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582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582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延宗走了以后,唐邕满脸疑惑的看着他的背影,皱着眉头不说话。

    “怎么了?”

    高演发现唐邕的表情不太对劲。

    “此战风险极大,可是高延宗居然面无惧色。”

    唐邕揣摩了一番,也只好感叹道:“英雄出少年。”

    其实他是感觉高延宗可能会投降高伯逸,可又觉得不太可能,这种话若是没有真凭实据,说出来只会打自己的脸。

    ……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高伯逸毫不留情的下令道,郑敏敏听到了以后,立刻拿笔书写。她原以为到了荥阳以后,高伯逸就会大口将自己完整的吞进去,彻底的占有,没想到对方居然真就只是让她担任“秘书”的角色。

    负责整理文案以及书写。

    出乎意料又感觉受到了轻视,郑敏敏的心情也是异常复杂。

 第1213章 能示之不能

    “这个信,要不要念?”

    郑敏敏指着从竹筒里拿出来的黄色纸卷问道。

    此时天色已晚,她依然待在高伯逸所在的签押房内,没有去歇着。看来,高伯逸前两天的那番话,对她刺激很大。

    人总是要努力一下,证明自己存在过,而不是浑浑噩噩的活着。

    这份密信,高伯逸只是拆开了,正要看的时候独孤信派人送来消息,答应跟神策军换防,所以他就顺手用竹筒压住了没看。

    既然郑敏敏问起了,高伯逸随意递给她道:“念吧,反正闲着不也闲着么。”

    这话说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郑敏敏想了半天也没察觉出来,只好打开纸卷念了起来。纸上如鸡爪的字,比她五岁时写的还差,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能写出这么丑的字来。

    “主公,高欢十四子高润,年纪虽轻17岁,却颇有城府,对主公是个大威胁。卑职已经准备好材料构陷高润,请主公示下”

    郑敏敏读到这里,就有点读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高润是她表侄,郑大车的儿子。而郑大车是荥阳郑氏六房郑严祖的女儿,郑严祖跟郑敏敏的父亲郑述祖是亲兄弟!

    听到高伯逸的手下,要用卑鄙手段陷害自己的表侄,好像有点尴尬了。

    “此人乃是我心腹,平日里行事比较狠辣一点,你不必在意。”

    高伯逸也有点不好意思,好在脸皮甚厚,郑敏敏年轻不更事,看不出来他的异常。

    “高都督,这封信要回么?”

    高润如何,郑敏敏不好评价,更不好干预这件事。毕竟,郑大车的父亲不是自己的父亲,荥阳郑氏内部利益,有时候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说,现在郑氏的其他人,就很想跟高氏一族脱离关系,去紧紧抱住高伯逸的大腿!所以,高润被高伯逸的手下收拾,对于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或者说这件事只是伤害了郑大车一人而已。

    郑敏敏虽然不谙世事,但是她人并不蠢,平日里话也不多,这个时候并不会多说什么。从父亲郑述祖的态度看,高伯逸这个人,对郑家来说,异常重要。

    当然,高润能不死自然是最好的。

    “回信是一定要回的,我来说,你来代笔。”

    “好。”

    郑敏敏麻利的磨好墨,坐在高伯逸对面,准备写信。

    “杀高润完全不必,弓箭在没有射出来的时候,威胁是最大的。高元海一脉曾经帮助高湛造反,收拾他们就行了。

    能示之以不能,善之善也。等洛阳之战,班师回朝之后,再行部署,切不可轻举妄动。”

    高伯逸的回复很短,然而意思却令人云里雾里,至少郑敏敏很难理解。

    她有点明白高伯逸为什么要让自己这样一个对军略战略完全不懂的人当“秘书”了,正是因为“不懂”,所以才无法在某些事情上做手脚。

    果然,能做大事的人,看问题的方式,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郑敏敏麻利的将高伯逸说的话,写完,还润色了一番,说得委婉了点。她将其递给高伯逸,没想到对方只看了一眼,就揉成团道:“重写,语气直接一点,不用客气,我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

    对鱼赞这样的人,你软弱,他就会蹬鼻子上脸。只有狠狠的教训,这厮才会按你的思路来走,不会跑偏。

    郑敏敏又写了一遍,墨迹干了以后递给高伯逸看,不得不说,此女的文采确实不错,这也是世家女的特点,小时候开始就读书的,读过书的人,学东西就快。

    高伯逸看了下,在语句不失文雅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了严肃,很不错。

    “可以的,你学东西学得很快。把信装进这个竹筒里,用火漆封好,你今天的事情就做完了。你现在算是我的文书,每个月都有月钱,现在用不上你可以先存着。”

    月钱?

    郑敏敏活到现在,就不知道世上有一种东西叫钱,她从来不会去操心这样的事情,或者说轮不到她来操心。

    事实上,郑敏敏老爹郑述祖也不操心这样的事情,郑家自然有专门人才来管理钱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能从琐事中解放出来,就能集中精神,去解决一些“大问题”。

    “高都督,我能问一个问题么?”

    郑敏敏小声问道。

    “说吧,我尽量回答你。”高伯逸大方的说道。

    对于那些对自己没有恶意的人,他总是尽可能的大方。

    “独孤信,嗯,他带着兵马刚刚经历过大战,现在按道理说要休息了。可是为什么都督让他们跟神策军换防呢?

    这些文书里面,我记得神策军好像一直在修整吧?”

    让累的人更累,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不合理的。

    “独孤信是周国人,对周军更熟悉。”高伯逸随口答道。

    这当然不是事实的全部。

    因为他要消耗独孤信的军事实力,同时,也是让独孤信为齐国立功,那样,就能给他大肆封赏,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

    这样对他和独孤信两人都好。

    只是这些话,不能摆到台面上说。只要窗户纸没有捅破,那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妾身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大都督是想让自己的上等马一直养精蓄锐,等周军打累了以后,再一口气打出去。”

    郑敏敏若有所思的说道,这让高伯逸微微有些吃惊,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计谋太浅显了,居然连一个弱女子都能看出来。

    “你如何得知?”

    高伯逸好奇问道。

    郑敏敏微笑着指了指桌案上的那一叠纸说道:“都在这里呢,大都督还命王琳在黄河北岸打造战船,应该是反击的时候用吧?”

    果然,秘书这个职务,实在是太重要了。

    高伯逸有点明白当年高欢手下第一谋士,雷打不动的就是陈元康了。这位就是高欢最器重的机要秘书,每次都能得到第一手情报,高欢留给儿子高澄当宰相的。

    没想到这两人一起死了,便宜了高洋和杨愔。

    “以后,只要我不在邺城,你要随时跟在我身边。在邺城的时候,你独居,除了送饭的人以外,不得与任何人接触。”

    高伯逸肃然道。

    这话让郑敏敏不明所以,不过她还是木然点头,心中涌起一个奇怪的心思:这不就是男人养外室么?把我当外室又不碰我,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第1214章 西风袭来(1)

    “梁将军,这次攻略虎牢关的战役,您不用参加了。派五千军士支援贺若将军即可。”宇文邕的贴身太监,用尖尖的嗓音说道。然后将手里的黄色帛书递给梁士彦。

    他的语气非常客气,然而说的话,不亚于一道响亮的耳光,打在梁士彦脸上。因为这代表着皇帝不信任你。

    “末将遵旨。”

    梁士彦接过帛书,然后下令副将即刻带着五千精锐去洛阳,与贺若弼合兵一处,听宇文邕全权指挥。

    “梁将军公忠体国,乃是群臣表率,那在下告辞了。”

    这位太监恭敬的对着梁士彦行了一礼,他注意到对方的苦笑,于是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就是觉得梁将军近来运气不是太好,没有其他的想法。梁将军守好城池即可。”

    河阳三镇的河阳关虽然垮了,但是南城还在北周的控制当中,依然起着阻断黄河北岸的齐军登陆南岸的作用。

    可以说依旧是整个战役的关键点之一,万万不容有失。宇文邕这么安排,倒也不能说是特别针对自己。

    送走这位太监之后,梁士彦面露苦笑,知道自己当了“背锅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近来他麾下大军之中就频繁有流言发生,说他梁士彦是“天煞孤星”,谁逮到谁倒霉。如果不是这样,好好的河阳关,早不倒塌晚不倒塌,怎么一到周军攻城的时候,就垮了呢?

    解释自然不能是齐军有上天庇佑,也不是周国郭运不济,更不能是皇帝宇文邕天生就没有皇帝命之类的。

    那背锅侠只能是谁呢?当然只能是他梁士彦了。

    这样看来,军中的那些“流言”,从哪里来的,大概也能猜到几分了。毕竟长安的府兵军官,都是宇文邕的心腹之人,要散播一点消息还是很简单的。

    更何况,那些人里面,其实不乏真这么以为的人。

    “报,梁将军,齐军在对岸的孟津渡打造战船!”

    嗯?

    听到斥候的回报,梁士彦心中一惊。独孤信是什么成色,他最明白不过。要是在陆地上打,这厮肯定是一把好手,江湖经验丰富了。

    然而,若是说到水军作战,这位就远远不够看了。

    当年东西两魏洛阳争夺战的时候,也是在孟津渡口,周军惨败,独孤信就是当时的周军大将。

    西魏军的水军,那时候没有起到半点作用,连烧个浮桥都烧不断,以至于功败垂成。不是梁士彦看不起独孤信,而是对方确实不是那块料。

    “派人严密监视。”

    梁士彦说了句废话,等于没说。所谓“严密监视”,又没有多少兵马可以应对,还不是敌人打来了用天灵盖去接,还能怎么样呢?

    “喏!梁将军,卑职观察对岸已经在孟津渡的基础上营建起一座水寨,好像很不好对付啊,他们应该不是独孤信的人马。”

    这位斥候还是很专业的,看到梁士彦不说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虽然他说得对,可这也是正确的“废话”。

    因为没有力量去应对。

    “此事我自有应对,退下吧。”

    梁士彦疲倦的摆了摆手说道,这名斥候随即退出了南城城楼的签押房。

    梁士彦走到城楼上眺望孟津港的方向,离得有点远,这里什么都看不到。其实这也是当初大楼船袭击河阳关能成功的原因。

    “不是独孤信么?那会是谁?”

    梁士彦陷入沉思当中,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对于他来说,可怕的事情,不是独孤信得到了增援,而是对手换成了不认识的人,这样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因为独孤信用兵的模式,梁士彦是很熟悉的。一旦换了个不熟悉的人来,一时间还有些不太适应。

    只是,五千机动兵力已经被宇文邕调走,他还能怎样呢?

    “罢了。”

    作为一军主将,哪怕做不了什么,最基本的预警,还是不能含糊的。梁士彦进了签押房,写了一封信,打算跟宇文邕陈明利害。

    在信中,他指出,齐军已经“变阵”,在战略上有大动作,似乎是在进行合围,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攻克不了虎牢关,那么就要立刻后撤回到弘农城,结束这一战,以避免战局崩溃。

    将信交给心腹,让他单独去一趟洛阳送信给宇文邕之后,梁士彦头脑一片空白,枯坐在石头做的书案跟前。

    宇文邕的脾气,他是知道的。这位皇帝表面上从谏如流,那是因为他受到的各方面压力都大到了极点。

    所以哪怕有什么脾气,也要憋着。

    然而梁士彦却知道,这位皇帝,其实是最见不得手下跟自己唱反调的。之前,他就因为提出反对出兵的意见,已然得罪了宇文邕。

    而这次,信里面说的那些,其实明里暗里都指出,这次出兵洛阳,实属不智。这等于是间接在打宇文邕的脸。

    宇文邕心里不舒服了,他自然会让自己也不舒服。

    “还是窦毅聪明,知道这一趟没什么好事,所以一直呆在蒲坂城不出来,唉。”

    梁士彦长叹一声,感慨自己实在是“图样图森破”了。当初自己被宇文邕从北线调来,就应该知道,自己这样的老臣,实际上是很不受宇文邕待见的,这一趟出来,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自己所担心的那些事情,全都应验了。就连没想到的意外,也发生了。

    梁士彦能够察觉到,黄河对岸的孟津水寨,其实就是冲着弘农城去的。很多人都有心理误区,认为水军就是打水战用的。

    可能宇文邕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实际上,从上次用楼船攻打河阳关的结果看,其实黄河岸边不远的弘农城,也不安全!

    当然,弘农城不是挨着黄河,问题不至于像河阳关那么严重。但是敌军用水军,却可以做到一件平日里很难做到的事情。

    那就是缩短攻击的距离!

    还有可以随意选择出击的地点。

    这两点平时看没什么特别的,然而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变成催命符。以目前周军已经绝大部分出击在外的情况看,“关键时刻”应该很快就会到来了。

    齐军出现在河阳三镇与弘农城之间,截断周军退路,甚至直接攻打弘农城梁士彦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他感觉,高伯逸的反击手段,绝对不止这一点。

    要怎么办才好?

 第1215章 西风袭来(2)

    《三国演义》中的虎牢关,是一座城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古代实际上的虎牢关,则是一个防御体系,通道不止一座,道路亦是不止一条。后世考古发现,所谓的“虎牢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部约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只有大致范围,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改建。

    可以说地方确实是这个地方,但是城关,则不是当初的城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