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东欧当倒爷 >

第110部分

我在东欧当倒爷-第110部分

小说: 我在东欧当倒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事俱备,只欠汇率。

    但也快,仅仅一周,杨宁这边刚完成了各项布局,卢布兑换成米金的黑市价便突破了五百比一的关口。

    也就是这一天,米帝国主义那边,冯北仓打来了一个电话,传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第224章 沾了你的光

    好消息本在预料之中。

    米帝国主义的专利局接受了冯北仓的专利申请,并做出了回复,估计再过上个个把月,便能拿到正式批复。

    坏消息却在预料之外。

    冯北仓临出发前,看好了一家经营不善的收音机生产厂,想盘下来做为VCD生产基地。

    一开始是谈好了的,可不知怎么的,那家收音机厂的厂长却突然变了卦,说上面的主管领导换了人,原先谈好了的收购方案被新领导给否了。

    也不是彻底否了,只是对交易的价码不怎么满意,所以希望冯北仓能尽快回来,跟他们重新谈过。

    电话中,冯北仓向杨宁解释道:

    “我觉得啊,所谓的重新谈过,无非就是那个新领导没能捞到好处。杨总,我打明天就飞回帝都,如果他胃口不算太大的话,干脆答应他得了。”

    杨宁沉思了片刻,轻叹一声,否决了冯北仓的打算。

    “这人啊,有的能喂饱,有的却根本喂不饱。就像那位新领导,毫不羞愧地便把前任领导做出的决定轻松推翻,你觉得,他会是一个能喂得饱的人吗?”

    冯北仓喘起了粗气。

    已成骑虎之势,喂不饱也得喂呀,再去寻找别的地方来做生产基地,根本来不及。

    “咱怎么来不及也得放弃!

    北仓兄,你冷静想想,一个吃相如此不讲究的人,等他看到了咱们企业赚到大钱的时候,又会张开怎样的血盆大口呢?

    在他身上咱们放点血倒是无所谓,但是,这种人会长久么?等他进去的那一天,也一定是将你我牵连到的那一天啊!”

    冯北仓深吸了口气,陡然警醒。

    受贿是犯罪,行贿同样是犯罪!

    正如杨总所说,出点血倒是无所谓,但因此而遭到了囹圄之灾,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我懂了,杨总,但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我还需要您的指导。”

    理工技术男,多数都是直男癌患者,冯北仓便是其中一典型,将难题抛给了杨宁,他不单是抛的干净利索,而且还是理直气壮。

    杨宁应以轻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庐徽人吧?”

    冯北仓应道:

    “对的,杨总,我老家就在庐徽省省会的边上。”

    杨宁轻松一笑。

    “你明天飞回帝都的计划不要变,回来后,直接回你老家一趟,不要太高,区一级衙门就可……”

    冯北仓的直男癌顽症急性发作,刚搞明白了杨宁的话意,便急急抢道: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杨总,不过,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老家那边的人在整体素质上跟帝都这边根本没得比,我担心招不到熟练的技术工啊!”

    杨宁哭笑不得。

    这个冯北仓,智商全都被他的技术研发给耗尽了,如此简单的问题在他眼中居然成了难题。

    “有钱还怕招不到人?等你跟你老家衙门的领导谈好了厂房落地,立马就在全国范围的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只要把待遇标准定到让人眼红的程度,就怕那优秀人才能多到让你头大。”

    杨宁的支招使得冯北仓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刚才还密布于头顶的阴云登时间消散个一干二净。

    心中只落下了一丝丝的后悔,后悔当初没在这个问题上征求一下杨宁的意见,便因为招人难易的问题而擅自做主把生产基地定在了帝都。

    要不然,这两个半月下来,老家那边的生产基地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杨宁这边,挂上了电话之后,心中也是有着一丝丝的惆怅。

    上辈子所在的地球,那家首创VCD产品的公司,其所在地对应着的城市,便是这边的庐徽省省会。

    他之所以默许了冯北仓在帝都寻求厂址的计划,也正是想做出些进程上的调整,给自己点暗示,这儿是蓝星,而不是地球,虽然文明进程惊人相似,但并非完全一致。

    但眼下,那VCD制造基地终究还是搬回到了庐徽省省会,莫非,这公司还是难逃地球上的悲惨宿命么?

    不过,惆怅也就维持了几分钟。

    算下来,在冯北仓的VCD项目上,投资总额也就在一千万的数字上打住了。

    这么点钱,就算完全打了水漂,对他杨宁来说,也就是三个字:

    没所谓!

    十万吨的石油至少能赚回来两个一千万,损失的这点钱,就当是自己放了半个月的假。

    所以,当前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农场换油田的计划上。

    就像是一部电影,导演的功力深,不如演员的演技好,但就算是凑足了一帮老戏骨,拿到的却是个烂剧本,那拍出来的电影也不会让人满意。

    所以,剧本好坏,才是一部电影叫不叫座的最关键因素。

    而杨宁编写的这部剧本,交到了卢什科夫的手上,随便找了个机会,在老叶同志那边试镜了两下,便立马得到了大领导的大加赞赏。

    对!

    就该这么做。

    全国范围内,立刻停止农场耕地的私有化进程,尚在手上的,一定要重点保护住,已经私有化的,也必须强制收回。

    如此这般,至少能保证人民的粮食供应,不至于粮价飞上了天。

    而人民只要能吃得上饭,不至于饿着肚子,这天下,就不存在大乱的可能。

    小卢秘书啊,你这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得到了老领导的称赞,卢什科夫的心里就像是一口吞下了两斤蜂蜜,甜到了不行。

    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卢什科夫仍旧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抓起电话听筒的手是颤抖的,暗下电话号码的另一只手更是颤到了连连出错的地步。

    好不容易按对了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了杨宁的一声招呼,卢什科夫这边立马是一通感叹堆了上去。

    “太棒了,哈拉少,棒到了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地步,你提出来的方案得到了元首的高度赞赏,我想,我应该是沾到了你的光,现在的这个位子,看来是做不了太久了。”

    电话那头,杨宁淡然一笑。

    “不,我亲爱的老兄,方案是你提出来的,我只是接受了你的建议,所以,你并不是沾了我的光。”

 第225章 臭味相投

    受卢什科夫之要求,杨宁对其的称呼发生了两次改变。

    刚开始通过老伊万诺夫将军认识他的时候,杨宁要规规矩矩叫上一声卢什科夫先生或是卢什科夫区长。

    中间,卢什科夫嫌这种称呼体现不出他们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于是,杨宁改称了卢克叔叔。

    卢克,是卢什科夫的小名,也只有他的家人或是至亲好友才有这个资格叫他一声卢克。

    但眼下,卢什科夫非得要像伊万诺夫那样,跟杨宁称兄道弟,再叫他卢克叔叔,他会一脸的不高兴,直呼卢克,或是叫上一声老兄,他倒是满心欢喜。

    也正常。

    对卢什科夫来说,杨宁这么位神乎其神,大师级的智者,虽然跟他不会有直接竞争关系,但他也时刻担心着他的政敌有可能发现了杨宁这个宝藏,并将之挖了去。

    所以,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予杨宁充分的尊重,和他保持住最亲近,最密切的关系。

    杨宁看得透卢什科夫的这种心理变化,自然会顺水推舟遂了他的这个愿。

    “卢克老兄,你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人,这一点,无论是在你的老领导面前,还是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请你务必坚信!”

    卢什科夫秒懂了杨宁所言的深层含义。

    哈拉少只是个商人,对正治地位不感兴趣,所以,也就无需在老叶同志面前或是其他什么正坛人物面前显摆他的能耐。

    而商人,尤其是玩大买卖的商人,又离不开正治地位的支撑,所以,哈拉少才会如此辅助他卢什科夫,寄希望于他的步步高升来实现自己更大的商业梦想。

    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关系……

    实在是太让人满意了!

    卢什科夫的心里,像是又吞下了两斤蜂蜜。

    ……

    农场换油田的计划进入到了落实阶段。

    与此阶段的具体事务,不需要也不方便杨宁出面,由伊万诺夫亲自操刀主办,合适而且完全放心。

    华国这边,项云龙果然是神通广大,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搭上了两家国企主要领导的关系。

    只是安排了两个高规格的饭局,便疏通出了两条宽敞的石油销售渠道,而且,听说到项云龙的手上掌握着一个月好几万吨石油的资源,还不需要花费金贵的外汇,那两家国企的主要领导,不约而同的主动把饭局的账给结了。

    买卖嘛,无非就是一进一出。

    油田到手,解决了进的问题,项云龙搞定了两家国企,办妥了出的事宜,而中间的运输,老伊万诺夫将军和洛卡夫斯基分工合作,亦是摆的平平。

    对杨宁来说,接下来能做的事情,便只剩下了数钱。

    就连数钱这种活都有人抢。

    如此规模的生意肯定不能是现金交易,而银行那边的账户,则掌握在新晋升为KиBE公司财务总监的阿瓦莎手里。

    无事可做,必然闲得发慌。

    于是,杨宁只得是拗着自己的性子,给自己找了点事做。

    书法,可以捡起来。

    钢琴,也要买上一架。

    上辈子的少儿时期,他父母可是没少在这两方面上往他身上花钱。

    那时候,总觉得是个负担,每每拿起毛笔,或是坐到了钢琴前,心里面总是憋屈别扭。

    但此时重新捡起,才恍然领悟过来,于成人的世界中,这么两样技能,确实有利于装……

    咳咳,错了,错了。

    确实有利于陶冶情操。

    然而,练书法也好,弹钢琴也罢,偶尔搞上一把倒是兴致阑珊,但每天都要以它们来打发时间的话,却倍感枯燥无聊。

    就这般,度过了六一儿童节。

    这一天,只写了两张报纸便再也写不下去的杨宁坐到了钢琴旁,打开了琴盖,却怎么也提不起下手的兴趣。

    端着茶杯,在办公室中溜达了几圈,索性盘腿坐到了沙发上,来上一个修仙的干活。

    气运丹田,先来个大周天,再来个小周天。

    结果。

    不到五分钟,腿麻了。

    赶紧从沙发上下来,活动下双腿,顺便再摆个足球巨星射门的姿势。

    足球巨星……

    足球?

    六月?

    可以被四整除的九二年?

    杨宁陡然来了精神。

    立马冲到办公桌前,抓起电话,打给了伊万诺夫。

    “老熊,欧洲杯哦,就要开始了呢,有没有兴趣现场一下?”

    杨宁清楚的记得,这一届的欧洲杯上演了一场丹迈童话,顶替因战乱而被取消决赛资格的南联盟进入到决赛阶段的丹迈队,于八强小组赛中艰难出线,却在半决赛中点球淘汰了如日中天的荷蓝队,并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二比零完胜决赛对手徳国队。

    如此精彩的一届杯赛,却上演于他上辈子还在穿开裆裤的年代,实在是太不讲究。

    如今有了机会能够亲眼于现场见证,岂能轻易错过呢?

    但,伊万诺夫却干脆利落地回绝了杨宁:

    “我对足球没兴趣。”

    有兴趣也不能答应了,哈拉少命好,有他和阿瓦莎这么一对左膀右臂,完全可以做个甩手掌柜。

    而他伊万诺夫就是个忙碌的命,哪怕也有得力手下可以倚仗,他也绝不会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现场看球上。

    伊万诺夫的断然拒绝并没能打消掉杨宁陡然生出并快速升温的yu望,勾搭不上熊,那就去引诱虎。

    洛卡夫斯基。

    跟这哥们出门,一样可以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只是语言沟通上稍有些不方便,那哥们的英文水平限于一百个单词内,而自己的老大哥语,学习的也不怎么样。

    一个电话打过去,几个单词蹦出来,洛卡夫斯基搞明白了杨宁的意思,立马兴奋了起来。

    这哥们,典型一球迷!

    以大表哥国为主体的独联体继承了老大哥国取得的决赛资格,做为铁杆支持者,洛卡夫斯基早就有了随队出征的打算。

    只是苦于自己的身份,跟同球迷团多有不便,独自前行又显孤单。

    臭味相投,必然是一拍即合。

    那哥俩通完电话之后,立马收拾了行李,洛卡夫斯基开车过来,载上了杨宁,并替换了安德烈为司机,径直飙去了机场。

 第226章 有钱不赚王八蛋

    “谁能夺冠?”

    每逢大赛,如此问题必然成为广大球迷最为热衷的问题,且没有之一。

    做为决赛阶段八支参赛队的本国球迷,必然是死咬着一张口,认定自家球队定能夺冠。

    比如,洛卡夫斯基。

    飞机飞了一路,他跟杨宁分析了一路,摆出了多达十八条的理由,充分证明了独联体足球队要是不能笑到最后便是上帝瞎了眼的深刻道理。

    对此,杨宁只是积极附和,心中却是水面无风——漾不出一丝波澜。

    谁能捧杯,谁又会被小组淘汰,跟他是一点屁关系都没有。

    他之所以要表现出一副铁杆球迷的模样,无非就是闲得发慌,借着所谓见证奇迹的理由,来这主办决赛的名叫瑞甸的北欧小国散散心旅旅游,仅此而已。

    瑞甸这个北欧小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又因为认了个好老爹,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

    可不像莫思柯这边的人们,吃了上顿,不知道还有没有下顿,熬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生活中,物资上的窘迫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精神上的追求,大街小巷,三五成群讨论这场足球盛宴的景象可以说是极为罕见。

    但在东道国那边,小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