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北朝求生实录 >

第615部分

北朝求生实录-第615部分

小说: 北朝求生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一起去呢?”

    他只是个传话的,事实上,丞相府门外,犊车都准备好了,就等杨坚赶紧的上车。

    宇宪回来了?

    杨坚心中一沉,如果可以,他非常不希望自己卷入宇邕与宇宪兄弟之间的矛盾里面去。

    然而,宇邕好像并不这么认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据说是当年高伯逸写在摘星楼的柱子上的,宇邕十分喜欢这座楼,可惜被宇直一把火烧掉了。

    杨坚觉得自己的心情,跟这首诗差不多。

    “唉。”

    他轻叹一声,站起身朝着门外而去。皇帝召唤,哪怕你现在在睡觉,也得立刻的滚过去。更别提现在自己只是在办公而已。

    怀着忧郁的心情,杨坚坐在犊车里想起了很多事情。头上的绿帽,现在家中两个姓宇的女人势同水火,一个生了儿子,母以子贵,一个是宇邕的妹妹,刁蛮任性。

    都不是好伺候的主。

    “上司”宇邕的状态似乎也不怎么好,自从出击洛阳惨败后,回来宇邕就完全变了一个样似的,好像更阴郁了一些。

    杨坚已经快要猜不透宇邕到底整天想着什么。

    犊车在皇宫门外停下,杨坚在侍卫的带领来到御书房,他看到面色平静的宇宪,正看着紧紧捏着拳头的宇邕,一言不发。

    这气氛好像不太对头啊!

    “阿史那玉兹呢?你以为,她就是你的夫人而已么?”

    宇邕面沉如水的看着宇宪,而后者似乎感觉不到他的目光一样,只是平静的低着头。

    “玉兹落入汉江,尸骨无存,我亦是很痛心。”

    宇宪嘴上说痛心,不过脸上却毫无悔意。

    “你不带她去襄阳,她如何会落水!”

    宇邕拍案而起,一把揪住宇宪的衣领子!他手上的青筋都暴起了,似乎下一秒就会掐死宇宪。

    后者依然是不说话,只是平静的看着宇邕。

    “阿史那玉兹,她不仅仅是突厥的公主,她还是木杆可汗支持我们的保障!为什么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看宇宪的样子,阿史那玉兹绝对是被他藏到了某个地方,而不是真的死了。这一点,宇邕作为跟宇宪一起长大,十分熟悉他的“小伙伴”,非常清楚。

    只是他没有证据!

    如果阿史那玉兹失踪这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那么,木杆可汗,极有可能会兴师问罪!到时候就有些麻烦了。

    宇邕觉得宇宪的态度,是“不识大体”的一种表现。

    “皇兄,我累了,想回去休息。玉兹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谈的,我也没有能力把她藏起来,她就是掉汉江里落水了,尸骨无存。”

    宇宪像个复读机一样,把刚才的话又重复说了一遍,搞得宇邕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罢了,你回去吧。”

    宇邕摆摆手,开始揉自己的眼角。现在已然不早了,可这一个两个的,都是油盐不进。等宇宪走后,宇邕让杨坚坐在了自己的对面。

    “阿史那玉兹被宇宪藏起来了,朕非常确定!”

    宇邕有些神经质的凑近,看着杨坚的眼睛说道:“他的心思,变了,跟从前不同了,他在防着朕,你明白么?”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杨坚当然很明白。毕竟,宇邕一死,宇宪当皇帝的可能性,就会无限大!这时候,他还能相信宇宪没有任何其他心思么?

    杨坚扪心自问,若他是宇宪,只怕也要盯着宇邕的位置,跑不掉的。

    他很明白宇邕的忧虑,可是却不能说。

    毕竟,杨坚现在的身份,其实也是相当敏感的,会撩拨宇邕那脆弱的神经。

    “其实,阿史那公主在哪里都没关系,毕竟,木杆可汗,需要咱们去牵制齐国,然后他们在幽州的日子就会比较好过。

    假如阿史那公主不见了,这事情若是没有张扬,那么木杆可汗可能会吞下这口怒气。然而,此事若是泄露出去,恐怕陛下要真的再次迎娶一个突厥公主了。”

    听到杨坚的一番分析,宇邕微微点头,杨坚果然是很有能力啊,一口气就说道了最核心的问题。

    突厥要利用北周牵制北齐,那至少不能周国过分的削弱,要不怎么抗衡北齐呢?随着齐国的强大,突厥人也会逐渐改变他们的立场,从有限度的中立,转为鼎力支持北周。

    “府兵精锐消耗一空,朝中兵权在握的大佬,朕有些吃不准,所以还需要宇宪去稳住他们。”宇邕长叹一声,正色道:“杨卿家,朕问你一件事。”

    “陛下请讲。”杨坚坐直了身体。

    “齐国有什么破绽没有?朕感觉,高伯逸可能过两年就会讨伐我们,到时候要怎么办?”

    杨坚忽然发现,此刻说这种话的宇邕,看起来竟然显得有点软弱!

 第1257章 大佬的盛宴(上)

    杨愔不当宰辅了,可是齐国却不能一天没有宰辅。于是,在高伯逸跟杨愔交谈后的第二天,朝会再次进行,这一次,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高伯逸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李德林!

    这个答案在众朝臣的意料之中,很多人都知道,此人作为高伯逸的心腹,当宰辅只是迟早。可是他们也没料到,居然可以早到这种地步?

    有杨愔的例子在前,无人敢捋高伯逸虎须,弄一些幺蛾子出来。在众朝臣的瞩目下,李德林从太监手里接过相印,拜谢。

    在接过相印的同时,他还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师,开封郡公,一系列虚职拉满,享受最一流朝臣所享受的待遇。

    可以说是风光到了极点。

    但李德林的上位,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赵郡李氏的人,北方世家中的一员。

    哪怕他是旁支的旁支,血脉已经陌生到路人的程度。

    这就是世家的厉害之处。只要你姓李,等你发达以后,你就可以是任何一个“李氏”的人,然后跟他们“李氏”达成合作与所谓共赢。

    李德林的上位,比高伯逸身边的其他人上位,更能让世家信服。

    这次朝会的重头戏,显然不是李德林,而是独孤信和王琳二人,要如何安置。就在这一刻,他们二人都还守候在宫门外,并未进入皇宫。

    因为从名义上说,哪怕独孤信和王琳都已经归顺了齐国,可他们最多也只能算是边军将领。边军将领,无事不得离开驻地。就算入京述职,皇宫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需要有一个“被传唤”的步骤。

    这也是朝廷中枢,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故意在摆谱,对边军将领保持一种威慑。

    东汉末年,洛阳中枢的当权者,召董卓进京,绝对是一步坏棋中的坏棋,彻底向地方半割据势力暴露出自身的怯弱。

    成为乱世大厦垮塌的重要一步。

    现在邺城中枢朝廷的“拿捏”,实际上则是在尽力维护自身的权威。在这一点上,高伯逸跟河北世家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本末不能倒置,否则,国将不国!

    “太后,此番大破周军,王琳和独孤信等人,出力良多。若是不封赏,恐怕难堵悠悠众口。

    若是王琳和独孤信出了死力,都无法得到封赏,试问将来还会有谁为我们做事呢?”

    拿着一本奏折,高伯逸出列,向李祖娥提出了封赏王琳和独孤信的建议。

    这下,可是让很多人都不爽了!

    李德林爬的再高,好歹也算是半个“自己人”,而且还知根知底。

    独孤信,之前在北周混的,资历足够老,跟邺城这边的老人,都有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琳更不得了,完全是个社团大佬啊!

    独孤信麾下的兵马,好歹军纪可控。而王琳麾下的那些人,现在就是穿着制服的流民!王琳若是上位了,又会来分蛋糕,特别是他还会去淮南。

    那边的钱,可是很多很多的。

    王琳和他麾下那些穷怕了的“兄弟”,去了以后能老实么?想想也不可能啊。

    “太后,二人虽然此番抗击周军浴血奋战,可是那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在里面,他们能否成为可靠的臣子,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所以微臣认为,封赏确实是必要的,不过也没必要给一些实在的官职,把俸禄,虚职往足了给,再封赏一些田宅就行了。”

    高伯逸话说完,身后就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说得极为连贯,很显然早已打好了腹稿。

    这个家伙是谁?

    听着陌生的声音,高伯逸转过头,眯着眼睛看了站出来说话的人一眼。

    燕子献!

    这个人可不简单。以前,都是高欢身边的人,跑到宇泰那边去,比如说高欢的女婿司马消难就想跑路,结果被高伯逸到洛阳后搞死了。

    而燕子献这个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原来是在宇泰任典签书的一种,比较重要,负责一般性日常事务的签字盖章,后来却跑到高欢这边,并且受到了高欢的重用。

    当然,也因为这样,所以他不是很受高洋待见,并没有像重要杨愔一样去重用他。不过他的作用可不能小觑,因为他是高洋与娄昭君之间的一道桥梁!

    很显然,娄昭君是完全不待见杨愔的。

    作为亲女婿,杨愔在娄昭君那边却是说不上话。

    可是燕子献不一样,他在娄昭君那边说得上话,又被高洋所信任只是信任而已,并不倚重。

    此人在北齐朝政背后起到的作用,只怕还在杨愔之上。

    而当高洋死了以后,燕子献的作用迅速降低,日益的边缘化,想想也知道,对方心中是很有些不甘的。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燕子献拿高伯逸没有办法而已。他又不是高氏一族的死忠,自然不会跟着高孝珩他们那帮人陪葬。

    同时他也跟高伯逸和高伯逸麾下党羽没什么往来,不是一路人。所以现在的地位越发尴尬。

    在外面打了半年的仗,高伯逸都差点不记得邺城有这么一号人物了,没想到今日对方会第一个跳出来。

    怎么说呢,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燕子献是在胡搅蛮缠。

    但是,很多人心里却十分期待,希望王琳和独孤信,受到的封赏少一些,最好是跟燕子献建议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缓缓再说。

    饼就那么大,吃的人多了,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就少了,这是个很直观的数学题。

    “楚王,燕侍中的话,你怎么看?”

    幕帘后面的李祖娥问道,声音波澜不惊,跟往日没有任何差别。

    “太后,微臣想问燕侍中几个问题,不会耽误很多时间的。”

    高伯逸从容的转过身,对着燕子献行了一礼。而燕子献见到高伯逸如此客气,也恭恭敬敬的给他行了一礼,非常正式。

    朝堂上的交锋,不是街叫的斗殴,看谁力气大,更不是路边的吵嚷,看谁嗓门更大。

    这里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却又不是完全靠“道理”,当一个人明白这里的游戏规则时,却已然深入其中,再也无法脱离。

    “燕侍中,我问你,齐国的存在,是要偏安一隅的混下去,还是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横扫,席卷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高伯逸微微昂着头,毫不示弱的跟燕子献对视,不怒自威。

    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也很尖锐。他直接指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你是想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还是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

    如果在别的地方,燕子献可以很轻松的怼回去:你管老子想做什么?老子就是想当咸鱼,那些国家大事,你们这些野心家操心就行了。

    可是在太极殿这样的庄重场合,他却完全不能这样回答。

    如果说了,不仅会被史书记录下来遗臭万年,还会成为邺城乃至齐国各个阶层的笑柄。

    连几百年的前的苻坚都知道“归一,天下一统”,莫非你还不如一个古人?

    嗯,还是个胡人!

    燕子献这样一开口,估计立马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跟他划清界限。

    你自己想当咸鱼可以,但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更不要代表别人!

    “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微臣只是说”

    燕子献顾左右而言他,却听到高伯逸平静而坚定的问道:“燕侍中,你不要说远了,我就是想问你,齐国是要混下去偏安一隅,还是要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统一天下。

    你只要回到是要学当年的晋国东晋一样偏安,还是要学秦始皇一样,结束乱世?”

    高伯逸目光灼灼的看着燕子献问道,他那咄咄逼人的态度,令后者无法回避!

    “我们当然不能学晋国一样混日子。”

    燕子献言不由衷的说道。

    高伯逸微微点头道:“你看,我跟你之间,还是很有共识的。”

    他转过身,拱手对着前方幕帘后面的李祖娥行礼,继续说道:“太后,燕侍中亦是赞同在下的看法。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朝堂诸公,能站在这里参政议政,一方面,我们比普通人能力大,他们在地里刨食就行了,不需要想太多的事情。

    可是我们却不行,我们站在了这里,就不能一直混下去。国家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乱世之中,你不想着天下一统,不去努力,那么,迟早会成为他国的垫脚石。

    这一点,我想朝堂诸公应该都有共识了。”

    说完,他转过身,看着面前众多的朝臣说道:“有哪位不赞同本王说的,可以站出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虽然本王麾下兵马数万,但那都是朝廷的,是国家的,不是属于我高伯逸的。没有兵符,在下亦是无法调动他们。

    我们现在在这太极殿里只讲道理,不讲武力。请诸位不要因为在下手握重兵而放弃自己的职责,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

    他话说完,大殿内鸦雀无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