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5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鸿沟(楚河汉界那个)为主体,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然而做这些都有一个大前提,那便是天下一统。没有这个前提,谈什么都是虚的。
高伯逸并不担心宇文邕会不会来,也不担心对方耍诈。因为,他的人马,就埋伏在附近,只要点燃烟火,这些人就会风驰电掣一样赶来。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高伯逸看到宇文邕出现在视野的尽头,慢慢靠近,终于走到自己面前。他一个人来,身边连随从都没带。
跟自己一样。
“宇文邕,你很守信嘛。”
高伯逸微微一笑,对着宇文邕行了一礼,腰背笔挺,不卑不亢。
“朕乃九五之尊,自然是一言九鼎的,岂能不守时?”
宇文邕也是微微一笑,对着高伯逸行了一礼,二人就像是熟识但并不亲密的朋友一样。
嗯,或者叫熟人会更贴切些。
“说吧,你叫朕出来,有什么事情?威胁的话就不必多说了,朕并不害怕一死。
朕死了以后,周国也不会没有皇帝的。拿朕的性命做赌注,去赌周国会乖乖就范,你会输得很惨的,朕已经有觉悟了。”
宇文邕直接把话说死,如果高伯逸不识趣,说些没意思的话,那他可以转身便走。
“我可以放你一马,让王琳放开河道,你可以带几个人,找个熟悉驾船的渔夫,沿着黄河往上游走,回关中!
仅仅只有一艘小船而已。当然,船若是在黄河里翻了,那就是你命不好,怨不得他人。”
嗯?
宇文邕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是说,朕可以回到关中?”
宇文邕难以置信的问道。
如果可以活,谁会想去死?
如果可以回去当皇帝,谁愿意去邺城做阶下囚,甚至被人直接咔嚓?
求生是一种本能,更何况是宇文邕这样壮志未酬的帝王呢?
“对,我会放你一马。”
高伯逸平静的说道。
宇文邕很快领悟,所谓的放一马,绝非是没有条件的。要不然,高伯逸也不会单独约自己出来。
“说吧,你想要什么?”
“弘农城和宜阳这两个地方挺碍事的,在你手里,你还要派兵驻守,不如都给我好了。”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因为哪怕宇文邕不答应,高伯逸自己也能拿到,无非是多死些人而已。
宇文邕想都没想,直接说道:“朕答应你了,朕会手书一封,附上信物,让弘农城和宜阳的周军放下武器,直接投降,这样可以吧。”
当断则断,宇文邕也是个干脆的人物,在这个时候进行没有意义的讨价还价,只会显得自己愚蠢。
“应该不止这个条件吧?”
宇文邕沉声问道。
如果就这两个条件,他会很看不起高伯逸的。
难道朕的价码,就值两座无关紧要的城池?
宇文邕会认为高伯逸看不起他。
“让南城的守军放下武器投降。”
“士卒可以,将校不行,我要带走!”
这个条件,宇文邕比较坚持。
“你可以带走梁士彦跟贺若弼,其他的,全部都要给我留下,而且要无条件投降。做不到的话,别怪我不讲情面,这是我的底线,你要是耍花招那可就没意思了。”
其实,梁士彦这个人,宇文邕都可以留给高伯逸,反正不会为高伯逸所用。宇文邕想带走的,是那些府兵中的半宿卫军官!
这是他掌握周军的根基所在。
可惜,高伯逸也不是泥巴捏的,他很明白宇文邕的痛处在哪里。哪怕不能将其留在齐国,也绝不会让对方好过。
“这个我要考虑一下。”
宇文邕有些为难的说道。
“现在是你求我放你一马,而不是我在求你办事。如果你不想走的话,那也随便。”
没有了那些半宿卫府兵军官,宇文邕回长安以后,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日子。到时候别说是找齐国的麻烦了,能稳定周国国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好,朕……答应你。”
宇文邕深吸一口气,尽量压抑着内心的怒气不爆发。毕竟形势比人强,你逞能有个什么用呢。
“本来我想让你拆掉玉璧城的,不过想来你也不会答应,也不为难你了。我的要求就这么多。”
就这么多?
宇文邕想了想,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
是高伯逸要得太多么?
不,恰恰相反,高伯逸的要价太低了,低到令人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他耍阴谋的话,对名声损害极大,收获却是小的可怜。至于攻城要多死几个人,宇文邕感觉这完全不是问题。
或者说只有顺手为之的情况下,才会认真考虑这个。抓到敌国皇帝的诱惑,这是任何领兵大将都难以拒绝的。
“朕可以答应你这些。但是,你也要回答朕的几个问题,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宇文邕看着高伯逸的眼睛说道。
“可以,你尽管问,只要不是机密,我都能说,也不在乎你知不知道。”
高伯逸抱起双臂靠着大树,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朕问你,为什么要放朕回去,你到底是在盘算什么事情?慈不掌兵,那些怕死人之类的话,你哄三岁孩子还行。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朕刚才答应你的条件作废。”
宇文邕肃然道。
“如果你死了,或者你被俘,宇文宪就会成为周国的皇帝。老实说,我认为宇文宪可以把周国治理得更好,他也更会打仗。
让他当皇帝,绝非齐国之福。所以,我想还是你回去当皇帝比较好。”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放你回去,只是因为你是手下败将,而且比较弱鸡!
宇文邕气得浑身发抖,想要指责高伯逸,却又不知道开口说什么才好?
他能说什么呢?这是典型的挑拨离间,所以你可以不听啊,你可以当做对方没说过啊,你可以……兄友弟恭啊!
可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那种恐惧,到底怎么回事?
“所以,就这个原因么?”
宇文邕深吸一口气问道。
“不然呢,你以为是什么原因。哦,对了,其实也还有个小小的原因吧。”
高伯逸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宇文宪违抗你的命令,带着汉中的郡兵,乘船顺着汉水南下,偷袭襄阳成功了。”
不会吧?
宇文邕大骇!
宇文宪居然有如此本事?
这是高了自己一个数量级啊!
他的内心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忧虑之中。
“宇文宪写信跟我说,如果我不放了你,那么他就会杀掉襄阳城内的独孤伽罗,还有我在襄阳的两个孩子。
你知道的,我这个人心软,不可能为了宏图霸业,送自己的女人孩子去死,所以,只好便宜你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么?
此刻宇文邕的内心,充满了疑虑和羞恼!
如果说这一回考试,宇文宪考了一百分,那么宇文邕感觉自己最多就三十分的样子,不能再多了。
如此一来,周国中枢的大臣会怎么看待自己,会怎么看待宇文宪,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退位让贤,让宇文宪来坐那个位置更好?
一时间,无数念头在脑子里闪过,深秋的寒风吹来,他的后背一阵阵的发凉。
宇文邕想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前景。会不会,现在周国国内,有很多人并不是很想他回去呢?
宇文宪母亲家的势力很弱,对于长安的那些大臣们来说,宇文宪坐那个位置,对他们应该比较有利才对。
所以,这次不但不能指望周国会有什么“奇兵”来救援自己,反而要担心回长安的路上,会不会出某些稀奇古怪的“事故”。
难怪高伯逸说只能坐船从黄河往上游走,回蒲坂城!原来,他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
“你需要什么东西?”宇文邕终于下定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长安,不然夜长梦多,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亲笔信,还有你最私密的信物。我会先放你走,然后拿着你的信物和亲笔信,去找宇文宪换人。”
北朝求生实录
第1235章 王不见王(上)
几天后,河阳三镇南城的渡口,一叶扁舟停靠岸边,等待着它的主人上船。自从宇文邕跟高伯逸谈过以后,回到南城,就跟梁士彦和贺若弼聊过了。
谁愿意留下来当阶下囚?
没人愿意!
神策军说是不杀俘虏,可是,还有种状态,叫做“生不如死”!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被俘后关起来,就等于是政治生命结束。哪怕再被释放,回国以后,也很难被重用。
贺若敦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宇文邕和梁士彦他们这次放弃了城内的几千守军,哪怕这些人“理解”并“支持”,这三人的名声,在周国也臭了。
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以后麾下的军队,没人会真心实意为主将效力,约束他们的,仅仅只是军令和前程而已。
这也是高伯逸为什么不让宇文邕带更多人走的原因。
得了便宜还卖乖,世间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呢。
小舟慢慢的离开岸边,载着几个人逆流而上。宇文邕看着越来越小的河阳三镇,无声轻叹,几乎微不可察。
回国后,还不知道会面临怎样一个局面。宇文邕感觉,新的游戏要开场了,高伯逸此番拔掉了周国在潼关以东的几乎所有据点,此后,两国局势再次回到高欢宇文泰对峙初期。
周国(西魏)十多年经营,一朝化为乌有。此等大胜,高伯逸回邺城之后,威望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他还会安于现状么?
也许会。
也许……很难说。
宇文邕感觉,他很快就会面对高伯逸可以如臂指使的齐国了。这个对手更厉害,弱点更少!到时候,还有多少获胜的机会?
而且,现在还多了一个问题。
宇文宪要坐大了。
此番两相对比明显,周国国内的那些老狐狸们,眼睛都不瞎。应该支持谁,应该在谁身上下注,或许……没有悬念。
宇文邕忽然感觉,自己若是突然得了重病的话,只怕要完!周国国内,谁还制得住宇文宪?
突厥公主是他王妃,那么宇文宪名义上可以得到突厥人的直接支持。
宇文宪是宇文泰的亲生儿子,仅仅比自己小一点点,继位名正言顺。
特别是这厮还很得人心,很会打仗,得罪的人也少。
想了想,宇文邕感觉,自己除了坐在皇位上这个优势外,其他的,全方位弱于宇文宪,或者说潜力大大不如!
然而,更让人头痛的是,此番周军中自己的嫡系死伤惨重,宇文氏的皇权可以说摇摇欲坠!这多亏是独孤信等人被赶跑了干掉了,他们若是还在,只怕要造反!
为了稳定人心,为了平衡局面,哪怕再不愿意,宇文邕也必须要把宇文宪扶起来,让他成为宗室中为首的领兵之人!
只有这样,才能镇得住场面。
人生常常就是这样无奈,为了生存,你明明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等于慢性自杀。然而,事到临头,捏着鼻子也得违心的把事情办了。
甚至还要给别人笑脸。
这是怎样一种悲哀?
有那么一瞬间,宇文邕感觉当皇帝好像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像宇文宪那样逍遥快活。可是很快他就明悟过来,有时候走上一条不归路,是没有分叉,也没有退路的。
退,就是死。
哪怕这个皇帝自己不想当,那也要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直到死去。
“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一直输,到后面垓下之战,不也赢回来了么?这次且让高伯逸得意一阵子,他日我们一样可以卷土重来的。”
梁士彦低声劝道。
别看老梁同志读书不多,说话做事都很有章法的,大将之风,远不是贺若弼这种初出茅庐的家伙可以比拟的。
宇文邕无奈一笑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只是心疼那些将士罢了,唉。”
他是不是心疼麾下死去和被俘的府兵,梁士彦不知道。他只知道,此番回到周国,只怕也不会那么平静。身边这位皇帝啊……要开杀戒了。
梁士彦忽然想起宇文宪这次突袭襄阳成功,虽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赢了就是赢了,哪怕是耍诈或抽签,获胜的人就应该得到褒奖。
只不过,宇文宪现在已经是齐王,封无可封,赏无可赏,难道要宇文邕把皇位让给他来坐?
梁士彦隐约感觉,回国以后,宇文邕内心未必会承宇文宪的情。相反,宇文宪的“救命之恩”,看起来更像是在无意中嘲讽宇文邕的无能,虽然这并非他本意。
如果宇文宪不出击,梁士彦感觉,以高伯逸的谋算,只怕同样会将宇文邕放回周国!这个道理,其实只是宇文邕当局者迷罢了。
梁士彦在宇文邕回来以后,就已经想明白了高伯逸到底怎么盘算的。不让宇文邕回国,那么周国必定是宇文宪当皇帝,这根本不需要怀疑。
那么宇文宪以后就可以打着“接皇帝回国”的幌子,凝聚人心,用哀兵必胜的办法,来攻略齐国。
到后面,高伯逸还是会把宇文邕放回周国。
但是这样做,会丢面子,好像齐国打不过周国一样。而且宇文邕回去以后,还有没有人支持他当皇帝,都难说得很。
所以将宇文邕扣押的效果,远远不如将其放回关中,跟宇文宪来个“二桃杀三士”。
想到这一步,梁士彦就没有往下想了。因为宇文宪的举动在战术上可以说大获全胜,但在战略上,却是为高伯逸送上了一把快刀。
一把斩断王琳后路的快刀。
救人是无意义的,反而让宇文邕内心忌惮,更是暴露了他军事能力弱鸡的缺点。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大家都打不过高伯逸,宇文邕可以找借口说高伯逸用兵如神,不能力敌。
可是宇文宪却能偷袭后方的襄阳成功,狠狠扇了高伯逸一耳光。这说明把宇文邕麾下周军打得鼻青脸肿的高伯逸,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