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都集中在一起,粮道怎么保证?大军每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和辎重,战马需要草料喂养。
保证粮道,这本身也是一件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越是深入分析,宇邕越是感觉到害怕,早已没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了。想了一夜,他还是决定综合一下梁士彦和贺若弼两人的建议。
分兵,那必须是要分兵的。
梁士彦既然建议攻打河阳三镇,那就让他带兵攻打好了。打下来了以后,顺便就负责后方粮道的安全。
而贺若弼主张无论敌人从哪里来,都要狠狠的打击歼灭,保持主力的完整性。因此,就让他担任前锋主将,负责开路。如果战场上还有什么变化,到时候再另行调整吧,也只能这样了。
这次出征和上次出击草原不同。那一次,宇邕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军中的一切,都是韦孝宽安排的。
而这一次,是宇邕亲自带军出征,这跟高洋当初带着宿卫军出击草原一样,绝对的立威之战,决不可让他人代劳!
宇邕觉得现在周国国内流行着一种说法不排除是高伯逸让人散播的,叫做“皇帝不会打仗,王爷才会打仗”。
意思是说宇宪才是宇家的明日之星,而皇帝宇邕不过是个玩弄权术的军事废柴而已。
宇邕急于攻下洛阳,实际上也是想粉碎这种流言。
这就好比说,高伯逸在平定晋阳叛乱之后,反对他的人就明显少了许多一样。宇邕如果率军攻下了洛阳,那么流传在长安大街小巷的流言就会自己消失。
而不会像现在一样,越描越黑。
第二天,宇邕下令大军开拔,行军计划并未改变,依然是出潼关,驻扎弘农城之后再出击。他也并未听从梁士彦的建议,分兵从黄河北岸攻打河阳三镇的北城作为桥头堡。
就好像他并未跟梁士彦与贺若弼等人交谈过一般。
襄阳城的城楼上,王琳有些不安的四处走动,看着汉江江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心中有些焦急。
江面上船只为什么很多?因为这些船都是秋收后运粮的,将秋收后的各种粮食,一船一船运到襄阳城内囤积起来,为过冬做准备!
他几乎已经把所有的水军都派出去运粮了,不过速度还是比预想要慢了不少。
“陆纳,粮食还需要多久才能收割完毕?”
王琳转过身问身后的陆纳道。这位是自己的长史,也是最忠心的一个手下。如果说谁能为了王琳把心窝子掏出来,这个人非陆纳莫属。
“大概还需要十天左右,主公,您是打算去淮南了么?”
陆纳有些疑惑的问道。
之间王琳笑了笑,却没有接茬。很显然,他并不认同陆纳的看法,只不过是知道陆纳此人忠心,不好伤对方的积极性罢了。
正在这时,行军司马潘忠急匆匆的城墙下面上到城楼,然后心急火燎的将一个封了火漆的竹筒递给王琳说道:“主公,高伯逸派人送来了一封信,现在人就在城门内。”
这么快?
王琳微微有些惊讶!
他知道高伯逸会来,因为之前接到的信中,高伯逸就说自己秋收后会来荆襄,亲自谈谈王琳跟手下一同迁到淮南的事情。
哦,这种事情还有个专有名词,叫“移镇”。事实上不仅仅是王琳,还包括他麾下的那些“兄弟”,都等着“移镇淮南”!
然而,你想做的事情,人家却未必会让你做!
王琳心中很明白,移镇淮南,对他和手下那些人,绝对是大福利。就凭他麾下大半士兵都是淮南人,就足以见得此事的厚道。
衣锦还乡,谁不在乎?荆襄这地方又不是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可问题是,你想不付出代价,就到淮南去享福,占着富庶的扬州这可能么?
当然不可能。
所以王琳迫切要跟高伯逸谈谈,双方都开诚布公,不讲套路的谈谈。如果高伯逸一点条件都不开,那么王琳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带着大军移镇淮南的路上,一定会被北齐的精锐大军伏击包围!
“人在哪里,带我去见一下。”
王琳皱着眉头说道。
潘忠这厮办事就是不牢靠,别人使者都来了,你至少要带到我面前来吧?难道还担心对方刺杀我不成?
王琳心中略微有些不满。
不过当他见到来人之后,心中的不满就消失了。因为这位“使者”,确实可以刺杀他。
“呃,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王琳身材高大匀称,若是只论身高,比面前这位高伯逸的贴身侍卫没矮多少。只不过对方真是瘦的跟个竹竿一样,难道是跟在高伯逸身边吃不好?
王琳心中古怪,却是对着竹竿抱拳行礼。
“我会在襄阳城呆一天,你回完信交给我,我交给主公,就这样。”
竹竿面色有些苍白,看来是晕船厉害,不过说话的中气还是很足的。王琳点点头,跟潘忠交代了几句。
等他们都离开后,王琳找了个没人的安静房间,拆开火漆,看里面的信件。过了一会,他才将信件放下。
这封信没写什么,只是说他高伯逸按照约定,已经来到荆襄。那么请王琳乘坐自己的座舰,到长寿县的汉江江面上见面。
若是谈妥了,那么他高伯逸会跟着你王琳一起回襄阳城庆祝一下。
信中没有说如果没谈妥会怎么样,左右不过是各回各家,下次再谈吧。
毕竟,如果要翻脸,一来犯不着,二来要付出的代价,对于双方来说,都有点大。
去,还是不去,这似乎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略一思索,王琳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第1179章 举足轻重(上)
长寿县的汉江,颇为宽阔,来往船只如梭,一派热闹景象。高伯逸站在岸边的一块礁石上,一言不发,好像在思考什么很深奥的问题。
汉江,其实在古代是特别牛逼的一条河,流经的区域极为广泛,而且是一条黄金水道。
古代襄阳城为什么会很繁华?
因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不仅江面宽,且水深足够,更妙的是,它的水流还不湍急,很适合船运。
而襄阳城,就在汉江的关键节点上,顺便又连通南北的通道。
水路和陆路都必须从这里经过,能不繁华么?
“主公,王琳的信送来了。”
高伯逸身后响起了竹竿的声音。
“知道了,你速度还挺快的。”
高伯逸转过身来,从竹竿手里接过信拆开看。草草的扫过一遍之后,他便随意将信纸丢弃在江水中。
和预料的一样,王琳在信中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只是讲今夜会乘着楼船,到长寿县外的汉江江面等候,到时候以灯火为号。
至于是什么灯火,信中没有详细说,王琳亦是很谨慎。到时候楼船上肯定是会放下小船负责来回沟通联络的。
“竹竿,你去通知侯瑱,今夜乘船在江面上待命,见机行事。”
高伯逸沉声说道。
以竹竿有限的智慧,也察觉到些许不妥。他疑惑问道:“主公,不让侯将军带着水军在一旁预备着么?”
万一王琳翻脸怎么办?
竹竿虽然没有说,但是在荆襄这块,王琳等人,打水战是无敌的存在。若是孤零零的一艘船在江面上,王琳带着水军而来,那岂不是会坏事?
“我有一把长一百尺的砍刀,现在要砍你。我允许你先跑五十尺,你觉得如何?”
高伯逸笑着问竹竿。
“主公,在下的剑很快。莫说你有一百尺的砍刀,就是一百丈,对我来说也是无用的。”
竹竿一本正经的说道。
好吧,跟这货讨论王琳的问题,简直就是找错了人。
高伯逸轻叹一声道:“杀了我,王琳不会得到任何好处,他现在担心的是,我要不要谋害他。不要以为我们的动作可以瞒过王琳。他在这里也几年了,我在这里的一举一动,王琳全都知道。
你想想看,如果我作防备,哪怕只有三千水军,那么王琳一定会带着更多的人到长寿县来。这个道理你懂么?这就好比说你去赴宴,身上带着十把刀。你觉得宴席上的人会如何?”
这样说,竹竿瞬间就明白了。
谈判嘛,双方要卸下防备以后,才能开诚布公。
“走吧,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呢。”
高伯逸又叹息了一声,似乎并不是在担心王琳。
并州的新绛城,在汾水边上,亦是在平阳城今临汾以南。由于处于北周北齐交战的前线,新绛城原县城早就毁于战火,而现在的新绛城,则是后来韦孝宽派人新筑的。
这里是玉璧城的前哨,拱卫玉璧城的关键所在。
新绛城城头,韦孝宽带着麾下一干人等,来回巡视,听着新绛城守将的汇报,一直紧皱眉头。
“韦将军,敌军在平阳以南,沿着河道建立五座小城,并搭建栈桥。他们的粮仓,大概在平阳城以北的霍县。他们通过汾水运粮,我们没什么好办法。”
这位守将还是很尽责的,齐军的情况,基本上打听清楚了,只不过清楚是一回事,想出对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行了,你忙你的去吧。”
韦孝宽摆摆手,打发掉了这位守将。他转过身来,对身后的长史辛道宪问道:“你一同随我来此地,看了半天,有何想法?”
他饶有兴致的问道。
“将军,我们一路走来,听到各种消息,在下觉得,局面不容乐观啊。”
辛道宪当韦孝宽的长史已经当了很多年了,两人与其说是上下级,倒不如说是朋友一样的存在。听到辛道宪如此说,韦孝宽苦笑道:“齐军这是滴水不漏,像个乌龟一样不出来,我看着都头疼,无处下口啊!”
可不是无处下口么,本来就是宽大的山脉中间一条汾河,城池如同海边的贝壳一般,分布在汾河的两岸。对面的齐军就是在用老掉牙的战术,用运粮船来支援前线,然后沿着河道筑城,你能怎样?
像什么奇袭啊,伏击啊,火攻啊,完全都不能奏效。只要齐军不出来,那么你就拿他们没有办法。
“你知道此战主将是谁么?”
韦孝宽沉声问道。
“探子说是綦连猛为主将,主力屯扎平阳城。”辛道宪拱手说道:“莫非情报有误?”
韦孝宽摇了摇头道:“旗帜当然没错,但我感觉綦连猛没有这个能耐。平阳城里坐镇的,一定是斛律光。”
所以更难对付了。
辛道宪也轻叹一声。高伯逸果然并非常人啊,他能将斛律光摆在这个位子,胆子真的很大啊!齐国内部的冲突,他在韦孝宽身边,也是多有耳闻。因为韦孝宽一直打算用“反间计”,让高伯逸跟晋阳鲜卑彻底决裂,双方你杀我我杀你才好。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说受到各种限制,所以没有把事情办成。
“秋收已经完了么?”
韦孝宽看着城外已经枯黄的草地问道。
“还差一点点。”
宇邕出兵有点急,周国的秋收,实际上并未进行统一安排调度,只是看各地如何应对了。
而玉璧城以东的地盘,由于长期战乱,很多田地都荒芜了,收成那真是微乎其微。所以韦孝宽在很早以前,就屯粮玉璧城,以这里为支点,支撑整个北线战局。
“派些士卒去帮忙秋收,搞完以后赶紧的回来,我们要出兵了。”
韦孝宽的话吓了辛道宪一大跳。
出兵?
打平阳?
这不是有病?
“将军,现在出兵恐怕”
“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韦孝宽无奈说道,眼神里满是疲惫。
他难道不知道现在不好打平阳么?
但是如果他不闹出一点动静,那么高伯逸下一道命令,让晋阳的守军南下洛阳,将周军南线主力包饺子了怎么办?
“传我军令即可,不要废话了。”韦孝宽不耐烦的对辛道宪说道。
第1180章 举足轻重(中)
夜幕降临,秋日的夜里,凉风习习,微微能感觉到一丝冬日的寒意。长寿县外的汉江江面上,有一艘两层楼的楼船,挂满了红色的灯笼,远远都能看到。
楼船的船舱里,高伯逸正在跟侯瑱两人对饮,因为等会就要赴约,所以两人都没有喝太多,而是在商议对策。
“大都督,此番,王琳真的会来么?”
侯瑱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觉得如果自己是王琳,只怕不会赴约。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你做不到的事情,不见得别人做不到。
“放心吧,稍等片刻就行,王琳是一定会来的。”
高伯逸慢悠悠的说道。
此次“和谈”一旦能成,不亚于得到十万雄兵!或者说,北齐西南边境的局,就全部活了。
正如韦孝宽和梁士彦等人理解不了宇邕的想法一样,侯瑱这样的人,也理解不了高伯逸的想法和高度。
有些人平时一点点小利,都要锱铢必较,好像被人占了一钱的便宜,心中就会像是割肉一般。
然而,当他们遇到大事的时候,却小心翼翼,该出手的时候不敢出手,瞻前顾后。
此乃:争小利忘命,干大事惜身。
高伯逸就不是个干大事惜身的人,尤其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从各方面推断王琳会妥协。如果对方真的要“作死”,那就只能怪自己眼瞎了。
成功的路上,到处都是风险。
正当高伯逸沉思之时,竹竿急急忙忙的下了船舱道:“主公,王琳的长史陆纳来了,人就在船上。要把人引进来么?”
“不必了,我亲自去吧。”
高伯逸来到船舱外,就看到脸上有道刀疤的陆纳,双臂抱着一把剑。见到他来之后,将剑递给高伯逸道:“此乃我家主公佩剑,见剑如见人。高都督若是要去,请随我来。”
陆纳一身豪气,说话亦是不客气,眼睛直直的盯着高伯逸,如同猛虎伺机吞人。
“带路!”
高伯逸就说了两个字,然后毫不畏惧的跟陆纳对视。
两人相持了一会,陆纳这才微微点头道:“高都督果然是豪爽之人。”
他走在前面,高伯逸跟在后面。侯瑱虽然十分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