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5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禀告都督,周军确实用大楼船冲击河阳关船闸,不知为何,居然将城关撞倒,末将当时也在城楼上,不知何故。”
这次来送信的,正是当时劫后余生的李姓偏将。他大致上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告知了高伯逸。
总而言之,就是城关的地基不行!
然而高伯逸却是知道,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事情本不应该是这样。
河阳三镇,黄河北岸的北中城,中间的河阳关,都先后毁于河水冲击,这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最先倒下的,反而不是河阳关,而是北中城。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黄河的河堤,是北岸水土流失,南岸泥土堆积,形成“地上河”。到了现代,黄河下游的河道,已经向南不知道偏移了多少!
因此,建立在北岸的北中城,应该是水土最先流失的!失去土地支撑的城池,自然就垮塌了。
而淤泥堆积到河阳关,挡住了黄河,导致水位上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百年后河阳关亦是被黄河毁掉,只剩下位于南岸的南城。
这座城池因为大自然的影响,水土不但没有流失,反而持续堆积,一直到了清代乃至民国,都还是黄河南岸的重镇。
如今北中城没有垮,河阳关反而垮了,只能说独孤信不懂土木工程,一番瞎操作,鬼使神差的把周军玩死了。
要不然,梁士彦这漂亮的一手,倒是跟当年南梁韦睿狂殴北魏,用大楼船攻城有些异曲同工。
这人挺厉害的啊!
高伯逸暗暗想道。
周国国力远不如齐国,但是确实还是有那么几个能打的,宇文邕手里绝不是什么好牌都没有。
怎么说呢,高伯逸没想到周军能攻下河阳关,更没有想到河阳关会垮塌。结果是坑了周军一把,但过程却并不是那么美好。
接下来,只怕有一场恶战!
打发走独孤信派来报信的偏将后,高伯逸找到王琳,将战报交给对方。
果不其然,王琳被洛阳前线激战的战况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如此离奇,如此曲折的战斗,实在是让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王琳不经意瞥了高伯逸一眼,心中暗暗思索,莫非眼前这位年轻人,当真是天地气运加身?
是,或者不是,其实,王琳根本不在意。
他在意的是,此后,北齐国内,只怕是有不少人,相信高伯逸是“天命之子”!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
之前齐国国内就说高伯逸能生吃蝗虫,果然,后面他就赢了段,消灭了齐国国内的反抗势力。
如今,再次“如有神助”,齐国的军民会怎么想?
宇文邕麾下的将士会怎么想?
乃至自己麾下那些兄弟们会怎么想?
这些问题在脑中一遍遍的过滤,王琳得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不得不服气的结论。
只要这一战不出什么低级错误,高伯逸破周军,应该问题不大的。当然,能不能把周国打得半身不遂另说,但是战后,高伯逸彻底扫平齐国的所有反抗力量。
营造一个“改朝换代”的舆论氛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王琳感觉,跟高伯逸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稍微改一改。至少,在这一战里面,他和他麾下人马,可以稍微多出点力气。
而不是原本想的“白嫖”。
“贤弟有什么打算?洛阳那边的地形,我不是很了解。”王琳平静问道,不过他的态度,多少跟之前的淡然有些不同。
王琳的言外之意就是,洛阳那边我不熟,但是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那些需要牛逼人物才能撑得住的场面,你去找双花红棍就行了。我做不来,我麾下弟兄也做不来。
“兄长,现在只怕是要加快行军速度了,明日入夜前,就要到达荥阳,兵贵神速。”
高伯逸沉声说道。
两人骑马并行,一点都不耽误说话。
高伯逸并不知道宇文邕会不会回过神来,集中所有兵力狂攻虎牢关。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摆平高演,让高演当“带路党”,负责大军前驱。
不过早一日到荥阳,就早一日到了虎牢关门口。到时候不管是出了什么意外,都能从容应对。大军布置,应该前轻后重,荥阳作为北齐在黄河以南最重要的“水次仓”所在地,理所应当成为重兵屯扎的要害之地。
“呃,我麾下那些弟兄们懒散惯了,只怕……明日入夜,到荥阳很难。”
此地离荥阳不过五十里地,所以才会陆路行进。王琳说到不了,不过是谦虚罢了,也是不想让麾下弟兄说他刻薄。
但是一天半走五十里,对于古代军队来说,虽然有点难,但绝非不能达到!毕竟,这是在齐国腹地,他们被人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兄长,兵贵神速,此时不搏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大军不入荥阳,我的心始终都是悬着的。只有大哥和麾下弟兄进了荥阳,我才能安心盯着洛阳的战局。”
高伯逸恳切对王琳说道。
其实,要不要这么早入荥阳,对战局而言,影响几乎没有!但是对高伯逸考察王琳麾下将士的战斗力,却有着极大影响!
如果一支军队只讲求好勇斗狠,却不能吃苦耐劳。那么,这种队伍是不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他们只能打顺风仗,欺负一下弱鸡还行。一旦遇到硬茬,一旦遇到跟敌人僵持不下的时候,这支军队,一定会成为敌军的首要突破口!
高伯逸可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这样的军队,在给王琳“指派”任务之前,起码要考察一下才行。
“如此也好。麾下弟兄们,好像也很久没遇到紧急情况了。”
王琳似乎也看出了高伯逸的“言外之意”,他在马上行了一礼道:“那我这就去安排,务必明日入夜,进荥阳城。”
“有劳大哥了。”
高伯逸坐在马上看着王琳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第1203章 野蛮的拳拳到肉(上)
平阳以南,挨着汾河正在修建的“破虏城”,正一副热火朝天的姿态。南北朝在边境筑城的主要方法,还是采用的“板筑法”,即用两块很大的木板(可拼接),将墙面的“骨架”搭好,然后填入土夯实。
加入米糊等物提高墙壁的刚性,最后撤去木板,即将一面墙筑好。
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规模不大,主要军事用途的小城。至于洛阳、邺城这样的大城,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修建的。主要是城池太大,这种方法又比较糙,难以经历岁月的侵蚀。
破虏城下,一个穿着白色锦袍的中年男子,拿着羽扇,装模作样的在巡视,时不时的摇头叹息。
“老高啊,你知不知道再往南走,会遇到谁?”
说话的这位白袍中年,正是祖珽无疑。他身边跟着一个“俊美”青年,正是高长恭无疑。
高长恭在听说了兄弟高孝珩背叛齐国,投靠了宇文邕,然后现在高演也回到洛阳之后,整个人都陷入到极大混乱之中。
高伯逸想做什么,他隐隐能感觉到,只是,高伯逸现在还是尊李祖娥为太后,高洋之子高潜为皇帝,明面上,他到底做错什么了?
并没有。
他又像高洋屠杀元氏一样,大规模杀戮高氏一族么?
貌似也没有,至少表面上做得很漂亮。
相反,高长恭的兄弟,叔父,倒是一个个的站在了北齐的对面。真要说起来,他们才是“认贼作父”的叛逆。
投靠了宇文氏,这不叫叛国叫什么?
而高伯逸做的,不过是每个权臣都会做的事情罢了。他不自保,难道跪下来跪舔高澄一脉?世间并无这样的道理,而高长恭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这洛阳兵变这件事上,高长恭认为是高孝珩做得不对,当然,这也是他迂腐的地方。
在晋阳的时候,高长恭并不打算做什么,比如说夺取兵权什么的,根本就没有想过。倒是来到平阳以后,祖珽明里暗里的,都对高长恭留了一手。
早已完全投靠高伯逸的斛律光,更是“顺水推舟”的将高长恭安排在祖珽身边,让祖珽来监视高长恭,顺便,也不要来烦自己。
“南面?哪个南面?”
高长恭疑惑问道,他对平阳这边的地形并不熟悉。只知道再往南,就是新绛城,周军在那边驻扎重兵。保持着一种随时出击的姿态。
这样的高压姿态,让高长恭坐如针毡。
“探子回报,周军北线主将韦孝宽,不在玉璧城,而是一直呆在新绛城,他想做什么,用脚指头想都知道。”
祖珽指了指身后正在建设的破虏城道:“韦孝宽就是打算给我们一闷棍呢。”
他嘿嘿冷笑了一声。
祖珽的军事才能,其实历史上一直都被低估。在北齐局势糜烂到底的情况下,在没有斛律光、高长恭等名将的情况下,他还能在晋阳打败周军,没点本事可不行。
要知道,那时候祖珽因为身体不好,眼睛都差不多要看不见了(就是青光眼)。
正因为知道这些事情,高伯逸才会放心让祖珽来晋阳“练练手”,主要是,斛律光打仗太老实,容易上韦孝宽的当。
而祖珽这个人军事基础不扎实,然而脑袋里却全是坏水。让这两人一主一副的在平阳坐镇,韦孝宽一人而已,占不到什么大便宜。
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如高伯逸所料,韦孝宽中了祖珽的“疑兵之计”,浪费了宝贵的破敌窗口。
当然,这不是韦孝宽蠢,而是他手里的本钱不雄厚。如果韦孝宽本钱足够,他可以不断“试错”,祖珽摆出“龙门阵”都没用。
“敌袭!”
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长空,祖珽和高长恭二人浑身一个激灵!
“快走快走,去平阳城!”
祖珽把高长恭丢下,撒腿就跑,看得高长恭一阵错愣!
修建破虏城的辅兵还有这么多,你就把他们丢下跑路了?
这一刻,高长恭似乎明白了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什么意思。
发现高长恭没有跟上来,已经跑远了的祖珽转过头,对着他大吼道:“你逞什么英雄,剩下的事情斛律光会料理的!你莫要坏我大事!吓跑了周军,我砍你脑袋!”
哈?
高长恭这才回过神来。祖珽怎么说,也是这次战役的“二把手”,如果临阵脱逃,以他这么精明的人,又怎么会如此轻易让别人抓到把柄呢?
他这才明白,祖珽跟斛律光之间,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祖珽负责前线城池的督造,而斛律光则是埋伏在暗处,大军即刻就能反击!
当然,韦孝宽不是傻子,应该看出来了这点。但今日周军为什么要来袭击修筑破虏城的辅兵,高长恭一时间还是不明所以。
反正,现在跑就对了!
至于那些修城的辅兵,高长恭很明白,他们就是“弃子”。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这些人肯定会损失惨重。
却也能打消周军的疑虑,所谓“做戏做全套”嘛。
至于时代的尘埃落在某个家庭中,成为巨石,毁灭一切。这种情况,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改变。
慈不掌兵,统帅的基本素质。从这个角度看,祖珽还真是有几把刷子。
高长恭体力甚好,平日里又不近女色,坚持锻炼,不一会,他就跑到了祖珽前面。等视野里出现了平阳城的身影,高长恭这才回头,发现周军根本没有追来!
想都不用想,周军想干嘛呢?当然是破坏城池啊!
具体的办法是,将绳索套在马上,另一头连着筑城的木板。然后万马奔腾的拉筑城的夹板,将夹板连带土墙拉倒!
这种办法,在史书中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载。北齐北周在晋阳地区对战的时候,用这种办法毁掉了不少筑好的城池。
更别说破虏城这种做了半截的新城了。
正在这时,他发现沿着汾河的官道上,一队列阵好的齐军,正慢慢朝着破虏城的方向而去。他们身后,是千余骑兵,为首之人,正是斛律光无疑。
高长恭曾经听高伯逸说起过斛律光打仗的技战术,最有特色的一招,就叫“步骑协同”。具体来说,就是把营寨安置在前线后方不远,每次出击距离,不超过五里地,步兵骑兵齐上阵,打不过就退回营地修整。
然后密集筑城,形成防线,绝不孤军作战。
高长恭脑子里灵光一闪,现在齐国的防线部署,不就是斛律光最擅长的打法么?
第1204章 野蛮的拳拳到肉(中)
韦孝宽什么都信,就是不信邪。他不相信齐军筑城是陷阱,他感觉,那只是对手在虚张声势。就跟之前一样。
之前他就被齐军给耍了,或者说,太过于谨慎了。最近派人潜入平阳地区,得到许多可以互相验证的消息。
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其实齐军在前线筑城,后方只是在练兵,根本没有什么准备!也就是说,他错过了一个击败齐军的绝佳机会。
当然,这也不能说错。就像是赌骰子一样的,不赌立马省钱,可能输多少就省了多少。至于赌赢,你怎么知道能赢呢?万一输了呢?
“王将军,你带人将城墙拉倒,我带人清理这里的辅兵。城墙倒塌后,立刻回撤,不要恋战。”
韦孝宽对曾经是柱国大将军的王雄说道。
按资历来说,他根本没有权力去指挥王雄做事。然而,谁叫王雄上了宇文邕的“黑名单”呢!
曾经的八柱国势力,王雄也是其中一员,这些人全部被宇文邕猜忌,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而韦孝宽因为不属于八柱国势力,又擅长战略,所以被宇文邕重用。
现在不是韦孝宽要舔王雄才能上位的时代了,现在情况已经反过来,是王雄要把韦孝宽舔舒服了,让他多多在宇文邕面前说好话,才能保证王家的后辈的前程。
至于他自己,王雄已经不做指望了,都一把年纪了,肯定不会瞎折腾。
韦孝宽亲自带人冲进还未建好的破虏城内,麾下轻骑如牛刀切葱一般,一茬一茬的收割人命。
辅兵本身就没有盔甲,由于修城,兵器也不全。更是因为祖珽的放纵,所以这里的守卫也很少。
周军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