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素将整理好的花名册递给高伯逸,似乎有话要说。
“说吧,别藏着掖着了。”
高伯逸正烦着呢。
“主公,在下觉得鱼赞这种人,迟早会惹祸的。”
杨素来了一句“马后炮”,不过他说得不错,或者说高伯逸手下很多亲信都这么觉得,包括鱼赞老哥鱼俱罗。
“现在说这些,还有意思么?”
高伯逸不悦的瞪了杨素一眼,这话听着真是恶心人。
这就好比说一个女人的闺蜜对她说:你前男友果然不是好鸟。
确实不是好鸟,只是你早干嘛去了?
“但是卑职觉得,这次主公无论如何,要把鱼赞保下来,去掉他的职务就行了,而且还不能一撸到底。”
嗯?这话有点意思嘛!
高伯逸有些意外的看了杨素一眼,点点头道:“可以的,你继续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鱼赞虽然做事鲁莽,但是这次他打击高澄一脉,对主公是绝对有好处的,这点毋庸置疑!”
杨素根本就不怀疑高孝琬是不是鱼赞杀的,傻子也知道高孝琬这么金贵,生怕少活了十年的家伙,又怎么会撞墙自尽呢?想必邺城其他权贵也是这么想的。
“确实如此,只是很多事情要徐徐图之,何必用如此酷烈的手段呢?”
高伯逸又叹息了一声。高孝琬死也已经死了,现在多说也无意义,想想怎么善后比较好。
“如果高孝琬该死,那么鱼赞的做法就没问题。所以这一次,高孝琬一定不能平反!鱼赞是主公的下属,更是高洋的臣子,他这么做,大义上是没问题的!”
杨素义正言辞的说道。
要不怎么说有化的流氓最可怕呢!
杨素这种做法,就是有化的流氓。你跟他讲情理,他跟你讲法律,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讲皇权,总之是不按套路出牌。
“话虽如此,为何我要死保鱼赞呢?”高伯逸觉得杨素还没有把话说完。
“因为鱼赞就算是狗,那也是主公养的狗。别人把主公的狗杀了,主公虽然不疼,但下次别人就有可能到主公家偷东西,或者在半路盯着主公的夫人什么的。
这股风气,一定要杀下去。如此良机,若是不能显示出主公在邺城的权威与手段,那将来的麻烦事只会更多!
更何况,高澄一脉,现在没了娄昭君撑腰,已经是没有牙齿的老虎!不打他们打谁?
强化庶出,打击嫡系,不是主公定下来的既定策略么?”
对哦,确实是这样!
“那么,要如何保住鱼赞呢?”
“主公,高洋的权威不在了,实际上则是处于人人都想夺权,却也人人自危的状况。高洋在的时候不是组织编撰了北齐律,现在还在审么?不如就将北齐律搬出来,作为准绳,来审理鱼赞和高孝琬的案子!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高伯逸点点头,杨素说的,正是他也在考虑的事情,只是没想得这样细这样清楚。杨素果然是有才干的人。
“其实现在还差了那么点意思你明白么?”
高伯逸幽幽一叹道:“高睿已经辞去宗正寺卿的职务了,现在这个位置空着,你觉得让谁来担任比较好?”
高孝琬不是一般人,他是高氏皇族,更是娄昭君一脉的嫡系!大理寺是没有资格审理他谋刺高洋的案子与他疑似被鱼赞害死的案子的。
所以专门管理皇族,平日里根本鸟事都没有的宗正寺,此刻变得无比重要起来。
“主公,高浟已经卸任东河泊司的职务,不久就会回到邺城。不如以朝廷的名义,让他快点回来!
当初,是主公的运作,他才能在济州赚饱了,吃撑了回来。如今要审理鱼赞的案子,怎样也要给主公几分薄面不是么?
再者,他母亲尔朱氏,高洋每次想非礼她的时候,都是主公劝说的,这份恩情,主公派人去宫里跟尔朱氏说说就行了。
这种人情此时不用,难道等鱼赞被杀以后再说么?”
看来杨素是把事情想周全了。
高伯逸点点头道:“确实,于公于私,我也应该死保鱼赞。”
如今他手下的亲信也很不少了。这次保了鱼赞,虽然会大大的得罪高澄一脉,但是对于自己这边,则是会极大的凝聚人心!
鱼赞要怎么收拾,那是自己的事情,还轮不到外人来处置!这就是作为一个主公的基本要求。你不能护着手下,手下何必跟着你混?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836章 众志成城
杨素走了以后,高伯逸想了很多事情。
高洋退居幕后,空出了舞台的位置,实际上,是给了很多野心家们各种机会。但是,由于他过去“作”得太狠,以至于邺城各路人马都还不敢跳出来!
鱼赞这么一折腾,实际上是打破了目前的僵局,也是让邺城的众权贵们看看,他高伯逸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
要知道,高伯逸虽然是京畿大都督,但是在这件事上面,手里有百万兵马都没有用,根本就使不上力气!
“势”这种东西,说起来很微妙,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可以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比如说,皇宫里的亲卫,明明武力超过皇帝百倍,为什么却不谋刺皇帝呢?
皇帝无法时时刻刻监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谋反呢?
这是因为皇帝拥有最大的“势”,可以让人臣服。或者说,不臣服的话,将会付出极大代价。
而现在,高伯逸虽然掌控了邺城的所有兵马,但那只是官职如此,是不是真正可以做到如臂指使,那些非嫡系的人马是不是会给他面子听军令,其实还未可知。
这也是人们喜欢用“自己人”到关键位置的最重要原因。
这一次的博弈,不会有任何人死,当然,除了鱼赞以外,如果高伯逸输了,他就会死。然而谁都难言轻松,因为获胜的人,如果是高伯逸,那么,他几乎可以获得仅次于高洋的权力。
当然,仅仅只是在邺城地区是这样。
接下来,推行改革之类的,也会更顺利。
如果输了,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让他辞官,以“御下不严”的名义“弹劾”他,到时候虽然不至于说势力大损,但是各种麻烦肯定会接踵而至。
毕竟,高伯逸不是高洋,无法以“发疯”的名义,将政治对手都干掉。
“主公,卑职有要事求见。”
李德林在书房外面沉声说道。
“进来吧。”
高伯逸应了一句,不需要说,他定然是为鱼赞的事情而来的。
果不其然,李德林开口说道:“主公,鱼赞的事情,非同小可,主公一定不要放任,务必要让鱼赞脱罪!”
一向都是温尔雅的李德林,此刻却是有些急切。
话语不同,但是跟杨素的说法别无二致,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鱼赞无罪,有罪的是高孝琬,他何错之有?我定然是要让他脱罪的!”
高伯逸信誓旦旦的说道。
从小就有神童之称的李德林,露出欣慰的微笑,拱手行礼道:“是卑职多虑了,主公早就想明白了。
不错,鱼赞无罪,甚至都不需要革职,最多罚俸一年而已!但是高孝琬的罪名,一定要定下来,永远都不能更改。
如果他无罪,或者说他的罪过可以被原谅,那么鱼赞就变成罪人了。这是一个不能退让的道理。
外面要求惩治凶手的呼声一定非常高,所以主公千万不能跟着那些人的步调走。我们只需要咬死一点,高孝琬是因此刺杀高洋被抓,才会进监牢的。
这个案子不审理完毕,鱼赞的案子就不要开始审。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等高孝琬的罪名定下来,他成为了逆臣,叛臣,谁会在意他是怎么死的?到时候他畏罪自尽,也变得可信起来!”
果不其然,李德林也不相信高孝琬是自杀的。
比起杨素的果敢,李德林的计策就老辣多了,堪称是官府对付“刁民”的经典策略。
一个是死死咬着对方的破绽不松口,一个是死死拖着案子的进程,不让鱼赞进入众人的视野。
等高孝琬被定罪,估计坟头都已经长草了,谁他喵的还记得这厮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啊,围观群众早就散伙了!
不得不说,李德林真是个人才,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一出手就是杀招!而且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比杨素的栽赃陷害泼脏水要高明多了。
一正一奇,似乎挺不错的啊!
“公辅李德林表字真是大才啊,这下我心里有底了!”
高伯逸又继续夸赞了李德林一番,对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两个高智商的人,手法不同,但目的相同。很显然,这些人有些物伤其类。他们未必是喜欢鱼赞,然而鱼赞若是没事,那说明高伯逸也能保护他们,庇护他们。
这里面值得说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正当高伯逸唏嘘感慨的时候,门外一个瘦高的身影徘徊不去,又不肯进来。
“门没有关。”
高伯逸淡淡的来了一句。
门外那人走了进来,高伯逸看到他也是一愣,随即轻轻叹了口气道:“你这是要离开了么?”
来人正是曾经世代为高澄家服务的秦方太。他们秦家一直都是高家的幕僚,从爷爷辈开始就是。
历史上秦家在北齐落幕之后,并未背叛高氏,一直都不肯出仕北周,忠义非常。直到杨坚建立隋朝以后,秦方太的儿子秦爱才到隋朝为官,秦爱的儿子秦琼就不必多说了。
“主公对待在下不薄。只是,我家不可能对付高氏,而主公的志向是什么,秦某非常清楚。
秦某打算回乡间种地,也算是全了对主公的忠义和高氏的忠义。”
秦方太对着高伯逸行了一礼,转身就走。他似乎不打算带什么东西走,就这样直接离去。
“世道并不太平,如果你有一天想通了,那么就回到我身边,为天下人做一些事情。岂不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高伯逸并未挽留,而是希望秦方太保重。
“主公的话,在下会记住的。老父尚在,老父若是不在了,我也不欠高家什么,到时候再来找主公吧,告辞。
对了,对主公有一句忠告。
鱼赞这样的桀骜之辈,迟早会惹下难以弥补的祸端。主公现在就是让他做一些因为爱惜羽毛而不能做的事情。
将来,鱼赞必定死无葬身之地。只是希望,主公不要等到那一天再处理他。酷吏都是没有敌人也会制造敌人出来的,主公要慎用。”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837章 不同寻常的朝会
垂帘听政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嵘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天后说的就是武则天了。
然而女人听朝的历史,却是早得可怕。
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就不说是谁了,大家都知道宣太后。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如今,高洋不能理事,李祖娥“垂帘听政”,对她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朝堂上需要决断的事情,看高伯逸的眼色就行。实在不好决断的,可以“稍后再议”,等下朝以后,把高伯逸招入宫中“问策”就行,这种上朝不要太简单。
事实上,没有了高伯逸的配合,李祖娥在那个位置上什么都做不了,这点毫无疑问。
今天是高洋退位以来第二次朝会第一次朝会是两岁的儿皇帝高潜登基,设立四大辅政大臣,但真正要算起来,这次才是正儿八经的朝会。
“太后,各地蝗灾肆虐,陆续上报。州郡都在等待中枢的命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还是杨愔站出来了,一开口就是说正事。
蝗虫的爆发,跟你养多少鸡鸭关系不大。
鸡鸭多点,只是扑灭的速度快点。那些虫卵,可能十年前就已经埋下,今年气候干燥才跑出来。
总而言之,说是天灾,倒也没说错。
“楚王,你意下如何?”
幕帘后面,李祖娥平静的问道。
“如今农闲,正好把民夫们组织起来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扑灭蝗虫。春耕之前,中枢已经下令让各地挖好了引虫的坑,如今正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让鸡鸭集中起来去吃虫,也可以量力而行,多一份作为,就多一份收成,不必苛求今年秋天能有多大收获。”
高伯逸这话说得在理。
在古达,种地是看天吃饭的,哪怕你鸡鸭成群,蝗灾来了,能做的只是尽人事而已。想要毫无损失,那是不可能的。
“楚王说得在理,杨宰辅,那就按楚王说的办吧。”
李祖娥心中一阵轻松,也暗暗感慨国事不易。如果不是高伯逸之前就有所准备,蝗灾一来,绝对会打断乱所有计划。
“还有事么?无事就退朝了。”
两岁多的高潜,已经不安分的在龙椅上扭动,想到地上走。
难怪说主少国疑是有道理的,皇帝太小了,怎么可能镇得住场子呢?
“太后,微臣有话想说!”
一个带着磁性的声音从太极殿靠门口的地方响起,高伯逸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说话。
“在下司州牧高孝珩,回京述职,听闻我三弟高孝琬死得不明不白,特在这太极殿为他伸冤而来的!”
高孝珩从大殿靠门口的地方,一直走到高伯逸面前,面无表情的瞪了他一眼,随即跪下给幕僚后面的李祖娥磕了一个头。
“微臣三弟,河间王高孝琬,在邺南城皇宫的监牢里,被内务司统领鱼赞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