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6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似接盘侠的女人,他接了。
死了老公的寡妇,他接了。
嫁过人的初恋,他还是接了。
被儿子勾引上床的妾室,他还是既往不咎,宠爱如初。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欢在这方面还是挺大度的,甚至可以叫用豁达来形容。不过李沐檀的言外之意,显然不是这个。
突厥的公主,哪怕是个生过孩子的“二手货”,身上的象征意义,也必然会造成很多波澜。
“呵呵,你在把我当宇邕呐。”
高伯逸哈哈一笑,揉了揉李沐檀梳得整齐的乌黑秀发。
“整天就琢磨这些破事,你家阿郎孔武有力,麾下虎贲数万,还轮不到去卑躬屈膝的讨好一个胡人!
待我灭掉周国,定然要木杆可汗跪在我面前叫爸爸!”
高伯逸看着远处的黑暗,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他记得好像就是这位木杆可汗,或者是他那个后来被称为佗钵可汗的弟弟,经常跟手下人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齐国,一个叫周国,只要我们缺钱了,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孝敬我们。
“呵呵,木杆可汗最好期待不要被我遇到,不然一定打得他吐血。”
高伯逸恨恨的说道。
他跟宇邕的事情,属于内战,无论是谁获胜,都会一统天下。与其说他们是死敌,倒不如说各为其主,天生就是立场不同。
可是,突厥人不事生产,也没有统治中原的能力和意愿。从性质上说,高伯逸觉得突厥人跟蝗虫没有本质的区别。
都是不削不舒服的家伙!
“阿郎其实你仔细想想,突厥公主,不是迟早要拿下么?当然,名分什么的,就不必说了。”
听到李沐檀的话,高伯逸愣了一会,随即微微点了点头,一句话也没有说。
作为战利品,阿史那玉兹,代表的就是“逼格”!能光明正大染指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是在炫耀自身的权势。
作为一个正在把篡位大业发扬光大的野心家,这是高伯逸必须要做的事情。区别仅仅在于,什么时候做这事。
是名义上纳妾,撂在那摆着,还是“财色双收”。
地位越是往上,高伯逸就感觉美色的作用,其实是在逐渐减退,反而是政治上的考量,分量越来越重。
李沐檀的话也是提醒了他,似乎将来让很多年轻世家女子成为宫里的“秀女”,只是一条很无聊却又不得不走的必由之路。
如果是从前,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妹子,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想睡谁就可以睡谁,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
他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而现在想起这些事,他只是很矫情的觉得索然无味。
“以后再说吧,不过是胡人女子而已。”
按照西魏北周的政治传统,年底的时候,边镇将领都要回长安述职,跟皇帝面谈,到来年开春后再回边镇。
不过也有些例外,比如说独孤信。当年独孤信被宇泰死死按在边镇十年,其间只回过长安一次。每次宇泰都以“边镇事态繁杂,不得轻易离开”为由,拒绝了独孤信的回京。
其间各种小动作,现在看来,颇有些值得揣摩的地方。当然,独孤信当年跟宇泰结下梁子,若是独孤信接手贺拔岳的人马速度快一点,后来关中是不是姓宇,还真是难说得很。
苍蝇不叮无缝蛋,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其实早已有了种种征兆。
不过这一次,宇邕是写信让韦孝宽回京述职,但韦孝宽却婉言拒绝,不肯回长安。他给的理由也很充分,玉璧城外围的防御,已经被我军全部主动放弃。
兵力收缩回了玉璧城。
一方面,这确实是保存实力的好办法,并且让齐军找不到下口的地方。但另外一方面,外围警戒的丧失,让齐军突袭玉璧城变成了可能!
要么,就不战,要么就是恶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韦孝宽实在是不敢离开玉璧,害怕被齐军打突袭。一旦玉璧城被突破,那么则意味着关中很快就会保不住。
到时候应该怎么办,说真的,韦孝宽真的没有想过应对之策。貌似,只有投降才是保全家族的最好办法?
玉璧城府衙的书房里,挂着两张地图,一个是玉璧城外围百里以内的布防图,已经废弃。另外一个则是玉璧城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城防图。
“没有破绽。”
韦孝宽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满意的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当然,没有破绽是指玉璧城本身,却并不是说整个防御体系无懈可击。一块铁板很坚硬,敌人要击倒它,并不是说要用蛮力,只需要打断支撑它的木棍就行了。
木棍断掉,铁板就会轰然倒地,再也无法阻拦对手。
韦孝宽不会幼稚到认为城防没事,北周的防线就没事了。
“韦将军,齐王殿下来了,就在门外。”
一个亲兵来到书房门口轻声说道。
嗯?宇宪?他不是在蒲坂城么?
韦孝宽心中一惊,宇宪这个动作,貌似有点“大逆不道”啊。作为对宇邕皇位威胁极大的王爷,私下跟手握重兵的边镇大将会面。
很犯忌讳的。
韦孝宽沉思片刻说道::“我最近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有风邪在身,齐王若是见我,难免被传染,还是不见的好。
嗯,这些话,你就一字不改的跟他说就行了。”
“喏,卑职这就去办。”
门外亲兵应了一声后,急急忙忙的走了。
“唉!”
韦孝宽长叹一声,他隐约猜到了宇宪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左右不过是商议明年应该如何镇守边疆。
蒲坂乃是黄河上的东西要冲,老实说,并不算是很安全的一个地方,不过是仗着地形比较好防守。但是它跟玉璧城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玉璧城只需要很少的兵马就能坚守。
可是蒲坂城却绝对不行!
宇宪这次前来,说不定也有“借兵”的念头。
韦孝宽猜测,宇邕应该没有给宇宪任何禁军兵马,这其实已经破坏了周国长期以来的防御体系。
一直以来,蒲坂城都是驻扎着一直府兵队伍。哪怕指挥的将领不同,但兵马的数量和序列,是雷打不动的!
然而这一次,处于对宇宪带兵能力的忌惮,宇邕却没有将身边刚刚训练好的府兵交给宇宪。这里头有很多客观原因。
比如说此番攻略洛阳惨败,兵力不足。比如说新兵训练尚未完成,还需要在长安整训,等等。
但韦孝宽觉得,这应该是宇邕因为身边缺乏得力好用的禁军,而产生的深深危机感!原来不怕的东西,现在时刻都在担心。
甚至连长安周边的那些小游牧部落,宇邕也有些忌惮对方来去如风!
这在从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两年周国的国势倾颓,还是真是相当明显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韦孝宽也是无可奈何。他再怎么样,也变不出人来。他也知道,这次去见宇宪,应该对边防,对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然而在家族和国家两者之间,他依然选择了前者。这次回来以后,宇邕的猜忌之心比从前厚重了不少。作为镇守北周最要害地段的边镇大将,韦孝宽觉得,自己还是不要那么托大比较好。
不要去挑战一个帝王的耐心!你或许可以得意一千次,甚至可以在心里将宇邕当傻子!不过只要你失败一次,那就人头搬家了。
还要赔上一家老小。
韦孝宽沉思许久,忽然听到门外又传来亲兵的声音。
“齐王已经走了。”
“他说什么了没?”
“没有,不过看起来很失望的样子。”
“去吧。”
韦孝宽轻叹一声,他知道宇宪对他韦某人肯定很失望。只是,他韦孝宽没得选,玉璧城里一定会有宇邕的眼线。
小心驶得万年船。
第1264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时间过得很快,过年的休沐转眼而去,一下子又到了春耕。当宇邕穿着有别于龙袍的礼服,在皇庄的良田里像模像样的跳舞之后,由官府组织的春耕就开始了。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旦错过农时,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年都没办法把损失补回来。当累得气喘吁吁的宇邕,看到皇庄内的佃户开始劳作之后,心情才稍微好了些。
周国要春耕,齐国同样也是要春耕的,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大事。暂时,还不必担心齐军的攻势。
齐国恢复的速度虽然比周国要快,但是,从地理上说,时间却是在周国这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要韦孝宽能守住玉璧城,那么,齐国就拿周国没什么办法。
强攻潼关,只是下策中的下策!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现在齐国在高伯逸的操持下蒸蒸日上,可是谁能保证他不会翻车呢?
只要高伯逸出了事,那么齐国的国运就会被打断。
到时候就是周国的机会。
“陛下,新招募的一批府兵宿卫,已经在宫城外等候陛下检阅了。”
身为宇邕贴身侍卫长的贺若弼,来到站在田埂边的宇邕跟前拱手说道,无论表情还是动作,都是沉稳有度。
自从上次府兵几乎全军覆没后,宇邕回到长安,再次下令折冲府召集府兵,并在关中民间选拔孔武之辈,担任府兵军官!
此番惨败于高伯逸,宇邕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的教训就是:府兵的精锐程度,比不上职业化程度甚高的神策军!
或许,一代又一代之后,神策军这样的军队,也会有它的弊病显露出来,但是至少在几年内,这支军队是没有对手的。
如果这批骨干都还在的话。
拼人数,宇邕已经不抱希望了。他只想组建一支战斗人员在五万左右的精锐常备军,跟齐军一决雌雄。至于其他的,宁缺毋滥!
“怎么了?”
宇邕刚想离开,却发现身后的贺若弼根本没有挪动的意思,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
“跟朕说吧,什么事?”
宇邕笑着问道。
“陛下,末将希望陛下能将末将外放到边镇锻炼。末将想跟齐军真刀真枪的交手,而不是在长安蹉跎岁月。”
贺若弼单膝忽然跪下来,恳求道。
嗯?
宇邕眯起眼睛,打量着看上去比当初沉稳不少的贺若弼。似乎从洛阳回来后,他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谨言慎行,做事也非常稳健。
果然还是吃一堑长一智么?
宇邕将贺若弼扶了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感慨的叹息了一声。
“你若是离开了,朕可怎么办?周国武将如云,可放眼望去,有能力又合适的大将里面,只有你一人,是朕最放心的。
你在朕身边,朕是把性命都交托在了你身上,试问朕怎么可能让你去边镇呢?”
听到这话,贺若弼立刻跪下,给宇邕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道:“陛下对微臣的爱护,微臣虽死难报万一。今后微臣定当更加尽心竭力为陛下效死!”
宇邕再次将贺若弼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朕就是喜欢你一片赤诚,走吧,随朕回宫。”
天黑了,贺若弼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位于长安宫城外不远的一间小院落里。宇邕说是很信任他,但是,今天听说了他想去边镇之后,到了晚上就让尉迟运代替了自己的值守。
如果是以前,贺若弼会对宇邕的话深信不疑。
可是当自己的老爹贺若敦死在自己面前,而且是被宇邕拿去祭旗后,贺若弼就多了个心眼。无论在宇邕面前是多么激动,是多么感激涕零,发自内心的感激。
一旦四下无人的时候,他就会在心中复盘,回想宇邕说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仔细揣摩品味,对方说的话,出于什么动机,他真正想实现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他就察觉到,从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可笑。
来到书房,贺若弼打算看一会书再去睡觉,这个院子里只有一个老家来的老仆,贺若弼现在的生活过得很简单,跟从前的鲜衣怒马完全不同。
此前出征洛阳,对贺若家的打击,是空前的。贺若敦不仅仅是贺若家的话事人,而且他还有着贺若弼所不具备的人脉与处世智慧。
而现在,遮风挡雨的人不见了,年轻的贺若弼必须要扛起振兴家族的责任,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点燃油灯,贺若弼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孙子兵法,刚刚坐下,却发现油灯的照耀下,在墙角有半个人影!
这绝不是自己的影子!
贺若弼浑身汗毛都炸起来,他一边朝着书房墙上挂着的宝剑摸过去,一边压低声音问道:“谁在那里,鬼鬼祟祟的,给我滚出来!”
“贺若少将军,不要乱动。在这间屋子里,我取你性命,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双刀之下,保证你死得毫无知觉。”
一个人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身材居然极为矮小,把脸挡住的话,说是贺若弼的儿子估计也有人信。
不过他双手各拿着一把短刀,身上的气势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难道今天就会死在书房?
贺若弼脑子里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来。对方身手如果不错,去刺杀宇邕岂不是更好?若是真要杀自己,刚才动手不就好了么,一直废话,对方看起来不像是蠢人啊!
贺若弼脑子冷静下来,沉声问道:“阁下代表谁而来?你若是来杀我,不会费这么多口舌吧?你来我这有什么目的?”
看到对方不说话,贺若弼感觉自己应该没有说错。
矮个子将刀收进袖口,看得贺若弼一愣。这速度,真不是几天能练出来的!他有点相信对方是个职业刺客了。
或许那双刀下,人命不少。
对方从袖口里摸了摸,却不是将刀摸出来,而是递给贺若弼一封信。
“我乃高都督帐下门客,今日来,不过送信而已。当初,你父亲要离开虎牢关,高都督就说他若是回去,宇邕必定杀你父祭旗。
你父虽然不信,却也留了个心眼,写了一封遗书,并嘱咐高都督,若是他被宇邕杀死,那么就派人将这封信交给你。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