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 >

第35部分

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35部分

小说: 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主家的傻儿子又开始散财,不让大家努力,生产没有,销售无从谈起,李莉有种错觉,这公司迟早要黄,有种想哭的感觉。

    甘笛见气氛不对,装好饭盒牛肉和茄子,看了看表,回家犒劳自己,大铁锅能收到凤凰卫视,圣斗士都到海王波士顿篇章,这小宇宙爆发杠杠的,现在看还挺带劲。

    “我吃不下。”田建把饭盒一推,虎视眈眈盯着大快朵颐的杜元方,“你倒是说话啊,现在已经休息1小时,咱们生产等不及。”

    “现在是晚上21点,你喊破喉咙也没用,甘总也不会批你的加班,仔细回忆,琢磨甘总的深层次的意思。”

    杜元方嚼着牛肉,卤味儿挺重,又吃一口米饭。

 第六十三章 答案就在甘总的话

    【宿主今天打卡完成,打卡增幅105%,打卡金额20。5元,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获得额外工资142元。】

    睡到自然醒,神清气爽,简单洗漱,甘笛又回到胜利的办公室,目前生产车间已完成1000件保暖内衣,主要是黑色和灰色,红色染色剂正在调配。

    织造车间问题较大,已经被甘笛叫停,他转悠一圈,确实一个人没有,查看出班记录,是按照他的说法,大家没有继续加班。看来田建已经缴械投降。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股加班的歪风邪气总算是遏制住。

    甘笛调出系统面板:

    【极地公司贷款530万,欠设备款243万,账面210万,固定资产420万(设备增幅),原材料70万,产品1000件(未销售不计入资产),处于亏损中。】

    闻天和杜联后遗症,各种还债,增发福利,即便将账面全部还款设备,总共也就是500多万的负债,而且系统固定资产和财务科计算方式不一致,如果是按照公司财务计算,加上原材料和保暖内衣,妥妥的正资产。

    越操作资产好像越多,都特么怪闻天。

    停滞生产,等到11月底,也是亏损而已,伤筋不动骨,账面上有钱,设备可以变卖,而且银行大约可以贷款,不具备破产条件。

    不对,甘笛赶紧回忆,闻天是怎么玩脱线,排除贪污不提,是生产大量脱离时代的纺织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廉价蓝白条的毛巾,枕巾和被单,丝绸厂成本较高,含泪甩卖。

    车间如果按照平时生产,按照田建提供的新方案,还需要购买染料剂、棉纤维和硬纸板和纸盒。

    大量采购不合时宜的原材料,不过他已经答应账面资金用于还款设备钱。

    现在的目标是从账面资金入手,必须从建商银行继续贷款,然后大肆采购,阻止生产或者生产后有意识的扭曲销售。

    一千万以上的债务背负,砸在手里的货物卖不出去,这才是正常的破产之道。

    一千万米金到手。

    甘笛写写算算,推演出破产之路。他看看表,到了和银行面谈房贷事宜,就是他的三室一厅,同样问问是否能给极地公司批准几百万。

    时间拨回到昨天晚上的食堂。

    一线女工第一次有种力有不逮的感觉,杜元方神神叨叨让大家猜测甘总的暗示。持续加班确实疲惫,静悄悄思考,盯着大锅牛肉不断冒泡,卤香味儿四溢,肉香打开嗅觉眼皮越发发沉,趴在桌上睡着,连甘总离开都不晓得。

    “别让我想了,再想我就睡着了。”田建抓着头发,总算是缓口气,强制休息,釜底抽薪。

    杜元方对甘总的语录烂熟于心,每一句基本上都深意,躲在角落的律师,肯定不懂鸿鹄之志。

    “甘总的话里有两层意思。”杜元方伸出两只手指,“为什么让你们停工?”

    “加班有点多,甘总心疼加班费。”

    “甘总能心疼这点钱?正经点。”

    田建环视四周,大家确实累了,两人低声交谈,大厨招呼吃饭,茫然挠挠头,起来踉跄打饭,眼睛充满血丝,疲惫镶嵌在脸上。

    “人力缺乏,所以大家拼命生产,甘总有一定道理,但是生产爬坡就这样,磨过去也就是半个月时间,之后就能调配开。”

    田建冷静下来,喝一口牛肉汤,浑身顿时舒坦不少,味蕾打开,大师傅知道他爱吃面,特意牛肉汤配面,呼噜呼噜吃了一碗。

    “不仅仅是缺人,资金不足,甘总要求还钱。”

    “还什么钱?”

    “设备款啊,当初你也在场,是刘栋厂长赊账给咱们……”

    杜元方玩味盯着田建,他突然产生某种联系,大部分环保设备,和部分剑杆织机是宝成纺织厂,所以我们能做的,宝成纺织同样能生产。

    “外包。”两人异口同声。

    “只要是将关键的两面织造留下,把纺织环节交给宝成纺织,他们员工多,棉花库存足,将我们的参数要求提供对方,合作共赢啊。”

    田建拍着脑袋,光想着上下游发展全产业,关键时刻,是可以外包给宝成,他们更专业。

    这样把车间员工整合,全部安排在针织机上,而且红色染料问题,印染环节可以外包,把人员全部整合,这样能提高效率。

    “原来甘总早给出答案。”田建回头望了一眼,周振邦不在,如同小鸡啄米般点头,“今天太晚,你想谈也要等明天联系厂长,所以我说你无需着急,甘总已经安排好一切。”

    “而且还有第二层意思,除了调配生产,还有招工。”看田建不明白,“甘总原话是怎么说的?”

    “不允许招正式工。”田建瓮声瓮气复述,“正式工……”

    不允许正式工,言外之意,可以招聘临时工?

    董事长是怕员工成本工资和福利过多,所以再三要求禁止招聘正式工,原丝绸厂红火是有临时工的。

    宝成和华新刚刚合并,有纺织工人闹事,嫌弃钢厂在郊区太远,也有部分工人准备买断,和王重联系,省时省力,有经验的工人上手,而且是宝成一线员工,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是甘总给出的提示?”

    田建自诩元老,突然发现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被杜元方引导,觉得董事长苛刻的条件下,原来有许多路可以走。

    临时工工资低,全靠生产,计件领取奖金,效益不好,各奔东西。目前这一波,临时工酬劳可不少。

    “记住甘总的暗示就是正确道路。”

    甘笛在公司转悠一圈,奇怪大家都没上班,狄茂典倒是清晨就打卡完成,他一脑袋问号,停止生产加班,如此打击积极性。当然肯定不会去追究,如果大家都能改邪归正,去摸鱼旷工,他绝对举双手欢迎。

    “车队的车都去哪里,司机也不见,”甘笛吐槽,算了,悄悄地去建商银行。

    两辆车清晨驶入宝成纺织,狄茂典带领管理层一起出现在宝成纺织厂厂长办公室。

    “欢迎欢迎。”

    刘栋给大家发一轮烟,“哟,没注意有女同志啊,我们抽烟没事吧。”

    郑春红示意客随主便。

    “狄总,哎呀,感谢大家一直支持宝成,我一直想请甘总吃饭,结果甘总一次机会没给我,想和大家聚聚都难。”

    “甘总也难,三个月扭亏为盈的包票打出去,王专员从身后盯着,还有一个香江律师,等忙过这一段时间。”

    刘栋招呼大家就坐,狄茂典继续:“刘厂长,你最近纺织任务重吗?”

    刘栋苦笑,“狄总真会开玩笑,楼下这批培训的一线工人,因为不想去钢厂,就回来闹事,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需求都被小厂抢走,创新艰难,成本不低,生产调整难,而且不瞒你们说,原来华新的车间都闲着。”

    “根据甘总指示,宝成能帮我们做编织和印染工作吗?”田建将印染剂和编织参数和工艺,图纸要求等打开。

    因为不涉及到最后裁剪,刘栋能看出是一种三层设计的纺织物,笑道:“我说今天喜鹊叫,原来又是甘总给我送好消息来了,我们开会谈论下,不过问题不大,保证给你们好消息。”

    大家交情不错,而且因为甘笛关系越发走进,按理说丝绸厂许多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完全是在国企时期抄纺织厂,所以大家讨论起来无缝连接。

    “刘栋,别像缩头乌龟,你出来。”

    即便是关上窗户,外边不和谐的声音透过玻璃格外刺耳。

 第六十四章 甘总的高情商

    “狄总,不好意思,让你们看笑话,中午大家都别走,鸿起顺我请客。”刘栋说完就要去外边做工作。

    王重这几天交涉很困难,实地调查,是钢厂资金周转希望他能够打声招呼,批1200万贷款,以此作条件,接收员工。

    钢厂自己联系银行同样能批准,不过现在93年底,银行开始查账,而且通胀太高,上头要求压低贷款,为解决通胀提供条件。

    “刘厂长,请留步。”狄茂典笑道,“你想怎么谈?”

    “当然是等待钢厂分配,虽然她们想会宝成,但是已经没有编制。”

    “甘总的意思,这些人到丝绸厂可以吗?”

    刘栋:“你们要?”

    狄茂典将甘总的要求一说,刘栋哭笑不得,还有反对员工多加班的老板,要求多加班的员工,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舒心的员工,仿佛甘笛是成心为了帮他,才想到的借口。

    “她们都是刺头,为了不想去郊区……”

    “丝绸厂也不远嘛,都在市区。”

    有甘总在,就没有刺头,反正你只要有条件,他都敢满足。

    “不过是临时工,即便有刺头,也无妨,不生产就没有工资。”狄茂典看刘栋万分感谢,这批人是王重负责安置,决定跟王专员汇报一声。

    在建商银行会客厅,银行知道极地公司贷款是有王专员牵头,同时甘笛董事长希望贷款购置房贷。报纸风潮一片声讨声,建商银行谨慎行事。

    “甘总,你贷款额度不高,20万,贷款比例较高,您每月还贷是靠工资还是?”主任字斟句酌提问,只要甘总答案合理,他们就批。

    “月薪900多,其他加起3000多,不知道下个月还有多少。”甘笛算起来就生气,额外补贴都是上半月凑合,最近10月中下旬完全失败。

    “极地公司目前效益好不好?”

    “应该还行。”他都使出浑身解数,打乱员工排班,目前生产延期,终于有关停机器的好消息。

    “那530万贷款,应该没问题吧。”

    甘笛犹豫,目前看来贷款是不好还,先领取信托基金之后注资,他的重生知识没问题,“应该没问题。”

    这是没问题,还是有问题啊,一本正经,犹犹豫豫,19岁董事长,还不懂喜怒不形于色,放贷主任的心悬起来。

    看来报纸不是无的放矢。

    “极地公司需要扩大产能,希望银行在批准800万贷款。”

    庞主任很为难,当初是王专员的面子贷款,现在还要授信贷款,无抵押,风险太大,而且外界压力都在极地公司,说难听点,大家等着极地公司破产来宣告大家的预言的正确性。

    上头已经有文件,年底放贷偏紧,解决通胀问题。

    主任思考期间,玻璃门推开,王重夹着风,来者不善坐在主任对面。

    “甘总?”

    “王专员,你来干什么?”

    “拉贷款。你呢?”

    “找主任批贷款。”甘笛稍微坐远点,没敢说房贷,怕王重真细查,把系统暴露。

    同病相怜,王重不好意思求情,让极地公司接收纺织工人。这小子被媒体骂惨了,商报都刊登系列报道之极地公司管理者甘笛的唐吉坷德式幻想。

    搞不懂商业报纸都快成娱乐小报,哪里得到详细的资料。

    王重有一点和甘笛很像,薅羊毛都找一只羊,这不,就登门来建商银行。

    庞主任擦擦汗:“王专员,你饶了我吧,建商银行不是财神爷,上边现在审批贷款卡的严。”

    然后看向甘笛,这边500万也是你的面子,问题是天天这样,你们二位今天不会是演双簧来的吧,时机这么恰好。

    “纺织厂改制不能留尾巴,庞主任帮帮忙。”王重将来龙去脉讲述一番,钢厂的审批1200万不算难,想要扩充产能,采购国外进口锅炉。

    “王专员,说句实话,钢厂的贷款没问题,不批是有原因的。听说最近出台整体规划,想让他们搬迁到新设立的化工区。”

    王重恍然,原来是规划问题,估计是李达康手笔,差点被当成枪使,这群老滑头,想试探新来市长的成色。

    “要不让行长来。”眼神不住看甘笛,你让丝绸厂还点人情也比走贷款轻松。

    甘笛看他们沟通声音越来越小,还盯着我,明显是自己多余,甘笛站起来,“你们聊啊,主任我的贷款回来再说。”

    双方都以为甘笛是起身帮忙,叹口气,19岁阅历浅,不懂人情世故,王重楞了一下,然后让开道路。

    甘笛觉得这么走不妥,但真怕房贷被王重发现,笑笑道:“王专员,多喝点水,别太操劳,事情肯定会解决的。”

    “这么明显吗?”王重照着玻璃看头发。

    如果事情都好解决,也不至于30岁长白头发,怪不得都说我成熟,要染染发。

    “你哪来的钱贷款买房,贪污了?”吴宇在银行外接他。

    “江河投资有一部分利润。”甘笛掩饰过去,两人漫步在街道上,“李市长没生气吧,大哥,你不问问我为什么拒绝吗?”

    吴宇叹口气:“你这点事市长可看不上,别高估自己。其实你不说我大概能猜到你的思路。”

    不是吧,这种难题你都有答案?

    “大哥,你要是猜对了,今天午饭,大福来锅巴菜走起。”

    大中午的吃早点,也就是老三能干的人事。幸好不是煎饼,上次为了相亲,省钱一天吃三顿煎饼,现在看到油饼就反胃。

    “你推广工作方法,本质上你和老二是一样想法的,注重研发,独立自主。国外完成资本和技术积累后,专利壁垒形成,靠着施舍和合作是可以迅速崛起,但大部分会沦为为国际资本打工,而且对方一旦撕毁协议,没有技术、品牌、资金优势,必然走向衰落。”

    “一边合作、一边提升技术是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旦做成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