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东欧当倒爷 >

第104部分

我在东欧当倒爷-第104部分

小说: 我在东欧当倒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不管他兄弟两个在莫思柯打成什么样子,他项云龙的供货都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最好的结局,那兄弟两个都将纳于他项云龙的控制之下。

    而最差的结果,也能让他赚一个盆满钵溢。

    “想法不错!”

    项云龙端出了支持态度,并善意提醒道:

    “但这事啊,我看就不用麻烦陈总了,一来,这些人层次太低,他肯定看不上,二来,请他出马的代价也确实不小,三来,咱们两个联手,差不多够用了。”

    黄罡琢磨了下,感觉项云龙的提醒很有道理。

    “项叔走过的桥,比晚辈走过的路还多,所以,我听您的安排。”

    项云龙沉思了片刻,道:

    “两种方式,一个是把他们全都叫到一起,一顿饭解决掉,二一个,中午一餐饭,下午一盏茶,晚上一杯酒,分成几天,跟那十几人单个见面……”

    黄罡扣着嘴角,若有所思道:

    “一起解决倒是麻利,但就怕他们相互猜疑而达不到咱们的预期效果,项叔,我觉得咱们不如采取第二种方法。”

    项云龙欣慰点头。

    “和我想到一块去了,那就这么着吧,趁着过年前的这几天,就赶紧把事给做了吧。”

    项云龙翻了下办公桌上的台历,接道:

    “这几天,我晚上都有安排,不过也没关系,都是普通应酬,八点来钟便能结束,你那边的安排稍微晚点,我这边结束后便能赶过去。”

    黄罡答应了下来。

    项云龙略加思考,接着叮嘱道:

    “那些货色,即便有点眼光,也受不了眼前利益的诱惑,大侄子,你不妨给他们把饼画的大一些,多加点肉,再贴上陈总这块招牌,我想,问题应该不大。”

 第211章 样机做出来了

    这个年,杨宁过的是相当的惬意。

    白天带上弟弟妹妹,并伙同项二哥及未来的项二嫂,爬爬长城,逛逛故宫,转转颐和园,玩玩游乐场。

    到了晚上,弄个火锅,吃个饺子,再陪老爸喝上两杯。

    一舒坦便是一天。

    连着舒坦十几天,便要出了年。

    不想上班。

    不想再去莫思柯。

    只想宅在家里,混吃等死。

    但,该死的冯北仓却在正月十五那一天的一大早找上了门来。

    “杨总!杨总!样机做出来了!我成功了!”

    一进了院门,尚未见到杨宁,只是确定了这儿便是杨宁的家,那冯北仓便扯着嗓子嚷喊了起来。

    杨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穿上了秋衣秋裤,再批了件居家棉大衣,迎出了房门。

    “什么就做出来了?你丫再说一遍!”

    冯北仓疾步冲来,抱住了杨宁,激动嚷道:

    “样机!VCD的样机啊!”

    杨宁难掩惊愕。

    这才多长时间啊!

    咋就那么顺利呢?

    把冯北仓请到了自己的房间,再为他拿了一罐健力宝,杨宁的惊愕之情也就消散了一多半。

    VCD这玩意,科技含量真算不上有多少,要不然,在上辈子的地球世界中,也不会一下子就搞出来了几十甚至是上百个山寨版本。

    再说了,冯北仓又不是从莫思柯回来后才开始研发的,这两个多月来,只不过是在他前期的积累上,又多走了几步而已。

    “昨晚上就做出来了,杨总,但我没敢跟您说,生怕跟以前一样,可以达到目标,但保证不了稳定性能,但经过了一整夜的验证,我现在敢保证,我的产品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

    杨宁恭喜之后,却顺便泼了盆冷水。

    “样机做出来了,也只是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而且只是很小的一步,离量产还早着呢。”

    冯北仓不由一怔。

    杨宁微微一笑,接道:

    “人们买了你的VCD机,却没得VCD光盘,你说,他们买回家有个鸟用哩?”

    冯北仓反驳道:

    “我做出来的样机当然有刻录功能,要不然……”

    杨宁摆了摆手,打断了冯北仓的解释。

    “你的意思是说让客户买回家自己把录像带刻录成VCD?”

    冯北仓登时愣住。

    过了片刻,猛地一拍脑袋,沉声喝道:

    “对哦!我真是糊涂,普通人家要什么刻录功能呢?”

    杨宁微笑不语。

    起身,去到了床边,从床头柜上摸了包香烟,点上了一支。

    喷云吐雾间,杨宁忽地问道:

    “你有英文名吗?”

    还在懊丧之中的冯北仓茫然摇头。

    “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吧,再去办一个去米国的签证,等你到了那边,抓紧注册一家公司,然后把专利申请下来。”

    冯北仓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杨宁的用意何在,嗫嚅问道:

    “杨总,为什么要去米国申请专利呢?”

    杨宁长叹一声。

    他也不想这么干,但,这却是解决山寨厂家的唯一办法。

    “你觉得咱们国内的官员们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吗?”

    冯北仓似乎明白了一些。

    以摇头回复了杨宁之后,冯北仓接着反问道:

    “您是打算在米国建厂,直接开拓米国市场么?”

    杨宁微笑摇头。

    “米国的地,咱拿不到,米国的人,咱用不起,米国的工会,咱更是不敢招惹,现阶段,咱们华国人想在米国建厂当老板,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

    冯北仓是真的糊涂了。

    “咱们只需要在米国注册个公司,拿下专利,混个洋货品牌,然后回到国内建厂生产,同时将刻录技术转卖出去,让他们帮咱们生产出来足够的VCD光盘,而我们有了一个洋品牌,多少也能对冲一下蜂蛹而至的山寨机所带来的市场冲击。”

    做出这番安排时,杨宁的心里很不好过。

    如此一来,这VCD便要从华国企业的全球首创,变成了华国人开办的外国企业的全球首创。

    文字上的差异并不大,但深层含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相比那地球上的首创企业昙花一现的历史进程,国人根本记不得也根本不在意的悲催结局,能让这首创企业活下来,并赚到钱,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冯北仓是个纯粹的理工技术男,对市场运作公司经营一类的知识经验掌握甚少。

    杨宁的安排,在他听来尚有许多懵懂之处,但他心中却是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杨总的交代,总是没错。

    向杨宁借了纸和笔,冯北仓将杨宁说的话一一记录了下来。

    “杨总,我这边还有个难题,去米国的签证,我恐怕申请不下来……”

    杨宁不由蹙眉。

    留学签证办不了,工作签证搞不定,旅游签证有啥难度呢?

    冯北仓很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讪笑解释道:

    “那什么,我刚毕业那一年,跟他们发生了点小矛盾,可能留下了案底。”

    杨宁锁着眉头盯着冯北仓,想笑却憋着笑。

    “小矛盾?恐怕你是跟人家动手了吧?”

    冯北仓苦笑应道:

    “他们欺人太甚!侮辱我冯北仓一个人也就忍了,可他么他……”

    回忆起当初,冯北仓颇有些懊恼,却绝不失骄傲。

    “我一时没能忍住,就瞒着窗口给了他一拳,就因为这,我还在局子里呆了十几天呢!”

    杨宁大笑。

    并冲着冯北仓竖起了大拇指。

    “小事!我托个关系,再送上点钱,保管你能顺顺利利地签下来。米国佬表面上看去挺高傲,挺讲气节,可实际上呢……玛德,他们的老祖宗,又有哪一个不是奔着钱才去的那块地?”

    理工技术男对历史不感兴趣,但米国的那两百来年发展历史,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知识。

    闻言,冯北仓立马产生了共鸣。

    “没错!他米国文化就是个杂交文化,杂交的粘合剂只有一样,就是钱!”

    杨宁点头称是。

    “不扯远了,还是说回你的VCD吧。有两点至关重要,你一定要把握好……”

    冯北仓立马拿起了钢笔。

    “一个是尽快,另一个尽慢……”

    冯北仓一脸茫然,满心困惑,但还是在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俩个词汇。

 第212章 就是那么巧

    “去米国注册公司申请专利的事情必须要尽快,在国内筹备生产工厂的事情也必须尽快,等专利申请下来之后,把刻录技术转卖给那些音像制品公司,或是跟他们建立合作关系,这也得尽快。

    但,产品上市方面却一定要尽慢。

    时机不够成熟,决不能冒然把产品推上市场,这之前,一定要把势给做足了。”

    势?

    什么势?

    怎么做?

    冯北仓认真记录,但同时也现出了困惑的神色。

    杨宁笑问道:

    “大清国士曾国藩,你可知道?”

    冯北仓点了下头。

    “老佛爷愚昧执拗,且生性多疑,众大臣只能顺着她的意思行事,却不敢有说服她之心,唯有曾国藩,每每都能说服老佛爷,你可知他是怎么做到的?”

    冯北仓茫然摇头。

    “他做事,从不莽撞,凡是必先布局,随后造势,最终顺势而为,无一不成,无一不顺。

    借鉴在我们这件事情上,所有需要尽快的事,都是在布局。布好了局,方可造势,而这个势,无非就是市场宣传。

    崇洋媚外的思想要不得!可是呢,就咱们华国现如今的状况,却是前后左右,上下中间,这崇洋媚外的思想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见……”

    杨宁说着,不由哀叹了一声。

    即便是三十年后,跪族或是慕洋犬也还是大把大把的存在。

    “我们得抓住这个特点加以利用,得在报纸电视上大肆宣传米国的VCD技术,要让广大同胞误以为我们的产品是舶来品,是进口洋货,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或许不能阻挡了一拥而上的山寨厂商,但至少不会让自己的产品淹没于众多山寨机之中。

    这样的话,很让人觉着委屈,但委屈往往伴随着无奈。想不重蹈地球上的覆辙,这份委屈也只能是和着眼泪吞进肚中。

    这天上午,杨宁跟冯北仓说了很多。

    冯北仓从起初的茫然无知,到了中间的一知半解,再到该吃午饭时的彻底明白,对杨宁的态度也从敬仰转变为了崇拜。

    ……

    莫思柯那边。

    卖场营业额持续下滑。

    十二月中上旬,因圣诞节效应有了一个小幅度的反弹,但之后,便是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眼下,这每日的营业额已经掉到了刚开业那会的水平,二十万刀居然都成了值得庆贺的数字。

    阿瓦莎多次跟杨宁提出建议,不能再死抱着只收米金的原则了,若是能允许卢布交易,营业额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

    杨宁当然懂得这个道理。

    自帝都出发抵至莫思柯的两条线路的国际列车,如今全都改成了卧铺车厢,载乘旅客量减少了不少,但随车带货量却增加了许多。

    而这些跑单帮的倒爷,在面临杨宁卖场的市场挤压时,也及时做出了调整。

    降价,以卢布结算,甚至可以采取货换货的方式,等等这些,对卖场的生意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放低自身姿态,顺应市场要求,允许卢布交易,肯定会像阿瓦莎所估计那样,营业额将迎来一波反弹上涨。

    但,杨宁却始终不肯接受阿瓦莎的建议。

    “适当降价,或是让利促销,都没问题,这些,阿瓦莎你完全可以做主,但决不能放开卢布交易的这个口子。”

    杨宁并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坚持己见,而阿瓦莎也没多嘴追问。

    做为下属,看到了问题,汇报并提出建议,那是她的份内。

    而老板得到了汇报,并做出了决策,那么,对下属来说,也就只能是执行。

    追问,其潜在含义无非是对老板决策的质疑,那可不是做下属的智慧表现,而是最愚蠢的行为。

    不过,营业额的持续下滑,必然带来现金流的问题。即便卖场的生意仍旧维持在高位,也不可能同时支撑了进货、施工以及投资三大块支出。

    贷款是必须的。

    而且,还有了点迫在眉睫的感觉。

    惬意的过年长假到头了……

    杨宁一声悲叹,拿起了大哥大,拨通了机票代理公司的订票电话。

    就是那么巧!

    机场候机时,居然碰到了黄老大。

    相互一笑,二人同时问道:

    “吃了没?”

    此时,刚过了上午十点钟,早不早,晚不晚,真不适合如此招呼。

    好生尴尬。

    但二人不约而同将尴尬藏在了心里,面上,必须要尽可能地表现出热情来。

    “”要不,一块吃点?我请客。”

    黄罡算是抢了个先。

    杨宁微微一笑,拍了拍肚子,回道:

    “可惜了,眼看眼的便宜却赚不到……唉,出门时带的早餐上的车,还他么带多了,舍不得丢,结果吃撑了。”

    黄罡应以呵呵一声,同样摸起了肚子。

    “咋那么巧呢,我早餐吃得也有点撑。”

    尼玛,这种对话,更是让人尴尬。

    还不能找借口告辞。

    杨宁要拿出一副他从来就没黑过黄老大的模样,纯粹是出于兄弟感情才会出手相助,所以,气势上必须要理直气壮。

    而黄罡,则要装出一个根本没看破杨宁套路的样子,感激的话虽不必再说,但感谢的态度,多少还是要显露一些。

    因而,谁要是先开了找理由说告辞的口,谁就会有心虚的嫌疑。

    只能是继续下去,尴尬至死。

    “你那卖场几时能装修好呢?到了开业那天,可别忘了给兄弟打声招呼啊!咱竞争归竞争,兄弟归兄弟,该庆祝的还是要庆祝一下,对不?”

    黄罡含笑点头,笑容甚是真诚。

    “快了,快了,过年前,隔层楼板就已经能够承重了,大年初一那天,就开始做内部装修了,估计到下个月的月底,就能装修个差不多。

    对了,你那边的施工,还顺利吗?”

    杨宁堆笑应道:

    “还行吧!毕竟咱华国工人比老大哥工人要能吃苦一些,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