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根本就不看好高湜这个人。
而现在看来,在邺城的才俊里面,高湜或许远远不如祖珽、李德林、杨素一类的“高伯逸狗腿子”。
可他却比高家宗室里面的一般人,眼光好太多了?
“呃,这件事要是传给高都督听,倒也不是不行。”
张晏之沉思片刻道:“只不过,我能问下原因么?你毕竟也是姓高的啊!”
他确实是有些迷惑,因为高湜卖起宗族来,那手段真不是一般的狠。居然直接到高伯逸这里来告密了!
如果不是张晏之知道高湜从前是什么德行,他简直怀疑对方是个大智大勇之辈。
一般人能有这魄力?
不存在的好吧。
“高家,只要我一个人活着就够了。我这一支,足以给高家传宗接代,至于其他人,死了也就死了吧,他们自己想死就行,不要拖累我啊。”
高氏不以为耻的说道。
这话实在是太过于直白,以至于张晏之被怼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瞧他说的,只要自己活下来,就算是对得起宗族了。
其他人,想死就去死吧!
真是刷新了张晏之的三观。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湜的选择很奇怪么?
一点都不奇怪好吧。
他跟高家的几个兄弟,关系都不好因为这厮嘴巴很贱,性格又很乖张。跟他关系最好的兄弟,是高洋!
从利益的角度看,无论高家宗室里面谁当道,都不会去照顾高湜的利益。更有可能是因为高湜跟高伯逸有来往,而对他进行迫害!
所以说,站在“兄弟”那边,对自己来说根本没好处!
而站在高伯逸这边会怎么样?
于情,忠诚经受了考验,以后只会更被高伯逸所看重。
于理,高伯逸会留着他高湜,来装点一下门面,证明自己不是那种刻薄寡恩的家伙。这样的话,高湜觉得他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而这个稳固的时间,却可以很长很长!只要高伯逸不倒,就一直可以!
从这个角度看,此时前来给高伯逸“通风报信”,简直血赚好吧!
这就是问题的最优解,没有之一。
想明白这些关节之后,张晏之不由得对高湜刮目相看起来。
“嗯,那好,我替你把话带到便是。你速速离开吧,最近注意不要被人跟踪了。”
张晏之这句话,如同天籁之音,简直让高湜全身毛孔都要炸开了。
“好说好说,那在下这就告辞了,不必送了,真的不必送了。”
高湜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就像是从未来过一样。
等他走了以后,张晏之轻叹一声,紧闭双目,似乎是在养神。
“大幕要拉开了啊,谁想到戏还没开始演,有人就退场了。”
第1123章 阴谋的味道(1)
邺南城一间很普通的宅院,是中枢大员赵彦深的家。此刻这位朝廷重臣,正拿着一把扫帚,在门前扫地,就跟普通的佣人一样。
赵彦深可谓是深得高欢一家人的信任,高洋每次去晋阳的时候,都会让赵彦深掌管后宫,让他管理后宫里的一切用度。
要知道,赵彦深可不是太监啊,他是个臣!
难道高家人就不怕赵彦深给他们送帽子?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信任的问题了。高欢,高澄,高洋这几人,纵然有各种不是,然而有一点颇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看人都挺准的。
赵彦深就是那种集才华与统筹能力于一身的大才,而且更难得的是他做人非常谨慎,甚至已经谨慎到神经质的地步。
所以他才能一直屹立不倒。
“唉,有些不对劲呐。”
赵彦深看着天上滚滚的乌云,感慨的说道。不知道他是在感慨要变天下雨了,还是感慨如今邺城的政局波谲云诡。
正在感慨之际,赵彦深发现有个穿着破破烂烂的粗布麻衣,连脸都涂得脏兮兮看不出来到底是谁的家伙,一步步朝自己宅院靠近。
似乎是想溜进来。
“想进来,就直接进来,鬼鬼祟祟的成何体统!”
赵彦深不悦的说道,那语气像是在教训晚辈。
来的那人面部抽动了一下,似乎像是在笑,最后用微不可察的声音道:“赵大人,去里面再说。本王有要事。”
“嗯,进来吧。”
赵彦深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放那人进来以后,随即关上了大门。
两人一路来到书房,赵彦深环顾左右,他家因为仆人极少,所以显得非常冷清。赵彦深发现四周没有任何人,于是带着这个神秘人进了书房。
“永安王,你这是在做什么?”
赵彦深几乎是在指着高浚的鼻子斥责了。
他可不比一般的大臣,不仅仅是高浚,就是高澄、高洋,也几乎是赵彦深看着长大的,高欢的儿子几乎可以算是赵彦深的子侄辈。
“赵先生,您在我们家这么多年,可谓是目光如炬,难道真看不出现在是什么局面了么?”
高浚不敢擦脸上的污渍,他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直接跪下,给赵彦深磕了一个头。
“你这是干什么?”
赵彦深大惊失色,却没有上去扶高浚,而是手足无措的看着对方长跪不起。
“哪怕你把我这书房的地跪穿,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啊,有什么事情,你起来再说。”
赵彦深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力量。高浚只好讪讪的站起身,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
“先坐下吧,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也真是不容易了,唉。”
赵彦深长叹一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的那样,矛盾永远不会缓和,只有双方偃旗息鼓后的一决雌雄!
“赵先生,您德高望重,在下还有许多人,都希望赵先生能在将来站出来主持局面!”
主持局面,是什么样的局面,是谁的局面,话没有说透,也不可说透。
但是,无论是赵彦深,还是高浚,他们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这个时候,谁要是装糊涂,那就很可恶了。
“你们是想兵变?”
赵彦深沉声问道。
听到这话,高浚那脏兮兮的脸上出现嘲讽的笑容,不屑道:“赵先生这话说得不太对,怎么能叫兵变呢?”
他顿了下继续说道:“先帝创业艰难,我兄长也是励精图治,才有了今日齐国之局面。如今可好,大权旁落,这齐国到底要跟谁姓,都是未知之数。
赵先生难道不心痛么?
谋反的人,那叫兵变。我们现在做的,是清君侧!”
自从西汉七王之乱发明了“清君侧”这个词以后,清君侧几乎就是所有谋反之人的口头禅了。
我们不是要反对天子,而是天子身边有小人,我们收拾的是天子身边的小人,所以这样就没问题了吧?
这种套路已经屡试不爽的出现,以至于要出现审美疲劳。
赵彦深几乎是要无聊得打哈欠。
连搞事情都不弄点新奇的东西出来,怎么跟高伯逸斗?怎么斗得过?
以赵彦深对高伯逸的了解来说,这厮若是在邺城,哪怕高浚等人长出一千只手,一千张嘴。也不顶用,该输还是要输。
“所以,你们就想靠府里的几个人,去兵清君侧?”
赵彦深几乎是要怀疑人生起来。
“这个赵先生不必知道,我们自然有我们的办法。只是希望杨愔等贼人授首之后,赵先生能够出来主持邺城的局面就好了。”
高浚对赵彦深还是保持着最起码的警惕,并未将他,还有他背后一些人的计划和盘托出。
赵彦深有好多重的身份。
首先,他是士族圈子里的人,虽然不算是豪门世家,但家道中兴,他是扛鼎的人物,各方面都能说得上话。
其次,他从前管理过高氏皇族的后宫,一个臣管后宫确实比较稀奇,可这也确实是赵彦深做过的事情。而且他担任类似的职务,跨越了高家三个皇帝。
高欢实质上的皇帝、高澄、高洋。
所以他能够得到高家人的信任。
一个能得高家人信任,又可以跟士族圈子说上话的人,乃是稳定乱局的不二人选。从这个角度看,高浚等人的计划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在赵彦深眼前。
不过洞中窥豹,似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章法。
“永安王,你们如此信任我,难道就不怕我把这些告诉高伯逸?”
赵彦深有些不明白高浚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高伯逸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底,无论赵先生怎么投靠过去,对方也不会完全信任。与其自取其辱,还不如”
高浚没有把话说完,而是直直的看着赵彦深。
他希望从对方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事关重大,我要多考虑一下。”
想都没有,赵彦深就拒绝了高浚。当然,话没有说死,不过意思差不多了。
高浚挤出一丝笑容道:“无妨的,赵先生考虑一下是应该的,毕竟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在这上面了,确实是应该考虑清楚。在下先告辞了。”
他口中威胁之意十分明显,可以想象,如果赵彦深不听他的,恐怕,到时候会跟着杨愔一起去地下!
说完这话后,高浚悄悄的从赵彦深家的后门离开了,没有惊动任何人。
第1124章 阴谋的味道(2)
邺城人懒惰而富有好奇心,最喜欢打听各种各样的事情。本来,神策军要南下荆襄,只是个传闻而已,只是最近,这个传闻,被各种小道消息所证实了。
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一向训练勤勉的神策军,居然放假三日!
每个人都必须要回家跟家人见个面,不许逗留军营,连值守的人都不曾留下。这一点令人非常疑惑。
一般军队这么做的时候,都是大军要出征远方,估计很久才会回到邺城,所以让将士们跟家人告别,以免长久不见面,都不记得父母兄弟长什么样子了。
至于刚刚娶亲的,结婚无子的,有老相好还没办事的,都要趁着这个机会,该干嘛干嘛。
所以邺城里就在传言,这次高伯逸并不会去洛阳,而是会去襄阳。至于去襄阳做什么,不得而知。
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像是有些“内幕人士”在说,再加上神策军的怪异举动,令人不得不信服。
在杨愔等人的强烈反对下,高浚终究是没有被定为代管邺城城防的都督,而是由皮景和来担任。
皮景和是汉人,又是出自高欢霸府,资格足够,能力又是以善于防守而著称,因此各方对他走马上任,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这天夜里,皮景和在看高伯逸“写的”那本三国演义,正好看到“司马懿假痴不癫赚曹爽”这一章。
他心中若有所思,将书合上以后,端坐于油灯前良久无语。
现实,往往就是历史的再重复,而人们能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得不到教训。一幕又一幕熟悉的套路在上演,直教人扼腕叹息。
“唉!”
皮景和又是一声长叹,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担任邺城都督呢?高家的人蠢蠢欲动,是要搞事情啊。高伯逸现在做的,还不明显么?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皮景和本来是有些同情高欢的那些子嗣们,现在看来,似乎对方的“觉悟”,比他要高些,这也很好理解就是了。
本来是可以当皇子,皇叔,甚至是皇帝的。现在,即将成为人家砧板上的鱼肉,换成是你,哪怕不能反抗,难道不挣扎一下?
“阿郎,外面有人找您,说是您的旧友。”
书房门外传来老仆的声音。
旧友?
皮景和面部微微有些抽搐。旧友会快到子夜了来寻访么?是已经死了的“旧友”吧!
“把人请进来吧。”
皮景和无力的摆摆手,他已经猜到来的人是谁了。
不一会,“旧友”进来了,不出皮景和所料,正是永安王高浚。
虽然叫“永安王”永安是一个地名,但皮景和觉得高浚一点都不安分,甚至很是“活跃”。
大概是高欢的子嗣,现在成气候的不多,年纪最长的,就是高浚。他不站出来,也确实没人能站出来了。
在赵彦深面前,高浚穿得稀烂,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除了掩人耳目外,也有向赵彦深哭诉搏同情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这一套,很明显是不能用在皮景和身上。武人是很讲求实际的,而且他们很看不起那些软弱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高伯逸明明的逆臣,却很得军心的原因。
这个年代的武人,是不关注你出身如何,长相如何,身材如何。甚至你个人武力如何,他们都不会特别在意。
战场上,一人敌练到顶级,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他们唯一在意的事情,只是你能不能带着他们打胜仗!
能打胜仗,那么你就是厉害的,你就有无上的荣耀,甚至于那个位置,也可以坐一坐。
这就是时代的规矩。
高浚无疑是知道这个的,所以没有“卖惨”,而是穿着王爷的“黑龙”服,只是袖子上没有镶嵌金边。北齐皇帝的龙袍是红色
很正式的一副打扮。
说实话,刚刚出现在皮景和面前的时候,倒真是将其唬的一愣。
“永安王深夜前来,所谓何事?”
皮景和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只有傻子才不知道高浚为什么而来,可惜,皮景和不是傻子,却很希望自己此刻就是个傻子。
“当然是为了大事!”
高浚不苟言笑的说道,那样子一本正经,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此刻是为了齐国万千百姓而来的。
皮景和很想把手边的那本三国演义直接拍高浚脸上,然后让这厮好好回去读读书。
你想对付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能写出这本书的人,能是好对付的人么?
哪怕历史上写三国演义的老罗,那也是张士诚的谋士啊!本身的谋略是没问题的。
“永安王有话不妨直言。”
皮景和不动声色说道。
他其实现在就想送客了。
“明日神策军开拔南下枋头,然后渡河。他们离开邺城后,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