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东欧当倒爷 >

第39部分

我在东欧当倒爷-第39部分

小说: 我在东欧当倒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方舟哼笑道:

    “那不是件好事吗?难不成你黄老大还盼着他倒台不成?”

    黄罡苦笑道:

    “二弟你是有所不知啊!我跟老三这一趟可算是捅了大娄子,它要是不倒台,那克什么玩意也就不会倒台,克什么玩意倒不了台,那我跟老三怎么敢再回去呢……”

    从医学院过来的路上,杨宁就将此事简单告知了项方舟。

    项方舟认真听完,却是一点也不为杨宁担心。

    “跟你丫讲个案例,48年年底49年年初的帝都,傅司令身边的我d还少吗?你以为,当时帝都的军统组织就认不出来吗?可最后的结果呢,还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嘛!

    究其原因,一是手上的枪杆子没有人家傅司令多,傅司令不点头,那帮狗特务谁也不敢动,二一个呢,大势所趋,但凡手上有点权力可以下达命令的人,都他么能看得明白,谁也不犯如跟历史潮流相抗争,对不?

    你啊,大可放一百个心,那位将军既然敢明目张胆地护着你,那就说明他有着十足的把握,之所以会放你回来,那是因为他有生意在你手上,需要你回来变了现,再回去跟他继续做交易。”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回来之后,杨宁尚有一两处细节始终想不明白,但听了项方舟的这番分析,心中顿时释然。

    但是,当这哥俩面对困惑中的黄老大时,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闭嘴。

    医学院的理科生……

    能懂个体育课的国际局势呢?

    敢在帝大高材辍学生面前多说一句话,那都是关公门前耍大刀,鲁班面前弄大斧。

    所以,闭嘴不语并非是耍弄黄老大,而是身为小弟对老大表现出的最大程度的尊重。

    黄罡逼逼叨叨说了一大堆,可那两位臭弟弟却只是嗯啊应付,一个驾轻就熟地支起了锅烧起了水,并下上了底料,另一个熟门熟路地翻出了录像带,送进了录放像机,并把电视机调到了播放模式。

    见状,黄罡不由一声哀叹。

    俩弟弟还是太年轻了,猴急个什么呢?迟个五分钟再看,晚个十分钟再吃,能有多大问题呢?

    摇着头,叹着气,趁着杨宁项方舟都在忙活,黄罡抓住了机会,抢到了正对着电视机的座位。

    嘿嘿。

    我就说你俩还是太年轻了吧。

    看上,吃上,再喝上。

    黄罡随即将心中的郁闷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再过上个几天,那五十五台重型卡车就能运抵帝都,他跟三弟杨宁多次核算过,等把这批重型卡车全都卖出去,手上至少能赚到四百万的利润。

    四百万啊……

    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占比,哪怕就此歇菜,他也能分得到一百万。

    一百万,什么概念?

    一百个万元户哪!

    这要是搁在四个月前,他黄罡连想都不敢想一下。

    可眼下却已经实打实的实现了,那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看着电视机显示出来的画面,黄罡心潮澎湃。

    歇着也好,趁这个时间,也该给俩弟弟找个嫂嫂了。

 第068章 只许偷乐不准出声

    周日,哥仨在新租来的住房里睡到了太阳晒屁股。

    醒来之后,就着昨晚上的火锅汤底,加了些剩下来的菜,再煮上一把挂面,连早餐带午饭就这么一块对付了。

    休息日,工商局不上班,肯定办不了新公司注册的事情。

    但闲着也不是个办法,仨人中,有一对半,都会不自觉地瞅两眼那台录放像机。

    万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容易伤身体。

    于是,哥仨合计着得找些什么事情做。

    “张大志?”

    黄罡试探性地提了一嘴。

    杨宁随即投出了赞成票。

    项方舟却皱起了眉头。

    “你俩这又是何必呢?又不是一路人,你俩咋就翻不了这一篇呢?”

    昨晚上,哥仨的眼睛嘴巴包括耳朵可都没个闲空,自然不会聊到这一趟老大哥国之行所发生的的故事,项方舟对张大志这个人名的印象,还局限于杨宁黄罡哥俩上一趟跟张大志产生的矛盾。

    黄罡呲牙笑开,并应道:

    “张大志那货啊,呵呵,早就被咱老三给收拾地服服帖帖了……”

    接着,黄罡絮絮叨叨将杨宁如何归拢张大志的故事跟项方舟述说了一遍。

    “外包……”

    说到了跟张大志的很作关系,黄罡很自然地用到了从杨宁那边学来的这个新鲜词汇,项方舟听到了,面上立马呈现出了思考的表情。

    “我家老爷子也在为货物运输的事情犯愁呢,市面上倒是不缺货运公司,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用起来肯定是毛病不少,这个外包……你还别说,真能解决不小的问题呢。”

    杨宁瞅了眼黄罡。

    哥俩会心一笑。

    话不必多说,心里都明白,这又是一单大生意,把张大志给喂饱了,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掏出记账用的小本本,翻到了张大志留下来的地址,杨宁定睛一看,不禁吸溜了口冷气。

    尼玛,张大志居然是钢厂子弟。

    钢厂在市郊,距离这边少说也得有个十五六公里。

    骑个自行车赶过去么?

    一来一回,那还不得把人累个半死。

    坐公交车?

    时间花的久不说,还他么因为路线不熟根本不知道在哪边转车。

    “要不……”

    杨宁看向了项方舟。

    打个电话给你家老爷子,让他给咱安排辆车,反正是周日,他老人家的车一定闲在了家里。

    项方舟明显读懂了杨宁的眼神,却装着什么也没看到。

    “叫辆出租车吧,车费从我的分红里扣。”

    杨宁黄罡哥俩不由一怔。

    老二真大气!

    可这车费从分红中扣又是几个意思呢?

    不过,项方舟的建议倒是提醒了杨宁黄罡哥俩。

    这一单重卡的生意做完,他们的新公司也应该注册下来了,手握四百多万小五百万的资金,在帝都即便算不上大老板,但也绝不再是跑单帮的小倒爷。

    是应该把体面二字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坐上了出租车,去往钢厂宿舍的路上,以杨宁黄罡哥俩为主体,项方舟为辅体,哥仨探讨起了该如何才能做到‘体面’的话题。

    人靠衣服马靠鞍。

    行头这一块首先得安排上。

    不求奢华,但必须上档次。

    “那就去友谊商店,那边的衣服贵是贵了点,但牌子够硬,质量更是没得说。”

    项方舟的建议得到了黄罡的共鸣。

    几个月前,他们刚从号子里出来的那一天,项方舟带着杨宁去了友谊商店置办新行头,可是没把这位黄老大给瞅花了眼。

    “外汇券这块我来办,保管吃不了亏。下周六,老二,你下周六下了课就直接过来吧,咱哥仨先喝顿酒,睡醒了之后,就去友谊商店。”

    项方舟应下了。

    “手机……”

    杨宁刚吐出俩字,忽地意识到那时候还不流行手机的叫法,于是赶紧改口。

    “大哥大,要不要整上三台?”

    项方舟发出了扑哧一声。

    “你让哥扛着部大哥大回学校?嗯……也不是不行,但就是不知道院校长会不会放狗咬我呢。”

    杨宁也觉得不太合适。

    “那就整两台,二哥你那一台先记在账上,等你毕了业,立马安排上。”

    黄罡却砸吧了两下嘴。

    “我觉得咱哥俩整一台就差不多了,那玩意死沉死沉的,老大我乃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扛不动那玩意。”

    相比去年这会,项大老板置办大哥大的时候,这玩意的价格掉了许多,从那会的三万多块降到了眼下的两万冒点头。

    饶是如此,对普通人家来说,那也是一笔可望而不可及的花销。

    杨宁读懂了黄罡的本意其实是舍不得,于是便笑道:

    “这生意嘛,为的是赚钱,这赚钱呢,图的就是一个花,你说你黄老大,咱别的不说,就说跟卡捷琳娜的化妆品生意,你那一刀砍下去,还不是砍出了个十台八台的大哥大么?再说了,再往下咱生意做大了,肯定得分兵行动,你要是不整台大哥大带在身上,万一有急事联系不上怎么办?”

    黄罡眨了眨眼,终于点了头。

    “说的也是,那……那咱就整两台呗,老大我扛着那玩意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杨宁寻思了片刻,忽地后悔道:

    “上回那批退役军车就不该一把手全都卖出去,就该留个一辆两辆的咱自己用……”

    项方舟随即笑道:

    “可不是嘛,人家项老板就比你俩多了个心眼,五十辆车,人家只卖了四十八辆。”

    黄罡拍了下杨宁的后背,安慰道:

    “留也是白留,咱哥仨还都没考驾照呢,不着急,反正这段时间也没事做,那就抽个空先把驾照给考了,等下回过去,再找老伊万诺夫将军进上一批也就是了。”

    抽个空就把驾照给考了?

    不是得在驾校学上个几十天么?

    杨宁疑惑转头,却见到黄罡一脸的笃定。

    好吧,这片我不熟,黄老大你说了算。

    哥仨聊得嗨,那出租车司机听得更嗨。

    实在憋不住了,终于蹦出了一句话来:

    “我说三位小哥,这还没天黑呢,要不,我送你们去趟精神病院?”

    哥仨听了这话,你瞅瞅我,我看看他,他再来上个撇撇嘴。

    只许偷乐。

    不准出声。

 第069章 相信我杨宁就对了

    张大志回到帝都已有三个礼拜。

    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他可是一点也没闲着。

    光是跟媳妇干仗,就花了他好几天的功夫。

    也难怪他媳妇要跟他干仗。

    张大志在家行三,上面有一兄一姐。

    大哥接了老爸的班,成了一名炼钢工人,那自然是事业有成。二姐顶替了老妈的工作,成了一名纺织女工,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红火。

    轮到了他张大志,却没了那么好的命,初中毕业后没能考上高中,在家闲了几年,不知不觉变成了老一辈眼中最看不上眼的街溜子。

    所以,他那个媳妇嫁给他的时候,可是带着一种恩赐的心理,着实称得上是下嫁。

    张大志结了婚后,死性不改,整天还是那副街溜子的尿性,白天黑夜的跟一帮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

    为这事,他那媳妇没少跟他干仗。

    再后来,张大志不听媳妇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街道给他安排的临时工,东拼西凑了几千块钱,孤身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那些日子,他那个媳妇都已经做好了离婚的打算。

    可没想到,一个月后,张大志怀揣着近千张大团结回了家,不单还清了所有外债,还落下了好几千块的家财。

    打那之后,张大志的家庭地位可谓是蹭蹭叫地直往上窜,无论是在自己的小家,还是在包括父母兄姐在内的大家,甚或是老丈人那边的家,都成了最有发言权的那位。

    但这一回,却有所不同。

    当他媳妇听到他说要拿出全部的积蓄要去开办一家货运公司的时候,一张且算俊俏的小脸登时变得惨绿。

    全部的积蓄哦

    万一赔进去了,那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不?

    媳妇死活不答应,在一哭二闹三上吊全都失效之后,祭出了必杀技。

    老娘要跟你打离婚!

    以往一听媳妇说要打离婚别簌簌发抖的张大志这一回却表现出了罕见的强硬。

    离就离!

    有啥大不了?

    等咱哥们跟着杨老大混发达了,还怕找不着个黄花大闺女当媳妇吗?

    眼瞅着必杀技也没达到预期效果,张大志他媳妇又使出了一更为毒辣的招数,动员双方的父母来干涉张大志的决定。

    小一个礼拜,两家人闹腾的真可谓是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但张大志最终还是挺住了。

    虽然没拿到全部的积蓄,但也凑到了五万多块钱,在距离钢厂宿舍不到一里路的街道上租下了一个刚倒闭不久的小厂子,并办好了工商执照,取名为帝都宁志货运公司。

    钢铁厂可不缺货车司机,好大一个车队,只有一半是正式工,而另一半,全都是临时工。临时工的待遇远差于正式工,连工资带奖金包括各种补贴全都算上,一个月能拿到手的也不过就是一百来块钱。

    张大志挑了仨玩得好的小兄弟找了家馆子坐了下来,一开口就许出了每月基本工资两百块的待遇,奖金补贴什么的,还能另算,干得好的话,一个月赚它个五百块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

    人,可都是有梦想的。

    尤其是年轻人。

    在一个月累死累活只能拿到一百来块钱的残酷现实下,五百块一个月的诱惑力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于是,这仨小弟,也就成为了宁志货运公司的开山元老。

    公司的牌子挂起来了,队伍也算是拉起来了,但张大志却不着急出去找业务。

    每天来到办公室,就跟机关里的干部一样,先泡上杯茶,再拿上份报纸,捡上几段重要的新闻,给仨小兄弟念上一念,顺便再展开一段国内及国际形势的分析讨论。

    杨老大说得对,一家公司能走多远能做多大,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领头人及其团队的化素质。

    例行学习早会结束后,哥四个便围在一块打起了扑克,一打就是一整天。

    一连数天,天天如此。

    张大志这边稳得住,可那仨小弟却慌了爪。

    坐吃山空啊!

    哪怕大志哥的家里真有一座金山,可这种只出不进的日子,又能维系多久呢?

    张大志看出了仨兄弟的心慌,淡然一笑,回应道:

    “莫着急,你们大志哥是在等一个贵人。大志哥之所以会成立这家货运公司,就是受到了这位贵人的指点,仨兄弟你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了,大志哥保证,只要这位贵人一现身,保管会把咱们公司的业务安排个妥妥当当。”

    仨小弟还是有些不放心,其中一人忍不住唠叨道:

    “可咱们开业都好几天了,大志哥,你说的那贵人咋还没露面呢?”

    就这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