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宝科脚下一滑,再迈步跟上张安民的时候,已经再也走不出六亲不认的步伐了,从后面看,抱着大堆东西的他,更像是跟着后爹去拜年的傻孩子。
第605章 术后(求月票)
“马医生,怎么不见凌医生过来呀。”40岁刚出头的张姐,稳稳的坐在儿子床边的休闲椅上,语气中则带着埋怨。
正在给国脚李天宏量血压的马砚麟笑一笑,道:“凌医生昨天不是来查了房。”
“昨天来了,今天就不来了吗?”
马砚麟勉强送出一个温暖的笑容,道:“今天是手术第五天了,病人情况已经稳定了,按时复健,再做着检查,没有问题的。”
“你说的我不放心,我想听凌医生说。”张姐的态度比较坚决,语气也趋于生硬了。
自从她可爱的儿子李天宏成为职业球员以来,张姐感觉自己就很少受到怠慢了,就是到医院里,她之前得到的也是 待遇。
今次得到待遇自然也是的,特需楼什么的,还是挺让张姐满意的,手术效果似乎也很不错。但是,随着手术期间的不安消失,张姐又开始纠结医生的重视程度。
手术是凌然凌医生做的,凌然在跟腱修补术方面的名气又是最大的,张姐自然希望是凌然来查房。
当然,她也知道像是凌然这样的医生,肯定是非常繁忙,就像是他儿子成为国脚以后,也每日忙的不停。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凌然如此繁忙的医生,频繁来到病房来查房,不是更能体现其重视程度吗?这就好像是让不能喝酒的人喝酒似的,仿佛更有面儿。
依旧只是规培医的马砚麟无比的为难。
要说的话,像是张姐这样的病人家属,其实是不老少,有经验的医生,都有成体系的套路应对。然而,马砚麟还只是一只小小的规培医呢。
比实习生是金贵一点了,可比住院医的经验都要少,考虑到住院医与经验基本都不沾边,规培医的经验就更像是玩笑了。
马砚麟也只能傻笑,期期艾艾的道:“今天和昨天的状态都差不多,凌医生昨天不是说没有问题……”
“你说状态差不多没用,你得请凌医生来说。”张姐皱皱眉,道:“年轻人,我们来云医住院,就是来找凌医生看病的,现在凌医生都不出现,还让我们听小医生的,没有冒犯的意思啊,我就是觉得不服气哦。”
马砚麟心道,我还觉得不服气呢。
但是,住在特需楼的李天宏,却是医院领导重视的病号,马砚麟再不服气,也只能忍着……
李天宏此时睁开眼睛,道:“妈,人在医院里面,没事就是最好的,真要是身边围一堆医生,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呀。”
“呸呸呸……”张姐连连摇头,道:“你胡说这些做什么,你现在是一天天的往好走,妈不是替你担心,你以后还要踢球的,这每天的复健,按道理都要有专人指导的吧。”
“复健室里不是有人专门指导了吗?”
“复健室里的医生能和凌医生比吗?凌医生的名头,咱们都听到了,复健室的医生……”
李天宏失笑:“术业有专攻,你不能让打乒乓球的去踢足球吧。”
“怎么不行,说不定人家的成绩更好呢。”张姐说的顺口了,一咕噜的吐槽过,忙补救道:“不算你哦,儿子你和其他国足的不一样……”
“我跟腱比人短一截呗。”李天宏没好气的道:“而且,乒乓球队的总共才几个人啊,又瘦又小的,你要比,起码得跟……田径队比吧。”
张姐沉吟:“也是,你们反正也控不住球。”
李天宏脸一黑:“妈,这个话,只有我说才合适,你说就像是骂人了。”
“会吗?”
“会。”李天宏肯定的道。
马砚麟低着头,想笑不敢笑,默默的往病房外走。
“马医生,你再等一下,一会有些情况,可能要你才好说。”张姐说着仰起头来,拿了个ipad出来,拨了视频电话出去。
马砚麟傻乎乎的看向李天宏,后者就当没看见。
天要下雨娘要作人,他能有什么办法。
不一会儿,视频电话接通,就听张姐热情的打招呼:“孟医生,又要耽误您几分钟时间。”
“没关系,您说。”孟医生的声音沉稳,听着很有自信的样子。
“孟医生,天宏今天右脚的拇指有点刺痛感,你给看一看。”张姐说着,就将摄像头对准了李天宏的脚,动作熟练的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马砚麟在旁看的又好气又好笑。
人在云医,却找其他医生远程诊断,自然好笑,自然好气!要是换一个日剧里的医生,这时候就应该说“请您回去了”。
不过,国情毕竟不同,人类灯塔的美国,人家年薪百万的医生还允许找第二人诊断呢。
马砚麟毕竟是底气不足,就只能在旁干看着。
张姐有点得意,她就是故意放给马砚麟看的。先让这样的小医生知道这种事,她才好步步为营要说看病,张姐是不懂的,但这种宫斗似的小招数,她真是学了不知道有多少,随便跳一次舍宾,三十六计没有,十八招是没问题的。
“只是轻微刺痛的话没有问题,可能是长神经等情况。”ipad里的孟医生说的很通俗,让张姐一下子就听懂了。
“没问题就好……”
“怎么没让云医的医生看一看?云医的特需据说搞的也挺不错的。”ipad里,孟医生的语气已是带上了些微的挑衅。
张姐喜欢这种竞争气氛,得意的看马砚麟一眼,埋怨道:“孟医生你不知道,云医这边的态度可硬了,搞的像国企一样。还是你们东科好,医术好,态度也好。”
“妈。”李天宏赶紧打断了他老妈的埋怨,道:“人家云医治疗的好就行了,你别扯着一点点细节不放。”
“术后恢复能是细节吗?”彪悍的老妈音瞬间响起。
马砚麟不得不开腔道:“我们的术后复健,也是有标准流程的。”
“李天宏先生是国脚,用你们云医的标准流程,恐怕不妥吧。”孟医生是探讨的语气。
李天宏的老妈一听,顿时被提醒了,气呼呼的道:“我们要是想要标准流程,找你们凌医生做什么?其他医院都是标准流程的嘛。”
在生理上,运动员与普通人的确是两种类型了。
马砚麟一句话说错,急的脑门子都冒汗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的术后恢复,也是符合病人的需求的……”
“你们用的是早期活动负重,还是晚期的?”ipad里,孟医生的声音冷冷的。
马砚麟脑袋里绷着弦,此时再听着他问的医学问题,猛的醒悟过来:“你是东科的孟杉。”
“你认识我?”孟杉乐了。
“看过你的论文。”马砚麟的声音沉了些。
第606章 辩驳
东科是家有外资背景的医院。虽然依旧是私人的,但有外资背景的私人医院,与中国本土长出来的私人医院,仿佛就有了区别,好像长庚医院,好像曾经的协和,由外资而来的,不仅有资本的优势,其实还有技术的优势。
医生们前往外资医院,虽然还是为了钱,但比起民营医院来说,又披上了一层金缕衣我是去学技术的。
孟杉的情况还更复杂一些。
他曾经是做到了三甲医院的副高的,且有相当的战例,给多名cba运动员,男女排运动员,以及一些甲a运动员做过手术,算是国内运动医学的头几把交椅的人物。
然并卵,不能做主任的医生,永远都只是主任的僚属罢了。
自然的,孟杉像是云医产二科,产三科的主任们那样闹事了,而且,他不光想要独立的科室大权,还想要大笔的投资。
最终,初来中国的东科医院满足了孟杉,使得他可以东科医院副院长兼运动医学中心主任的身份行走江湖。
几年下来,孟杉在运动医学方面的积累,已不容小觑,隐然间,是仅次于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的存在,兼之外
资私立医院的特性,很是开拓了一番市场。
李天宏原本是被孟杉看做囊中之物的,如果不是跟腱断裂,加上刘威晨的推荐,孟杉可以说是稳稳的再提添一例辉煌战果。
现在……孟杉也没有彻底放弃。
他不像是公立医院的医生那样,一周要看30个乃至100个病号,做一二十例的手术。孟杉是经常将不想接,特别是不赚钱的病人推掉的,因此,有的是时间陪李天宏的老妈聊天。
这也是孟杉选择私立医院的原因之一,他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少量的病人身上,就其专业而言,就是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的顶级运动员身上,最起码,是中国顶级的运动员身上。
“其实我们东科在复健方面也是很有优势的,病人通常都可以独享一间复健室,选择一名或者两名复健医生都可以……”孟杉的声音,继续从ipad中传出,似乎是摒弃了小医生马砚麟似的。
这时候,马砚麟却已蓄起了力量:“我们采用的是早期活动负重,这是根据李天宏的病情和职业做出的选择。孟医生的东科,应该都是采用晚期固定负重训练吧,在这方面,你们可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做调整,全是标准流程。”
马砚麟说着看向李天宏的母亲。
张姐面带微笑。
“哈哈哈哈……”孟杉大笑了起来:“有意思,标准流程……这位……医生,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我们东科的运动中心,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门机构,我们的标准流程,就是针对运动员的最佳优化设计……我们,可以专业的运动医疗中心,和你们那种骨科附带的运动伤势研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东科这样的私立医院,当然不可能真的只针对运动员,有钱的病人上门了,他们照样是要治疗的。
但是,马砚麟不可能在这方面和孟杉掰扯,一时语塞。
孟杉等了几秒钟,语气重新变的淡定,仿佛忘记了马砚麟似的,道:“张女士,所以我说,李天宏的复健,其实最好交给我们来做,您可能不知道,跟腱修补术以后,复健的效果,也会决定跟腱的长度的,而跟腱的长度,又会决定最后的恢复效果……”
“早期活动负重,晚期活动负重或者晚期固定负重,就跟腱的长度来说,是没有区别的,有文献资料。”马砚麟再次出声,这一次,他的语气就更肯定了。
作为凌然治疗组里专司跟腱修补术的小医生,马砚麟对跟腱修补术的认识,却是超过了许多高级医生。
谈学术,孟杉是不怯任何人的。屏幕里的孟杉,不屑的一笑,道:“你说的文献我看过,别人做不出区别来,不代表我做不出区别来。东科选择晚期固定负重训练,是有自己的研究的,而且要分型,急性闭合型的跟腱断裂,与急性开放性的跟腱断裂,就要区分开来……腱束撕裂4厘米的,与撕裂范围6厘米,10厘米的,区别就更大了……”
张姐听的已是晕晕乎乎,但是,听着那些专业名词,她又觉得莫名的安心。
马砚麟隔着屏幕,渐渐的失去了对权威的恐惧,听着孟杉的话,同样露出了一丝的不屑:“没有你说的那么大的区别,完全是危言耸听,就我们云医的术后病人来说,撕裂4厘米或者6厘米的,或者10厘米吧,在术后的表现上都是差不多的。”
“你是哪位?”孟杉皱皱眉。
“我是云医急诊科凌治疗组的马砚麟。”马砚麟下意识的报了急诊科,而非骨科。
孟杉一听他的名头,就再不客气了,叱道:“我还以为是骨科主任呢。这么说吧,你那不是循证,个人体会是没价值的,要做东西,你得等样本数量起来了,再说话。”
放在云医,孟杉也是有资格做骨科主任的,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医生,甭管是实习生,规培医,住院医或者主治,他都是不在乎的,说话更是居高临下。
若是放在受压迫气氛浓重的骨科,马砚麟兴许真的就心虚了。
或者,面对面的话,马砚麟也会虚一些。
但是,隔着ipad算什么?
而且,ipad里的人脸,还是冲着病人家属的。
只听到声音的马砚麟,甚至有点兴奋的继续辩驳:“跟腱修补术的术后恢复,我有参与一篇论文,你现在可以查到,关于撕裂伤的范围,更多的是与手术本身相关,对术后的影响不大。”
孟杉不由的有点沉默。
他的确是运动医学强人,但是,他最擅长的其实是肩肘方面的手术,跟腱也做,但是“兼营”。当然,骨科比其他专业要更容易精通和大成,做跟腱,他也是很有信心的。
仅止于做。
孟杉没想到,对面的年轻医生,竟对跟腱如此熟悉。
失策了孟杉心想。
“你对术后康复的认识还太肤浅了。”孟杉以自己的身份压人,找了找场子,再道:“我今天也不是和你辩论的,张姐,李天宏先生的复健,还是适合来我们医院做。不多说了,要是有需要的话,您随时找我。”
说完,孟杉就结束了视频通话。
他不能再跟马砚麟讨论下去了,再讨论下去,就算他赢,又能赢得什么呢?
只是一名小医生罢了。
马砚麟却依旧沉浸在适才的“舌枪唇剑”中。
他刚才对阵的可是东科的孟杉哦。
“应该是我赢了吧。”马砚麟喃喃自语的走出了病房门,身后的张姐叫了两声,都没叫醒他。
马砚麟自顾自的掏出手机,想了想,却是拨给了左慈典,再道:“老左,我有个事,想问问你……恩,你说,我要是不去骨科,就跟着凌医生的组,有什么办法?”
第607章 沉稳
马砚麟觉得自己有点牛了。
孟杉是什么人?人家几年以前,就在各种学术会议中露脸了,英文的sci发了一篇又一篇,三五不时的就给运动员做做手术啥的,名人效应不止扩散到了医学圈子里,圈外人士也都有所了解。
正因为如此,孟杉40岁不到就开始在医院里闹腾着分家,最终落户外资医院,就是仗着他有招牌效应,有多名的明星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