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614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614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一个男人最私密的地方,永远都不会是卧室!

    读书人最私密的地方在书房。

    跟老婆说一句“我在书房读书”,把门一锁,就是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私密空间。

    无论是看什么书,做什么事情,都没人打扰。

    杨愔在书架上找到一个册子,上面的章,都是他亲自抄写的。

    每次高伯逸给高洋的策论,后者转交给杨愔以后,杨愔都会抄录到这个册子里。这里包含了很多高伯逸所独有的“治国思路”。

    常常会让杨愔感觉惊叹。

    手腕是比较稚嫩,然而思想却异常深邃,杨愔有时候甚至会产生自愧不如的感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圣贤真是诚不我欺啊。”

    杨愔感慨的叹息了一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杨愔看到策略上的一句话,愣神了好半天。这是高伯逸写到策略里的一句话,从前一晃而过就过去了,他也没有去多想。今日看到这句,才感觉如五雷轰顶,仿佛真相大白。

    杨愔一直都认为看不透高伯逸。

    你说这人是个玩弄权术一直往上爬的吧,他又不完全是这样。

    可是这个人呢,跟他和崔季舒等人又完全不同,他完全不会忠诚于什么人,他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

    甚至是很多危险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高伯逸跟高洋一起喝酒的时候,似乎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在高伯逸的眼中,已然是看不起任何人。

    他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尊敬你,但在内心里,却未必看得上你。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年轻貌美的女子傍上只有钱财在手的垂暮老人,如果你没钱,那么在这名女子眼里,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高伯逸会不会认为,如果没有宰辅这张皮,他杨某人就什么都不是呢?

    杨愔心中冒出一个奇怪的问题来。

    他自嘲一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今天这出戏,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是高伯逸逼自己走人罢了。这一幕当然是小试牛刀,伤不到自己,可是后面那些招数,绝对会逐渐加码!

    杨愔虽然是第一次体会高伯逸的招数,可是在此之前,他冷眼旁观之下,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套路。

    政治,果然是血淋淋的啊。此时此刻杨愔也有点后悔没有听崔季舒的话。

    如果上次朝会的时候,一开始自己就以身体不好为由乞骸骨,倒是可以免去今日之辱。当然,如果今天赖着不走,那么下次朝会,自己恐怕就会非常狼狈的离开。

    做人难,做宰辅更难,做齐国的宰辅难上加难!

    “阿郎,高都督来了,就在大门外面。”

    书房外传来老婆高氏的声音,颇为忧虑。

    “行了,我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杨愔不耐烦的说道,连身子都,懒得挪动一下,更别说上去迎接了。

    如今他已经至仕,不用去想着怎么跟高伯逸打交道了,自然也不想理会这个心狠手辣的小兔崽子。

    很快,一身棉袄的高伯逸,就进入到杨愔的书房里,四处打量,最后坐到这位胖乎乎的“前宰辅”面前。

    “你是来看老夫笑话的么?可惜啊,老夫已经想明白了,随你便吧,无所谓了。”

    杨愔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想了想,起身在书房的某个抽屉里拿了个花里胡哨的酒杯,放到高伯逸面前,给他也倒了一杯酒。

    “当年先帝高洋送给我的,据说来自大秦古罗马,不过我从未用过。”

    杨愔感慨的说道。

    杯子是比现代高脚杯要短一些的“高脚杯”,看上去是银色的,也很可能是银质地。和齐国常见的花纹酒杯不一样的是,这个酒杯上刻着浮雕。

    一个没穿衣服的女人,坐在一个同样没穿衣服的男人身上,似乎还有一排没穿衣服的女人,站在这男人身前“等待挑选”。

    这很有可能是大秦的奴隶主在挑选美丽女奴侍寝的画面。

    果然,这确实很符合高洋的审美!

    高伯逸在心中暗暗吐槽。

    不过杯子里的酒可不能喝,这辈子是银铅合金制成的,用长了时间以后,会变傻的!古罗马的衰落,与贵族长期和广泛使用这种杯子大量饮酒不无关系。

    当然,只是个次要因素。

    “先生现在是不是还在怨我?”

    高伯逸诚恳的问道。

    他并没有虚伪的说今日朝会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如果那样的话,就是在把杨愔当傻子了。

    涵养再好的人,也经不起这样的戏弄。

    “怨恨倒是谈不上。老夫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不过倒是没有想过会这么早。”

    杨愔轻叹一声道:“如今老夫已经至仕,你想对我说什么?解释一下这件事?还是别的什么?”

    “杨先生,您知道先帝驾崩之前的弥留之际,对我说了什么吗?”

    高伯逸轻声问道。

    还有这事?

    杨愔一愣,他也是第一次听高伯逸说起高洋临死之前提起的事情。

    “不知道,老夫也是第一次听说。”

    “先帝说,他一手缔造的齐国,绝不能垮在后人手里。这偌大的江山,谁能将其发扬光大,那么它就是谁的。”

    嗯?有这种事?

    杨愔觉得很不可思议,高洋这拱手将齐国让给外人的想法,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让给高演不好么?

    想到这里,杨愔回忆起高洋平日里乖张的性格和高傲的心气,又有些黯然。

    这样的人,断然没有把江山心安理得的交给闭着眼睛就能得到他所有一切的人!老子辛辛苦苦才有今日局面,你就想等老子死后照单全收?

    凭什么?

    联想起赵郡李氏对高伯逸的鼎力支持,杨愔似乎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赵郡李氏不去支持外甥高潜,而要支持女婿高伯逸了。

    百战成王者,必定远胜生而为王之辈。哪怕是亲戚,也没必要把家族给一个黄口小儿陪葬。高洋大概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管他呢,老子死后洪水滔天,你们慢慢玩吧,不奉陪了!

    “先帝临终前,告诉了我十二尊大金佛的位置。如今大齐开发银行里发行的票据,都是以此为根基发行的。”

    高伯逸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有这种事?”

    杨愔脱口而出道。他这才发现,自己身为一国宰辅,居然连邺城里的好多事情都不知道!

    “杨先生,今日那封信,全都是无稽之谈。不过呢,有一句话,倒是没有说错。”

    高伯逸慢悠悠的说道。

    “什么话?”

    “去扬州养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杨先生觉得如何呢?”

 第1256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完)

    “去扬州?”

    听到高伯逸的话,杨愔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

    “老夫在邺城无官一身轻,也不会碍着你的事情吧?”

    杨愔有些不悦的说道。自己已经退让了,已经都不在官场了,他高某人还想怎么样?莫非连邺城都待不得了?

    “不不不,杨先生,其实吧,我是想您过去总览淮南的政务。下次朝会,我就会提议设立一个新职务,行台总务,并建立淮南行台,总部在扬州,跟王琳镇守的寿春正好错开。

    您就会是淮南行台的第一任总务,总览淮南各州郡的政务也包括,总部位于扬州的南河泊司。”

    高伯逸解释了半天,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让杨愔坐镇淮南!

    “让老夫不辞官么?”

    杨愔沉吟了片刻,抬起头,嘴角挂着一丝微笑问道:“老夫想知道原因。”

    “如果说粗浅点的原因,就是淮南必须要一个有资历有能力有声望的人才能镇得住场子。”

    高伯逸平静的解释道。

    杨愔微微摆了摆手揶揄道:“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你可以回去了,老夫就想在邺城养老。”

    “我在筹备灭周,所以,淮南不能乱!杨老先生的担子,不仅不比当宰辅要轻松,反而会面对很多问题。”

    高伯逸沉声说道。

    灭周!

    这个词,杨愔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过了。上次的时候,还是高欢打算带二十万大军从晋阳出发平推关中!结果惨败!

    那一战捧出了个西魏战神韦孝宽。

    还有“东魏歌神”斛律金。

    还有玉璧城下的累累白骨。

    其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现在高伯逸已经积蓄够了力量,打算灭周了么?

    杨愔心转如电,已经明白了高伯逸的野心和打算做的事情。

    灭周,威望到了一个无人可及的地步,齐国国人只知道神勇无敌的灭国战神高伯逸,不会知道这个国家的儿皇帝是谁。

    之后,水到渠成,一切再无阻碍。

    携灭国之威登基,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所遇到的阻力也会最小。

    “宋钦道不是你的亲信么,他去淮南也是一样的。”

    杨愔有气无力的说道,懒得跟高伯逸哔哔了。

    “杨先生,当初先帝制定了一个免赋税的政策,免除淮南十年赋税,这个提议,是您提出来的吧?”

    高伯逸问了一个让杨愔很尴尬的问题。

    免税,确实是稳住新占领区的最佳策略。当年高洋雄心勃勃的从梁国手里夺得了重要的两淮之地,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安定和守住这块地方。

    所以高洋最先就找杨愔问策。

    杨愔给高洋开出的药方就是,免赋税十年,先暂时稳住这里再说。只要能争取十年时间,那么到时候这里的环境就会很不一样。

    从谏如流的高洋,听取了这个策略,目前来看,北齐的两淮之地十分安定,无论是梁国的遗老遗少,还是陈国,都拿这些地方没办法。

    当地人根本不鸟他们。

    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不管你说得封侯拜相多么诱人,也比不上我这里免税的策略香!

    不交税啊,那在古代可是真香!

    然而,不到十年,高洋就死了,如今,正好是这项政策所颁布的第十个年头。也就是说,今年过了以后,北齐朝廷就要找两淮的各个阶层收税了!

    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在那些享受了十年免税政策的人眼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既然能免十年,那么我们闹一闹,你们收税的力度会不会减轻一点,甚至把免税期延长一些呢?

    既然在收税这件事上,底层的民众也是“受害者”,那么我们鼓动一下,是不是就可以形成一股极为强大且团结的力量呢?

    永远都不要低估人性的基本规则,高伯逸就是这么认为的。

    今年过去之后,到了夏收以后,根据高洋在位时颁布的“两税法”高伯逸的手笔,夏收就要开始。

    也就是说,两淮的乱子,半年后就会爆发,天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在这件事上,北齐中枢是不能怂的!绝对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这是原则问题。如果怂了,那么以后税收会更不好收,并且这是在鼓动齐国其他地区一起抗税!

    所以说,王琳去了,在军事上能保证不出乱子,但是他一定没办法对付税收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有威望而且顶用的官出头来处理。

    北齐还有哪位官比杨愔资历更老,更有才华,更“顶用”?

    人家是当过宰辅的人好吧!

    有这尊大神在扬州罩着,高伯逸就不必担心北齐的“银库”扬州出问题。更何况,杨愔是世家中人,跟世家也更好说话一些。

    至于宋钦道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高伯逸觉得他的心机是足够了,可办事能力跟才华却不够把事情办好。

    作为一个上位者,你要全盘去考虑所有问题,不能说只看谁忠心,就把重要任务交给他。炮党的空一格,就经常犯这种错误。

    “坐镇淮南么?你倒是很相信老夫啊,你就不怕老夫和某些人沆瀣一气?”

    杨愔笑着问道,面色好看了许多。

    “杨先生当年,据说很受葛荣的器重。如果杨先生想的话,当时作为葛荣麾下第一人,恐怕都能胜任,可是先生为什么不接受葛荣的好意呢?”

    那个时候,葛荣实力极为强大,麾下数十万人。而他被尔朱荣击败,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或者说,葛荣会失败,表面上看,只是因为那一次他“有点飘”。

    实际上,除了尔朱荣等少数人以外,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是看好葛荣席卷北魏的。

    然而,这绝大部分人里面,却不包括跟葛荣有过很多次近距离接触的杨愔。

    你想啊,杨愔宁可为高洋出死力,都不愿意为葛荣拔一根毛,可见他对葛荣这个人,不仅看得通透,而且极为失望。

    “人生在世,总不能只为了权势往上爬,总要去做一点事情。”

    杨愔轻叹一声道:“你让老夫考虑一下再说吧。”

    “那在下就不打扰了。对了,有句话,一定要对先生说。”

    高伯逸郑重的给杨愔行了一礼说道:“先生对我有恩,哪怕沧海桑田,我从未想过要加害先生。

    邺城将来会成为一个是非之地,先生离开这里去淮南,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高伯逸诚恳的说道。

    杨愔微微点头,一言不发,最后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高伯逸快滚。

    长安城的宰相府里,哪怕快深夜了,杨坚也在办公,处理案。

    关中地区干旱,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很多水井里已经没水出来了,需要在其他的地方打井。关中并非所有地方都如同长安一样,被各种河流环绕的。

    井水对于解决干旱问题,十分重要。这项任务,宇邕交给了杨坚。而杨坚则需要参考各种资料,选择打井的地点,然后派出专业队伍去办这件事。

    老实说,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正在这时,丞相府里的一个案,急急忙忙的走过来,在杨坚耳边低声道:“宰辅大人,齐王殿下回来了,正在御书房跟陛下商量事情。宫里的人已经在门外,要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