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东欧当倒爷 >

第94部分

我在东欧当倒爷-第94部分

小说: 我在东欧当倒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和人相处,其实并不复杂。

    尤其是跟华建军这种江湖人相处,更是简单。

    你若不仁,我便不义。

    你若仗义,我必讲究。

    明面上,杨宁没跟华建军客气,对他的仗义表现出了全盘接受的态度。

    但心里面,杨宁已然做出了讲究应对的策略。

    把华哥为他省下来的钱用在华哥帮他请来的建筑队上。

    不单要让他们在莫思柯吃好喝好住好,还要让他们拿到比留在帝都多一倍的工钱。

    华哥既然看不上那点小钱,那么,就只能让他赚足了面子。

    出发前最重要最紧急的一件事落了地,杨宁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的两天,一天用在了张大志那边的冷藏运输上。

    张大志搞运输原本就是边学边干,现如今搞起冷藏运输来,更是得先学后干。

    因而,他的业务上马过程明显缓慢,且不断犯错。

    杨宁花了半天的时间,帮他审视了一遍项目进程,再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好好地给他上了堂课。

    另一天,杨宁用在了弟弟妹妹的上学方面上。

    那个年代,彭州又是那种小城市,没有几个老师能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带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夹杂着浓郁的地方口音。

    弟弟妹妹便是因为操着一口标准的彭普而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有那么几天,弟弟妹妹的情绪非常低落,一度生出了想回老家的念头。

    无论是弟弟所在的十二中,还是妹妹就读的红星小学,杨宁通过大长腿小姐姐所走的后门,也就在校长一人身上。

    而给弟弟妹妹打气撑腰这种事情,只依靠校长一人显然不行。

    也不难!

    上午让张大志安排个司机,从仓库里拉出半卡车的货,直奔到十二中,找到校长,说明来意。

    绝不是贿赂,而是给学校全体老师送福利来了。

    吃的喝的用的,价值少说也是他们一个月工资的商品货物发到了手,那位杨老板的弟弟,初三五班的杨林同学,一下子就成了学校老师们眼中的三好学生。

    哦不。

    比三好学生还要好!

    有了老师们的青睐,看哪个同学还敢嘲讽一声?

    妹妹那边如法炮制,效果比起弟弟那边还要理想。

    于是,杨宁即将飞往莫思柯的前一天晚上,那处院落中又重新响起了弟弟妹妹的欢声笑语。

    果然应验了自己上辈子最为厌恶的那句话:

    钱能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个事。

    ……

    回到了莫思柯,杨宁顾不上旅途疲惫,于第一时间给卢什科夫打了个电话,约定了见面时间。

    也就是短短一周的时间,卢什科夫即将出任大表哥国独立后的首任莫思柯市市长一职的消息,已经在官场中蔓延开来。

    一时间,卢什科夫也成为了莫思柯市一级政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消息肯定不是从卢什科夫这边散发出去的,身为大领导曾经的大秘,内部消息不得外传的这点基本素质,他还是具备的。

    但,不管是从哪条渠道泄露出去的,其结果现状,对卢什科夫来说,却都是个不小的烦恼。

    颇有些被架在火上熏烤的滋味。

    但凡有点正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共和国独立也就是眼看眼的事情。

    可是,这眼看眼究竟是多久呢?

    几个礼拜?

    还是几个月?

    哪怕只是几天,也是无比的煎熬。

    毕竟,这莫思柯就在大领导的眼皮子下,就自己的这种热度,早晚都得传进大领导的耳朵里,而大领导,最为反感的便是这种高调行为。

    但他,想低调却根本低调不下来。

    熟悉的,不熟悉的,有从属关系的,没有从属关系的,正府部门的,直属单位,各个企业的……

    总是能找到理由来他的办公室想跟他联络一下感情。

    而他,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

    躲还躲不干净。

    接到了杨宁用英语打来的电话时,卢什科夫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心中的烦忧也登时消散。

    那位华国商人哈拉少,别看年纪小,可是精通华国玄学以及推算之法的神人哦!

    有他在,定能为自己排忧解难。

    “赶紧过来!

    我不在办公室,躲在了一楼的一间小会议室中,你到了之后,去找我的秘书,他会把你带到我的面前。”

    十五分钟后,杨宁出现在了卢什科夫的面前。

    卢什科夫的英文水平稍微欠缺了点,但用在普通交流上却也是勉强够用。

    先不谈什么批发市场的拆迁问题,卢什科夫花了足足五分钟的时间,向杨宁倾述了他的烦忧。

    听完了卢什科夫的倾诉,杨宁微微一笑,道:

    “消息既然不是从你这边传出去的,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老叶同志的故意之为。”

    卢什科夫不由一怔。

    这一点,他也曾考虑过,但根本不敢做如此判断。

    “老叶同志既然要这么做,那必然有他的用意,作为您……”

    杨宁掏出香烟,分给了卢什科夫一支,二人点上了火,烟雾中,杨宁玩味一笑,接道:

    “圣意难测,测不准还不如不测,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只管做好你份内的工作也就是了!”

    卢什科夫听着,不由出了神。

    是啊!

    就像之前给老叶同志当大秘的时候,老叶同志的许多用意自己都揣摩不透,但那又有什么问题呢?

    自己只管把领导交代的事情给做好了,不是一样深得领导的信任么?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经得起考验的道理啊!

    自己应该是心态上发生了改变,居然连这种最基本的道理都给忘记了。

    一时间,卢什科夫的心情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看上一眼那哈拉少,卢什科夫不由现出了赞赏的神色。

    神人就是神人,大师不愧为大师,三言两语便解了我心头困惑。

    此人,没白交!

    看到卢什科夫放松下来,杨宁也愉悦了许多。

    上前一步,附在卢什科夫耳边,杨宁再轻声告知道:

    “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十四日了,距离你期盼着的那个日子,只剩下最后的四十天,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卢什科夫双眉一挑,兴奋接道:“玄学!推算!”

    杨宁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第191章 大生意

    对杨宁的推断,卢什科夫自然是深信不疑。

    三个多月前,面前的这位神人就已经相当精确地推断出了八月下旬的那场风暴。

    也正是因为自己相信了这位神人的推断,并将这个信息汇报给了老叶同志,才得到了那位老领导的进一步信任。

    四十天……

    卢什科夫难掩兴奋地深吸了口气。

    虽不短,但也绝非很长。

    焦虑无非是因未知而生,现如今,当时间确定下来之后,内心中的这份焦虑也于不知觉间飘散而去。

    “陪我喝一杯!”

    这间会议室虽然只是卢什科夫的一个临时避难场所,但缺了什么也绝不能缺了一瓶上等的伏特加。

    伏特加口感刚烈,但度数不高,两三口饮啜上浅浅一杯,刚好能起到提提神的作用。

    “你规划的批发市场那块地……”

    一杯伏特加下了肚,卢什科夫稳定住了自己的情绪,终于把话题转到了拆迁的事情上来。

    以蹩脚的英文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在杨宁听来,却只有俩字:

    好处!

    好处当然要有,而且绝对不能少了。

    老叶同志高高在上,杨宁一时半会也抱不上。

    即便有机会能抱上,杨宁也没有多大点的积极性。

    县官不如现管。

    他一个共和国的老大,肯定没有卢什科夫这么一位首都城市老大用起来更加得劲。

    杨宁弯下腰,拎起了放在脚边的一只密码箱,摆在了卢什科夫的面前,淡然一笑后,打开了那只密码箱。

    码放地整整齐齐的三十摞绿色百刀大钞。

    无形的光芒刺到了卢什科夫的双眼,片刻发怔后,他急忙伸出手来盖上了密码箱。

    太多了!

    卢什科夫的心理预期仅是十万刀,一下子多出了两倍,使得他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变粗了,变急了。

    “还有一只蚂蚁批发市场五个点的股份,我直接替你代持了,省得给你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卢什科夫的呼吸更加急促,更加粗重。

    五个点!

    看似不多。

    但搁不住基数庞大。

    且不说那批发市场建成之后会有多大的收益,单说那哈拉少的卖场,一天少说也得有个十几万刀的利润。

    五个点,一天的分红便是大几千刀,这要是一年下来……

    卢什科夫有点懵。

    一两百万啊!

    还是他娘的米金!

    于心中反复核算过几遍,确定这数字的确没算错,卢什科夫的脸上荡漾出了愉悦的笑。

    但,这些居然只是杨宁的铺路砖石。

    “区长先生,未来的市长大人,我亲爱的卢克叔叔,卖场,以及未来的华国商品批发市场,对你我来说,都应该视为微不足道的小生意……”

    卢什科夫不由再一怔。

    一年几千万刀的生意都是小生意的话,那大生意是……

    可做的大生意有很多,但相比这卖场以及批发市场来说,却多了许多的风险呀!

    待卢什科夫说出心中疑虑之后,杨宁淡然一笑,给出了他的答案。

    “你说的没错,大生意往往代表着大投入,自然要承担着大风险。但是,既然用了往往这个词汇,那就说明这个结论并非绝对。

    我的生意方案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而且也不存在多大的风险……”

    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卢什科夫显然不敢相信。

    但,这话却是从哈拉少这个神人口中说出,他又不得不信。

    几乎是下意识,卢什科夫坐直了身子,并将一颗脑袋稍微探向了杨宁。

    杨宁再倒了两杯酒,同时掏出了香烟,冲着卢什科夫示意了一下。

    卢什科夫回绝了杨宁的香烟,拿起了架在桌上烟灰缸上的雪茄,接受了杨宁递上来的火。

    “石油!”

    杨宁抽了口烟,缓缓喷出。

    “未来三十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而石油的价格于这三十年间虽然会出现多次大幅度的波动,但整体上却是呈上涨趋势。

    而且,上涨的幅度还不小,最高时,将达到一百三四十刀一桶。”

    卢什科夫听了,却是摇了摇头,表示了反对。

    此时,国内经济低迷,石油需求量大幅下滑,而外销,却被以米国为首的北约帝国集团堵死了各种渠道,因而,国内石油的价格低落到了仅有国际价格一半的程度。

    诸多油田都已到了入不敷出揭不开锅盖的地步,产的越多亏的越多,却又不得不产,不得不亏。

    这看起来是个机会。

    等到大表哥国正式取代了老大哥国,摈弃掉了原先的意识形态,跟以米国为首的北约帝国集团保持了一致,那么,它们对国内石油等能源商品的各种封堵或许就会解除。

    这正是以老叶同志为代表的激进派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理论基础。

    但,卢什科夫并不这么认为。

    “你会失望的,哈拉少,和你有着相同想法的人为数不少,但他们,也一样会失望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联邦苏维埃虽然成了过去,但接替者的军事实力仍旧会对北约帝国集团形成巨大的威胁。

    他们是不会让伟大的俄洛斯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的,他们只会假惺惺拉你上岸,待你以为得到了安全,脱下了救生衣之后,再狠狠地踹你一脚,将你重新踹进深渊中去!”

    终于轮到杨宁发懵了!

    这是卢什科夫独自的见解,还是他继承了他老领导的正治思想呢?

    以正常逻辑加以分析,应当是后者的可能性居大。

    但问题是,自己上辈子所读到的那些分析文章,却统一认定为那老叶同志多少都有些上了西方国家当的嫌疑啊!

    懵归懵,但卢什科夫的这番剖析并未影响了杨宁的整体计划。

    只因为,卢什科夫做出的前瞻性剖析,可都被杨宁看在了眼中。

    “是的,我亲爱的卢克叔叔,您的见解我非常赞同,所以,这个阶段介入到石油产业中去并不是一个最佳时期。

    我们可以先观察,先选择,等您的见解得到验证的那一天,我想,再介入的成本只会更低!

    至于销路,我亲爱的卢克叔叔,您根本不用担心。

    我的祖国,即将向全世界展现出来她有多么的需要石油。”

    。

 第192章 刻意而为

    能源。

    才是真正的大生意。

    而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则是各种能源中的王者存在。

    三十年后将会怎样,杨宁不敢妄加评判,但在这三十年间,却是谁掌握了石油,谁便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当然,这之后的三十年中的前二十年,真正敢说掌握了石油资源,拥有充分话语权的仅有米帝国主义一家。

    到了后十年,因为那一只小兔兔的搅局,才有了更多产油国的话语权。

    胳膊拧不过大腿。

    不过是一名倒爷而已,杨宁自然不会想着什么国际话语权。国家战略面前,容不得一个商人在那边瞎咧咧,哪怕这位商人富可敌国。

    但,这并不妨碍精明的商人从中捞上几口肥肉吃上一吃。

    杨宁早就意识到,随着帝都和莫思柯之间的关系走向正常化,只会有更多的人们投身于这个行业,倒爷的那种丰厚回报必将是一去而不复返。

    若是想维持住目前的收益水平,要么是扩大经营规模,要么就另辟捷径。

    单纯地扩大经营规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自己多赚了一分,别人就会少赚一分,树敌过多不说,还将影响到批发市场的发展经营。

    所以,杨宁的选择肯定是后者。

    老大哥国已然挺进了棺材,大表哥国即将粉墨登场,那老叶同志必然要烧起三把新官之火。

    所以,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