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扯到实际情况,涉及到谈判策略,这家伙嘴严,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解开谜底。
王重内心天枰竟然是倾斜甘笛的砝码多一些,杜联会回归谈判桌上,虽然毫无逻辑性,但这家伙一贯表现,总是能玩出惊喜。
“王主编,宣传部的意思……”王重悄悄把主编拉到一旁,耐心劝解,“杜联可能回来。”
“王专员,你抓紧签字啊……”甘笛没说完被吴宇捂嘴拉走。
罗英柔张着嘴是开眼界,好像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的熊孩子,没用企业家身份趾高气扬发飙,利用19岁委屈巴巴辞职威胁。
哭笑不得。
主编五十多岁,常年忙于案牍,近视眼。他擦擦眼镜,整体新闻不偏不倚,既然领导诚心诚意发问,杜联集团会再次回到谈判桌,虽然给出的理由不靠谱,算是认为都市报失误。
杜联会回归,王主编报道新闻多年,签字发表的文章无计其数,从国际态势上看,只有咱们邀请对方互惠互利的份,要说能拿捏住国际化工巨头,或许在米国本土存在,其他国家地区是绝无可能。
别说身后有个香江律师,李加成出马也白费。
挺帅气的小伙子,看来算计到这点,商场如战场,人不可貌相,王专员的意思,要摆平此事,需要下血本。
极地公司现阶段准备量产,报社能提供助力只有广告。
“正式道歉算了,既然王专员出面,换种方式,未来极地公司质量合格产品,需要广告,都市报免费做5天的整版广告。”
“主编,没必要啊,甘笛是耍无赖,他不敢辞职的。”罗英柔着急,5天整版广告,对于都市报来讲是一笔奖金没了。
“英柔,不要拿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方赌。他辞职后还是富二代、可以继续上学,经商,影响需要咱们承担。”
辞职信轻飘飘就在桌上,万一假戏真做,自己大学时还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9岁年纪有掀翻一切的精神,罗英柔踌躇了。
“大哥,不是威胁,是合作共赢。我现在很期待被罢免后的生活。三赢,都市报送走不靠谱董事长,报纸大卖,王专员收回股份,狄总继续事业,我拿到……对吧。”
“30天。”对面不答应,王主编咬牙。
“王主编,我对都市报没有怨言,你们怎么不理解,我说话没有任何想法。王专员,你签字罢免我,我写份保证书,不是都市报道和市府压力,是我个人经营能力有限。”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是报道的问题,那就是我的问题喽。
王重叹口气,他知道甘笛心里的刺,丝绸厂工业空地被他收回,被杜联拿去做农机厂,二期用地被极地公司员工作比较,军心不稳,小心眼记仇。
有事你直接开口,作为改制试点,能帮我就帮嘛。
“甘总,三月赌注完成,我去区府,给极地公司争取一块用地。”
“不用,我没要地。”甘笛心累了,鸡同鸭讲,各自脑补,和周振邦对视,真不能再尝试,这群人又送广告送地,给破产提供障碍啊。
一次简单和解,甘笛从报社弄到免费广告,这边自己上赶着给他争取用地和政策,匪夷所思的手腕,王重回过神,甘笛是在表演极限施压嘛。
“你家老三演过戏?”
王重走路时忍不住问,一个月整版广告还不满意,好像不弄点好条件就真辞职,演的太像了,我都害怕了,“要不是我知道他注资860万,刚才辞职我差点信了。”
“没有啊,在家挺正常,还委屈呢,结果看到报纸就开始笑。”
“你真有个好弟弟。”
第五十二章 量产困境
望着甘笛匆忙的背影,因为改制需要核查财务,亏损企业本身负担重,而且纺织企业逐渐南下,所以甘笛的负担更重。
耍些手段是情理之中。
都市报道的余波快速扩散,滨海试点企业,除了极地公司,还有改制中的罐头厂和已经成功合并的宝成纺织厂。
刘栋忧虑放下报纸,他向宣传部门作出解释。重点是极地公司求购棉纤维,棉花一般7月采摘,9月收尾,大部分收购都是固定协议,极地公司的函言辞恳切,希望先支持一部分。
“都市报虽然没点名,大家都清楚是说甘笛,肆意妄为,把宝成声誉拉下水,我看采购协议作废,让他们自己找供货渠道。”竞聘失败的李志强对极地公司出资解决宝成债务耿耿于怀。
“咱们棉花足够5个月生产库存,而且现在纺织品都是南方引领潮流,咱们除了固定采购,形势不好……”
“他们得罪杜联,我们未来可能会进口氨纶纱,会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无端联想没必要,大家想象力过于丰富。各种信息夹杂着,最后选择明哲保身。
当初重案六组当初是一部非常精品的刑警类型剧,案情开展吸引人,收视率不错,而且抓住IP可以一直开展下去。
但是因为几个影视公司因为没有同类型的编辑和项目,就造谣说广电禁止批准相关警察类电影和电视剧,本来可以成为明星的李诚儒耿耿于怀,蹉跎好几年,结果广电根本没有相关文件。
所以因为怕被毙,投资方规避风险,直接从立项上就杜绝刑侦类型。
“按照协议执行。”刘栋一锤定音。
极地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消失不见,技术员邹亮叹口气,关闭针织大圆机的闸门,杜联的实验报告有玄机。
田建不断搓弄脸颊,他高估极地公司的技术水平,杜联每一条注意事项扎入他的自尊。杜联不仅使用织机同时也用氨纶织造的经编机。
邹亮是纺织学院毕业,和同门师兄弟联系下,这种机器目前只有9台。魔都针织厂1台,泰联佳地针织厂5台,邯单经编厂2台,津门运动衣厂1台。
而不仅如此,还需要配合软件,泰联是汉斯引进花费100万刀,目前还没吃透利用。
不论价格,采购时间和消化根本不够,还有45天时间,必须靠自己消化。
邹亮和田建不休不眠,和一线员工开始利用土办法改进,总算是有一丝曙光。
能勉强做出成品,但是距离量产差距还是存在。
“给甘总打电话吧。”
他们内心憋着火气,被都市报看扁,田建带领团队非常想要努力成功,回击媒体的偏见,甘总不惜身才换到这份报告,结果他们却半途而废。
“不要慌,我马上就到。”听到量产失败,我就说嘛,一个亏损企业,不可能会速成,有杜联的试验数据也不会的。
杜元方是被郑春红请来,车间里的员工都耷拉脑袋,地面散落大量纺线丝,无人顾及,董事长一直支持,结果现在面临失败。
杜元方没说话,试穿几件样品,“老田,有难度?”
“等甘总来了一起说吧。”
“多和甘总讨论一些技术方面,尤其是保暖内衣试穿。”杜元方眼睛一转。
甘笛带着周振邦出现在车间已经是下班时间,傍晚降临,邹亮打开灯光,因为粉尘太多,开启通风才算舒服,温度降下来。
“甘总,我的失误,对于莱卡和国产氨纶的特点估计不足,导致无法量产。”说完头一低,保持沉默,对自己的技术产生怀疑。
邹亮无奈开始解释:“杜联的实验报告分析很全面,但是他们用经编机我们没有,这点已经克服,织机可以模拟完成。但是杜联的莱卡和国产氨纶在织造时,张力的掌握是不同。我们是按照莱卡的数据使用氨纶,但是他的强度较低。”
邹亮打开织机,随着机器开动,他把断头接好,织造没有半分钟,啪一声,织线又飞到角落,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女工才能更快处理。
“而且我们试过张力较小时,容易漏针。”
邹亮拿过几件样品,有按照杜联方式做的单层,有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设想是三层,“杜联报告中单层保暖内衣,我们是按照三层准备。”
甘笛试穿模拟杜联做的保暖内衣,里层很软乎,似乎可以贴身穿着,脱完上衣穿上,感到非常忧虑,非常接近后世产品。
他试穿三层保暖内衣就略显厚实,同样很保暖,不过和上次感觉一样,当毛衣穿比较合适,没有任何突破。
“所以你们临时按照对方的报告,使用单层技术?”
“甘总,他们的弹力较好,而且透气性不差,我是夹层增加透气性,杜联是按照混合纤维编制后,扩大纤维缝隙,还有就是材料的导热系数。”
撇开不理解的数据,甘笛大概弄懂,田建和邹亮技术宅是不忿杜联在秀技术,而且他们能够看到针织保暖内衣没有中间体,在流行上和手感和导湿度存在代差。
哈,纠结啊,甘笛差点笑出声,一群人希望自己能给出答案或者是建议,这次不行,上次多层就被你们抓住,这次不会再犯错。
“所以你们担忧使用三层技术,生产时候会被杜联安排厂家打败?”
田建颓废的点点头,邹亮略显委屈:“这种情况不如不生产,要不然积压产品,等来只能是破产。”
哈哈,等的就是破产啊,“我看三层结构很不错,杜联不要怕,他们根本不会量产,马上会回来继续谈判,你们按照既定方向去做就可以。”
甘笛笑呵呵惜字如金:“你们继续努力。”
田建和邹亮面面相觑,董事长好像不在意激怒对方后,笃定对方会回来,问题是当这份报告仔细研究后,给他们展现的是碾压后技术,杜联凭什么会和小破厂家合作。
“别丧气。甘总已经给出答案,杜联不会量产。”
杜元方一直在观察董事长的表情,“仔细观察甘总表情,其实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按照既定方向做没问题。”
甘笛:“?”
“成本,试验阶段的产品,和量产能比较,你们同样是对量产没信心,而且根据你们的说法,机器国内都少有,量产成本会被推高到无法购买。所以董事长看了你们都没解释就离开了。”
我随口一说,你怎么就脑补出这么多状况。
田建一拍脑门,钻牛角尖了,忘记成本核算,国外技术是先进,但是人工、机器设备、还有试验规模都无法量产,如果涉及到软件,光培训工人就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甘总穿着保暖内衣时,只有杜联是贴身穿。咱们作为新推出的产品,完全可以不要追求杜联的指标,我看甘总是当毛衣穿。”
杜元方从财务角度和观察甘总得出的结论,“甘总,您看我说的对吗?”
甘笛彻底无语,我的表情你都能分析出来,其实都是你的结论啊喂,和我有什么关系,真离谱。
“感谢甘总指点迷津。”
田建内心豁然开朗,果然甘总内心有丘壑,战略上藐视敌人,不像自己,在技术上达不到就心态失衡,要完全追求对方的指标。
心乱了就难以生产,甘总从战略和战术都给出答案:“邹亮,马上准备,连夜生产。”
“是。”
田建拱手称谢,这位解读董事长达人,“回来请你海鲜。”杜元方记录完,飘飘然走了。
甘笛彻底凌乱在车间门口。
第五十三章 谁问都是200元
都市报道依约播报改制试点企业极地公司的前世今生,从差点破产倒闭,甘笛将亏损企业拉到已经转型生产一种新型内衣。
虽然安排在第三版,除了名字和企业名称没错以外,其实这种夸夸水准说谁都行,就是一篇水文。
毫无质量,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考察亮点。看下署名,果然是罗英柔,斤斤计较。
不过挺好,正和我意,不要对极地公司有任何曝光度。
“不要设计正面花型,减少纱线和导纱器的摩擦。”
邹亮:“张力控制在1。96到3。92范围内,里层张力大些,外层张力小。”
田建领悟后,开始对生产进行排班,不在追求指标,断线能够达到容忍阶段,量产走入正轨,现在就靠女纺织工人的经验支撑。
“为我二儿子拼一把。”
“二儿子?”邹亮没结婚,不懂。
“甘总俊啊,看着跟我儿子一样哇。”李莉带着防尘帽,带着耳套,车间温度很高,她聚精会神盯着织线,“田主任,这3天我加班吧,别人我怕弄不了。”
“哟,加班费高,你就都上啊,不行,早班算了,我要送孩子,中班和晚班吧,老田我负责。”
两位丝绸厂的女工代表,打闹着就安排好一切。
田建很欣慰,吵归吵,闹归闹,实打实的工资和加班费,使得一线女工在家地位日渐提高,现在回家做饭接送孩子都是老爷们。
9月份补发半年工资,10月份开始提高工资10%,而且是补发1至9月份涨幅,算上生产奖金,估计10月女工能拿到人均1200元。
各种福利补贴,比鼎盛时期待遇要高,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唯独一点有缺陷,即便是工人积极主动,要想达到满负荷,缺工人。
所以甘总为什么不招工呢。
董事长办公室,甘笛发愁的来回踱步,现在情况很严重,一群脑补怪,尤其是杜元方,竟然能从我随口说杜联不能量产中解读出成本,表情还能看出问题。
你去当刑警,和季洁凑一对。
大门推开,周振邦探查情况回来,“怎么样?”
“他们对我有戒心,支支吾吾,量产已经步入正轨,有近千件保暖内衣准备印染。”
甘笛是害怕,不敢再进车间,怕被一群人解读他想法,爆发灵感解决其他生产难题。
最难受都说是他造成的,你让周振邦怎么想。
“问题不大。”
周振邦笑道:“下一步是什么?”
“定价。”
甘笛脱口而出,突然恍然,作为公司董事长,虽然对产品进行评估定价是销售科权限,只要能说服大家,作为高端品牌的话,董事长出面定个超高价格,卖不动岂不是更好。
“杜联是怎么回事?”
周振邦摇头,联系香江,暂时没得到有效信息,他可以保证和甘道梁先生无关,甘道梁先生是为了付款才制定的任务,而不是游戏。
“杜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