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医凌然 >

第27部分

大医凌然-第27部分

小说: 大医凌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完成了。”

    凌然说着就开始做起检查来。

    此时,陆续返回手术室的医生,也都按捺不住好奇,围了上来。

    凌然自顾自的在缝合后的创面认真搜索。

    作为出门前都要核对窗户关好了没有的凌然,送患者出门前,自然看的更加仔细。

    赵乐意也加紧操作。

    他的工作原本就简单一些,不该露而露出来的地方用敷料遮盖好,不该漏而漏出来的地方弥合起来,不该搂而搂起来的地方分隔开来,再保证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就可以放手了。

    总算在凌然要离开前,赵乐意将钳子一丢,道:“我这边处理完了。”

    “太好了,可以休息了。”小护士兴奋的举了举拳头,跳下垫脚凳,终于高看了赵医生一眼,再转头,就发现自己的额头只到凌然的肩膀位置,不由的脸色一红,旋即傻乐起来。

 第五十二章 审查

    “王主任,麻烦你跑一趟啊。”霍从军在电梯处接待了手外科的王海洋主任医师。

    王海洋是位有点枯瘦的老头儿,脸颊和胳膊上的骨头都显了出来,约莫只有80几斤的样子,非常符合代的价值体重。

    作为一名曾经的骨科医生,就这么个体重,选择手外科感觉更像是被迫的来个200斤的胖子要截肢,他连人家的腿都搬不动。

    王海洋没有拉过皮的脸上,露出熟络的笑容,对霍从军笑道:“你殷勤的我都不习惯了,没想到你霍二炮求人的时候,也笑的这么好看。”

    几名主治跟着霍从军,过来做背景,一个个低着头露出微笑。

    霍从军咳咳笑两声,道:“这不是因为你来了吗?我是高兴,晚上别急着回去,咱们喝一杯”

    “别介,你这个马屁拍的我心虚,行了,咱们也别去会议室了,直接去病房看吧。”王海洋看得出来,霍从军对眼下的案例,是真的上了心的。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怎么说都是来请你会诊的,水都没喝一口”霍从军的假客气,隔着三米远都能闻到。

    王海洋呵呵一笑,道:“到病房直观一些,给大家都省点时间。”

    “好,那就直接去病房。”霍从军也懒得去会议室看ppt,转头道:“去喊一下凌然,让他直接来留观室。”

    急诊的留观室,就相当于住院部的病房,正常来说,留观室只收纳短期内需要观察的病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最常见的是“三不了”病人,所谓治不了的,好不了的,回不了家的,有时间长的,能在急诊室里呆一两年的时间。

    霍从军向来很烦这些把急诊室当养老院的老病号,但是,这一次,他充分的利用了这种情况,悄悄的开辟出了几个急诊小间,名义上用来扩展留观室的床位,实际上用来充当额外的病房。

    医政科装模作样的来考察了一次,就睁只眼闭只眼的将他放过了。

    王海洋入内看到一间病房里的四张床,以及与手外科一模一样的几件简易的复健道具,险些笑出声来。

    “还好来的是我,要是让锦主任看到了,能让你给气笑了。”王海洋毫不掩饰的讽刺了两个科室主任。

    身为主任医师,若是不求上进的话,确实可以很随意了。

    事实上,如果是副主任医师的话,王海洋根本不可能来急诊科,帮想要抢生意的霍从军的病人做诊断,对手外科的医生们来说,王海洋纯属资敌。

    然而,王海洋并不在乎。

    他与科室主任锦西的关系本就闹的很僵了每个科室的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对抗,王海洋既不指望坐上科室主任的位置,也不指望能再划分科室,再加上,他攀技术也攀不动了,所以,独领一个治疗组的王海洋早就是放飞自我的状态了。

    霍从军在云医呆了这么多年,太知道医生们之间的事儿了,笑眯眯的道:“你们手外还有留在我们急诊的病人呢,怎么样,锦西不要的病人,我都不能收治?就得让你们先挑了?没这个道理,对吧。”

    王海洋嘿嘿的笑两声,并不去答。

    挑病人是急诊与专业科室之间的长久顽疾了。

    按照规定和正常的医院模式,急诊收治了病人,经过抢救或简单处置之后,是要把病人转给其他科室的。

    然而,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在越好的医院越拥塞的情况下,其他专业科室并不想全盘接收急诊室的病人,他们会做出种种要求。

    结果就是转诊制,很容易就变成了挑选制。

    难治易死的病人,专业科室都不愿意要,例如癌症晚期的病人,既不能开刀,又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专业科室就不愿意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专业科室也不愿意接受,像是高龄感染的患者,病情反复,治好了又复发,再好了不敢走,压床能压到科室的奖金扣光。

    而像是云医手外科这样的精英科室,他们收治的病人已不局限于云华本地周边,或者昌西省范围了,他们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在手术量充足的情况下,手外科也不可避免的会挑选病人。符合主任们的研究方向的患者是第一位,其次是有成熟治疗方案的患者,也能得到及时的收治,在此之外的,他们就会观察病人好不好打交道,并考察病人的支付能力。

    从科室的角度来说,治疗一名病人能分到的钱很少,普通的病例只有一两千,两三千元的样子,上万元的就很少了。但是,如果出现一名拖欠医药费的病人,亏空就可能达到几十万元,一个科室的绩效会扣的医生们怀疑人生,挨打更是正常人都会避免的。

    对于不符合科室利益和医院利益的病人,科室自然会尽可能的避免收治。一些病人会就此离开,有的病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滞留在了急诊科。

    霍从军为其他科室挡的雷,此时就变成了他的砝码。

    正如他对王海洋所言,手外可以挑病人,他也可以不转诊,大家各执一词,也就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了。

    “病人是这位吧。”王海洋岔开了话题,来到了病床前。

    病人家属忙忙的起身打招呼,被周医生给劝到了病房的角落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急诊科医生,将病床给团团围了起来。

    大主任出巡,排场是不能少的,医生们也能就此获得经验。当然,大家现在最好奇的,是凌然做的tang法缝合究竟能不能行。

    “患者马华,42岁男性,因为车祸送至我院急诊,头颅ct阴性,颈椎、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腹腔内出血,一期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左手屈肌腱损伤,并行做了tang法缝合”赵乐意说到此处,看了凌然一眼,才继续说起了既往史和用药。

    王海洋默默的听着,没有什么表情。

    对他来说,这些都属于背景因素,霍从军请他来,主要就是看手部缝合的。

    所以,王海洋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了凌然身上。

    他没见过凌然,但霍从军说过“就最帅那个”,王海洋也就记住了,此时往两边一看,很容易就发现了目标。

    赵乐意见此,也就乖觉的结束了介绍,退到了霍从军的后面。

    “你这个是怎么缝的?直接说步骤吧。”王海洋知道凌然没有接受系统训练,故意不让他说准备好的台词。

    凌然本人倒是没有多想,往前走了两步,就道:“第一根套圈缝线,我是选在了肌腱近断端背外侧8毫米处,锁入第一个套圈结以后,将套针纵行穿越肌腱,在远断端背外侧6毫米处出针”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患者的手背比划。

    王海洋其实是没做过tang法缝合的,他平时都是用kesser和双kesser,偏门一点的掌握了s,平时做个断手再植什么的,成功率颇高,他个人也是满有成就感的。

    相对来说,复杂程度较高的tang法缝合,王海洋并不喜欢。虽然从数据上看,是提高了10到20的成功率,手功能评定的分数也能高个10到20,但对医生增加的负担可不止一两倍。

    不过,王海洋对手外科赫赫有名的tang法还是很了解的,他甚至看过汤锦波的现场操作。

    王海洋一边听凌然说明,一边与记忆中的知识点对应,听了一会,觉得自己好像懂的多一些了。

    又过了一会,看着那英俊年轻的实习医生,王海波忽然醒悟过来,妈蛋,老霍是喊自己来找茬的,不是来听讲座的

 第五十三章 能动就是好

    霍从军一直注意着王海洋的表情,见他面色一变,心里顿时咯噔一声,忙问:“王主任,有问题吗?”

    王海洋沉默了几秒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没有。”

    他的不好意思,在于他提不出问题来

    对于一名授命找茬的主任医师来说,这显然是有些尴尬的。

    但是,手外科的肌腱缝合,本来就是高技术要求,低系统性要求的单纯手术,凌然的手术步骤说的头头是道,他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具体缝合的怎么样,王海洋也不能再将病人的肌腱掀起来看。

    霍从军反而有些不高兴了,道:“老王,有啥说啥,不用给咱遮掩。这个本来就是抢救中进行的精细手术,现在找你手外科的大专家来会诊,不就是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吗?”

    他这么一说,躲在房间角落里的病人家属果然面露感激。

    高速公路的车祸,病人没有被撞的四分五裂,也是半破碎状态了,能把命救活,就已达到了病人的最低期望值,霍主任能关心到病人的手部功能,收获的只会是感激。

    王海洋苦笑两声,道:“咱们做个手功能评定哦,当然,病人现在才刚做完手术,可能状态不是太好,咱们先做个参考。”

    手功能评定是手外科常做的,就是用来评断手术后的病人手部功能的。

    王海洋先抓住病人的手,轻柔的做了几个被动的动作,发现完成的不错,才问:“病人能主动活动手部了吗?”

    “华清醒的当天,凌医生就要求活动了。”家属抢着回答,带着些不确定问:“这是好还是不好?”

    王海洋眉毛一挑,咳咳两声,才道:“能动就是好,不能动就是不好。”

    家属大受鼓舞,忙道:“能动,五个手指都能动,就是动的不厉害,还不能握拳。”

    另一位年长些的患者家属赶紧追问:“现在还不能握拳,没关系吧?”

    “没关系。”王海洋听的又有些发愣,转头看看凌然,才道:“tang法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凌然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旁边的一群住院医看的浑身发痒,总有种走错了片场的感觉。

    王海洋盯着患者,让他活动每一个手指给自己看。

    刚做了一轮手术,且在等在做第二轮手术的患者有些昏昏沉沉的,但还是在王海洋的指示下,尽可能的活动了手指。

    微微能动,又丑又肿。

    但是,是真的能动。

    “医生,怎么样?”家属依旧是忧心忡忡。

    王海洋这一次用肯定的语气道:“能动,就很厉害了,能动说明没有肌腱断裂唔,咱们握一下拳啊,肯定是握不住的,能握多少算多少”

    在他的指挥下,被裹成半个木乃伊的马华,极其费事的用左手做出一个大c的形状。

    “做不动了吗?”王海洋问。

    患者点点头。

    “怎么样?”这次问的不仅有患者家属,还有霍从军。

    “还是很不错的。”王海洋咳咳了两声,道:“咱们再做个指尖对捏。”

    “指腹对捏。”

    “侧捏。”

    王海洋做了一轮测试,越做越是惊讶。

    手部肌腱缝合的预后,最麻烦也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肌腱黏连,一个是肌腱断裂。

    肌腱黏连会限制手的功能,肌腱断裂更容易理解了,缝好的肌腱裂开了,自然是一点功能都发挥不出来了。

    对于手外科的医生们来说,麻烦的不是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麻烦在于两者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单独想解决肌腱黏连的问题很容易,越早让手开始活动,黏连的问题就越小,因为黏连是逐步发生的,拖延的时间越久,黏连就越严重。

    解决肌腱断裂也很容易,越晚让手开始活动,断裂的几率就越小,因为肌腱是逐步长起来的,拖延的时间越久,长的就越结实。

    于是,肌腱黏连和肌腱断裂,就变成了相悖的两个后遗症了。

    早活动,解决黏连问题,增加断裂风险裂了就得二进宫,还不一定能再缝合适。

    晚活动,断裂的几率小了,黏连问题严重,很多手都不能正常使用了。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手外科在两条路线上拼命尝试。最初很多手足外科的医生,设想像是器官移植那样,能够找到一种防止黏连的药物,或者得到一种降低黏连的敷料,从而减少肌腱断裂的风险的同时,又不至于肌腱黏连。但是,始终都没有决定性的药物出现。

    于是,早活动,增加肌腱缝合的强度,在很多年里变成了唯一的路线。

    tang法又是其中走的最远的一种。

    它采用三股线缝合,使得缝合的强度大增,从而能够更早的开始活动。

    王海洋喜欢的kesser法和双kesser法,通常在术后48小时,最早36小时的时候,开始被动活动,3天以后,开始尝试主动活动,即使如此,还是有20的肌腱会断掉。

    tang法却是强调在24小时以后,就开始主动活动。

    王海洋以前看过手术,却没有观察过tang法缝合的患者的预后。

    而就此时看来,凌然操作的tang法缝合的患者的预后,显然要好很多。

    “我们手外科啊,一直强调早期活动。”王海洋面对病人,同时也是给霍从军说明,道:“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早期的活动能力越强,手的功能恢复就越好,但是,具体能多好,我们也不能肯定。”

    后一句,他给病人打了个预防针,又道:“一定要听从医嘱,最后的恢复情况,既与你的肌腱既有状态有关,与缝合的好坏有关,也与你的复健情况有关,复健尤其重要。”

    “那咱们这个缝合的,究竟怎么样?”年纪较大的家属,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