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453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453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邺城周边的神策军家眷,只要家中有适龄儿童,又聪明伶俐这个并无严格标准的,就可以将其送到藏经阁里,跟着专门负责教习的士,学习认字,跟着读书。

    膳食由各家自己负责,并不是完全免费的。

    学满三年之后,除非特别出类拔萃之人,其余的,都会回到乡里,继续帮助父母务农。当然,这些人哪怕只学三年,也是难得的识字之人,回去以后自然是不愁吃穿,种田这种事情,是轮不到他们的。

    毕竟,神策军从上到下都是拿着高薪,绝大多数已经脱产,家人都不需要再务农了,他们隐隐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

    关于让神策军子弟免费读书这件事,朝堂中枢争论了很久,反对者无数。既得利益之人,自然是不喜欢有后来者。

    垄断了学问他们就可以继续对别人“降维打击”,不必担心对方的手段了。

    争论到最后,高伯逸用“子弟有书读,父兄有战心”为理由,将所有反对之人都辩驳得哑口无言。几乎是按在地上摩擦。

    让子子孙孙有机会能够学习化,这是给了他们摆脱如今阶层束缚,继续向上发展的机会。有了这个希望,神策军上上下下都知道为何而战。

    谁剥夺他们的希望,他们就会跟谁拼命,才不管那些人是不是六镇鲜卑。

    这一点,哪怕朝中再看不惯高伯逸为人的朝臣,也深以为然,无法反驳。

    一句话:你觉得这个不好,那么请你自己拉一支军队出来,然后让他们跟段韶死磕,你行你就上,只要能打赢,你说什么都行!

    不然的话,就给老子闭嘴!等老子跟六镇鲜卑死磕的时候,你们在城墙上好好观战!

    尽管时刻受到晋阳的军事威胁,但高伯逸还是见缝插针的在朝中强行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案!比如说扩大邺城周边棉花种植面积,比如说建立“永夜坊”,比如说继续完善“三台”,然后将其扩建为所谓的“大学”,并适当扩大教授学生的范围。

    比如说那些大力支持神策军建设的商人子弟什么的。

    按高伯逸的话说就是:你可以不让别人当官,不给他们进入仕途的机会。但是基层的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你不能总是指望那些盲能理解你的政令。

    所以培养一批能够识断字的年轻人,就非常必要,这对于政令的开展,是非常有好处的。高伯逸用这些理由,说服了杨愔。

    杨愔则是出面摆平了某些世家的不满。

    他也相信,只要不给这批人进入仕途当“品级”官员的机会,那么就不会触犯到世家的核心利益。再者,其实世家也是有吸收优秀底层人才进入家族的“潜规则”。

    比如说当初李祖升就看中了高伯逸,不然他岂会让如花似玉的女儿跟对方见面?

    这就是世家吸收优秀人才的手段,那便是联姻和招女婿。所以高伯逸的这些小动作世家们虽然都看在眼里,却也乐见其成。

    只有当高伯逸要立法,实行“考试选才”的制度时,他们才会站出来反抗。在此之前,世家中人都会静观其变,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最近在邺城听到很多人说兄长贤明无比,乃是不出世的圣人。还说有兄长当辅政大臣,齐国定然会越来越好。”

    坐在邺南城与邺北城之间的廊桥边上,高长恭感慨的说道。

    他还听说,很多人都希望高伯逸能够取代高氏皇族当皇帝,还说什么反正都是姓高的,有什么关系之类的话。

    虽然都是高,但并不是一个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讲究的是“宗族礼法”,讲究的是你从哪里来,你的祖先是谁。

    比如说南梁萧衍,取代萧道成一脉,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他们明明都姓萧啊,可为什么一个是南齐,一个是南梁呢?

    这就是宗族礼法的威力所在了。除非萧衍“认贼作父”,抛弃自己的祖先,认萧道成为嫡亲先祖,那么他才能成为南齐的继承人。

    萧衍即位之初雄才大略,显然不可能接受这种人设,所以改朝换代,成为“开国皇帝”乃是必然。

    再比如说万一历史上宇护改朝换代成功,那么他算是哪一波人呢?

    答案是他依然属于宇泰这一脉的宇氏。

    而北周还有一脉宇氏,其中名人有宇述,此人就不跟宇泰一脉。所以假若此人夺权这家人历史上还真短暂割据过成功,那么就可以叫做改朝换代。

    哪怕他们都是宇氏。

    “无知之人的妄言罢了,贤弟不必当真。”

    高伯逸淡然说道,鱼竿一拉,吊起来一尾肥美的大鲤鱼。

    “这次段韶来势汹汹,我愿意为先锋破敌,请兄长成全。”

    忽然间,高长恭毫无征兆的激动说道。

    他激动是必然的,无论他与娄昭君亲不亲实际上娄昭君很不喜欢他,那位都是他的亲奶奶。段韶杀了娄昭君,所以就是他们高氏一族的敌人,至少对于嫡系的高氏皇族来说,就是死敌。

    只有像是高湜那样的愣子,才会暗地里跟高伯逸吹牛,弹冠相庆。当然,明着他也是不敢的,不然就会受到此时社会舆论的极大谴责。

    甚至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段韶“杀了”娄昭君,高氏皇族的绝大部分人,才愿意站在高伯逸这边出力,帮他平息晋阳的叛乱。

    杨约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一刀,几乎是直接捅在了段韶心脏的最柔软处!这一刀可以说是抵得上十万兵马!

    此刻高长恭站出来请战,代表的也是高氏皇族的集体意志,他不是代表自己在行动。

    “你在滏水河为前驱,只是送死而已。”

    高伯逸缓缓摇头说道。

    “我有个更适合你的安排。”

 第935章 燃烧军团(4)

    “更好的安排?”

    听到高伯逸的话,高长恭有些困惑,到底什么叫“更好”呢?

    高长恭知道自己的斤两,他就是个“打战术”的年轻小将,远远谈不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说白了,各方面还比较毛糙,只是凭着一腔热血的打仗。

    他乃是“勇将”,最多算是“骁将”。而高伯逸打仗早就有大将之风,能够掌控全局。

    “晋阳六镇悍勇,若是将你安排在前军,定然首当其冲要跟对方鏖战于滏水廊桥一带,那边施展不开,显示不出你的本事来。

    我是打算让你去一趟晋城。”

    晋城?

    高长恭愣了一会,随即明悟了高伯逸究竟是想做什么了。

    他的兄长,高澄的庶长子高孝瑜,正领兵镇守晋城。当然,说是镇守很不恰当,因为那边根本没有禁军,只有一些郡县的镇军罢了。

    当初将高孝瑜调过去,因为这厮嘴贱容易惹事,在高彾的恳求下,高伯逸才将其调动到晋城,打发得远远的。

    没想到现在遇到这么一档事。

    “如果我没有猜错,段韶定然会派人前来游说你兄长,甚至许诺他当皇帝也不无可能。我担心他万一利欲熏心,倒是真有可能放开晋城让段韶领着大军长驱直入扑向邺城。

    到时候我在滏水腹背受敌,想力挽狂澜谈何容易啊。”

    高伯逸就是这样,每次打仗之前都会小心翼翼的,从不认为自己能够开光环,手下就能以一当十了。

    人心隔肚皮,高孝瑜的年龄并不大,而且远不如高长恭沉稳,若是段韶真派人来游说,他会做怎样的选择,还真是难说得很。

    “如此也好。”

    高长恭点点头,他也很担心长兄作出错误选择来,到时候牵扯太大了。

    “这里有封信,你交给他便是,他会明白的。”

    高伯逸将手中的书信递给高长恭。

    “这是?”

    “乃是你名义上的母亲元仲华所书,劝说你长兄的书信,拿好了。”

    这都被你弄到了?

    一时间高长恭愣在当场,这才感觉事态严重!

    为什么把元仲华拉出来?因为名义上,元仲华就是高孝瑜的母亲,这是宗族礼法所确立的。平时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不当回事,然而到了关键时刻,元仲华若是站出来表态的话后果会极为严重!

    高澄不在,长兄如父。然而高孝瑜是庶子,还差了那么点意思,他的话是没分量的,无法代表高澄一脉的态度。这时候,元仲华说的话,就等于是“官宣”。

    若是你不当回事,执意要跟着段韶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是被家族除名!

    元仲华这封信,当然还会有“副本”,到时候将其公之于天下,高孝瑜还能抬起头做人么?

    这种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厉害得很。

    高长恭早已不是当初的懵懂少年,如今对时局也是有一定了解。从今日高伯逸的郑重托付来看,此行晋州不仅是必须要去,而且事关重大!

    “那我这就启程。”

    高长恭沉声说道,他也是个急性子的人。

    “点齐兵马再去,万一事情有不如意,你还可以全身而退。

    事关皇位,别说你只是异母弟,就算是同母弟,他杀你亦是不会手软。”

    人性之诡谲多变,没有人比高伯逸更明白了。

    就拿元仲华来说吧,她性格特别软弱,以至于现在堂而皇之的成为了高伯逸的秘密床伴。无论高伯逸对她做什么,她都非常配合,几乎是予取予求。

    然而另一方面她又非常顽固,保持这种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一方面是她也是女人,需要男人的慰藉,如果不得不依附于别人,那么被睡只是平常,跟吃饭喝水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另一方面,她还执着得想要找鱼赞的麻烦,一直在静静等待机会。

    这就是李沐檀对高伯逸说过的,有些泥坑,女人一旦掉进去了,就再也爬不出来,还不如当时就一死了之。

    “如此也好吧。”

    高长恭长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又是感觉欣慰,又是觉得隐隐有些不妥。要知道,段韶所在的段氏一族,长期以来都是跟高欢属于“合伙创业”的关系。

    他们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这么多年来,段氏一族也可以说得上是忠心耿耿,然而如今他们却实质上的反叛了!高长恭不是傻子,他知道杨约这个人有猫腻,极有可能是高伯逸派到娄昭君身边“卧底”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无论段韶之前是什么人,如今他赶走高演,也无法解释娄昭君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质上,段韶已经跟高氏一族分道扬镳了。

    两者之间的裂痕,已经永远都无法弥合了。

    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有时候高长恭也感觉很困惑,因为段韶看起来并非野心勃勃之辈,之前也能尽心尽力的为高家出力,他是怎么就“变了呢”?

    “大哥,那我现在就启程吧。”

    心不在焉的时候,哪里能钓到鱼呢?高长恭将鱼竿扔到地上,拱手对高伯逸说道:“大哥,你放心,晋州交到我高长恭手中,只要我还有一口气,那就绝对不会让段韶的人马占据晋州!”

    说完他对着高伯逸深深一拜道:“大哥保重。”

    高伯逸还没站起身,高长恭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我有选择么?”

    看着高长恭略有些单薄的背影,他轻轻摇了摇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想去叫住高长恭别走,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只左手伸到半空像是要抓住什么东西,最后又无力的垂下。

    他没有告诉高长恭的是,敌人的第一战其实不是滏水,而是晋城,因为晋城离壶口关的距离,比邺城到壶口关的距离要近多了!

    而滏水在邺城北面,段韶的人马,肯定是先到壶口关,然后派一路偏师直接南下晋城,将其变成桥头堡!

    如果他们无法说服高孝瑜的话。

    高长恭此去,劝说高孝瑜不倒戈,并非难事。但是他要守住晋城,恐怕就不那么轻松了。能不能活着回来,取决于独孤信大军去救援的速度。

    然而,所谓援兵,常常都是在两边打得精疲力尽时才会出现,高长恭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真要打一个问号。

    这次等于是高伯逸亲自将自己的“义弟”送入险境。

 第936章 燃烧军团(5)

    邺北城郊外的神策军大营里,只听到大风吹动旌旗的呼呼声,接近两万人的编制,却能做到各司其职,鸦雀无声。

    这是一支沉默的军队,已然具备了强军的气质,只是他们还需要证明自己:打败此时天下最强的六镇鲜卑。

    “大都督,卑职并未事先宣布演练,不过随时可以开始。”

    张彪拱手对高伯逸说道。

    神策军大营的骑军已经提前出发去河东警戒,由老鱼带队。高伯逸当然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独孤信身上,万一独孤信有个什么耽搁,鱼俱罗部也能迟滞段韶那边的速度。

    战争有时候打的就是时间差,因为双方主将都不是傻子,双方士兵也都不是泥巴捏的,你不能总是指望对手都是二货。

    “我记得当年你在梁国的时候,你们那边有独特的战法,是否如此?”

    高伯逸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实则内心非常好奇。

    南北朝的时候,南边和北边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什么战术比较好用呢?

    这不仅仅是高伯逸关心的问题,实际上神策军内诸将都很在意这个,毕竟,他们有生之年跟南陈交手的机会极大!

    只要看高伯逸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就知道这厮以后定然是齐国的皇帝!统一天下,不是说说而已,这活若是时机到了,你不做都不行!

    “大都督请随我来!”

    张彪沉声说道。

    为了扩大造纸作坊的规模,高伯逸利用职权,在漳河边引水,硬是挖出一条“小河”。只不过冬天是造纸作坊的淡季,建设作坊必须要在那个时候。

    而现在正是造纸的旺季,马上河水结冰后就要处于“半歇业”状态,所以那边所有人都在提前准备制造纸浆,并将纸浆做成未加工的“原纸”。

    “大都督请看。”

    张彪指着“小河”两边的格栅说道:“这就是南方战法的核心。”

    格栅?

    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