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厮早就知道,淮南地区的封锁会解除,而粮食会北上,作为军粮进入水次仓。
神策军会从晋阳出发,攻打玉璧城。
甚至各个战线都会佯攻,需要大量的粮草!
甚至不用等到秋收,官府就会来期货交易所,收购粮食,等待交割!
他们都被傻乎乎的郑元德给骗了!这个时候,哪怕派一头猪来炒期货,也是稳赚不赔!
这些人或者亲自入场,或者派出下人去期货交易所盯梢,却惊讶的发现,郑元德已经将收到的小麦期货挂牌,价格比之前挂牌的价格,高了五成!
而之前挂牌的期货,早就被人买了!现在就只剩下郑元德挂出来的。
至于那些有粮的世家,似乎想得更远,根本没打算现在就挂。他们是想让郑元德试试深浅,后面再说。
但是他们观望了一下午都不到,就发现,郑元德已经将挂上去的一批小麦期货清理掉了。至于他手里还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小妹,涨了,你知道么?我们空手就把丢出去的那些棉布券套回来了,只要”
说得正兴奋的郑元德,注意到郑敏敏冷冷的目光,乖乖的闭嘴了。
“这才哪到哪啊。你下午不是用这些粮食期货,换了一批海盐期货么。明天就不要换海盐了,去换丝绸期货。现在海盐和丝绸,都因为两国禁运而处于低价,你现在多收一些。”
北齐并不实行食盐专卖,据说,是为了防止江淮的“盐帮”做大。
首战告捷的郑元德,兴奋的点了点头。
这个游戏,还真他喵的刺激啊!
第二天,郑元德继续慢慢抛售小麦期货,他已经不引人注目了,因为有些世家,已经把自家的小麦期货挂了出来。郑元德的价格,反而是最低的,他很快就“完成任务”,换了一些丝绸期货跟海盐期货。
郑元德只要期货不要现钱,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他交易,他的小麦期货,也是卖得最快的。相反,本地的世家,很多都要求用黄金或者白银等贵金属结算。
一时间,郑元德在期货交易所予取予求,做买卖顺当得不得了。
五天之后,郑元德已经把手里的小麦期货全部换成了海盐期货,丝绸期货,麻布期货等等。
他是春风得意,不过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摆在眼前。
到了交割的时间,按规矩,他去借的那些世家,会把粮食交割给郑元德,然后十天以后,郑元德会将这些粮食归还。
当然,小麦期货既然已经卖完,那么,就不必以上的步骤,而是买家自己去那些世家那边取货就完事。
而十天后,郑元德依然需要补齐缺口。
既然现在粮食已经被炒作到了天价,那么,到时候他哪里去弄粮食补齐缺口呢?
在扬州的期货交易所里一度呼风唤雨的郑元德,似乎慢慢的淡出众人的视线。而他大量收购的那些低价海盐期货,丝绸期货,价格也被他炒作了起来。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既然郑元德一直在交易,那么市面上的海盐期货,丝绸期货的数量就会一直减少。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就会大幅度涨价。
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原理。
现在已经不需要郑元德去做什么,本来是一潭死水的南河泊司期货交易所,已经跟菜市场一样,天天都有交易,价格一天比一天吓人。
稻米期货已经死亡,因为南陈的禁运而没有期货了。但是以小麦期货为主的各种期货,都是齐刷刷的上涨!
扬州城内一间不起眼的小院里,郑元德愁眉苦脸看着正在编写账册的郑敏敏,又看了看在院子里悠闲练剑的竹竿,无奈叹息一声。
“那些小麦窟窿,要怎么去填呢?我哪里去变那些小麦呢?哪怕把手里的海盐,丝绸都卖了,也补不回来啊。小妹,你是不知道麦子现在有多贵了!”
郑敏敏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高伯逸跟她详细解释过这个现象,不过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只是能够确定,现在所有事情,都在计划当中。
“如果,我是说如果,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小麦期货,那么,那些世家会怎么办?”
郑敏敏一脸笑容的看着自己的大哥郑元德问道。
“拼命的收?”
郑元德想不明白。
“错,是利用现在还能跑路,赶紧的用小麦去换一点别的什么,赶紧的跑路,因为小麦的价格要雪崩了!”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世家都是财大势大的,全部吃进去,进一步造成“粮食紧张”的大环境,也未尝不可能。
郑敏敏从袖口里拿出一封信,看了又看,脸上露出羞涩又甜美的微笑,最后将信收好。
那一丝娇羞,就像是灵光闪过一样,面对郑元德的时候,又变成了不苟言笑。
“明天,杨素会带着神策军一部来淮南。他们被杨愔任命为粮食稽查队,专门打击淮南世家在粮食这块的不法行为!
明日,我们就跟杨素见一面再说,统一部署。”
这些话,不像是郑敏敏能说出来的。很有可能,就是刚才那封信里面所交待的。至于这是谁的信,似乎已经昭然若揭了。
“高都督觉得,事情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但是他让我全权负责,我觉得,事情还没完。”
郑敏敏深吸一口气道:“我要让这些人知道,出道即巅峰是什么意思。”
出道即巅峰?
这听起来又是高伯逸的“骚话”。
“所以你想干啥?”
郑元德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女人做事很感性。心情不同,做法差异很大。有时候可以洗白白了在床上等你,有时候却会直接捅你一刀。
“高都督不是很喜欢这些人,所以我想,他们还是跪着说话会比较好。”
郑敏敏拍了拍桌上厚厚的一叠期货凭据说道。
“你只是个女人”
郑元德说了半句,后面半句愣是说不出口。或许,他们郑氏兄妹二人,真的会把淮南的某些人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高都督说过,如果你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那么别人是玩不过你的。哪怕你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郑敏敏顿了一下,目光灼灼的看着郑元德问道:“兄长以为如何?”
第1291章 内心毫无波动
扬州府衙的后院里,风尘仆仆赶来的杨素,有些疑惑的看着郑敏敏递给自己的信件,那是高伯逸的亲笔信,上面要求杨素全力配合郑敏敏兄妹,在淮南打击世家的财力。
杨素手里掌握的,是一支快速机动部署的精锐军事力量,人数不算特别多,但是各个能打,而且没有内奸,跟本地人也不存在瓜葛。
遇到突发事件,遇到郑敏敏无法用常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杨素手里的这支军队,就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至于会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杨素不是很清楚。想来,是淮南的世家不打算守规矩,想玩一些小动作吧。
“那我们这就告辞了,有事的话,公孙先生竹竿会来找杨将军的。”
郑敏敏躬身行了一礼,飘然而去,并不想与杨素有过多的接触。等她和郑元德离开府衙以后,郑敏敏才正色对郑元德说道:“兄长这几日可以去期货交易所里盯着,但是不要做任何交易,看到了什么,都要如实告诉小妹。”
郑元德现在在扬州也算是“名人”了,他去了期货交易所,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前段时间,郑元德让某些人吃了个暗亏,不过那些人的损失并不是很大,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期货交易所里兴风作浪。
至于郑元德,在他们心中,只能算是一只外面来的野狗,叼走了一根骨头罢了,还影响不了大局。毕竟,郑元德当初手里的小麦期货虽然极多,但是这段时间也都抛出来了。
先赢的只是纸,后赢的才是钱。郑元德或许不懂这个道理,但是那些人当中的明白人,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在期货交割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梦似幻的泡影!不到交割实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这天晚上,郑元德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郑敏敏的房间里,“汇报”今日所见所闻。他并不能算是一个很机敏的人,只是,很多东西如果做得太明显,哪怕是个傻子,也能看出点门道来了。
“其他期货,在缓缓上涨。但是小麦期货,似乎是有人在互相倒手。”
互相倒手是什么意思呢?
两个世家,一个挂牌高价,另外一个摘牌,买下,签订合约。
然后第二天,另外一个将昨日买下的期货,以更高的价格挂牌,然后再被别人买走。
无论买或者卖,其实都是一家人,或者是约定好的一群人!
一开始,他们很害怕郑元德这样的人加入其中,破坏默契。所以当郑元德清空手里的小麦期货后,那些人就开始反击了。
至于海盐期货,丝绸期货这些东西,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些人,本身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来的。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就只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话语权而已。
小麦价格高企,这个烂摊子,最后,还是需要官府出来兜底,不可能一直拖下去。
刚刚秋收的时候,不管是自耕农,还是世家,手里的粮食都很多,不存在缺粮的问题。然而粮价如果一直这么高,肯定会引起社会秩序的崩溃。
而这一切,则是邺城中枢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必然会派人到淮南来,跟这些本地世家“做工作”,并且作出一定的妥协。
这一切郑敏敏都看在眼里,却并没有对郑元德透露半个字。
而郑元德前些时候在期货交易所里大杀四方,赚来的那些东西,其实,不过是人家为了打发荥阳郑氏入局,抛出来的几根肉骨头罢了。
“这些人,还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郑敏敏嘿嘿冷笑道,似乎对淮南世家的某些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丝毫都不觉得奇怪。
期货就是这样,价格可以无限度的高,所谓“有价无市”。不过等你拿着这种高价去交割的时候,那可就惨了!
“我们用的钱,或者类似于钱的东西,其实都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又是最重要的属性。”
脑中想起临行前高伯逸跟自己说的话,郑敏敏只觉得在期货交易所里闹腾的那些人,都是脑子有问题的家伙。
“钱最重要的属性,其实就是时间。比如说,大齐开发银行发行很多金圆券。拿着这个金圆券,可以到各地的分行里兑换。
那么你觉得,是银行里储存的货物跟钱多,还是在外面流通的金圆券多?”
当时高伯逸是这么问的。那时候,郑敏敏还是似懂非懂,但是经过了这段时间在期货交易所的“厮杀”,她对这些知识,已经可以做到深深理解,并且融会贯通了。
高伯逸给了她很多,几乎是不限量的“棉布券”。如果这些棉布券同时兑换的话,绝对可以把整个大齐开发银行都兑换垮掉!
但是,在没有到期以前,这些棉布券,就是最厉害的杀人武器!杀人不见血!
就跟西域的杂耍人抛橘子到天上一样,他可以一次抛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是七八个!大部分在空中,手里永远都只有一个,甚至连一个都没有!
郑敏敏手里的棉布券,实际上,就是将货币的时间属性放大,一次性的打出去!当然,如果操作不当,反噬也是非常厉害的。厉害到北齐朝廷都要靠武力耍赖的地步。
然而,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这些送出去的券,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手里!那样,骗人的把戏,就永远都不会被拆穿。
这就是高伯逸耳提面命交代的最重要事项:务必要全部收回所有的棉布券。
至于如何收回,其实郑元德已经无意中在期货交易所里演示过一遍了。只需要将那种套路再玩一遍就行,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最近一段时间,郑元德都在用棉布券,阴搓搓的收割期货交易所里其他期货。为什么他容易得手呢?因为世家的目光都在小麦上面,资源也在这里。而其他期货的卖家,并不希望用他们手里的货物,去换炙手可热的小麦!
而有大齐开发银行站台背书的“棉布券”,就拥有了无比的吸引力。
首先邺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去那边很方便,拿着棉布券,也不怕被抢,更不用花钱去租仓储。
到了邺城,估计时间也要到期,那时候直接去就完事了。这样无形中就节约了很大成本和支出。更何况,大齐开发银行背后站着的是北齐朝廷,这信用在齐国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而小麦期货,所有人都杀红了眼,追涨杀跌,都希望分一杯羹。扬州的现钱,现货,现在都在里面了,谁也不能退让,也不敢退让。就像是手里拿着一个很烫的水壶一样。
虽然烫手,但是掉地上热水四溅,会有更多地方受伤。
几天后,小麦期货维持在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高位,不动了。至于其他期货,也被郑元德兄妹拉到了高位。
只是对比起让人难以置信的小麦,不那么起眼罢了。
坐镇扬州的杨愔,对此丝毫不关注,哪怕很多说客上门,希望当地衙门出来干涉物价,杨愔也没有答应。
当然,杨胖子也没拒绝,只是说,需要考虑一段时间。
郑敏敏的客房里,郑元德如同热锅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几次在他妹妹面前停了下来,几次想开口,却又被对方冷漠的眼神瞪了回去。
“兄长不要担心,扬州的事情,很快就会有个结果的。”
郑敏敏泰然自若的说道。
“马上秋收,那些麦子,现在已经可以把邺城买下来了。我们拿什么去填那个窟窿?”
郑元德红着眼睛问道。
这话让郑敏敏略微有些诧异。
她有些不解的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填那个窟窿?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一石粮食都挑不动,要填什么坑?
我们两手空空而来,用一堆废纸,把淮南搅和得混乱不堪。走的时候,两手空空的走,就完事了嘛,你到底是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