祖娥和高潜,只怕也会有相同的待遇!
这种事情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孝琬之所以会去刺杀高洋,都是高伯逸一手诱导的!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其间有些不便开口的原因。
总之,危险就是要消灭在萌芽状态,趁着自己手里还有权的时候,就要为将来的路扫清障碍,不要把困难留到后面。
“唉。”
乐安公主叹息一声,解开了襦裙的腰带,衣衫顺势滑落。
“你真的不把我收入房中吗?我们都这样了。”
黑暗中,光溜溜的乐安公主从后面死死抱着正在穿衣服的高伯逸恳求道。
“放心,我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的。”
高伯逸平静的说道。
高洋让位以后,高伯逸对北齐皇族的女人,已经失去了畏惧感,甚至还隐隐有些征服这些女人的野心!
不就是高澄的女儿么,玩了也就玩了,本来就给老子生过女儿,有什么好纠结的!
有个声音在他耳边不断回响。
身怀利刃,杀心自起!现在的一切,已经变得和以往大不一样了!
第825章 是我动手还是你自己来(中)
高孝琬的事情其实只是一件小事,毕竟高澄不在了,没有爹撑腰的孩子,再怎么嚣张,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让人意外的是,高长恭并没有来找高伯逸“谈心”,虽然因为公务见过几次面,但却丝毫未提及高孝琬的事情。
高澄家的那位倒霉蛋,如果高澄没死的话,他母亲是元仲华,显然太子之位非他莫属。然而高澄死了,他就什么都不是了,比渤海边的咸鱼还要咸,现在混得连高长恭都不如。
高澄家的几个儿子,似乎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团结,特别是在遇到变故的时候,更是如此。
高孝琬这段时间一直被关在邺南城皇宫的监牢里面,像是被人遗忘了一样,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一时间竟然不记得有这个人了。
长安今年似乎又是要干旱的节奏。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晚春该下雨的时候没下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场景也没发生,倒是一日接一日的晴空,从来不曾停歇。
眼看着长安周边的那八条河,水位全都下降了不少!
按照经验,进入酷暑之后,接下来就会有暴雨,然而在此之前,地里的庄稼估计都死干净了。没有植物固土,大旱之后,暴雨会延绵不绝,接下来就是大洪水,洪水过后就会闹瘟疫,瘟疫到冬天停下来,然后进入青黄不接的饥荒季节!
如果统治者们不小心经营的话,呵呵,不需要等几年,只要到明年春耕还没解决流民安置的问题,马上就是民变!
历史上,宇泰时期,宇护时期,宇邕时期,杨坚时期,关中看似太平,实则民变一直没有停歇过。
这都是因为气候和生产力的限制,让人们活不下去了,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长安郊外,官府的胥吏将周边数千只鸡都赶到一起,让它们有规模的在田地里活动,寻找蝗虫的虫卵。还别说,此举效果颇为显著,有没有吃到蝗虫卵杨坚不知道,但这些鸡都肥了一圈绝对是真的!
“高伯逸能做到齐国的禁军大将,齐主高洋近臣,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宇邕看着眼前长满了青苗的田地,感慨的说道。
由于“鸡鸭令”下得比较及时,北周地区其他地方不太好说,但是长安作为关中核心和不多的水源交汇之地,今年虫灾应该是防治得比较好的。
至于其他地方,行政令已经下下去了,到底有没有人遵守,那谁知道呢?
宇邕现在根本顾不上别的事情。
“明日,你与窦毅就要出征,你有什么想对朕说的么?”
宇邕双手拢袖,显得很放松的样子。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打仗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此番是杨坚代替他出萧关,风险杨坚担着,他自然是不害怕会有什么风险。
反正要是出事了,死的也不是他就是了。
“陛下,微臣哪怕万死,也定然会不辱使命,一定要让突厥人知道我大周的厉害。”
杨坚严肃的对着宇邕拱手说道,脸上带着决然。
似乎不能成功的话,他就不打算回来了。
宇邕看他去意甚为坚决,最后长叹一声,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要不要朕派一只精兵给你?”
听到这话,杨坚摇了摇头道:“此番微臣只需要在边境坚守就可以了,请陛下派得力人手保证粮道。粮道不断,微臣在前方无忧也。”
派谁去维护粮道,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此人一来要知兵,不能是个门外汉,而来还不能有私心,粮草什么的,最容易中饱私囊了。至于第三嘛,就是此人要对宇邕很忠诚,不会在宇邕跟韦孝宽带着周军精锐迂回突袭突厥某部的时候在长安搞事情!
这样的人,确实不能随便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
“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宇邕想到了一个人,只是有点忌惮。
“微臣觉得,齐王宇宪,可以担此重任!”
这真是跟宇邕想一块去了,只是他对自己这个弟弟,也是有点忌惮呐!要知道这回的“鸡鸭令”,在长安推行的时候遇到了很大阻力。
都是宇宪带头帮杨坚作示范,长安的众多勋贵才肯给面子的。
比较起来,高伯逸的“经济手段”虽然下流又上不得台面,却是把整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都调动起来了。
可见治国并非是要看场面上好不好看,还是那句:管他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你容朕想一想。”
宇邕显然没有下定决心。
不是有句话叫大奸若忠么?你就能保证宇宪不是在飚演技?
杨坚也没有说话,只是双手拢袖,拱手行礼就退到了一边。有些话不能乱说,更不能多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不然,宇邕要是觉得他跟宇宪是一党,有勾结,那就不美了。
对于政务跟权术,杨坚现在已经十分熟练,看起来老成持重,完全跟他年轻的样貌不相符合。
现在已经有谗言说杨坚的样子,不似人臣,似乎有明主之相,不可能久居人下!对于这样的流言是哪里来的,杨坚不问自知。
大概宇邕也知道是谁的手笔,所以根本就没有追究此事,君臣二人心照不宣,从来都没有提起过这些流言的事情。
至于宇邕心里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杨坚没有去问,也不会去问,当然,他也不会当做无事发生。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作为让杨家重新崛起的领头人,杨坚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有没有退路的!
作为宇邕的亲信,他本身就得罪了关陇这边的勋贵们,跟那些人貌合神离!正因为如此,所以宇邕才敢放心大胆的用他。
在得到权力的同时,失去自由,失去退路,这本身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到底有什么值得矫情呢?
“陛下,微臣想请出陛下的帅旗,不知道可不可以?”
皇帝在军中的旗帜,包括马车,伞盖等物,都是属于“礼仪”的一部分,轻易不能动弹的!杨坚此番虽然是代替宇邕出塞。
但是,宇邕的帅旗,也不是说拿就能拿的,私下里做一面一模一样的,更是死罪!
“爱卿放心,朕已经准备好了,若是这些都不准备,又岂能骗过突厥人?”
第826章 是我动手还是你自己来(下)
比起杨坚在关中养鸡、赶鸡的亲力亲为,高伯逸似乎更加轻松,因为他在前面已经把台面下的功夫做到位了。
养鸡最关键的是什么?
是饲料?是鸡苗?还是圈养的场地?
其实都不是的,最重要的是资金链!
只要资金链不断掉,那么农户们就能源源不断的养鸡,然后将鸡卖给神策军!毕竟,卖出去,资金就回笼了,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继续养鸡苗,周而复始。
与此同时,很多农户都发现这些鸡鸭会自发的到田里找蝗虫的虫卵吃,这样又剩下了很多饲料钱!
如果说北周那边灭蝗虫要官府组织的话,那么北齐邺城地区,在高伯逸前期的“骚操作”之下,自耕农们已经掉到钱眼里去了!
根本就不需要人去组织,各村以村为单位,将饲养的家禽都聚集起来,到田间吃蝗虫的虫卵和幼虫!
并不是为了保证粮食作物的生长,这个目的只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鸡鸭养肥了,然后卖钱!
他们并不知道,蝗虫等虫子的尸体,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化学肥料。鸡鸭这么一折腾,田里的肥力肯定会比不上往年,所以“化肥”这种东西,迟早会提上日程。
只不过,这个时代最好的天然化肥,就是鸡鸭的粪便发酵以后的产物,唯一的问题在于堆肥的时间过长了,需要提前很久准备!
而高伯逸和他手下的那帮人,已经堆肥了很久,等到秋收之后,需要修养土地的时候,这些“天然化肥”就会出来,然后卷走自耕农们卖鸡鸭好不容易赚到的那点钱!
最后的结果就是,蝗虫也消灭了,神策军改善了伙食,大齐开发银行贷出去的钱也收回来了,自耕农的家中多了几只鸡鸭,有收获但远不如预期。
等明年的时候,鸡鸭继续紧俏,神策军继续高价收购,大齐开发银行继续放专项贷款,新一轮的“割韭菜”开始!
如高伯逸这样的蝇营狗苟之辈,暗中收割着劳动人民的丰硕果实,壮大自己,实在是罪不可赦!真要说起来,他所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减少了农业灾害,让自耕农和世家庄园的力量,可以继续平衡存在。
而不会因为天灾,发生世家大肆兼并土地的剧目。
从这个角度说,高伯逸虽然是个自私的人,但还是做了些“无私”的事情,当然,这些只是顺便为之。
“阿郎,我在乡间养胎的时候,大家都说阿郎是大善人呢!放贷都不收利息!
寺庙里的贷出来的钱,都是九出十三收,只要大齐开发银行是十出十收!”
小腹微微隆起的张红娘兴奋的拉着高伯逸的胳膊说道,眼睛里全是不加掩饰的崇拜与骄傲。
高伯逸微微一笑道:“身居高位嘛,总要为穷苦百姓做一点事情的。”
等到了秋天,他们就会在家里诅咒我全家死光光了!
高伯逸在心中暗暗吐槽了一句。
底层劳动人民由于视野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看得很远,所以自然而然,容易被一些小恩小惠所收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看起来好的人,未必是好人。比如说高伯逸此举,就是要逼得晋阳眼红,带着大军南下抢夺粮食,这样他就不必带着神策军死磕晋阳那雄伟坚固的城池了。
何乐不为呢?
这一波连环套组合拳,是以前定下来的,现在只不过是一步步打出来,在各方面都一齐收割利益而已。
一时间高伯逸稍微有些膨胀,感觉自己比高洋并没有差多少,而且施政的手法更加隐蔽!
正在这时,李沐檀端着一个木盘子走了过来,上面放着一个小盅。
“妹妹,让卢娘子给你读书,让你肚子里的孩子多学学,长大可以像阿郎一样精明能干。”
李沐檀就是会说话,连赶人走都这么委婉。
她将木盘子交给下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