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念一想,杜元方之前是受过刺激,脾气耿直,上班收益大于隐患,可以带动其他员工,一起进步嘛,批准进入财务科。
销售科11人问题,悬而未决,闻天给出说法是有讨债人员纠缠,其实他到无所谓,系统已经允许11人待定,还需1人就可以开启。
“闻厂长,你们讨论一个结果告诉我就可以,你好好休息一天,辛苦了。”甘笛电话轻松劝道。
桌面上第二份报告,是闻天讨论提交的工艺改造的方案,主要是想购置织机、缝纫机等,购买鸭绒、鹅绒,先下小批量试验,学习波司登路线,初步形成极地品牌的保暖羽绒服。购买设备和原材料初步估算,预算650万元。
报告很详尽,因为有成功经验,所以工艺设备成熟,可行性很高。
虽然前景不明朗,设备购置、材料采购,员工培训,会给员工带来希望,干劲十足,员工摸鱼状态会减少,不妥。
甘笛批示:事关重大,待开会讨论。
哈,当董事长也挺有意思,能拍板公司事项。只要我不开会,就不会讨论。而且必须想充分理由花钱,将可能性压到最低。
叫来办公室主任,询问昨天欠薪情况。
“7万,为什么不付款?”
“甘总,资金批准必须您负责啊。造纸厂货款已经协议冻结,王专员说会有专人负责。一旦付款,其他欠账都会上门讨要,非常麻烦。”
“有他们联系方式吗?”
“没有,昨天劝走已经很麻烦了,说今天还要来,但是门卫没看得人。”
三角债,一直是问题,东北地区最严重。
大联机电厂,被全国各地拖欠货款达一亿四千万。
鞍钢公司,光东北地区,被人拖欠四亿五千万。
大联钢厂,被人拖欠六亿元。
大家都赊账,维持生产,然后继续赊账,靠贷款续命,最严重时期,钢厂煤炭只够一个月库存,根本没钱给煤矿付款,三角债几乎成了死循环。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都赊账,三角债才是个问题。”
“甘总,您不会想还钱吧。”办公室主任急忙拦住,“估摸着他们被劝住,都回乡里了,不在本市。”
这就是没有嫡系下场,对方说什么是什么,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杜元方上班了吗?”主任点头,“叫他过来。”
杜元方精神很足,第一天上班,打开笔记本,是跟老班长养成的习惯,记录一切需要的东西。
“甘总,这是您要的地址。”拿到讨债信息,7万元,孝源村造纸厂。
“元方同志,你怎么看三角债,应不应该还钱?”
杜元方无视科长眼色,“应该。”
“甘总,债务可以等等,这些钱必须用在刀刃上,等盈利后才能考虑,杜元方刚来不了解。”
“哈,我看你们才不懂,元方才是明白人。正好你是财务,一起去一趟。”远郊孝源村,去一趟就是一天,忙忙碌碌,一天又能混过,省得被闻天咨询工艺改造事项。
管理层面面相觑,等着甘笛带着杜元方坐车离开,才想起给闻天打电话。
“什么?”闻天美滋滋泡脚,突然起身,“上赶着还钱,脑子进水啊。”
“追回来啊,什么,人已经开车走了,废物!”
孝源村造纸厂,爷俩晚上在火车站猫了一晚上,早起做第一班火车回来,一路上年轻儿子没少埋怨,老爹一言不发。
“爹,你就不该拦着我。”儿子郁闷把水果刀拍在桌上,“本来想吓唬吓唬他们。”
“没啥,而且他们也难哩。”老爹叹口气,摸着崭新的设备,通胀时期,买到就算赚到,村里里钱都借了一圈,但是现在人家儿子生病,也要用钱。
“卖了吧。”
“爹,好不容易托关系买到的设备。现在啥年代,我真没好意思说,欠钱是大爷。”年轻人终于爆发,“你看看他们一个个油光满面,有为别人考虑吗?咱们抗也要抗过去,不能说啥是啥。”
“开公司也有好人。”
“丝绸厂有几百万,一分钱都不给,什么鸟甘总管事,一天都没露面,怂蛋子。”
“至少咱能开厂,是有恩人借钱……”
“行了,行了,人都死了,提也没用。”
老爹不善言辞,也没想说过儿子,既然和村里人承诺,人家用钱就要还,天经地义。
不过,买木材的钱就不足,工资缓发,抗过去也就是了。
“我们是丝绸厂,哪位是刘华军同志?”杜元方进门询问。
老头愣了一下,“我是。”
“老人家,我是甘笛,改制后是极地公司负责人,昨天有点事情,没遇到。”他示意杜元方打开公文包,“7万元货款,拖延一年多,今天付清。”
儿子一下子掏出一摞摞现金,“你是董事长甘笛?来还钱?”
“对, 7万元,清点一下吧。”
老人点起一颗烟,狠狠吸了一口,闷气夹杂着烟雾被一团暖风吹得无影无踪。
“谢谢。”刘家儿子真挚感谢。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一顿饭都没留住,刘家儿子点头哈腰送上车。他是真心实意佩服这样的人,被喷尾气也要记住背影。
“走了吗?”
“走了。”儿子掐一下大腿,看看钱,上门送欠款,太不真实了,说出去都是笑话。
“懂了吗?”
看儿子茫然,上去就一烟袋,严肃道:“以后接着供货。”
下午回到公司,人事科长将丝绸厂的人事档案全部罗列,摆放桌面,退休人员也没放过,甘笛准备一一过目,誓把最后一名员工绑定。
和办公室主任料想一样,各家供货单位,还有曾经丝绸厂供货商,闻风而动,准备联系甘笛,解决债务问题。
“闻厂长,资金是董事长负责吧,我们是上去找甘总,你不能阻拦吧。”
“甘总要是说不还钱,我立马转身就走。”
败家子,工艺改造启动资金,他就往外送,还钱,还钱也不是现在时候啊。
闻天陷入两难境地,让他们骚扰甘笛,每家都几十万、上百万,万一败家子心软都付款,计划就全泡汤了。
不还钱,要耗费精力对付债主,都是专门开水煮不透的滚刀肉,一天天都浪费在这种情况。
甘笛上任2天,身为董事长风淡云轻,丝毫不在乎公司战略问题,先补发工资,看望病人,现在开始解决债务。
是不是觉察到什么?
不会啊,我亲自调研技改方案,符合市场行情和前景,没纰漏啊。
第十八章 元方悟了
经过孝源村一行,杜元方若有所思,董事长行事风格别具一格,必有深意。翻阅以往债务,对照改制协议,将债务明细递交。
极地公司共欠各类款项1400余万,其中水电费80万元,纺织业水费是大头,欠款不停水电,水龙王、电老虎算是相当给面子。
三年前蚕丝尾款120万。
外包部分印染业务,欠宝成纺织厂230万。
最大头是龙城银行贷款970万,不计算利息,已经到付和未到付款期全部延期2年。
和贷款一样,欠款允许延期2年再谈,这些是改制小组一项项谈判压下来,算是给极地公司赢得喘息之间。
“甘总,9万打入贵公司账户,后续正在走流程,好了,不用感谢,让周律师放心吧。”
甘笛无力放下电话,周振邦一阵咳嗽,“下次我注意。”
“是不是留一些?”周振邦给出建议,“花太多,主动还钱容易引起怀疑。”
谁说主动还钱,债主上门,还钱是被逼无奈之举。
“能帮个忙吗?”
“甘总,我能做包在身上。”刘家儿子发自肺腑。
“你打电话质问其他欠款公司,说极地清理债务,你们为什么不还。”甘笛关上车门,摇下玻璃,“记得多打几家,语气要硬一些。”
这是啥操作?
望着富康消失在视野,刘家儿子脑袋上升起一个问号。
门外的吵闹,都是喊来的援兵,可惜国企都比较诚恳,签订改制协议,再难也执行,这次催款是蚕丝供货商。
“蚕丝尾款压了2年,现在达成协议又要2年,等企业发展在等2年,都要六年拉,甘总,极地也照顾我们。”
“注意态度,为了减轻压力,甘总皇冠卖了,你们还想怎样?”办公室主任劝道。
“甘总,我的错,不过我听说您上午对孝源村造纸厂还钱了?”蚕丝商僵硬笑容,声调降低,好像棕熊变成熊猫。
办公室主任咯噔一下,消息真灵通啊,这下不好办了,一旦开口就很难拒绝,看董事长决策。
“供货商的钱一般押两年是惯例……。”财务科长趴在耳边嘀咕。
总之,希望董事长拒绝。
“我记得是120万。”杜元方对好账单,点头确认,“我批了,去财务拿钱吧。”
财务科长急忙拦住,“即便是付款,也可以让他免除一部分,120万不用全付。”
“还有这种操作?”
众人一齐点头,供货商愣了片刻,咬牙说,“甘总,一次性付清,115万。”
“你欠别人钱吗?”甘笛没接茬,黑脸对着管理者,“供货商是合作伙伴,有这样对待伙伴的吗?”
董事长的第二把火看来是对上三角债,大家低头不好把潜规则放在台面上讲。
“甘总,我还欠供销社不少呢,现在哪里都赊账,太难了。”
“对啊。都是三角债,所以大家都不好做生意,必须从极地公司改正不良风气。120万,既然货款没错,去领钱吧。”
“万分感谢,甘总,以后有事情联系我。”供货商激动握着甘笛手不撒开。
甘笛正在签署补发工资文件,电话响起,杜元方接听后捂着话筒发问:“宝成纺织厂刘厂长的电话。”
肯定是印染的欠款,闻天伸出手,“给我,我和刘厂长说。”
杜元方没动,等着甘笛做决定。
宝成纺织厂应邀和华新纺织厂进行合并,在各自尽职审核,这项关于丝绸厂改制延期付款2年230万元,是刘栋厂长签订。
宝成和华新合并,厂长职位竞争激烈,刘栋得到风声,有人诟病他不该签署延期还款,对王重的要求百依百顺,不注重公司利益,公司资金流紧张,棉花储备剩下2个月工作量。
“我不会说情,直接打给甘笛。”王重不给机会,直接挂断。
刘厂长苦笑,本想放弃,和甘笛没私交,贸然打过去肯定打官腔。
还是试试吧,套套近乎,看看19岁俊杰的理念。
刘栋四十多岁,电话中很诚恳:“甘总,你好,我是刘栋。现在宝成资金有点困难,听说贵公司有还款计划,纺织这边款项有安排吗?之后我可以建商银行,保证贵公司现金流。”
“啊?听不清楚啊。”甘笛抱着电话机靠在墙壁,躲开这群小耳朵,“你说都是兄弟单位,一直支持我们工作,现在宝成都要停工啊,这么困难啊,没问题,不管协议与否,保证还款,对对对,230万。”
“甘总,是电话线路的事吗?宝成没停工,刚才和王专员通话……”
“王重发话了,必须还啊。”甘笛一本正经挂断电话,表情严肃,“元方同志,宝成厂要停产,都是兄弟单位,王专员同意,必须帮忙,230万,这笔钱付了。”
“甘总,纺织厂有贷款支持,不可能会停产……”纺织厂是重点企业,这些年走下坡路,但比原丝绸厂要阔太多。
财务科长心疼资金流出,想反驳又怕被训。
每家情况类似,欠款慢慢还,讨债成为一种默契,极地公司率先还款,背后没人感激,反而认为是肥羊。
“三角债没人管就对了?企业赊账是好风气啊,发工资也赊账,可以吗?”甘笛叉腰,“企业这样发展,改制干什么,要扭转思路,明白吗?”
看他们一个个低头,还是董事长威风,继续叉会腰。
刘栋在电话那边很奇怪,极地董事长马上还钱,不打官腔,他怀疑打错电话,结果财务核实,款项到账,对方财务已经打电话让纺织厂确认。
第一次遇到务实企业负责人,连声谢谢都不让人说,有趣,欠他一个人情。
杜元方回忆着纺织厂作风,基本敷衍了事,欠钱是大爷,三角债顽疾,基本无解,欠钱是基操、付款好像受伤,大家都把资金攥得越来越紧。
董事长风格截然不同,甘总有大魄力,胆识,可资金有隐患,劝解道:“甘总,公司必须保证启动资金,等资金状况良好再还钱,我想他们会理解,现在还钱,公司周转会困难。”
“我心里有数。我讨厌欠债,公司发展靠品牌,口碑,挖掘内部能力,而并非赊账。别人提起极地公司,就想到赊账,那合作举步维艰,所以从开始必须扭转风气。”
水电费80万大笔一划,悉数批准,拦都拦不住。
杜元方紧皱眉头逐渐舒展,他有些悟了。甘总不拘泥老旧模式。率先打破三角债的窠臼,有大魄力的企业领导人,和自己太搭了,必须要做点什么。
千辛万苦挖掘自己进入公司,本以为会交代任务,却没有交代任务。
没有交代任务,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是信任。
杜元方基本把信息摸透,中层几乎是闻天的人,董事长身单影孤,言多语失。排除甘总主观想把公司搞破产。
还债,减少资金,拖延技改,说明公司存在问题,讨厌欠债……挖掘内部。
杜元方顿时有思路,甘总暗示我从公司欠款账目入手,挖掘内部问题。
安排自己进入财务,真是如鱼得水,望着意气风发的董事长,清楚甘总一直在表演,其实内心很痛苦。杜元方捏紧笔记本,“放心吧,甘总,保证完成任务。”
第十九章 考察车间
公司430万启动资金飞灰湮灭,闻天尚未启动的羽绒服技改方案,随之破碎。
“甘总,860万是公司启动技改资金,不能乱动,现在减少一半,技改选择方向就很少了。”
闻天拉上王重,紧急召开董事会,陈述公司利弊,王重扶着额头想笑,原来银行贷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