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号手术室准备好了。”器械护士前来通知。
“那就用1号。”赵乐意没什么表示。
1号手术室是急诊科最大的手术室,设备也最齐全,适合今天人多的环境。就他目前收到的消息来看,患者的状况相当糟糕,全身多处受创,说不定得同步进行多项手术。
赵乐意看看两边,他手底下只有两只昨天值班的住院医,外加凌然一名实习生,对多处受创重伤的患者来说,远不足够。
就是能多一名住院总也好过两只刚结束规培的住院医。
就赵乐意的观察来看,两只住院医在这种级别的手术中,也就能拉个钩。
“凌然,你来做一助。”赵乐意迅速做出决定。
虽然有些不太看得惯凌然,但在这种时候,也容不得他挑剔了。
医生们就是如此,不管有什么过节,人命面前总归是要收敛一二的。
好的。”凌然答应了一声,站到了赵乐意对面的一助位置。
两名住院医互看一眼,都没说什么。
几分钟后,挂着输液袋的病人,被几个人一起推了进来,伴随着快速的念叨声:“病人尚有意识,瞳孔反射正常,脊柱、腹部、四肢受创出血,怀疑有腹内出血”
“实验室查血、做x线,超声,把ct机也推过来”赵乐意有条不紊的安排,接着又催道:“其他科的人来了没?来了就进来,这个样子没法转诊了,让他们就在这里做。”
车祸病人是急诊最常见也最复杂的一类。
人口近千万的云华市,平均每天要发生五起车祸,死亡1人,受伤五人。
如此高的频率,导致云华医院几乎两三天就会收到至少一名车祸患者,这些病人的伤情有轻有重,轻的抹些碘酒就放回家了,重的则要多部门共同诊疗。
云华医院的急诊科很强,但也没能力做开胸手术,普外玩到十二指肠,一旦涉及到肝胆胰脾就不会自己做了,骨科做的相对多一些,能独立做成二级手术,以及少数的三级手术,但那主要是为了抢病人留账单,此时患者伤势严重,以至于要同时呼唤几个科室来,那就顾不上算细账了。
这是一次多学科组织的急诊手术,赵乐意只是暂时占据主位。他要保证病人的生命指征稳定,确认其有体力承受手术。
“我现在准备剪开腿部的止血带。”赵乐意确认了输液输血都准备好了,手边的药品也齐备,就特意喊了一声,以提醒凌然。
凌然“恩”的一声,脑袋都没有抬一下。
患者的情况确实复杂,但是,单独看每一处伤口的话,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他以自己掌握的完美级的徒手止血法分析,并不觉得复杂,患者确实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但也就是一场普通的车祸。
凌然盯着患者的伤口处,一边看着赵乐意的操作,一边在脑海中问道:“系统,世界上徒手止血最强的人是谁,能做到什么程度?”
“全世界徒手止血技术最强的人是亚当勒夫戴维斯。”系统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凌然记得自己读文献的时候,似乎有看到此人,他回忆的同时,问:“完美级的徒手止血法还分级吗?他是什么水平。”
“完美级内不再分级,亚当勒夫戴维斯开创性的徒手止血法技术,被评定为传奇级,世界第一。”
“还有传奇级”凌然有些意外,停顿片刻,问:“那我的徒手止血的排名是多少?”
“你所掌握的徒手止血的技能水平,排名世界第16位,中国第1位,昌西省第二!云华市第一位。”
“昌西还有一个徒手止血更强的?”凌然没想到此点。
“凌然,想什么呢?”赵乐意剪断了止血带,腿部伤口立即有血“噗噗”的涌出来,像是职业生涯末期的趵突泉似的。
然而,凌然此时看起来却像是在发愣。
“凌然,纱布压迫。”赵乐意没有立即得到回应,怒气上涌的大喊:“凌然!”
“来了。”凌然的语气萧索而疲惫,仿佛带着贤者时间的叹息。
与此同时,他的手却闪电般的越过伤口,一把抓住了病人的大腿上部。
潺潺的血泉,瞬间就降低了高度,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完美级的徒手止血,对付一个普通型的车祸患者,已经是杀鸡用牛刀了。
纱布压迫什么的,不需要的。
第四十六章 顺
凌然缓慢的适应着赵乐意的节奏。
手术台是主刀的天下,再牛的医生做一助的时候,也要配合主刀来进行。同样的道理,哪怕是麻醉科的主任来做麻醉,也得随着主刀的进度来进药。
随着手术的进展,缝合的难度略微有些提高。
但凌然的熟练度提高的更快。
清创缝合的工作,凌然做的太熟了。
若是以术式而论的话,一种术式做三十次,就算很不错了。像是阑尾切除这种简单的做上三五次,普通医生就能独立上阵了。能做到一百次的,堪称熟练。许多做多了阑尾手术的主治,即使不用腹腔镜,也只需要在病人腹部开个小口,伸手一勾,就能将之找出来。
凌然掌握的大师级间断缝合法,虽然只局限于间断缝合的部分,但像是清创之类的工作,凌然自己都做了百十次,不用系统给予的技术,也能做的妥妥帖帖。
实习以来的实践操作,此时全部化作了凌然的经验,不仅让他自己的动作游刃有余,更让他能够准确的配合主刀赵乐意。
才缝合了几个创面,凌然就掌握了赵乐意的操作习惯。
现在,赵乐意的手转一个方向,凌然都能猜到他的想法。
在此基础之上,赵乐意只觉得凌然的配合,简直比马杀鸡还令人舒服。
要说起来,赵乐意其实并不是太喜欢凌然这名实习生。
太傲!
太高!
太帅!
学的太快!
总之,赵乐意是很不爽有一名又高又帅又傲又学的极快的实习生的。
可是,与凌然上了手术台以后,赵乐意却感受到了难以言喻的爽。
做的太顺了。
眼瞅着一个个出血点被控制,一个个伤口被缝合,病人的血压心跳稳定赵乐意心中的成就感简直爆棚。
尤其是身边,还有几位其他科室的同僚在,赵乐意心中的快意,比什么香车美人要多的多。
用医学的话来说,多巴胺分泌之多,都能把大脑皮层的壕给填满了。
赵乐意抬头看了凌然一眼,还是那副生人勿进的模样,却是没有那么讨人厌了。
“胳膊给你来缝吧,能做到吗?”赵乐意决定奖励一下凌然。
在手术台上,给助手一个独立操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奖励了。
医生这种大后期的职业,前期得到任何一点发育的机会,都弥足珍贵。
这名车祸病人的伤势主要集中在下半身,胳膊上的伤口相对来说,不算很严重,但程度超过了普通的清创缝合,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赵乐意才放手给凌然。
算是给凌然一个练习的机会,也给他一个在同僚面前露脸的机会。
当然,凌然得缝的够好才行,否则,身为主刀的赵乐意,随时可以收回权力。
凌然是一如既往的冷静,点了点头说“好”,再开口就是面向台上护士,道:“组织剪。”
一把手术剪瞬间落入凌然的手中。
赵乐意总觉得,护士给凌然递器械的速度,比给自己的速度快。
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人在参观的话,他现在就可以开讲荤笑话了。
提神醒脑,熊壮男人心。
“纱布。”
“线剪。”
凌然得到了独立操作的机会,手里的节奏,却没有丝毫的变化。
等在手术室里的普外住院医,羡慕而惊讶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没有吭声。
对于普通住院医来说,都非常难得的机会,对凌然来说,其实已经不算是很特殊了。
事实上,凌然得到的机会,早就比住院医们要多的多了。
单论创伤处理的话,急诊科的住院医在长达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中,也只需要完成10例外科清创缝合术就可以了,还是作为助手。
当然,急诊住院医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清创缝合,理论上,规培要求他们得做5次心肺复苏,次洗胃,5次心脏除颤,5次气管插管等等项目。
但就国内的环境,能把所有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规培医院屈指可数。
大部分规培生都得自己争取临床操作的机会,而能有机会做到两三百次清创缝合的
要说凌然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欠缺的话,也就是来手术室的机会很少。
“弯剪。”
凌然仰起头,活动了一下脖子。
器械护士将弯剪递给凌然的同时,趁机盯着凌然看了好几秒钟,小心脏砰砰的直跳。
凌然面色冷峻,毫无所觉。
凌然喜欢做医生,最喜欢的就是如手术室这样的环境。
他如果做公务员,一定会被同事认为是吹毛求疵;他如果去做工程,估计也不会被甲方乙方所喜欢;但是,哪怕他做的是最小的手术,也不会有人会因为他要多检查两遍出血点而催促。
凌然一边操作,一边清晰的喊出器械名:
“0号线。”
“镊子。”
“纱布。”
赵乐意听的有些好笑。
一般的医生其实是不会这样喊的,尤其是主治以上的资深医师,嘴里说的大部分都是闲话,一些油腻的中年医生,不是在开黄腔就是在开黄腔的路上,要什么器械,就是一伸手,或者干脆自己拿。
配合的好的台上护士,也不用医生喊出器械名,自然会将正确的器械递给医生。
医生看的烂熟的术式,手术室里的护士看的更熟,知道医生下一步需要什么。
不过,凌然没有这种经验,也不熟悉护士,就会自然而然的喊出来:
“血管钳。”
“有齿镊。”
“显微眼镜。”
凌然喊的越是准确,赵乐意就越觉得有趣,不过他的笑容并没有维持多久。
“你用显微眼镜做什么?”赵乐意原本还在做自己的事,听着不对,连忙看过去。
只见凌然摆正了患者的手,针线已经忙碌起来了。
“手部撕裂,血管吻合并肌腱缝合。”凌然头都没抬,用两个词就回答了赵乐意,比给器械护士说话的时候要敷衍的多。
第四十七章 大戏
“谁让你缝合肌腱了!你处理好创口,肌腱交给手外做限期就好了。”赵乐意的眉头紧皱,清创缝合是急诊科的分内事,给谁缝都合适,肌腱缝合和血管吻合就超范围了,理论上,他们谁缝都不合适。
“你刚才说”凌然停顿了一下,用转述的语气道:“胳膊给我来缝。”
“我说胳膊,胳膊包括手吗?”
“不包括吗?”凌然淡定反问。
赵乐意手术也不做了,一只手依旧抓着钳子竖在病人的小腿前部,道:“我是让你对几个创口做处理。不是让你做手部肌腱缝合。”
凌然“哦”的一声,就像是在表达自己知道了的意思,手里的动作却没有停,依旧是熟悉的节奏,稳定的状态。
“喂,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故意的对吧。我猜对了吧,你是故意的对吧。”赵乐意越说越觉得正是如此。
近中年男性肤白体瘦伪小奶狗主治医生的直觉告诉他,凌然一定是有意含混,就为了做一次肌腱缝合。
因为,如果他有开挂般的缝合技术,他也会想尽办法的找机会,做一次肌腱缝合术与血管吻合术的。
赵乐意是第一个见识到凌然徒手止血之牛掰的主治医生,也见识到了凌然的缝合水平,就某种程度而言,他是相信凌然的技术的,否则,也不会放凌然去缝胳膊。
但是,做过医生的都知道,争取机会有多不容易。
像是他当年实习的时候,给带教老师端茶倒水,帮忙写病历,跑腿买食物,言听计从,乖巧带笑,得到的奖励是什么呢?是一次关腹的机会。
没有人会白白的让你体验生活似的体验手术的。赵乐意第一次尝试阑尾炎手术,就用了个小时,其中一个小时用来开刀找阑尾,两个小时用来找纱布,准确的说,最后一个小时是带教的医生帮忙找纱布。
赵乐意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一天,带教医生并没有生气,至少没有像是他平时犯错那样生气。因为带教医生在决定让他主刀阑尾的时候,早就预料到会出状况了,纱布少了,总比盲肠少了好。
在那次阑尾手术之后,赵乐意再做阑尾手术,就顺利的多了,甚至再找纱布的时候,都有了些经验,不需要找那么久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医生只要把握住第一次机会,就会有第二次机会,就会有第三次机会,然后就会有多的数不清的同类型术式砸在你身上,做到你吐为止。
第一次永远是最艰难的。病人不愿意成为你的试金石,带教医生也不敢轻易放手,医院又需要你证明自己。
每位病人,每名领导,每个医院,都想要这样一名医生:年约四十岁而精力充沛,名校博士毕业而理论充分,有三十年以上的研究经历而视野宽广,有四十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而经验丰富,有五十年以上的人文思考而通情达理,有10岁孩童的好奇,有0岁青年的一往无前,有0岁成人的稳重,有40岁中年的阅历,有50岁壮年的成熟,有60岁老年的从容,并没有秃头。
赵乐意能够进入云华医院,借助了更多的力量,但是第一次关腹和阑尾炎手术,为他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
他比别的同学表现的更擅长做手术,后来,他成为了云华医院的医生,就真的比大部分同学更擅长手术了。尤其是那些去了市属医院,区属医院甚至县医院的同学,或者,干脆就放弃了做医生的同学。
赵乐意知道机会的价值,所以他也愈显的愤怒。
因为在他看来,凌然根本是在偷鸡啊。
说好的尊敬呢?
说好的弟子服其劳呢?
说好的乖巧呢?
什么都没有,你就上手玩起了肌腱?
赵乐意心说:老子都没玩过多少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