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医凌然 >

第384部分

大医凌然-第384部分

小说: 大医凌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文斌略有惊喜,不同位置的手术的关腹都是略有不同的,而在凌然这里,关腹往往意味着更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就像是tang法缝合的时候,凌然经常指定吕文斌收尾,所以,吕文斌最后就跟着学会了tang法缝合。

    机会总是一步步的给予的。

    在这方面,凌然还是相对公平的,他并不会因为医生的等级,年限或美丑程度来做判断标准,而总是给予表现最好的医生以机会。

    吕文斌兴奋的上手,因为简单的关腹,而喜形于色。

    周围观看的医生却都非常的理解,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凌然眼瞅着已经是昌西省内最强的肝切除的专家了,而且,弄不好就会成为中国最牛的肝切除专家之一。

    全国范围太大了,许多来自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生们,想在乎也在乎不起。但是,一个省的最强专家,已经非常能够说明地位了。

    不用说别的,光是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肝切除的部分,凌然都可以插得上话,这就足够令人惊叹了。

    何况,凌然还不到25岁。

    专家是不会退休,专家只会换一个地方办公。

    就是以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凌然还要在肝切除领域掌权60年,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了。再深入的想象,这么长时间的时间里,肝脏医学的发展是否需要凌然的参与和认可,不同医院的肝脏科室的负责人的更替,是否有可能受到凌然的干涉。

    在手术室里的外院医生,不由都看向吕文斌,酸的牙齿都要松动了。

    凌然则是转身将刚得的中级宝箱给打开了。

    “来本技能书好了。”凌然心里想着。

    他最近没有特别去做肝癌手术,对虚拟人的消耗就很小了,现在还有3个多小时可用,算起来是蛮不少了,因此,并没有急迫的需求。

    当然,如果系统再给几个小时的虚拟人,凌然也觉得不错,这东西太好用了,既能降低他的手术压力,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预期寿命,只是量还不够大,如果有充足的数量的话,凌然甚至可以拿来做科研。

    银灿灿的宝箱中,一本同样是银灿灿的技能书,跳了出来。

    凌然点点头,顺手就给打开来:

    “一级技能书:将一项基础技能提升至完美级。”

    要不是周围有人,凌然非得出声赞一声。

    比起给定了内容的技能书,“一级技能书”给凌然的印象可是深刻。

    他的徒手止血技能,就是从一级技能书中获得的。

    获得就是完美级,给凌然的帮助一直都很大。

    包括现在做肝脏手术,凌然能以大师级的肝切除技能冠绝全省,并在全国范围内闯出名堂来,那是多亏了完美级的徒手止血术的。

    肝脏手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出血问题,虽然不能通过徒手止血来完美解决,但它给了凌然相当的信心,让凌然敢于做更大胆,更具有风险的尝试。

    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医生越是愿意做高风险的尝试,病人获得的收益越高。

    当然,这里说的永远都是总收益,而并非单个病人所获得收益。

    单个病人可能会因为医生的高风险尝试而健康受损,甚至死亡,但就病人整个群体而言,医生的高风险尝试,绝对是正收益的。

    事实上,医学自发展之日开始,就是这样进步和前进的。

    药品的临床试验,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花费巨万,但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去粉饰它,归根结底,药品的临床试验就是用人去试药,每次都必然有人因此而健康受损,死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全体病人来说,自然是受益的。

    外科手术也是,最初的外科医生,乃至于现代的外科医生,也总是在提高手术的风险,同时提高病人的收益。

    即使是非研究型的医生,但是,当外科医生开始做高风险的尝试的,往往不是病人能不能承受高风险的问题,而是病人已经到了非高风险而不能有收益的时候了。

    医生和病人之间,有时候很像是投资人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关系。

    只不过,他们投入的是医疗服务,收获或损失的是健康。

    而对凌然来说,掌握了徒手止血技术以后,他的资本和抗风险能力,就大大的提高了。许多手术,仗着有徒手止血术,都可以做下去,就好像许多投资公司,可以仗着资本雄厚就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反而获得高回报。

    凌然略带着怀念,点开了“一级技能书”:

    暴露+

    切开+

    分离+

    止血+

    缝合+

    引流+

    外科基本操作,再次以可以直接获得的姿态,出现在了凌然面前。

    凌然的目光,在“暴露”和“分离”两个项目上逗留了好几秒。

    到了他现在的状态,缝合止血或者引流,虽然都有提高的空间,但已经是长板了,比较而言,暴露和分离两个项目,最能给他以提高。

    暴露是外科医生的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最难学习的,因为需要大量的经验,才知道该如何暴露出合适的解剖面。

    当日在船上,林鸿厚为了止血,几乎将那病人切成两半,他要是有高超的暴露技术,也能顺利的找到病人的出血点。

    找到之后,虽然不可能像是徒手止血那么帅气的止血,也可能不好直接的止血,但只要切的角度好,止血动作潇洒还是丑陋,都无所谓了。

    另一方面,“分离”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如肝切除或肝癌手术,又或者普外的大部分手术,归根结底都是在玩分离。

    最基础的如胆囊切除术,它的核心其实就是分离胆囊和肝脏,解除了黏连,胆囊切除本身就是新手都能做的事了。

    而在癌症手术中,分离的价值更不用说,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一场手术的成功与失败。

    可以说,6项外科基础技能,带给医生的提高不仅多,而且是全方位的,这是高于术式的。

    凌然仔细思量片刻,还是点下了“分离”。

    “分离+”的列表下面,瞬间又刷出了一排的选项:

    皮下结缔组织的分离

    筋膜和腱膜的分离

    组织的分离

    皮下囊状物的分离

    这一次,凌然就不用多做思考了,直接选择了“组织的分离”。

    尽管说,筋膜和腱膜的分离,明显有利于他做各种骨科手术,例如手外科的手术,以及关节镜和跟腱修补术,但是,无论难度还是应用的广度来讲,总归是“组织的分离”最难。

    除非凌然不做肝脾等普外手术,只是一名纯粹的骨科医生,他才会去选择“筋膜和腱膜的分离”,相应的,“皮下结缔组织的分离”也许更适合整容外科等超赚钱的科室,至于皮下囊中物的分离总得有些技能是边角料,就好像皮下囊中物自身一样。

    当然,如果不用选择全获得,凌然也是不嫌弃任何一种技能的。

    医生的技能有难度和稀有度,病人得病却是不会的。再换一个角度,凌然只要有手术做,也不是说特别在意品种……

    银灿灿的技能书闪烁了两下,消失不见,同时,凌然所掌握的“组织的分离”基础技术,则被提升到了完美级。

    凌然再低头看看手术台,见吕文斌已经快要完成关腹了,于是干脆的对左慈典道:“一会再安排两名肝切除的病人,把资料发给我……”

    “是。”左慈典立即答应下来。

    “你要不要跟我做肝切除?”凌然觉得左慈典在克里斯骨折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很多了,或许应该换个方向试试?

    然而,左慈典却是仔细的想了想,又坚强的摇头:“我还是先做克里斯骨折吧,后面还排着病人呢。”

    就在此时,系统又跳了出来,在凌然面前,展示出了任务界面:

    任务:训练新人。

    任务目标:提升一名医生的技术等级。

    任务奖励:中级宝箱。

    凌然不由挑挑眉毛,这个任务,感觉应该还是左慈典触发的,如此算来,左慈典已经触发相同任务三次了。

    “好吧,你去做克里斯骨折吧。有问题再来找我。”凌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学技术这种事,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的。

    左慈典重重点头,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手术室。

    ……

    菊危,求月票

 第707章 稠稠(求月票)

    凌然没有紧着去看左慈典做克里斯骨折了。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做老师的付出辛劳,就能让学生收获的。如果教育投入如此简单明了的话,人类历史早就被贵族统治乃至于皇权统治彻底改写了。

    医学的学习,尤其是外科医学的学习之路,显然要更崎岖一些。

    左慈典要提升的克里斯骨折的技术等级,是从入门到专精。

    不说他本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就云医这种聚集了一省精英的医院里面,一名医生要达到专精的水平,也得耗费一番心力的。京城医院里面掌握专精技术的医生更多,但也没有下沉到住院医的水平。

    任何一名住院医,能够掌握一门专精技能,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在目前的医院结构下,住院医可能都捞不到独立的手术机会,又何谈专精。

    能入门就阿弥陀佛吧。

    左慈典目前就处在好条件和差条件担起来的扁担上。一方面,他做手术的机会增多了,凌然也放心给他独立手术的机会,并悉心教导。另一方面,左慈典的基础又差多了。

    论时间和经验,左慈典的手术经验其实并不比同年资的住院医高,这里说的同年资,是指进入云医的时间。

    左慈典在镇卫生院里的20年,学到的东西,在单纯的手术台上,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与此同时,左慈典的理论知识体系,却是陈旧的,而且大部分被遗忘了,这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没关系的,但是,终究是一个劣项,令他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在其他人并不需要花费的时间上。

    比如同样的解剖知识,解剖原理,左慈典不仅早就忘记了,记住的也是20年前的陈旧知识了,普通的手术其实也不是很需要多少解剖知识,许多医院的外科医生都是一边做手术一边学解剖的,而并非如普通人所想象的那样,先搞明白解剖再上手。

    不搞明白解剖是可以做手术的,按部就班的做下来,某些情况下,做的还蛮不错的。但是,要到专精的水平,要独立做出高水平的手术,并且长期做到高水平,不弄清楚手术范围内的解剖结构是不行的。

    因此,左慈典不仅需要补课,还要比普通住院医补课更多。

    从入门到专精,总归是一个漫漫长的过程。

    凌然也从病例中,选出了合适的病例。

    正是张安民推荐的,58岁的下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吸虫病的患者。

    得知凌然的决定,张安民几乎是跳着脚跑来了手术区的休息室,端着pad道:”我猜您就有兴趣,这个案例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病人名叫雷柏涵,有脂肪肝、肝硬化,又有肝吸虫病,然后肝内胆管结石,就肝脏疾病来说,应该是得的比较全面了……”

    “是肝胆外科收治的病人?”凌然之前就翻了病例的。

    张安民嘿嘿笑两声:“您一句话的事。”

    他的意思,是凌然一句话就能将人给拿过来,毕竟,光是依靠霍从军和急诊中心的强势,凌然就能从肝胆外科手里抢人了,更不要说,凌然自己现在就是肝切除大佬,给贺远征移植一颗虎胆,他也只会排异致死。

    凌然却是摇摇头,道:“应该走正规流程。”

    说完,凌然就将电话打给了霍从军。

    张安民不自觉的缩缩脖子,真为本科室的医生们担心。贺主任别被欺负的失了智,然后拿小医生们开刀。

    噗嗤。

    手术区的角落里,更是发出奇怪的响动。

    张安民看过去,就见原本装作疲惫不堪而“不得不”休息“片刻”的周医生,笑场了。

    周医生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摆摆手,道:“抱歉,昨天睡太饱了。”

    张安民嘴角抽动两下,不敢真笑,就站起来道:“我去看看病人,给他做术前准备。”

    “哎,我也去诊室看看。”周医生说归说,人却站着没动,转而看向凌然,道:“凌医生没手术做吗?要不要去处置室溜达溜达?”

    “我想切点组织。”凌然实话实说,刚得的完美级的“组织分离”的技术,他是真想试一下。

    “这么狂野啊。”周医生以手拄脸,认认真真的想了几秒钟,道:“你也没提前说,否则帮你要个阑尾炎什么的……”

    凌然没吭声,云医想做个阑尾炎手术还真得碰呢,一般都是没有的。

    周医生偷眼看看凌然,见他表情冷静,不由笑了:“你看我,咱们坐这里瞎想着,也没什么意思,反正你也没事,咱们也一起去下面看看好了,不管切不切组织的,你想做就给你做。”

    凌然倒是挺喜欢周医生的风格的,不争不抢,还愿意度让手术。

    凌然看看墙上的挂钟,点头道:“那就下去看看。”

    “好嘞,您先请。”周医生乐呵的像是找到了大客户的小二。

    处置室。

    云医急诊中心是永远的人满为患,放眼看去,医生病人患者和家属,简直塞满了每一个空隙,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挂着忧愁或焦虑或担心的表情,以至于有一颗绿萝在角落,都能让人幸福的看好一会。

    “周医生。”有住院医看到了,赶紧跑过来,道:“正想呼叫您呢,有一个腹痛的病人,我们给拍了片……”

    “我先看看。”周医生的表情淡然,挂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表情,然后上去给病人做了体格检查,再和颜悦色的问:“老爷子,便秘几天了?”

    “有三四天了。”

    “拉出一小丢丢的不算啊。”周医生用小拇指比划了一下。

    老爷子看看两边,有些不好意思:“那得过一个星期了。”

    “过一个星期是多久?一小丢丢的都不算哦。”

    老爷子低低头,小声道:“21天。”

    “行。没事儿,咱们这是正常情况,您不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