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行车厂啊,比华新大多了,去吗?”
“您真会开玩笑,那地方谁去敢去啊……”
“谁跟你开玩笑,嫌东嫌西,不能勇于任事,你说去哪里行?”他拍着桌子。
李志强赔笑点头,趁着王重没发火,赶紧退出来。
上峰路线不行,直接闹事,让刘栋烦心,让他给我找地方。
合并后刘栋无法全盘掌握,宝成纺织现在是全力开动,编织和印染车间为极地公司做配套工作,李志强推脱设备老化,需要更新等缘由推脱,现在原华新业务萎缩,恰好他能操作。
“厂长,这样行吗?现在不同往日,咱们都归宝成管理。”
“你们服气吗?”
老部下们互相对下眼神,公司名称都不复存在,几十年的大厂说没就没了,心里确实不舒服,这种国企交接班制度,回到家遇到退休老纺织员工,整日唉声叹气,好像自己这代无能。
就算合并,也是华新合并宝成啊,地盘和员工半斤八两啊。
“闹吧,反正两个车间,设备确实老化,维护费都能在买点设备,刘栋手上也没资金,他赊账替极地公司供货,现在厂子资金紧张,打点好银行,贷款滞后点,这事没问题。”
“宝成现在奖金比华新高120元,我跟下边说一声,一起找刘栋。”
精益求精是董事长的态度,邹亮委屈也要憋回去,目前公司上下开始提高质检比例,减少供货,全国跑来的供货商一片埋怨。
保暖内衣除了极地公司车间,还有宝成纺织的外包供应,按照甘总指示,必须全部管理妥当。
他不得不启动董事长会议决议,为合作伙伴提升质量和产能,搭建产业链模式,当初怎么看都像是给人送钱。
缺包装可以自己建设造纸厂,缺产能,可以收购纺织厂,滨海附近不少小纺织厂正在亏损,收购对方,极地公司管理,一劳永逸。
采用合作模式,要求对方按照公司的指标要求执行,对于极地人高指标要求,刘栋皱着眉,“这样合作太苛刻,宝成设备仅有两个车间能够达标,其他车间设备老化,能否放宽一些?”
狄茂典:“暂时先这样合作。”
“等到1月底,我们会按照贵方要求进行设备采购,贵方可以按照货物抵押方式,对我公司供货。”
直接霸气送设备,是甘总一贯风范。
直接提供资金确实有风险,宝成刘栋人品上佳,几百万的投资款打入对方账户,是有被挪用的风险,狄茂典和管理层讨论后,决定自行考察、采购,按照赊账方式提供设备。
邹亮作为直接负责人,已经从东北将设备全部押送到滨海,“刘栋厂长,什么?送华新厂区,好的,马上到。”
刘栋独自站在华新厂区,一片感慨,曾经和甘总的一次电话,竟然成为合作基础,之后甘总打电话总是送福利,这次允许购置新设备,用货物抵偿方式,缓解合并后的窘境。
极地公司高标准要求,狄茂典在采购设备追加200万,用于升级精度。真是大手笔,他自问是做不到如此公心。
举着电话,他熟悉对方的号码,还没拨通,一群人吵吵闹闹围拢上来。
“刘厂长,为什么宝成比华新工资要高?”
“宝成有极地公司的业务,为什么华新没有。”
“设备不应该去采购吗?”
一时间刘栋有点恍惚,心中清宁,没有任何反馈,笑意摆脱这群人,对着外面招手,“邹主任,这边。”
一辆辆重型卡车,运载新型织机和环保全套设备,在刘栋指挥下,缓缓驶入车间门口。
“刘厂长,设备都准备齐全,你签下字吧。”邹亮情绪不高,委屈,明明是自己公司花钱,大家是同行啊,资敌行为。
“刘主任,已经准备好饭店,吃完再走吧。”刘栋理解对方心思,笑比哭还难看,看来是甘总一意孤行。
“你们也挺忙的,有机会吧。”邹亮看围一圈人好像纠纷,所以没耽误,回公司还有董事长要求的免费7天无理由退换要解决。
毛科长说得对,甘总有时候是麻烦制造者。
刘栋:“既然你们都在,卸货吧,技术员都跟车,准备调试。”
“厂长,公司没钱,贷款买的?”
本想闹事的员工开始默默卸货,大家闹事是因为宝成靠着极地人的分包红红火火,设备更新后业务肯定会有,至少能分到一半业务量。
“极地公司董事长甘笛借的。”刘栋感慨道。
李志强靠在墙角遥控指挥:“?”
同行是冤家,刘栋因为生产萎缩才接受极地公司安排的编织和印染,本身赚不了多少钱,大头被极地公司拿走。
现在对方竟然借一套设备,设备一旦开工借和送差不多,完全没道理啊。
“我也觉得没道理,甘笛和我没有私人关系,后来我考虑许久,看到他捐献1。5亿股份后,我明白了,他是出于公心,发自肺腑希望滨海好。”
刘栋指着他们厉声质问:“而不像你们,天天想着争夺利益,不考虑生产、完全不顾纺织厂大局。上次华新印染色差大,停工要闹事,说我小题大做。生产不合格产品甘总是怎么说的?损失他承担,我是要求停工的。
咱们不光光是成本高,眼光和责任心都差,最引以为傲的质量也不过关,那么华新还有必要单独设厂吗?你们就不想想自己的责任,天天怪罪大环境,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合并是上边要求的,纺织行业亏损严重,为什么不能携手共同发挥优势。极地人把保暖内衣外包,你们说怪话,宝成是丝绸厂的小弟公司,利润大头都让对方拿走,咱们是打工的,就不该干活。
用你们的脑子想想,他甘笛有的是钱,他不会扩建啊,不会自己买设备自己雇人生产啊。凭什么给宝成产能?
咱们已经落伍了,要想不被淘汰,就要转变心态,要我说生产就比停产要强,拿出大生产的气势,先把让公司走下去,渡过难关再说。
李志强有本事你就出来,别藏头缩脑。如果你能把华新搞活搞好,这个厂长你可以来当,我去市府替你说话。”
众人张张嘴想辩解,看着崭新的设备,所有语言都缺乏说服力,厂长在气头上,不说为妙。
“现在你们马上调试设备,准备接收生产任务,极地公司要求非常高,这对你们来说是一次学习,人家有创意有爆款,我们能不能学,为什么要跟在别人身后。极地公司根本就不怕学,把设备放在门口,希望一起进步。
宝成也可以成立保暖内衣品牌啊,最简单的学习能力都没有看?”
大家眨眨眼睛:“这样可以?”
“当然,甘总亲自发话的。”刘栋就佩服甘笛的胸襟。
“李志强,今时今日,种种格局,高判立下,你五十岁的年纪,真不如一名19岁少年。”
一干众人纷纷开始搬运设备,羞臊的影子慢慢消失在转角。
第一百零四章 不具姓名的记者
区府会议厅,一位老者慷慨激昂讲述:“为实现2000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这一伟大目标,扶贫工作必须发生深刻转变,从道义性扶贫转到制度性扶贫,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转变……”
孙连城皱着眉,扶贫开发到地区的方案,压力很大。同时他很酸,极地公司500万的分红明明应该是区府的,结果被李达康夺走。
报纸上通篇累牍对极地公司吹嘘,没错在孙连成眼里,这小子就是作秀,保持曝光度。最早和杜联谈判时撕毁协议,就是吸引眼球,为了免费把公司产品推销,暗地里和杜联达成合作意向。
明明是永海化工和杜联沟通多次,结果甘笛抢夺最大胜利果实,号称将1。5亿股份捐献。协议中杜联担保的无息贷款,化工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同样也有生产和市场变化风险。
他为了极地公司做出了一次利益最大化宣传,200元一件,亏他敢要高价,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限,目光短浅,追求短期利益。
现在有扶贫项目,分红到手了,怎么就不吭声了?
这小子适合当明星,趋利避害有一套。就好像那群野路子,热气球打横幅,雇飞机卖产品,老百姓现在就吃这一套。
1440万的分红,孙连城心里痒痒,他才不管甘道梁是谁?投资了吗?带来米金了吗?
摊派吧。
“我记得有扶贫现场会议?企业家参加。”
秘书:“民企报名少。”
“既然喜欢捐款,给甘笛安排上。”喜欢作秀就试试成色,记者在场,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如果记者深查分红上千万一分不掏,光环不再,看怎么收场。
“那群孩子走了?”电话是从义顺打到淄市汇元饮料厂。
朱鑫礼从义顺坐上车,93年是他转折之年,浓缩果汁抵偿德国货款,余下对欧洲进行销售,赚到外汇就是香饽饽。
他决定把公司搬迁到燕京义顺设厂,这边附近可以设立种植园,销售辐射京津冀,准备从德国重金聘请专家,贷款到位后,正式进军果汁饮料。
“走了,淄市已经是空厂,设备早就搬迁到顺仪,她们有点失望。”属下得到消息后,一直等着,一群孩子而已,领导有点过于重视。
从顺仪开往滨海的火车,朱鑫礼放下电话,目光聚集在桌上的报纸,不得不防,一个夏宛无所谓,毫无根基的江资,在汉堡和慕尼黑被自己抢得先机,手下败将而已。
现在更名为飞流饮料公司,董事长甘笛,19岁商业奇才,崛起于93年底,一个保暖内衣的概念和操盘手法炒作到飞起,令人叹为观止。
朱鑫礼在市场购买一件火爆的保暖内衣,红色款220元,保暖性没问题,穿上很舒服,值吗?如果从外观看成本,作为外行看,估计在南方最多60元。结果人家卖爆,供不应求。
在复盘甘笛成功秘笈,发现几个关键节点,设计一个概念,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极地公司做到在1。5流这样的规模,一面推出极地人高端品牌,一面在广阔的蓝海市场上攻城略地,没有同行商品比较,自己就是标准。
和果汁饮料细分市场很相似,这片市场尚未开发。
最早期与都市报反目成仇,他认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吸引记者注意力,现在的无冕之王,眼高于顶,没有好处车马费是很难请到。
甘笛利用记者无冕之王追求正义的心理诉求,把自己打造成反派,阻挠对外合作的暴君,吸引记者们长期关注,结果暗中和杜联合作,引出1。5亿的捐献。
唯独这点是他搞不懂,无论是米国还是欧洲太难搞定,他当初引进生产线,是从夏宛手中抢得先机。
而且动用手段,如果当时没有在汉堡遇到岳全,如果他和岳全不是老乡,这条生产线,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欧洲人和米国人不好打交道,朱鑫礼摸摸空瘪的口袋,要钱真黑啊。
站在他面前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尤其对方明确杀入果汁战场,透过报纸的文字可能有错判,他不敢低估对手,甘笛手里有极地人品牌,至少能调动上亿资金,有外援杜联,捐献化工产后在滨海关系过硬。
想和甘笛聊聊却被拒绝。
岳全解释董事长做事高调,做人低调,从不参加社会活动。
幸好自己提前安插的商业间谍,这次滨海组织的扶贫会议,朱鑫礼必须亲自看看,就当是一场昂贵的门票,近距离观察甘笛是什么态度。
朱鑫礼在汉堡部署,坚决和阿姆斯设备生产商保持深度合作,将飞流饮料挤出果汁市场,隐晦询问如果有厂家求购浓缩果汁生产线意向,对方表示无意再次出售。
曹明同样报名这次的扶贫现场会,主要是支持甘笛董事长。一个月的时间,曹明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开始在滨海和周边贷款设店,除了保暖内衣,还经营一些潮流衣品。
“怎么样?”
江亭华积攒不少这位滨海超新星的新闻,报纸通篇累牍将他从少年贫苦到成长经历全过程记录,有一位严厉的母亲和言传身教的大哥,一家子清贫而快乐的生活。
语焉不详的第一桶金,收购丝绸厂,三月赌注绑定改制小组,然后利用杜联的合作绯闻不断炒作,最后捐献1。5亿一炮打响。
这是孔家宴酒厂梦寐以求的曝光方式,不过这位超新星之后悄然无声,上学考试,拒绝接受采访,深居简出。
这次滨海市的扶贫会议上总算抓住他的身影。
“极地公司欢迎参观,但是董事长最近不在公司。”
这位未来95年斥巨资夺得央视标王的厂长,真心想为公司发展取得效益,想跟这位妙手达人学习,虽然他在长安投入大量广告,才取得1000万的销售额。
和甘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怎么又有采访?”
甘笛很烦恼,身家不过五万,房贷背在身,分红被系统捐赠,他已经释然。但是采访会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里边都是泪水。
“这次是东方之子栏目组。”
《东方时空》是93年5月1日成立,在央视一套7点开台,当时一个不具姓名的老记者觉得自己不上相,就把师弟白烟松派去新栏目担当主持人,白烟松不负众望,也是《东方之子》的制片人。
后来这位不具姓名的老记者,看到《东方时空》高歌猛进,新闻类节目发展,不能输给师弟,去开创《实话实说》栏目。
“访谈?”
“不是,他们是走访获取消息,然后以新闻呈现,早晨7点播报,东方之子大概8分钟左右。介绍公司发展情况,尤其是您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传奇经历,也是市长推荐。”
“不行,不能透露我的相片,我还要上学。”最近就很烦,不光是记者,还有上门拜师,希望学习炒作产品经验,或者询问国际巨头的谈判方式。
我特么也没搞懂啊。
和学校君子协定,考试周再回去,老师们看他眼神都不对,万一让他演讲如何在国际形势多变的环境中,积极争取企业的生存条件。
想想就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