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418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418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坚轻轻摇了摇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窦毅固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然而一支军队失去了军心士气,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陛下不给厚赏,那只能用巧办法。此事你不必担心,我自有主张。”

    窦毅自信的说道。

    示弱突厥人,只不过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而已,后面还有好几个套路呢。突厥人恐吓了大军一番,过不了几天应该就会派人前来谈判了吧!

    窦毅心中暗暗想道。谈判这样的事情不是自己的强项,到时候还是要看杨坚怎么玩。这也是他耐心跟对方解释军务的原因。

 第857章 历史的十字路口(下)

    玉门关附近少水,昼夜温差大。白天可以把盔甲晒得滚烫滚烫,晚上就能把你冷得嗷嗷叫。

    杨坚一直担心突厥人前来袭营,故而在帅帐内看书,并未睡去。一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他心中就一阵阵的激荡。

    既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又有险些失足的后怕。

    权谋政争与征战沙场有些近似之处,然而在某些关键的地方,却又不尽相同。或者说三军统帅,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能够直接影响大军的情况很少。

    命令都是间接下的,主帅与士兵无法面对面,所以很多事情,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成事的,甚至单打独斗绝对要坏事!

    杨坚觉得自己果然不是带兵的料。窦毅看上去也是很儒雅的一个人,然而沙场之上杀伐果断,心机深沉,进退有度,远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

    他和父亲杨忠,乃是不同的带兵风格,殊途同归,都很有效。

    杨坚就是有这样的优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在可以发挥的地方,这也是他能重振杨家的原因之一。

    “咚!咚!咚!咚!”

    震人心魄的鼓声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响起!

    杨坚不急不慢的擦了擦脸,窦毅白天的时候就已经提醒过他,今夜会擂鼓点兵!所以杨坚根本不担心自己会触犯军法。

    气定神闲的来到大营中央的简易校场内,杨坚就看到这里四处点着火把,一身戎装的窦毅,已经端坐于高台之上。

    杨坚上前去跟窦毅行了一礼,顺便坐到了对方身边。

    “行军长史刘雄何在?”

    窦毅沉声问道,带着威严与气度,无人敢与之对视。

    “末将在!”

    一个胡须夹杂着白色的老将出列,对着窦毅拱手行礼。

    此人在大统年间公元535年到公元551年,就受到西魏朝廷的征召授职,担任西魏丞相宇泰的亲信。

    后来历任统军、宣威将军、给事中、子城县令、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中书舍人等官职,与宇氏的关系十分亲近,被宇泰赐姓宇。

    为了区分,本书只叫他刘雄

    刘雄会出现在这里,乃是宇邕有些担心窦毅压不住阵脚,所以让这位跟宇氏关系密切的老人前来帮忙。

    窦毅让人擂鼓,在扎营的情况下乃是为了点齐将领,准备出征的意思。

    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一支军队如此多的人,而且很多人脑袋还不太好使因为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这样就要求军队内部的组织和号令清晰严明!

    甚至号令绝大多数时候比最高长官的军令还有效!

    古代军中规定,士兵在前进时耳朵只听金鼓,金不是铜锣,而是铜钲,一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后来发展到“擂鼓鸣金”!

    而眼睛只需要看着本部高挑旗帜,也就是所谓的“帅旗”,夜里行军打仗则看是看所谓的“双灯”。

    每支军队都有自己的那一套,比如说高伯逸是在神策军里面玩的“五色旗”,不过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和神策军类似,周军各部都是按照级别,根据旗帜样式和颜色的不同来区分。

    本队人马,不需要去管其他队的旗帜,只管记住自己在的这一队就好了。

    战场瞬息万变,关键时刻,抬头看到了自己队伍的旗帜甚至能救命!

    而军官则看上级旗帜指挥而行动,一级一级往上。

    任何时候,旗帜、鼓点和鸣金等信号,在指挥级别上都远远高于军官喊话!

    士兵看到旗帜扬起,是什么号令就做什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会去听口头指令,主要是为了防止假传军令或者扰乱军心。

    所以他们只能看中军旗帜、听金鼓声音,其他的一概不管,这也是为什么主将附近都有武艺高强的所谓“牙将”保护,还有一茬一茬的“掌旗官”跟随其后的原因所在。

    扎营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不像是在战场上那么严苛,但是擂鼓的紧迫性,要远远高于窦毅直接下达军令。

    无论你在干什么,听到擂鼓的声音,赶紧的集合!

    “行军长史!擂鼓十声,偏将军九品中正制里面最小的武职以上都要在校场集合,还有谁未到?”

    “报大都督,老将梁台未到!”

    刘雄有些为难的说道,而杨坚却面露古怪之色,不过却没有说什么。

    梁台乃是宇泰时期的老将,为人极为悍勇,有万夫不当的气魄。此人虽然识字不多,然而性情通达,接人待物很宽厚。

    他怎么看都不像是要给窦毅使绊子的人啊。

    梁台从宇泰时期就混得好好的,经历过多次风波,现在还被委以重任,他会是宇直这样的愣子么?

    “按军法,现在还没来是什么罪?”

    “按六军之罪,擂鼓不到乃是慢怠慢军,按法当斩!”

    刘雄倒吸一口凉气,梁台在周国军中素有威望,那可是杀不得啊!

    “不教而诛是为虐,先打十军棍以儆效尤!下次再犯,无论是谁,都要斩首!

    我等已经进入死地,从今日开始,全军肃正军法,自我以下,违反军法者,一律重罚!回营去看看有哪个士卒没起来的,抓到一律十军棍!

    今日挨打,总比我明日将其斩首要好,都散了!”

    说完这番话,窦毅用力的一挥大手,转身便走,没有多说一句废话。台下的大小将领无不遍体生寒!

    “这是周瑜打黄盖啊!”

    看着窦毅的背影,杨坚自言自语的说道,果不其然,突厥人一来,窦毅就开始各种“骚操作”了。今日与其说是梁台在故意怠慢窦毅,倒不如说两人在合伙演戏。

    连梁台这样德高望重的人,违反军法都要挨打,试问谁还敢造次?

    杨坚忽然感觉,这次宇邕让窦毅这个妹夫挂帅,主持大局,未必是因为裙带关系的缘故!

    窦毅在周军之中,算是除了韦孝宽外,少有的智将,表面上看温吞如水,实际上是在慢慢的整顿大军。

    等你察觉的时候,人家早就把事情做完了。

    杨坚搓了搓手掌,心中热血澎湃。军务的事情窦毅说了算,等突厥人的使者来了以后,就是自己应该表现的时候了。

    到时候他会让突厥人明白,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依旧拿不到。

 第858章 小小的一步

    在修订版的北齐律当中,高伯逸临时加入了一个看起来很合理,也很有“盛世之相”的条款,那便是所谓“三司会审”!

    当然,三司会审只是高伯逸私下里说的,而这个条款的主要内容,就是“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部门,都派人参与审讯。

    其中,御史台是旁听,刑部负责审讯地点和监督,审讯主要由大理寺进行。

    所审判的人,无不是罪大恶极,或者身份极有争议,或位高权重之人。

    如果涉及到皇族,还要让负责管理皇族的“宗正寺”派人来旁听。

    “三司会审”之后,得到的结果,送到皇帝那里,由皇帝来定夺。

    加刑,减刑,赦免,无论什么操作,皇帝都可以将处理结果压住不“盖章”,或者将其打回去要求重审。

    然而皇帝却不能直接决定审讯的结果!

    如此弯弯绕绕的制度,很好的平衡了朝堂的各种势力,当然,也极大拖累了办事效率。如果皇帝想拖延,只怕能把犯人在牢房里拖到老死!

    怎么说呢,这项制度,给普通百姓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感,似乎自己有了一个伸冤的渠道,似乎高氏皇族的权力被关进“笼子”里,似乎高高在上的各级官员与世家子弟,也有可能会被审判。

    没有人能够只手遮天了!

    当然,这究竟只是他们的想象,还是朝廷已经把制度落到实处,无人知晓,没有人愿意以身试法除了死人以外。

    “三司会审”的制度,更是得到了以杨愔为首的邺城官僚集团首肯,并迅速出台了细则。至于这项制度会有什么影响,现在根本看不出来,或者说普通的邺城人根本就不在意。

    律法什么的,感觉离他们很遥远,与其关注这个,不如多想想晋阳那边是不是会打过来比较好。

    “你究竟是打着什么主意?”

    元仲华脸上的潮红还未褪去,高伯逸就已经在穿衣服,准备离开了。每次他来天平寺里跟元仲华“约会”,时间都控制得很精准。

    既让对方感受了一下当女人的快乐,又不会太满足这位前朝公主的欲望,一直把元仲华“吊着”,简直是要把人逼疯。

    要知道高伯逸和李沐檀亲热的时候,那可是没日没夜的玩,从来不会控制时间和情绪的。

    女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地位不同,付出的感情不同,各自的心思也不同。高伯逸在心中有一本很明白的账。

    他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更不会犯他爹高德政犯下的错误。

    “以后你就知道了。对了,鱼赞我以后会处理的,你不用再刻意讨好我了。明日我会主持审讯高孝琬的罪行,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是国事!你没有分寸,丢的是自己的人!”

    高伯逸背对着元仲华,声色俱厉的说道。

    “好吧”

    元仲华委屈的应了一声,幽幽长叹,轻轻的用白嫩玉臂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话有点重,高伯逸转过身看着元仲华说道:“一切都回不去了,还不如想想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没有我,高洋会让你陪葬的,他真的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你以为没有我,高洋就会放过高孝琬么?高洋为什么没有对付那几个庶子,你是不是心里没有数?”

    元仲华自然知道高洋是什么人,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起来,高伯逸至少算是个正常,而且是个控制力很强的正常人,起码他不会做出高洋经常做的那些疯癫之事。

    现在高洋没多少天好活了,高伯逸说得没错,对方或许在临死前,真的什么事情都敢做,百无禁忌!

    高伯逸走了以后,元仲华穿好衣服,身体也从兴奋中慢慢冷却了下来。

    很显然,要说高伯逸把自己当玩物,那未免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元仲华心里还是有数的,比起自己来,李祖娥“玩起来”似乎更有意思!

    无论哪方面,都比自己有优势!

    男人嘛,不就是喜欢那个调调吗,现在北齐最尊贵的太后可以染指,颜值又爆表,换做是你,有机会你不上?

    推己及人,元仲华觉得自己是高伯逸的话,肯定不会放过李祖娥。

    她隐约有种感觉,高伯逸现在把自己“吊着”,保持着仇人不算仇人,情妇不算情妇的复杂关系,应该是另有所图的。

    反正贪图的不是美色就是了。

    想到这里,元仲华心中略微有些失望,感觉自己离手刃鱼赞更遥远了。她还听说鱼赞的夫人相当厉害,而且像是被鱼赞洗脑过一样,对这个人渣死心塌地。

    到时候若是搞死鱼赞,只怕自己会跟那个女人同归于尽。元仲华想报仇,但是她不想死,她一直在想能够报仇但是又不会把自己搭进去的好办法。

    嗯,好像很难实现的样子。

    高孝琬的案子,要进行“三司会审”,虽然没有惊动邺城的普通人,但在权贵圈子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们没办法不吃惊,因为高伯逸已经不动声色的打破了很多不能明说的“潜规则”!

    高氏皇族,什么时候能够被朝廷的衙门审讯了?

    那些官员们,乃是皇族的打工仔,什么时候打工仔也能够跟老板的亲戚叫板了?

    以前高洋虽然杀这个兄弟,杀那个侄子,杀远房叔父,然而这些都是属于皇族内部的倾轧,外人是无法插手的。

    现在高孝琬行刺高洋的案子,居然牵扯到了这么多势力的博弈,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高伯逸打了一个很出色,也让人无话可说的“擦边球”。

    你说这是皇族内部的事情,但高孝琬可是“盗窃”了兵符,此事可大可小,谁敢站出来为他求情?再说人都死了,求情也是无用。

    说直白些,高孝琬刺杀高洋失败,这是“谋反”!你怎么知道高孝琬没有同党?这种案子怎么可能在家族内部“私了”呢?

    所以御史台和大理寺还有刑部参与进来,正是时候!本该全权负责此事的宗正寺,反而退居二线,只留了一个“旁听”的席位。

    这也跟宗正寺卿是高浟有关系,他不当宗正寺卿的话,尚书令也当不下去,得罪了高伯逸,你以为他能有什么好处么?

    这内内外外的关系打通了,哪怕高澄几个儿子有天大的不满,也是孤掌难鸣。

    北齐破天荒审理皇族案子的三司会审,在邺城一众权贵们的瞩目下,大鸣大放的拉开序幕。

 第859章 宇文家冉冉升起的将星(上)

    这次“审判”高孝琬,朝廷中枢,嗯,或者干脆就说是高伯逸,弄出来不少骚操作。比如说让邺城的普通民众,也能在远处旁听。

    邺城一带的民众,平日里最是喜欢凑热闹,这次可以说是过足了瘾。为了避嫌,高伯逸并未参与到审讯这件事里,不然清算高氏皇族嫡系的意图也太明显了。

    大理寺狱的某一间牢房里,高伯逸正面无表情的看着目光呆滞的鱼赞,半天也没有说一个字。出于对自己的敬畏,毕云义没有为难鱼赞。

    这厮住的牢房虽然算不上是“上房”,可也能说是干净整洁,每天都有狱卒前来打扫。鱼赞现在看起来当然没有高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