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511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511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璩浅兀蘼沸耷牛嗽诠し荒谧龉ぁ

    一年之后,再分给他们少量田地,集体耕种,集体收割。这些人,平日里则为民,若是我们与周国大战,他们很快就能组织起来,成为运输粮草的辅兵,戍守城池的乡军。

    稍加训练,就能上阵杀敌。

    诸位,居安要思危啊,如今可是乱世。”

    “这些人,只怕不是太好管理”

    杨愔有些勉强的说道。

    “管理的话,邺城要成立一个新衙门,专门管理建设兵团。以后若是攻灭周国,甚至可以让他们入关中,诸位以为如何?”

    高伯逸侃侃而谈道,他的计划一套接一套,似乎有一个完整的方案。

    在场的诸位大臣心中无不叹服。

    还能如何,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都被高伯逸说了。他是打仗的人,他就应该拿最大的那一份,而且要先挑。

    只有他挑剩下了,其他人才能动手。

    “楚王殿下已经有了全盘的安排,微臣并无异议。”

    杨愔并未退回班列,而是继续问道:“可是,不知道楚王殿下安排谁来管理那个什么建设兵团呢?”

    “微臣府里长史李德林,此战数次孤身入城,游说敌军投降成功,又多次献奇谋平定六镇叛乱,能力出众。

    所以微臣建议,让李德林代管建设兵团,若是三个月内不出问题,即可正式任命,诸位以为如何?”

    他喵的,一套接一套的组合拳啊,安插自己人不遗余力!

    杨愔等人都傻眼了,高伯逸看来是想把晋阳六镇的流民都收入囊中,当做自己的根基与禁脔,不许任何人染指!

    “哀家觉得李德林甚为合适,他本身并未在朝中任职,也不影响大局,诸位以为如何?”

    一直不开口的李祖娥来了一句,一锤定音!

 第1060章 论功行赏(上)

    晋阳建设兵团!

    一听这个名字,就让杨愔等人想起了曹操的“青州兵”!曹操发家,当然是靠着家族的支持,曹仁曹洪夏侯家的一干人等,都是重要支柱。

    然而让他真正崛起的,则是妥善安置了青州黄巾军,使其成为麾下重要战力,亦兵亦民。无论是粮草还是兵员,这些人都是出力良多。

    如今,高潜这个三岁不到的“儿皇帝”还不如汉献帝,然而高伯逸却比曹操年轻多了,也有朝气多了。

    曹操不敢干的事情,他未必不敢。

    曹操做不到的事情,他未必做不到,比如说:改朝换代。

    在高伯逸提出建设兵团的提案后,在他强力坚持和太后李祖娥的推波助澜下,终于通过廷议,并且在高伯逸的建议下,邺城中枢成立了一个新衙门。

    建设兵团司!

    这是一个独立部门,专职运作,不受其他衙门的掣肘。可以说,这是高伯逸专门画出来的一块“自有地”,不允许他人插手和染指,霸道到了极点。

    可以想象,之前还算安分的高氏皇族,如今,大概要蠢蠢欲动了吧。

    “臣有本奏。”

    “请讲。”

    “自齐国建立以来,太学一直废而不用,长此以往,国家必定人才匮乏,因此微臣建议,在今年春耕后重开太学,择其聪慧才俊入学。”

    高伯逸的便宜大哥高伯坚,就是“太学官员”。然而,这个机构,只是给朝廷置办书,集抄写和图书馆于一体的清水衙门,并没有半个学生。

    高洋本来一直想办这事,结果被各种杂事给耽误了。

    “楚王,你怎么看?”

    李祖娥轻声问道,这话几乎都是标准问答了。

    “微臣觉得此事甚好,不过需要从长计议。太学开不开无须争论,但谁有资格入太学,入了的人怎么出来,出来后要不要分配官职,这个许愿好好的思虑一番,不可偏废。”

    高伯逸的意思很明白,这个所谓的“太学”,明显就是北方世家想让自己的子弟入内,然后慢慢控制朝廷中下层的阳谋。

    对于这一点,高伯逸心中入明镜一般,然而他却没有太好的办法,去阻止世家渗透。这就好像他全盘吃下晋阳六镇那些军户一样。你总不能把所有的战利品都独吞了,也要留给别人一点吧?

    崔季舒出列,说出自己的议题,那便是重开“太学”,利用朝廷的力量,来帮世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到中枢。

    “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一个接一个的大臣出列,一个又一个提案被提出来,越到后面越是些小事,让人昏昏欲睡!

    “臣,有本奏!”

    正当李祖娥打算宣布退朝的时候,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从大殿靠近门口的地方传来,很显然,喊这句话的人,职位并不会太高。

    甚至此人平日里都没有参加朝会的资格,只有今日开大朝会的时候,他才能站出来刷刷存在感。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此人慢慢走上前来,而众大臣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原因无他,这厮实在是太出名了,而且他本来都已经罢官,究竟是如何官复原职的。

    令人好生思量!

    “古人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君在位,乃代天牧守四方。君贤,则万民拥护,君不贤,则应内自省,乃至退位让贤。

    上古有尧舜禅让,万古流芳。如今陛下还未明智,主少国疑,长此以往,只怕是国将不国!

    楚王乃是渤海长公主夫婿,为人豁达贤明,众臣拥戴。太后何不学上古圣贤,退位让贤?微臣叩请太后三思。”

    说完,此人直接跪下,五体投地行了一个大礼,长跪不起!

    卧了个槽!

    这他喵的真敢说啊!

    杨愔愣住了,崔季舒愣住了,燕子献也愣住了,随即他们把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高伯逸!

    “乱臣贼子!是谁让你来的!我杀了你!”

    高伯逸想都没想,当场拔出白云剑,刺向跪在地上的那人。

    “大都督,你这是要做什么!”

    杨愔和崔季舒死死抱住高伯逸的腰,其他人迅速上来将他手里的宝剑夺走。高伯逸本来就只是做做样子,看到众人死死阻拦,他顺水推舟的收了力气,面色阴沉的站到了一边。

    跪在地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高洋要将其丢到锅里煮熟的谏臣李直!

    他那日还骂高伯逸是奸臣和狗腿,为虎作伥,今日怎么就站出来建言高潜退位了?

    还有,这厮不是被高洋罢官,并且强调“永不录用”么?他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这里,还穿着官服?

    这一刻,不仅高伯逸是懵逼的,就连杨愔都弄不懂,他作为中枢百官之首,为什么多了一个谏言的官员,而且还是这样一个刺头,他却完全不知道!

    明摆着的事情,高伯逸哪怕要篡位,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他出来一搅和,到底是想干嘛?

    “来人啊,将李直押入大牢,严加审问!”

    高伯逸怒气冲冲的指着李直说道,谁知杨愔忽然伸出手,挡在了李直跟前。

    “谏言的官员,无论他们说什么,只要没有查到他们有罪,那就不能下狱,不能因言获罪,不然以后谁还会替朝廷说话呢?

    不过话说回来,楚王殿下,你这是在紧张什么呢?”

    杨愔皮笑肉不笑的问道。

    正当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龙椅所在的方向,传来李祖娥清冷又带着些许颤抖的声音。

    “李直口出狂言,勒令其在家反省,退朝。”

    李直搞的这一下,实在是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可以想象,高氏皇族的人听闻这件事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究竟还能不能继续“淡定”下去。

    李祖娥也是要好好跟高伯逸商量商量,这到底是一件“意外”,还是高伯逸事先就导演好的剧目。在没有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前,她恐怕晚上都会睡不着觉。

    至于始作俑者李直,下朝后则是像个没事的人一样,上了一辆不起眼的犊车回家,留下了一地鸡毛。

    “楚王请留步。”

    高伯逸走到邺南城皇宫门口,就被杨愔拦住了去路。

    “杨宰辅。”

    高伯逸有些疲惫的拱手行了一礼。

    杨愔似乎有什么话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化为幽然一叹。

    “你好自为之吧。”

 第1061章 论功行赏(中)

    早上出来的时候,是走路来的。下了朝以后,如果再走回去,那就太丢大佬的B格了。高伯逸走出皇宫没多远,就看到自家的犊车停在街角。

    这并不是他派人嘱咐的,想起今日朝会时发生的事情,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一上犊车,高伯逸就看到王府长史张晏之前长史李德林已经被调任中枢官员端坐在犊车内,似乎等候已然多时了。

    竹竿不动声色的驾车,犊车平稳的在街面上行驶着,尴尬而沉闷的气氛弥漫其间。

    “李直什么时候变成了我们的人?”

    高伯逸沉声问道。

    “回主公,当主公出征在外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守邺城的人,也不是整日就知道吃饭啊!

    李直不仅是我们的人,而且中枢还有一杆人等,都是我们的人!要不然,今日如何做到猝然发难?”

    听到这话,高伯逸忽然想起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导演的黄袍加身,当然是早有预谋。但是在还没有预谋之前,他未必是想干这活的。只不过,机会来了,哪怕你不想干,你身后的人,也会在后面推你走。

    他们会帮你铺好路,造好舆论声势,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然后混一个“从龙之功”!

    这是个人与家族翻身成为权贵的最快捷径,没有之一。

    高伯逸身边,张晏之这样的人,恐怕早已不是一个两个。特别是神策军此番解决了晋阳六镇,齐国国内最后也是最大的障碍没有了。

    高演不在了,娄昭君挂了,高氏皇族萎了!

    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别的心思,那才叫真见鬼。

    “自从上次救命之恩,李直就一直想报答主公。之前高洋还在的时候,在众人面前,李直对主公表现得恨之入骨,如今所有人都以为是他想携私报复!”

    张晏之拱手道:“其实,李直是不是污蔑主公并不重要,他很快就会自己辞官回家。只不过,留下的话头,就永远不会停歇。

    只要他不死,那么朝廷的态度,始终就是暧昧不清的。不处理,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而主公可以向朝廷乞骸骨,告老还乡嘛。”

    张晏之笑眯眯的说道。

    一个二十多点的小伙子“告老还乡”?

    此刻高伯逸终于理解什么叫做“人至贱则无敌”了。要不怎么说人坏呢,你看这张晏之满肚子坏水,真是用“高山仰止”四个字来形容才能表达高伯逸内心的崇敬之情。

    “罢了。此举甚为不妥,打乱了我的计划安排。但是,发生了也就发生了吧,不过那么回事而已。”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

    高伯逸无奈的摆摆手,只见张晏之双手拢袖行礼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假,然而还有一句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公现在开始造势,他日,待主公灭周班师回朝之日,就是登基称帝之时。水到渠成,不会有任何阻碍。

    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去造一个声势,只要主公能打胜仗,那就是迟早的事情,用四个字来形容,就叫众望所归!”

    好一个众望所归啊!

    高伯逸知道张晏之在想什么。年前张红娘产下一子,名叫高承景。人都是有私心的,高承景的出世,让张晏之心中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呢,对吧?

    所以说,他会这么主动,这么热情的帮高伯逸做事,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昨日事情太多没时间问你。在我出征在外的这段时间里,邺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没?”

    高伯逸当然不会责怪张晏之“自作主张”,如果帮你做事的人得不到你的褒奖,反而被惩罚了,那么,他们今后做事的积极性一定不会太高。

    当皇帝么,呵呵,那不是迟早的事情么,这已经不需要遮掩了。

    爆出来也好。

    高伯逸决定不把事情说明白,但是也不否认,就让舆论在邺城里发酵吧。

    “邺城的事情么最大的就是,鱼赞事情做得不错。”

    张晏之难得的肯定了鱼赞。

    “做的不错?”

    高伯逸一愣,鱼赞这厮做事会做得不错?

    “没有人比鱼赞更懂那些三教九流。如今邺城底层到处都是我们的耳目,权贵家里的那些佣人,也有不少被我们收买。

    不要说打听一些消息,就算是悄悄弄死某位大臣,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不止是邺城,就是周边地区,也处于我们的完美控制之中,只不过再远的地方就没办法了。”

    世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他们的家族,往往在当地都是“大户”“郡望”这样的。出了邺城,官府的统治力会急剧下降,而世家在当地,一般的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所谓的“权不下县”,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格局,你如何能渗透得进去?

    别说是高伯逸了,在毛爷爷以前,任何人对这种格局都没有办法。

    “不过。”

    张晏之顿了一下,随即继续说道:“高澄一脉的高孝珩,高家远亲高睿似乎,都有异动。在下以为,洛阳,或者幽州,或许会成为点火的地方。”

    张晏之口中“点火”,很显然是意有所指。

    反对高伯逸的力量,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肿瘤”!

    那么,切割掉这些肿瘤,就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无可避免。

    区别在于,对方会什么时候发动,在哪里发动。

    “你是觉得,洛阳更危险,对么?”

    高伯逸不动声色的问道。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想的。

    “确实如此。高孝珩未必有多大能量,只是,洛阳太重要了。若是高孝珩将其献给周国宇邕,只怕后果不堪设想,一场恶战是难免的。”

    张晏之面色肃然道:“微臣建议,派刺客,将高孝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