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486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486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没有专门的攻城工具,以及大批量用于固定的铁爪等物品,想登上城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仅如此,杨素还命人在城门的入口处也泼了水。人走上去像是在溜冰一般。这些小阴招小贱招,在关键时刻往往有奇效。

    “不错,此战若是获胜,你一个头功是跑不掉的。”

    高伯逸嘴上虽然这样说,眉宇之间却依然有忧色。杨素何等样人,一眼就看出高伯逸有心事,于是低声问道:“主公是觉得这座城池有缺陷?”

    不可能啊!

    杨素琢磨了一下,若是他是段韶,只怕都会拿这座新建的城没办法。确实是不好搞,这点完全不夸张。

    “光焦作一座城,难以支撑起整条战线,我是在忧虑这个。”

    高伯逸顿了一下,接着问杨素道:“如果你是段韶,现在可能已经知道焦作城建好了,那么他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按杨素的想法,最好的情况,就是段韶“发现”这里多了一座相当有威胁的城池,然后他就怒不可遏的带着大军前来攻打,企图将城池拆掉。

    最好撞得头破血流,等精疲力尽之后,被神策军包围狂殴,最后一败涂地。

    当然,段韶精通战略,他凭什么按照你的设想,明知道这座城池已经没什么念想了,还傻乎乎的跑来攻打呢?

    这里头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至少杨素觉得段韶不会那么蠢。

    “对吧,你大概也想到了,段韶如果知道新城建好了,他会带着大军稍稍后撤,但是,依然不会放松对晋城的围剿!

    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

    对哦,城池已经建好了,段韶肯定不会碰这里,而是拿高长恭撒气!

    “段韶会派兵围攻晋城,引我们出来决战。如果我们不理会,他就直接拿下晋城,然后以晋城为依托来压制我们。”

    晋城确实是摇摇欲坠,然而,粮草却是不缺的,缺的仅仅的取火的木柴而已。

    段韶若是攻下晋城,六镇大军缺粮的状况,可以极大缓解。

    所以说,对于晋城,段韶是志在必得的,而且高伯逸也输不起。

    “段韶是想引我们去高平与之决战。这地方其实我也觉得挺合适的,然而地点合适,时机却不合适。”

    高伯逸话说了一半就没有往下继续说了。

    段韶想做什么,他心里明镜一般。

    如果神策军小股部队输送给养给晋城,那么就会被段韶伏击。

    如果神策军大军出动前往晋城,那么段韶就会退走,到时候高伯逸只有追击或者不追击两个办法。

    若是追击,难免会跟对方在高平决战。而神策军人困马乏的,连退都没地方退,一旦有什么不妙的,身后不稳,极有可能被段韶切断粮道!

    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这大冷天的,被围起来,只怕一天都扛不过去!

    若是不追,神策军不可能长期呆在晋城,总是要退到南面去保证补给线的。等你一走,段韶又来了,然后继续玩之前的游戏!

    那时候要怎么办?

    所以说战争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单独把自己的兵力和士兵精锐程度拿出来比较就行,里面影响胜负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焦作城是你建的,所以你来守,小心应对,我留三千兵马给你,不要出城,死守就行,不要让段韶捡便宜。”

    这座城是“无中生有”而来的,在神策军手里,是抵抗六镇大军优势的利器,若是被段韶夺走,那战局将会极度恶化,到时候高伯逸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放弃晋城,退到新乡去防守了。

    “主公请放心,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这座雄城也会屹立于寒风之中不会倒下得!”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t;aoncickgt;t;dividgt;

 第1006章 既生瑜何生亮(上)

    “就是这座城么?”

    段韶穿着普通士兵的装束,来到焦作城外不到五里的一个小山坡驻足观望。这座城池银装素裹,城墙上滑溜溜的,老远就在太阳光下反射,无论多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回都督,确实是这座桥。”

    莫多娄敬显拱手说道。

    “有点棘手啊。”

    段韶长叹一声,今日干冷微风,吹动他两鬓白色的长发。莫多娄敬显记得不久前,段韶的头发还是花白,整个人看起来并不显老。

    然而今日他却发现段韶的头发已经是无光泽的银白,看起来就跟一个糟老头子差不多。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不复往日之神采。

    这不由得让莫多娄敬显感觉有些不妙!

    “大都督”

    他还想再说,却见段韶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废话。

    “不要想着攻打晋城了,全军收缩,回高平。”

    段韶的话语低沉而短促,然而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嗯?这就回去了?那我们一顿折腾是为了什么?

    “大都督,一座城池,难以改变目前的局面。只要他们无法再建第二座城,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啊!”

    莫多娄敬显有些着急了。

    别人可以当咸鱼,但是段韶不能,他也不能啊!一旦失败,那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

    “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段韶竟然微微对着莫多娄敬显点了点头。然而接着他却断然道:“只是,军心士气的消耗,你却是没有考虑在内。这些日子我听闻军中有人传言高伯逸乃是天选之子,连老天都在帮他,我们敌不过这样的话。

    你觉得再这样耗下去会怎样?”

    高伯逸是“天选之子”的谣言,不是第一天就有的。自从他生吃蝗虫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流传。滏水河战役晋阳鲜卑败得莫名其妙,更是向他们强化了这一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其实是一个熟悉的心理学原理,叫做“为什么人们总是下意识的找借口”。

    比如说打了败仗,不是我军战力差,而是猪队友拖后腿。

    比如说搞砸了项目,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客户少根筋。

    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古今中外都一个德行,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要塑造自我,而不能时常的否定自我。找借口,就是“保护自我”的一种习惯。

    一旦自我被摧毁,这个人就会变得唯命是从,变得唯唯诺诺,变成一个废物。

    晋阳鲜卑也是如此,他们绝对不承认自己不会打仗,不会承认自己不是天下第一强军。

    然后他们就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借口。

    不是我军不能打,而是高伯逸身上有“主角光环”,他是上天派下来收拾局面的人,你再牛逼,敢跟天斗?

    这样的风一旦刮起来,就再也难以平息下去了。到底谁才是天选之子,这个不好说,但是肯定不是段韶的外甥高隆基就对了!

    这一点哪怕不识多少大字的普通鲜卑军户都明白的道理段韶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现在,最怕打那种互相纠缠交错的运动战。也许一个不小心,士气稍微崩溃一下最后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而且更主要的是现在手头这批粮草用完了他必须要带着大军退回高平驻扎,然后找唐邕催促粮草。

    要不这仗没法打了。

    此刻找不到神策军的破绽,不如先行退回再说。

    高伯逸的如意算盘,段韶揣摩了一下,最后得到了“功亏一篑”这个结论。

    过程就是高伯逸派人建设第二座城池企图打通补给线。然后自己带着大军死磕双方展开激战。由于自己后继无力,只能暂时退回高平,士气大跌。

    而神策军有邺城方面源源不断的补给迅速恢复了元气,然后两军在高平决战,自己惨败逃回壶口关。

    最后被心灰意冷的部下杀死然后带着自己的人头去找高伯逸求官。

    整个过程应该会跟自己猜想的差不多。拳头挥出去的时间太长了,难免会没有力气!

    段韶思虑了几天,为了稳妥起见,决定不与神策军争一时之长短。

    “撤军吧,趁着现在高伯逸还忙着造城池的空档,我们退回高平,你我各守一城,互为犄角。”

    看样子,段韶已经是将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莫多娄敬显拱手行礼,两人带着小队骑兵返回营地,准备撤军。

    “如果我是段韶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退回壶口关,死守壶口关。”

    帅帐内,斛律光指着地图上画着的那个关口说道。

    “何以见得?”

    高伯逸略微诧异,他是没想到斛律光会这么想。当然,退回壶口关也不失为一个以退为进的好办法。

    什么叫以退为进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段韶派人去邺城,然后同时派人去晋城,联络高伯逸和邺城朝堂,表达自己想要投诚的意图,以拖待变!

    局面持续有利的话,真投诚也可以变成假忽悠。局面若是对自己不利,那么假忽悠也能变成真投诚。

    毕竟晋阳关系重大,若是毁于战火,只怕齐国有亡国的危险。

    对于这一点,高伯逸不是瞎子,当然看得明白。段韶若是肯自尽,他的家族则可以保全,并且很大可能会荣华富贵依旧!

    而晋阳六镇则是会被打散改组迁徙,高伯逸不会赶尽杀绝的。

    但是这条路实在是太怂了!

    作为在战场证明过自己的大将,段韶如何肯这么窝囊的谢幕?

    “其实,段韶唯一的生机,就是打开晋阳的城防,放突厥人进来!”

    斛律光慢悠悠的说道。

    他还不知道,所谓的“突厥人”,也就是库头可汗的部落老弱,已经被宇邕带领的周军围杀于草原,那些牛羊什么的,不能作为军粮的就地杀死。

    可以说晋阳正背面,出现了一个极大的权力真空!

    斛律光口中的“援军”,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不然段韶早就引狼入室了,还需要等到斛律光现在来说么!

    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不就干过类似的事情么?后汉刘知远的后人还直接“认爹”呢。邺城这边对草原的消息较为滞后,对于突厥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所以此刻才会担忧突厥人给段韶“拉偏架”。

 第1007章 既生瑜何生亮(下)

    经过建设“焦作”一城,杨素得了个绰号,叫“铁喇叭”。他那句“我们都会被砍头,但是在此之前我会亲手把你们的脑袋都砍下来”,变成了军中好勇斗狠的口头禅。

    很快,杨素得到了下一个命令,建造另外一座城池,打通和维护晋城到沁阳之间的运输补给线!

    说白了,就是再筑城,然后守住,就这么简单。

    几天后,正在军帐内研究箱车战术的高伯逸,得到一个并不令人吃惊,却有些遗憾的坏消息。

    段韶撤军了,退回高平地区的泫氏和阳阿二城,互相守望,互为犄角。这等于是从“战略进攻”转到了“战略防守”。

    本来,高伯逸设计了一连的组合拳对付段韶和他麾下的晋阳六镇,也就是趁着杨素筑城吸引对方攻城的时候,多路出击,不断骚扰,打击对方的士气!

    没想到段韶根本不上当,直接就回了高平,等着高伯逸来决战。

    这样一来,实际上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并未完全达成。

    当初,他和斛律光等人在制定作战目标的时候,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务必要守住晋城,并且不能让高长恭战死在那里。高长恭若是死了,会极大削弱高氏皇族的立场。

    因为,高氏皇族如果没有领兵的人,他们跟段韶混,实际上跟高伯逸混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一步战略,神策军已经完成了,晋城安然无恙,并未被段韶攻破过。

    当然,如果第一阶段都失败了,那么大军则退到黄河北岸的新乡,准备长期跟段韶和晋阳六镇对抗,北齐将陷入长达几年的内乱。

    第二个战略目标则有些难度了,那便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消灭段韶麾下的有生力量,为最后一步战略做准备!

    这些,高伯逸还来不及做,段韶就已经缩回去了。

    所以严格说来,第二步是失败了的至少不能算是完全成功,毕竟,神策军本身也没遭受什么损失,双方算是扯平了。

    没完成就没完成吧,反正也没机会继续了。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高平地区跟段韶麾下的晋阳六镇打一场决战!

    这一战,任何花俏招数都不管用。什么离间啊,反间啊伏击啊诈降啊之类的,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边冬天光秃秃的,就是双方的实力硬碰硬!

    行就上。

    不行就在旁边等着。

    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段韶一代人杰可惜走错了路。”

    高伯逸惋惜的摇头,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说道。

    段韶走错了路么?或许吧但那要从高伯逸的角度看才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别说是古代的宗族社会就是到了现代,你侄子有机会能够飞黄腾达了,所以你不去给他帮忙,反而帮着他的对手来对付他,对吧?

    世间走到何处,也不曾有过这样的道理。

    段韶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定是高伯逸的敌人。正如斛律光的出身决定了他可以两边横跳一样。

    有的人,因为身份和能力的关系,哪怕他想去对手那里跪着当狗,对方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空着的位置。

    看到斛律光面带讥讽,就差没笑出声,高伯逸一时间也有些尴尬,感慨叹息道:“既生瑜,何生亮!”

    他口述的那本三国演义,在岳父李祖升的“推广”之下,流传很远,里面好多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在军中颇为人知。

    但是,那本书的作者却变成了李沐檀!

    李祖升无耻的剥夺了高伯逸的著作权,美其名曰:你没有写过一个字。

    斛律光自然也知道诸葛亮与周瑜之间“一时瑜亮”的故事。

    用来形容段韶,只能说还算客观。

    不过诸葛亮可没杀周瑜弟弟,而高伯逸则是亲手捅死了段韶同父异母的弟弟段孝言!

    正在这时,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