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甚至能够决定他今后会走什么样的道路!
崔娘子的杀招就是,把其他大世家的重量级人物都叫来了,就是为了让他们作一个证,让渤海高氏无法抵赖。
世家女的眼界,不是一般的平民可以比拟的,尤其是崔娘子这种在高德政身边混过的女人。
可这也将难题抛给了高伯逸。
认祖,还是不认,这是个问题,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第853章 党同伐异乃本能也
高伯逸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多了,至于他的“前身”,那个孔武有力又满脑子肌肉的“高伯逸”,更是在邺城生活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来,邺城任何一个有心人都能查到,高德政有个私生子叫高伯逸,母亲是个侍妾,还被赶出了家门!
这么多年来,包括高德政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让高伯逸回归渤海高氏。大家就像是看不见高伯逸在民间吃苦一般,选择性的将其遗忘了。
然而现在,李家人也好,崔家人也好,甚至是渤海高氏本身,都迫切的希望高伯逸能够“认祖归宗”!
这一幕在高伯逸看来,是那样的势利现实,却又荒谬可笑!
当你大权在握的时候,你说你是衣冠禽兽,混吃等死,别人会说你不是,会说你是好人,是能臣干将!
而当你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你是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还是时时刻刻都拾金不昧,或者学廉颇一样吃N大碗饭,别人都会说你是恶棍和庸碌之辈。
世道就是如此,如果不习惯的话,或许慢慢适应就习惯了。
“诸位能否听在下一言。”
高伯逸不知道眼前这位白胡子老人是谁,但却知道他肯定是高家人,而且还是跟高欢不是一脉,但关系却比较近的高家人。
要知道,虽然自从高欢的先祖被贬到六镇中的怀朔镇时,这一脉便在怀朔镇扎根。然而高欢是不是这一户人家出来的,却还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后来高欢在河北信都发家的时候,正是有了一个“认祖归宗”的举动,承认自己是渤海高氏的后裔,然后才得到渤海高氏一族的支持!
这就有了高敖曹一脉在高欢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高欢既是渤海高的人,又不是渤海高的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也很矛盾的悖论,然而却在当时大行其道。
如今,当年高欢身上发生过的事情,似乎又要在高伯逸身上重演,不过最终的结局稍稍有些不同。
高伯逸是出自高德政一脉,而高德政不仅已经身亡,而且子嗣单薄,只剩下高伯逸跟他的侄儿高王臣,剩下的全是高伯逸的儿子女儿!
高德政本就是渤海高氏的远房庶出,在家族中的地位可以忽略不计。高伯逸现在已经权倾齐国,让这样一脉回归到高氏主支之中,那岂不是要“鸠占鹊巢”?
难道渤海高氏不知道将高伯逸拉进来的好处,为何现在才动手呢?还不是因为利益牵扯太大,高伯逸这个巨人实在是太扎眼,各家都无法平衡,最后索性只能听之任之!
而今天这么多世家大佬都在,渤海高氏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家族中已经绝嗣的某嫡系一脉,让给高伯逸这一支,将他们整体的“过继”过来!
所以说以后高伯逸就是跟他们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至亲”了,这就是弥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宗族礼法!
其威力之大,就连高欢都不得不低头认怂!
“贤婿少年英雄,又是国家栋梁,有什么事情不可说的?”
李祖升作为“东道主”,笑眯眯的给高伯逸打圆场说道。
“这几年在战场上拼杀,在朝堂上周旋。我常常在想,哪怕我功成名就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总要弄明白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
而我手中的权力虽大,却如同沧海中的浮萍一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
午夜梦回,醒来后常常觉得空虚难耐,活着也无甚意思。
如今在这么多德高望重之人的撮合下,在下若是能重新回到族谱,知道自己来自渤海之滨,来自人才辈出的高氏一族,定然深感荣幸。”
这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据,又言辞恳切,还绵里藏针,暗示自己手中权力很大,绝非任人揉捏的鱼腩。
在场诸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听到高伯逸这么说,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盛名之下无虚士,高伯逸能有今日之成就,果然不是靠着上天恩赐而来的。
他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重回族谱,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矜持,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这么个状态。
“老夫高季安,大都督英明神武,回归族谱乃是我高氏一族的荣耀。
不过此事异常重要,不可太过随意了。等选定良辰吉日,大都督即可来我高氏祠堂,认祖归宗!”
头发全白,但精神依然矍铄的高季安对着高伯逸微笑点头说道,这就等同于承认了高伯逸的身份。
现在谁都知道邺城跟晋阳两边必有一战,而晋阳那边全是鲜卑人当道,如果赢了的话,自己这边什么都捞不到。
所以今日的所谓宴会,只是李祖升找了个借口将大家召集起来,弘农杨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赵郡李氏等世家大族都派人前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达成协议!
所有的人,能出人的出人,能出粮的出粮,能出钱的出钱,目的就是要守住邺城,甚至反杀过去,瓜分晋阳那边的利益。
此乃党同伐异,人之常情也!
而高季安既不是高敖曹一脉的人这一脉的高氏族人基本上叛逃到北周,帮关中那边做事了,亦不是高欢一族的人,跟高氏皇族扯不上关系。
他们正好作为一个纽带,将高伯逸拉到世家体系里面来。自从今日之后,高伯逸就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再也不存在“配不上”李沐檀这样的情况。
背后推动此事的巨大力量,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杨愔和崔季舒出现在这里,却又一直一言不发,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哈哈哈哈哈,如此甚好,甚好。”
李祖升过来拍了拍高伯逸的肩膀说道:“落座吧,今日的宴席才刚刚开始呢。”
他话里有话,眼神似有深意。高伯逸心领神会,坐到了崔娘子身边。
今日盛装打扮的崔娘子不动声色的对着他摇了摇头,暗示高伯逸不要说话,静静的看着便是。
一直不显山露水的河北世家大族,此刻终于露出狰狞的獠牙来了。
“啪啪!”
看到厅堂里的位置都已经坐满,李祖升拍了两下巴掌,慢悠悠的说道:“大家都饿了吧,来人,上!菜!”
第854章 “统一战线”
上菜是不可能上菜的,今日本来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来。
李祖升拍了两下巴掌,下人扛着几个麻袋到了大厅里,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有人做贼心虚的低下了头。
史书上说李祖升“仪容瑰丽”,乃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所以生得出李沐檀这样的绝色。不过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会把这个帅气男人跟“老白脸”联系到一起。
只觉得他霸气外露,让人不敢不从!
“我上的第一道菜,叫吃里扒外。”
李祖升冷笑着说道,对着下仆使了个眼色。仆人们解开麻袋,里面装着的是几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很像是有钱人家的管事。
“如今,给晋阳送粮食,不需要我说,代表着什么意思,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吧?
可是,居然还有人利欲熏心,垂涎晋阳那边开出十倍的粮价!铤而走险的贩运,这是在拿我们所有人的人命开玩笑。
这几位是谁家的人,自己领回去吧。若是在下撬开了他们的嘴巴,攀诬上什么人,就未免不太美了。”
冷场了几秒钟,李祖升冰冷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呵呵一笑,轻声对下仆说道:“既然没人领回去,那直接把他们剁了喂狗吧。”
哪怕他这么说,在场之人依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把麻袋里的人领回去,更没有上去捅刀,就好像完全不认识这些人一样。
而事实上,这几个人里面,就连崔娘子都认识一个。
此人乃是邺城最大的粮铺老板,背后的主人就是荥阳郑氏!具体点就是荥阳郑氏北祖第六房的郑大车她们家就是跟高澄通奸那个,郑大车的儿子叫高润,北齐冯翊郡王,如今十五岁。
至于荥阳郑氏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世家向来都贪得无厌,又喜欢两面下注,不管怎么折腾都可不算稀奇。
至于李祖升是怎么抓到这些人的,高伯逸看到杨愔等人处变不惊的表情就知道,这不是李祖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支持高伯逸的世家联合行动的结果。
由于这几个倒霉蛋都被打晕了,因此被拖走的时候,并未挣扎,也没有人站出来求情。
高伯逸不由得有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要知道,当初他攻略李沐檀的时候,可没有因为对方是世家女就客气。
幸好是遇到了这个跟自己意气相投又互相欣赏的女人,如果换成了别人,只要稍微在李祖升耳边说说坏话,只怕自己早就跟那几个倒霉蛋一样被拖出去喂狗了。
“六镇鲜卑,贪婪无度。一旦娄昭君那个老妇人得志,河北将会生灵涂炭,大家也都会一贫如洗!
因此老夫倡议,决不可卖给晋阳一粒粮食,一匹布;也决不可提供一个铜板,一个人丁!
口说无凭,这里每个人都能代表自家人的态度,现在就在这份倡议上按手印以示决心吧。”
李祖升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众人说道,一个书童模样的年轻人,已经将偌大的白纸递到杨愔跟前。
身为宰辅,杨愔自然是知道轻重,他又怎么会不签呢?
等杨愔按了手印以后,书童又将纸拿到下一个人桌案上。
在场诸人神情各异,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说一句反对的话,好像李祖升的话是圣旨一般,看得高伯逸啧啧称奇!
岳父这一通组合拳打得真是够利索的,一环套一环!
你以为李祖升没审问出谁谁谁在跟晋阳那边偷偷交易粮食?那也太小看李祖升的能耐了!这年头审讯下人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之所以把那几个管事打昏了,是因为不想让他们节外生枝!
至于背后的信息,李祖升早就掌握好了!
只要今日谁不按上自己的手印,那么明日他们家跟晋阳那边有PY交易的事情,就会全邺城甚至整个齐国都会知道!
如果你是世家的话事人,你敢不按手印么?
一旦你按下手印,那么你就是一条船上的“自己人”,后面若是背叛,比之前跟晋阳那边交易还要严重得多,甚至可以叫做信誉扫地!
以后族人在其他世家面前头都抬不起来,试问有哪个敢造次?
想明白这些关节之后,高伯逸都想忍不住击节叫好了!河北世家确实是一盘散沙,因为他们缺乏一面旗帜。
只要这面旗帜立起来了,那么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奋斗和团结的目标,可以围绕着这个目标一起出力。
现在这面旗帜,就是位居京畿大都督,掌控邺城兵马的高伯逸!
如果高伯逸能够打败晋阳的六镇鲜卑,那么这盘棋就活了!可以说世家在这个时候进场,乃是不早不晚刚刚好,老谋深算到了极点!
早了,容易被高氏皇族所针对。
晚了,利益都被其他人瓜分完了,自己这边得不到什么好处!
难怪李祖升到现在一道菜都不上,这里的每个人都没有怨言。在如此庞大的利益面前,吃饭算个啥啊,难道他们还真缺这一口饭?
一圈走完,每个人都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是包括崔娘子在内的所有人。李祖升将纸卷起来递给高伯逸说道:“我等都是齐国的良善之家,自然要遵守国法和朝廷的禁令。这就是我等的态度,大都督应该可以宽心了吧。”
李祖升笑眯眯的说道,现在的笑容才是由衷的,而非刚才的假笑。
高伯逸真想大喊一句:岳父大人乃真英雄,我辈不及也!
不过这里显然不是说话的地方,高伯逸开怀大笑道:“李刺史说笑了,诸位都是这齐国之精华,在下从未怀疑诸位有什么坏心思。
若是你们都不遵守朝廷禁令了,这齐国还有救么?”
高伯逸这话说得意味深长,在场诸人都是暗暗点头。
意思到了,有那味道了,剩下的,不要问得那么明白,懂的人自然懂。
他们坐到一起来“投资”,难道是为了臣服于一个“权臣”?其间某些心思,李家人为什么那样积极,崔家人为什么连女子都抛头露面不避讳了,为什么要说那么明白呢?
在场哪个人不是心领神会?
“哎呀,饿了饿了,上菜上菜,真是耽误大家太久了,我李某人的过失啊!”
李祖升假模假样的说道,随着他这句话,众人像是解除了封印一般,大厅里的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晋阳六镇鲜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最近特别忙,一直没时间开单章把要说的背景说清楚,刚好今天出差坐车在路上有点时间,正好聊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六镇在内蒙,晋阳在山西,二者是怎么联系上的呢?这事从六镇起义开始说起。
具体的百度上都有,就说网上不好查到的事。
高欢在干掉和吸收尔朱荣一脉的势力之后,麾下将士大半出自六镇,思乡心切想回边镇。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嘛。
但是老高的目的是天下,怎么可能去边疆呢?那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不过人不能回去,却可以把家眷接到城里“享福”嘛。
于是就有了六镇边民迁移到晋阳这件事,后面几十年里面,晋阳就成了六镇那批人的老家。
北周那边不少人的家眷都在晋阳,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自迁徙到晋阳之后,六镇毛都没剩下几根,人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