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464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464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58章 兰陵王破阵(上)

    上次带着两千装具骑兵,被高伯逸围杀之后,高长恭回来以后,深刻反思了自己,又看了很多兵书,甚至请教了很多人。

    结合自己的体会,他终于弄明白那一战到底输在什么地方了。

    装具骑兵,两千人,看起来似乎挺多的。这种规模效应,应该击溃十倍以上的敌军都不成问题,然而,问题恰恰也是出在这里。

    两千重装骑兵,以自己的实力,完全无法如臂指使的掌控!加速慢,不好掉头,下马以后列队速度慢这两千人虽然好用,但有个前提,是要组织得当!

    当时,这些人明显超出自己的指挥能力。

    他的判断是对的,因为历史上北周北齐洛阳邙山之战的时候,段韶带着兵马从晋阳南下增员洛阳,带了多少装具骑兵呢?

    史书明明白白上写着:千余骑。

    斛律光手下几万人都不敢面对北周兵锋,而段韶带着一千多骑兵从晋阳出发就敢跟北周庞大的军力硬扛,不是因为他莽撞,而是他手下这“一千骑”跟斛律光手下的“步骑两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以段韶的能耐,尚且都只能指挥一千装具骑兵锤北周军的脑袋,高长恭玩两千骑兵怎么玩得转呢?

    所以事后总结的时候,高长恭得到结论:

    普通兵马,他能指挥两千到五千人。

    装具骑兵,五百人顶天!所以这次他就带了五百套装具出来了,其余的都是步兵和轻骑。

    来到城下,一个看起来比高长恭没大多少的年轻副将对着他拱手说道:“精锐已经点齐,请高将军出阵吧!”

    此人叫尉相愿,代地人,高欢那时候他爹尉摽就跟是其手下,资历深厚。后来跟了高澄,一直在其府上。这次出征对于高氏皇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尉相愿也跟随高长恭左右,作为副手,辅佐他打仗。

    尉相愿精明强干有胆略,隐瞒高孝瑜的死讯,掌控晋城城防,就是他一力主张高长恭去做,并且在里面出了大力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高伯逸身边一大堆人才给他出点子办事,就连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也有鱼赞代劳。高长恭这次若是没带着尉相愿,估计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更别说办好了。

    “随我出阵,你敢不敢?”

    高长恭拍了拍尉相愿的肩膀问道。

    “死中求活,有何不敢?让我为将军扛马槊!”

    后世兵器书里的马槊,都是二丈长枪那种规格。但根据多方考证,实际上将领耍的马槊,要比步兵的步槊要短得多。

    单手持槊,将敌将挑落马下,这种记载史书里常有。然而事实上稍微用脑子想想,就知道马槊的长度不可能那么夸张。

    西方骑士的长枪,只能靠骑兵冲刺,单挑的时候根本没法用。马槊如果太长了,横向使用的时候会异常不便。

    可是,现在有许多证据能证实,马槊比其他类别的长杆类兵器优越性就在于,它可以轻松实现“横扫”“横向回弹打击”这样的动作。

    以击落对手于马下为第一要务,而非是将马上的敌人砍死。这也是百年战争实践出来的真知灼见。

    马槊头部的“枪头”非常长,四面开刃,并不是以“刺击”为主的武器。下马步战时,像是扛着一把八丈蛇矛,非常犀利。

    “尉相愿,随我杀敌!”

    高长恭从对方手里接过马槊,翻身上马!他还在没做决定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把装具骑兵的精锐都集结好了,似乎早就料到高长恭会出击一般。

    只能说此人当真是个人才!

    “嗯?好像有点不对头。”

    綦连猛眯着眼睛看向城头上,发现那里稀稀拉拉的兵力依然没有补强,现在只是勉强能够将爬梯推到城下。如果再多派一些人攻城,对手一定会支撑不住的。

    毕竟,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攻城的一方,先上城头的人叫“先登”,多为军中悍勇之辈!每战只要第一个登上城头没死的,官升一级!

    别看现在守军勉强还能应付,只要一段城墙上面有几个“先登”,守军很快就会崩溃,接下来就会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最后无力回天。

    只是,为什么没有看到城内的守将反击呢?

    綦连猛眯着眼睛,有些理解不能。难道说自己真遇到废柴了?晋城是什么地位,这里如果占住了,那么就取得了战略优势。

    高伯逸也不是个傻子啊,这里都不设防?

    “都督!城门开了,杀出来一支骑军,大约五百人左右!”

    终于还是来了么!

    綦连猛吊着的心放了下来,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什么东西最危险,是毒蛇猛兽么?

    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是未知!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带兵打仗的人来说,没有比未知更危险的存在了。

    刚才綦连猛就是担心敌军耍什么花招,一个劲的想也没结果,现在看到敌军出城了,那就不担心了。

    “传我军令,结阵!”

    出击的那部分军队是收不回来了,不过也不指望他们。

    剩下的五千人,綦连猛一直是作为预备队,让他们全副武装待命,等的就是守将带兵出击!事实上,他早就感觉对手要出来拼死一搏了,因为换做是他守城,这是唯一的生机!

    他到那个位置,同样会带着所有的机动兵力放手一搏的。

    綦连猛虽然名字带一个“猛”字,可他带兵打仗的风格不是猛,而是“稳”,从不随意亲临一线。

    军中有那种“神箭手”,喜欢专门狙杀将领的,他可不想去冒险。

    阵前传来一阵阵兵戈相击的金石之音,綦连猛手握佩剑的剑柄,并未出鞘,而是冷冷的在后方等待着消息。

    “报!都督,敌军十分骁勇,骑兵已经击穿前阵,朝着中军而来了!”

    中军就是綦连猛所在的位置。

    “哈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不知道是哪一位在城内,真是要好好会一会!拿我马槊来!”

    苍头将马槊交给綦连猛,他将腰间的指挥旗递给副将道:“替我压住阵脚,这五百人进来,我让他有去无回!”

    “亲兵何在!随我冲杀!”

    綦连猛已经很久没有亲临第一线了,此刻热血在沸腾,仿佛又回到了他年轻的时候。

    斩将夺旗,虽是匹夫之勇,奈何就是够爽快啊!

 第959章章 兰陵王破阵(下)

    高长恭带着五百装具骑兵,只一个照面,就突破了敌军的前阵,几乎跟快刀切豆腐一个概念!

    一来是因为他这五百精锐,乃是齐军的精华,数量不多,却是可以一锤定音的杀手锏!

    二来,綦连猛这个人指挥,喜欢将军队“前轻后重”的布置,也就是说,哪怕你击溃了他第一道防线,他后面还有人。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汉末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交战步兵方阵的变化趋势了。

    总体而言,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步兵方阵都是朝着“宽度越来越宽,厚度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对阵前赵刘耀,两边的军阵,延绵数十里地。

    为什么发展趋势是这样的呢?因为所有人都喜欢“以寡击众”,那么军阵变薄,让侧翼包围敌军,从而将敌军击溃,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简单的说,就是军阵厚了,中间的人根本使不出力气!

    但是军阵薄了,就必然变宽,古代通信不便的情况下,指挥官就只能指望自己的副手,分管他们那一摊,而无法做到如臂指使,面面俱到。

    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坑爹的。

    东西两魏连番大战的时候,就有独孤信和赵贵先后逃跑,导致侧翼被击溃,给宇泰造成了极大麻烦!

    所以说,綦连猛现在玩的“薄军阵”,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高长恭带着五百骑兵,在敌军大阵中厮杀着,越来越感觉不对劲!

    敌军阵型稀疏,自己这边很容易被半包围,已经有不少人掉队之后,落地被敌军步兵捅死了。

    要知道,装具也不是无缝的,再说铁甲也不耐捶打!

    他又想起当初的时候,自己带着装具骑兵冲击高伯逸箱车圆阵,骑兵速度降下来以后,下马步战,居然搞得对方很狼狈,险些就能翻盘了!

    “众将士听令,下马结阵步战!”

    高长恭大声吼道!

    掌旗官打出旗语,众人勒住马后匆忙下马,开始结成步兵方阵。

    “朝敌军中军旗帜而去!”

    高长恭将马槊当步槊使,横扫将前面几个敌军打翻在地,很快视野开阔,敌军帅旗就在前方不远。

    “杀!”

    高长恭冲在最前面,他的马槊指向什么位置,这数百人就朝着一个方向前去,锐不可当!

    已经冲到高长恭阵型边缘的綦连猛,突然停住了脚步,不再前行。

    他在思考,跟齐军的这种“二愣子”,把自己的嫡系兵马拼光了,到底合适不合适!

    现在在城头挣扎的那些步卒,都是鲜卑军户,而自己的核心部族,一直跟着自己没有出动!跟高长恭一样,他也是精锐兵马不多,但多半都是自家人。

    “鸣金收兵!”

    綦连猛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

    “喏!”

    亲兵也是有见识的,一看高长恭和他手下那帮人打仗不要命的样子,就觉得现在跟这些人拼人命不值得!

    他们已经摸清楚了晋城的底细,如果今日能拿下自然好。万一拿不下来,那也无所谓,等着段韶的后续兵马就行了。

    他们只是先锋军而已,犯不着把自己的家底都拼了。

    高长恭已经杀红了眼,马槊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他的横刀,也不知道换了多少把。

    他身上全是鲜红的血液,嗯,那些都是敌军的,他手下的人马多半都是高家私军,怎么会看着皇族战死呢?

    砍翻了面前的一个敌军士兵,高长恭剧烈喘息,然后看着敌军刀盾兵结阵,有序的缓缓退却,似乎已经认怂了。

    追还是不追呢?

    高长恭想都没想,就决定不再追击!

    因为他们一路步战,马匹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若是要把马匹找回来集中,只怕又会耽误宝贵的时间,而那时候敌军估计早已重新整顿完毕。

    趁着这口气还在,把兵马收拢,打扫战场,清理敌军的散兵游勇,才是当务之急!

    “传我军令,收兵。在城下结阵,先不要进城!”

    失败之后再杀一个回马枪的人,历朝历代真是数不胜数。刚刚胜利之后,人心是最懒散疲倦的,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高长恭可不敢托大!

    綦连猛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高长恭等了半个时辰,城内的守军抓到几百敌军的俘虏,受伤的全部杀掉,完好的被关押在晋城的监牢内,这场期待以外的战斗就匆匆落下帷幕。

    高长恭有种强烈的预感,装具骑兵的模式,真的已经不适合这种场合了。或者说这个兵种也许还能保留,但它能使用的场合,真要好好斟酌一下了。

    此番步战比马战要顺畅,似乎映证了自己的观点。

    “高将军,前面有一队骑兵前来,看人数不下三千人!”

    又有骑兵?

    高长恭一愣,之前他发觉晋阳大军里面马匹并不多啊,至少是没出现成建制的骑兵,现在怎么多出“三千骑兵”来了?

    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一队穿着闪亮银甲的骑兵从对方大阵里面鱼贯而出,只有十余骑,但卖相却异常骚包。

    那银甲在太阳光下,似乎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

    这他喵的是什么铠甲?

    高长恭还在愣神的时候,就看到这一队人马已经翻身下马了。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神策军中以好吹牛为荣的李达!

    “高将军,真是不容易啊,末将带着三千人马,来给你解围来了!哈哈哈哈哈哈!”

    声音粗犷的李达放肆大笑着,好像綦连猛是他打跑了一样。

    援军总在敌人退却之后才来,这似乎是个从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高长恭压下内心的憋闷,拱手对着李达行了一礼。

    事实上,他远远看到那三千骑兵当中有人压住了阵脚,似乎那才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官。而李达么他能指挥的,最多也就五百人。

    忽然,高长恭注意到对方身上那亮闪闪的铠甲,不仔细看没发现,离近了一看这不就是在纸甲上面涂了一层银漆么?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给佛教建筑涂抹金漆银粉,早已是成熟工艺,不足为奇了。李达和他麾下这队人马,居然穿着纸做的铠甲,还故意在铠甲上涂抹银粉。

    一时间高长恭竟然无言以对,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你去把你们的主将找来吧,军国大事要跟他商量,我没时间跟你在这说客套话。”

    高长恭绵里藏针的顶了李达一句。

 第960章 血战滏水河(1)

    “鱼将军来得可真是时候啊,晋阳的人刚走,你们就来了。”

    此番虽然击退了晋阳六镇派来的前锋部队,不过高长恭麾下精锐也是死伤惨重。看到鱼俱罗带着三千骑兵仗打完以后才来“增援”,说心里没火气那是假的。

    “我部得到军令,在晋城附近游击,迟滞六镇大军的行军速度,此乃要务。

    而守住晋城,并不是本将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协助高将军,此乃情分,关注战局,选择对我有利的行动,此乃本分。本将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的,而且我也不受高将军节制,你我能够互相配合,那自然是好,若是高将军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你可以尽管去想,本将怎么做,不会被高将军的想法所改变。”

    鱼俱罗不卑不亢的说道,对着高长恭抱拳行了一礼之后,转身离去!李达和他麾下那一队穿着银色纸甲的“骚包”队伍,也跟着离开了,气得高长恭把横刀直接扔地上,恨不得拿出弓箭从背后把鱼俱罗射死!

    刚见面的时候,他看到有过数面之缘的鱼俱罗,感觉此人平日里做事低调沉稳,又是弓马娴熟的模样,以为会比较好说话的。

    没想到这厮开口,比李达还可恶。

    李达的话,满口跑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