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双面机织造,国产氨纶制作的白坯布,试验品一言难尽,不算后续烧毛、退煮、漂白、丝光等后续处理,单单高延伸性就很难保持稳定。
杜联的莱卡成品有其他问题,双面机开动,老纺织人明白声音没问题,拿到白坯布,高延伸性没问题,坑洼不平,应该是和棉纤维配比问题,当然大规模工艺改造是另外的问题,总之,从良品率上看,杜联公司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其他试验品更差,金属棉定型没问题,透气性差,毛彪看一眼就摇头。
羊毛绒絮片因为羊毛缩率较大,不能定型。
“涤纶怎么样?”
狄茂典感觉氨纶获取困难,退而求其次,涤纶本身为长丝结构,延展性适中,可以一试。
加涤纶棉坯布,毛彪拿水冲洗几次,“不说保暖性,这玩意洗次数多了就起球,忽悠一次行,老百姓回家一洗,口碑就坏了。”
“是啊,必须按照甘总说的,而且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
毛彪眼光很准,所以取消进一步研究,然后继续试验。
“甘总,这样下去不行,已经试验上百次,咱们缺乏资料,盲目上马,试验种类太多,很难达到高延伸性,只有氨纶纱感觉有戏。”田建一直住在公司,进行试验,举起一张坑洼不平的白坯布,“虽然氨纶便宜,但莱卡质量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可能更低。”
59年杜联首先实现干法纺氨纶的工业化生产,国产氨纶89年是引进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干法纺丝氨纶生产技术,没法比的。
现在困难回到原点,第一自研的话,如何能够稳定得到莱卡。第二,即便有杜联公司的莱卡,工艺改造要到什么时候,资金压力大。
“大家笑一笑嘛,按部就班生产,我要批评田建,你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现在氨纶材料已经确认,还有什么难题?”
这才是甘笛喜欢的花钱方式,大家一起努力,做事业,然后努力却不得法,最后破产。
“进口渠道不稳定,国产氨纶纱需要等待时间过长。”
一句话,想要技改成功,要加钱。
“公司还有230万,不够就加钱加塞,砸上去,不要怕多花钱。”甘笛越看田建地中海发型越觉得顺眼,这家伙光花钱,一点没有浪费。
狄茂典反而踌躇不前,田建不敢再反复实验,其实基本上只有氨纶符合条件,可是参数问题,自己工艺改造确实有难度。
“甘总,是否需要请教专家?”
“自力更生,而且专家琢磨明白,估计要2个月后,得不偿失。”甘笛连忙否决,好家伙,一个专家在把公司盘活,我受得了嘛。
“先把样品做出来。”
连续几天奋战,田建感觉越改越有问题,要达到董事长要求兼顾更保暖、更弹、更薄,或许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甘总,实验失败了。”
“没事,我看看你们的作品。”所有事情回归正轨,一件技术革新是需要大量经验和材料、工艺结合,量变产生质变,肯定是要砸大量资金。
甘笛一时间心情大好,多花钱的好员工。
甘笛好奇拿起一件内衣,和他记忆中的保暖内衣差距太大,放松下来,仔细拉扯,自言自语:“原来不是多层的。”
“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验尽管做,不要管钱和材料的问题,我会解决,你们尽量实验。”
甘笛热情的鼓舞大家,逐一和他们握手表示关切,“狄总,不要过于担心,不断的尝试,希望就会出现。”
即便他鼓舞实验员再接再厉,参与研究的一线员工也略显失落,除了实验室人员鼓舞后能够保持水准,得知未来坎坷员工们又有摸鱼趋势。
一切大好啊,甘笛不在关注,骑上宝马凤凰,去接老四放学,回家吃饭。
第三十五章 买房
【恭喜宿主完成打卡,目前增幅105%,今天打卡金额82元。】
【宿主按时4个打卡周期,不间断,获得打卡转移权利,招聘上限为10人。】
93年没有双休日,大人们周六照常上班,小学生可以放半天假。周日是大家睡懒觉的期盼。
无论风吹日晒,坚持早起打卡,成为甘笛的日常,28天的坚持,终于可以不必守着极地公司。
苏大强也习惯甘总的时间,天还没亮就开门,董事长转悠一圈后,他继续睡觉。不管如何,员工到勤率、还有工作劲头,都是这位年轻甘总带进公司。
“你起得早,你有董事长起的早吗?”成为公司训斥员工的开场白,甘笛终于解锁,无需在当背景板。
虽然系统规定上限是5点,他可不希望老爷子太早起,多睡会,每天6点…7点打卡就合适。
老厂长不明就里,但是看董事长交代的郑重其事,不理解其中诀窍,终归是答应照做。
“甘总,是不是想想办法,现在资金……”
“继续,不要停,公司不够我去申请贷款。”
“好吧。”
天天打鸡血是够累的,车轱辘话来回说,老厂长心力交瘁连续工作在公司住下,夜间专题会议召开,想办法,白天调试设备,测试材料,莱卡很难搞到,主要是对国产氨纶继续加工。
幸灾乐祸有些不合时宜,甘笛将打卡权利转移到狄茂典身上,很简单,告诉老厂长按照既定路线转悠一圈。
秋高气爽的时节,老四吵闹着兑现追讨资金的报酬。甘笛为了假期,准备再次进入实验车间,看看如果有成功迹象,赶紧掐灭源头。
“甘总,设备没有运出厂,先把钱要回来吧,否则……”小批量试验可以调头,要是继续贷款直接上马项目,又会重蹈覆辙的,狄茂典现在觉察实验看不到尽头,想稳妥止损。
甘笛喜悦挂在脸上,没有信心,那我就放心了,“时不我待,等成功再进设备就来不及,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极地公司等不起。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是总负责,你们不要怕,尽管做。”
“甘总,是不是再等等。”
科研不是大白菜,三个半月保熟,甘总太脱离实际,国内的研究他一清二楚,基础科研落后,别人研究几十年的技术和工艺,专利上卡的死死的,现在光重新改进工艺,经费都吃不消。
“我相信你们一定成功。”
甘总乐观精神是被保尔柯察金感染吗?要不是年轻帅气的面孔,恍惚间,狄茂典仿佛回到了青葱岁月的奋进年代,做什么都充满信心。
技术人员断档,设备简陋,实验车间勉强运作,患得患失的心态没把前景和后果描述清楚,唉,让董事长误会了。
“甘总,事情没有想象的轻松……”田建关闭织机,停止嗡嗡嗡的噪音。
“没信心?”
“信心是有,但是……”
“那就执行,我认同技改方案,作为公司董事长,失败的话,从头再来,肯定是我负责,放心去做。”
甘笛一锤定音,内衣技改如脱缰野马般奔驰,不是通往康庄大道,而是不断攀升,最后摔下悬崖。
“保证完成任务。”狄茂典深受感染。
做实业不像他重生前梦想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不成功是日常,工艺改造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说白了你就算试验成功,大规模生产上也有巨大难题。
所以引进国外成熟生产线是主流选项,等吃透了在提升国产水平。
目前,国内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管理者考虑的,甘笛反其道而行之,玩的就是花钱流水,玩的就是成功之母。
除了打卡和额外补贴,甘笛收到自己第一月工资,924元,恰好是普通员工的两倍,比管理层稍低,狄茂典曾经建议他调高点,但是他摇头拒绝,系统不允许。
监督2周的技改,实在是需要透透气,恰好老四月考不错,许诺带她出来玩,其实是看房。
92年房改刚结束,商品房如冬笋般在地里酝酿,不多也不贵的初级阶段。
郭冬雅喜欢热闹,嚷嚷着先去给老五买奶粉和营养品,滨海商场是当时独一无二的选择。
“同志,来4袋奶粉。”甘笛牵着老四,挤到柜台,“1盒奶糖,花生糖,还有巧克力”
后边是郭冬雅自己要的甜食。
“奶粉4袋,其他暂时没有。”售货员一如既往的训练有素,爱要不要。
滨海牌是6。14元,500克,价格实惠量又足,是他未来一袋酸奶的价格,付钱后售货员塞给他一张奖券。
“怎么没了?”小丫头着急,不吃大户,她出来干啥啊,商场不给力。
售货员懒洋洋的抬抬下巴,没说话商场一楼出口有个柜台,围着人群不少,正在举着自己的小票,热闹讨论着。
原来是滨海商场的第四届促销活动,从电话有奖销售改为现场抽奖活动,当日选购10元送一张奖券,一等奖是双气电话一室一厅的房屋。
“哥,有抽奖耶。”
甘笛透过玻璃看柜台标价90元53度飞天茅台,眼馋许久,保存良好,放后市,绝对是酱香型科技产品。
不过老四挤进人群,他怕人丢了,赶紧追过去。
奖券的面值不一,最大的是1000元的,最小面值是他手中10元的,还有10分钟就能知道手中的号码是否中奖,所以人们的采购欲望才会疯狂。
“哥,你信不信,这个大奖会归咱。”
甘笛望着情绪高涨的人群,这边的大哥举着一把奖券,“不可能。”
“看我的。”郭冬雅隐蔽的扔掉硬币,娇小的身材穿梭在人群中,好像美人鱼游荡在海洋,人们素质较高,看到可爱的女孩,都很包容。
老四气喘吁吁回来,“哥,一等奖是咱家的,房子归你,我要一间糖果做得房间。”
“睡觉吧,梦里啥都有。”
这时,情绪高涨的主持人举着麦克风,高喊着奖品,一个个被喊道的人们开心的上台领奖,不过大家发现,都是刚买到的人机率大,干巴巴现场等一上午的人,颗粒无收。
主持人摇完一等奖的号码,老四一抹不留意的笑容浮现,和奖券对照,瞬间垮掉。
这时,一个胖子提着大包小包一路小跑,肚子上肥肉都要甩掉,举着奖券,“我的,我的房子,我的一等奖。”
甘笛给郭冬雅一个板栗,“瞎闹。走吧,劳动才能致富,不要想走捷径。”
老四嘟着嘴,气鼓鼓像只河豚,奖券设置不按套路出牌,这么多怎么弄,生气。
房改前的一年,已经成立房地产信贷部,允许贷款买房,按揭贷款,或者是付首付买房,是香江大佬发明的,那边叫“卖楼花”。
靠近家的商品房选择不多,其实只有2个小区,7楼到顶,93年广告词格外含蓄:采用现代舒适型大厅,大居室建筑图纸,配以双气设施,具有居住舒适,地点适中、环境优雅、购物方便等特点,深受各界用户欢迎。
销售员介绍完这款四室两厅两卫的大居室,每平米不到1500元。
“哥,太贵了,快23万。”
“如果您有意向,单价上还可以便宜。”
中环地势区域开发稍缓,不是市中心,价格低,平米大,一般老百姓需求小,有买主一定不能放过。
甘笛不是嫌贵,是太便宜,重生享受不到现代气息,但房价是合理到怀疑人生,那还说什么,一个字:“买他”。
“你喜不喜欢?”
“喜欢,不过三哥,太贵了,还是买小点的,挤挤就能住。”老四掰着手指数,“妈带着老五一间,我一间,你一间,二姐肯定不会来。”
日常迫害老大,“你真记仇,老大多疼你,就是小时候阻拦一次,你记一辈子啊。”
“三哥,我都是跟你学的。”
“不可能我一年级,吴宇偷拿我八毛钱,四年级借我一块二没还……上礼拜礼品被他处理,我压根就没上心。”
补贴系统傍身,亏损员工状态的扶持,已经稳稳的万元户。
“三哥,贷款好多利息,钱够还吗?”
看现场户型房产公司是建成售卖,后市,李加诚打地基预售的精髓尚未领会,处处透露出厚道。
付定金,万元户清零,销售员笑呵呵又压低每平米50元,贷款预约审核。
极地公司技改看不到出路,员工状态持续稳定有升,每天300元以上,等我这次回去,或许距离破产不远了。
第三十六章 鼓舞士气
董事长开会风格是各抒己见,不允许抽烟,虽然没明说,但是甘总不喜欢老烟枪,后来大家都憋着,烟瘾上来就去厕所来一根。
老厂长相反,开会必须先发一圈烟,然后烟雾缭绕的境界里思考问题,谈不上谁好谁劣,可甘总开会一般半小时迅速结束,老厂长没半天绝对不会停。
像便秘一样,没有结果决不罢休。
技改进行快三周,公司除了设备尾款,账上还有120万,这还不算一旦确定生产,购入棉花、氨纶纱的费用。
还有保养费、员工工资等。
实业周期长、重资产的属性,令甘笛安心不少,几百万撒下去, 93年连股票都是股灾形状。
没有互联网时代,想赚快钱,只有贸易,利用信息差,大量囤购,后市也能玩,鬼才们屯显卡、屯内存,赌的就是某家企业开始着火,涨价,然后慢慢出货。
现在内衣完全没头绪,不用担心。
“昨天和银行沟通,行长被调查,现在要对贷款进行核查。”杜元方开始带来就是好消息。
“贷款怎么说?”
“无限期搁置,主任无能为力。”
幸好自己也有坏消息,曾克强120万已经完成流程,又从闻天身上抖搂出210万,这帮蛀虫,该杀。
正好对冲银行贷款。
“元方,和曾克强对接,300多万弄回来,先把银行贷款还上,不能让核查影响公司正产运行。”
他们是第一次得知还有资金回笼,赶紧劝阻董事长鲁莽之举,毛彪:“核查是看闻天担任公司法人时期的问题,和咱们无关啊。”
田建:“甘总,现在是技改关键时期,不能把钱往外推。”
甘笛差点笑出声,就是要资金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